事發過後,蕭問淵就立即將隨身攜帶的護心丸,解毒丸等藥丸讓宋秋覓服下,但她卻依然昏睡,雖唿吸平穩,但找不出緣由,仍令人無法放下心來。
太醫聞言以手搭在宋秋覓腕上,又觀察了她的五官,舌苔等地方,最終雙手做拱,恭聲道:「依臣看,太子妃娘娘體溫正常,唿吸平穩,結合其他症狀,應是中了少量麻沸散,因而會昏迷,幾個時辰過去,自然會醒來,聖上無需太過擔憂。」
「朕知道了。」帝王沉聲道,」快來替她處理外傷。」
太醫依命而行,手上拿藥的時候,同時在心裏想著,他在太醫院當值多年,也是頭一迴見聖上對旁人上過心,前朝德高望重的先帝妃嬪,聖上的長輩,也是如今的貴太妃病重時,也未見聖上去探看過一次。
方才他說完最後一句話,明顯地覺得聖上的聲音似乎鬆了鬆,好似心中吊著的重物終於停穩,他在下麵聽得稀奇,從前應是無論也想不到,聖上會在其他人麵前,展現出這樣外露的情緒波動。
於是越發不敢怠慢,手下的動作更是放輕了些,做這些的時候,他感覺頭頂之上,有一道存在感十分強烈的目光始終聚焦於此。
果不其然,處理外傷到了一半,就聽帝王微沉的聲音傳來:「你動作再放輕些。」
其實太醫已經將動作放到很輕了,但此刻他亦十分明智地沒有直說,而是順著道:「是。」
太子妃現下是昏迷狀態,無論他如何處理傷口,她應也是感覺不到,但太醫還是用了一萬個小心去謹慎對待。
直到繃帶繞完最後一圈,係上結,他才終於緩過一口氣,直起彎下的身子,恍然發現背後已經出了一層薄汗。
「聖上切記,勿要著涼,勿要多動,按時換藥,頭些日子手上不可沾水。」太醫一一囑咐過去,本以為帝王該是不耐心聽這些絮絮叨叨的話,應是叫屬臣從旁記下。
說話的空隙裏卻偶然發現帝王聽得認真,神情專注,絲毫沒有打斷他的意圖。
心中微嘆,於是又多說了幾句。
待一切交代清楚後,帝王道:「朕記下了。」他這話說的鄭重,對太醫也似有了幾分尊師重道般的禮貌。
太醫默然退下之後,想起懷中仍在沉睡的宋秋覓,蕭問淵低下了頭,不久前發生的情景卻是歷歷在目,仍迴蕩在他的腦海,久久不能散去。
今夜之前,他就收到了信報,當年宮變之日逃竄的七皇子亂黨,和西域某些勢力勾結在了一起,這幾日或許會潛伏進圍場,伺機行事。
因是針對他而來,故而並沒有提前知會宋秋覓,猜測他們是今晚動手,蕭問淵便在夜深時分,獨自在外閑庭勝步,百無聊賴地欣賞月光。
原本約好今日又該教她讀西北故域歷史了,但他並沒有宣她,而是讓她這幾日在圍場開懷散心,她也並沒有多疑。
實則是近日有些龐雜事務需處理,蕭問淵不想拉她進來,以免連累了她。
卻不曾想,她竟尋他而來,還是害她受了傷。
帝王在心中輕輕的嘆息,她的麵容,在月光的映照之下,越發清冷皎白,他的目光帶著心頭的部分重量,略有些沉意地投在她的身上,竟是生起了難言的滋味。
目光從她的麵頰上滑過,落在她的身上,最後緩緩歸於她被包紮起來的手,往日裏纖白嬌嫩的手,如今卻被裹得像個粽子,也不知她醒來以後看見會不會委屈。
蕭問淵的心裏生起一絲微酸微澀的情緒,不同於單純的心疼,是一種他本人都無法探知更多的情緒。
他從許多年前就自認為看透世人人心,將浮世眾生掌控在掌中,喜怒皆由他決定。
可麵對著這個如今不過二八年華的小姑娘,他卻頭一次看不清,越接近就越是迷霧重重,籠罩著他。
譬如,明明四周有著許多保護他的人,數不盡的錦衣衛,他自身亦常年習武,出不了差錯,她卻還像受了驚的鳥兒一般,朝他飛奔而來,不顧一切地試圖替他擋下利箭。
他眼疾手快,攬住她的腰往旁用力一帶,卻還是趕不上她一心撲去的速度,隻是讓箭矢貼著她的手掌將將擦過。
她當時身上所帶著的決然與力道,迴想起來,仍令他心驚。
在等太醫前來的時間裏,蕭問淵望著宋秋覓沉靜的麵容,仔細思索了許久,他沒有放過自見到她以來兩人之間的所有細節,這些過往的景象都在他腦海裏一一重現。
他試圖找出問題的根結。
她與他無親無故,若隻是想報答他的施恩,她無須至此,若是想得到他的信任與庇護,她那一瞬間下意識的反應,速度之快,連他都險些沒能將她拉走,更不是能作假出來的。
那麽,究竟是什麽,驅使她如此為之。這種若隱若現的迷惑頭次蒙在了英明神武的帝王的心頭,想閉眼靜思一會兒,可一閉上眼,她受傷的手的樣子就又在他腦海中重現。
蕭問淵也曾想,若是宋秋覓醒來,看到自己受傷的手,因此生了些委屈不盡的情緒,他就故意在旁說:「見著危險不避,反而趕著上去,真以為自己是鋼筋鐵骨做的,如今傷了疼了也該你受著,總該長個教訓。」
但僅僅是在心中稍微設想一番,這個想法就立馬煙消雲散了。
他說不出口,也不想見他的小姑娘眼裏含著淚,被他說哭,即使知道她性格堅強,大概不會如此。
太醫聞言以手搭在宋秋覓腕上,又觀察了她的五官,舌苔等地方,最終雙手做拱,恭聲道:「依臣看,太子妃娘娘體溫正常,唿吸平穩,結合其他症狀,應是中了少量麻沸散,因而會昏迷,幾個時辰過去,自然會醒來,聖上無需太過擔憂。」
「朕知道了。」帝王沉聲道,」快來替她處理外傷。」
太醫依命而行,手上拿藥的時候,同時在心裏想著,他在太醫院當值多年,也是頭一迴見聖上對旁人上過心,前朝德高望重的先帝妃嬪,聖上的長輩,也是如今的貴太妃病重時,也未見聖上去探看過一次。
方才他說完最後一句話,明顯地覺得聖上的聲音似乎鬆了鬆,好似心中吊著的重物終於停穩,他在下麵聽得稀奇,從前應是無論也想不到,聖上會在其他人麵前,展現出這樣外露的情緒波動。
於是越發不敢怠慢,手下的動作更是放輕了些,做這些的時候,他感覺頭頂之上,有一道存在感十分強烈的目光始終聚焦於此。
果不其然,處理外傷到了一半,就聽帝王微沉的聲音傳來:「你動作再放輕些。」
其實太醫已經將動作放到很輕了,但此刻他亦十分明智地沒有直說,而是順著道:「是。」
太子妃現下是昏迷狀態,無論他如何處理傷口,她應也是感覺不到,但太醫還是用了一萬個小心去謹慎對待。
直到繃帶繞完最後一圈,係上結,他才終於緩過一口氣,直起彎下的身子,恍然發現背後已經出了一層薄汗。
「聖上切記,勿要著涼,勿要多動,按時換藥,頭些日子手上不可沾水。」太醫一一囑咐過去,本以為帝王該是不耐心聽這些絮絮叨叨的話,應是叫屬臣從旁記下。
說話的空隙裏卻偶然發現帝王聽得認真,神情專注,絲毫沒有打斷他的意圖。
心中微嘆,於是又多說了幾句。
待一切交代清楚後,帝王道:「朕記下了。」他這話說的鄭重,對太醫也似有了幾分尊師重道般的禮貌。
太醫默然退下之後,想起懷中仍在沉睡的宋秋覓,蕭問淵低下了頭,不久前發生的情景卻是歷歷在目,仍迴蕩在他的腦海,久久不能散去。
今夜之前,他就收到了信報,當年宮變之日逃竄的七皇子亂黨,和西域某些勢力勾結在了一起,這幾日或許會潛伏進圍場,伺機行事。
因是針對他而來,故而並沒有提前知會宋秋覓,猜測他們是今晚動手,蕭問淵便在夜深時分,獨自在外閑庭勝步,百無聊賴地欣賞月光。
原本約好今日又該教她讀西北故域歷史了,但他並沒有宣她,而是讓她這幾日在圍場開懷散心,她也並沒有多疑。
實則是近日有些龐雜事務需處理,蕭問淵不想拉她進來,以免連累了她。
卻不曾想,她竟尋他而來,還是害她受了傷。
帝王在心中輕輕的嘆息,她的麵容,在月光的映照之下,越發清冷皎白,他的目光帶著心頭的部分重量,略有些沉意地投在她的身上,竟是生起了難言的滋味。
目光從她的麵頰上滑過,落在她的身上,最後緩緩歸於她被包紮起來的手,往日裏纖白嬌嫩的手,如今卻被裹得像個粽子,也不知她醒來以後看見會不會委屈。
蕭問淵的心裏生起一絲微酸微澀的情緒,不同於單純的心疼,是一種他本人都無法探知更多的情緒。
他從許多年前就自認為看透世人人心,將浮世眾生掌控在掌中,喜怒皆由他決定。
可麵對著這個如今不過二八年華的小姑娘,他卻頭一次看不清,越接近就越是迷霧重重,籠罩著他。
譬如,明明四周有著許多保護他的人,數不盡的錦衣衛,他自身亦常年習武,出不了差錯,她卻還像受了驚的鳥兒一般,朝他飛奔而來,不顧一切地試圖替他擋下利箭。
他眼疾手快,攬住她的腰往旁用力一帶,卻還是趕不上她一心撲去的速度,隻是讓箭矢貼著她的手掌將將擦過。
她當時身上所帶著的決然與力道,迴想起來,仍令他心驚。
在等太醫前來的時間裏,蕭問淵望著宋秋覓沉靜的麵容,仔細思索了許久,他沒有放過自見到她以來兩人之間的所有細節,這些過往的景象都在他腦海裏一一重現。
他試圖找出問題的根結。
她與他無親無故,若隻是想報答他的施恩,她無須至此,若是想得到他的信任與庇護,她那一瞬間下意識的反應,速度之快,連他都險些沒能將她拉走,更不是能作假出來的。
那麽,究竟是什麽,驅使她如此為之。這種若隱若現的迷惑頭次蒙在了英明神武的帝王的心頭,想閉眼靜思一會兒,可一閉上眼,她受傷的手的樣子就又在他腦海中重現。
蕭問淵也曾想,若是宋秋覓醒來,看到自己受傷的手,因此生了些委屈不盡的情緒,他就故意在旁說:「見著危險不避,反而趕著上去,真以為自己是鋼筋鐵骨做的,如今傷了疼了也該你受著,總該長個教訓。」
但僅僅是在心中稍微設想一番,這個想法就立馬煙消雲散了。
他說不出口,也不想見他的小姑娘眼裏含著淚,被他說哭,即使知道她性格堅強,大概不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