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禮的脊樑乃至於頭皮開始一路發麻,他侍奉帝王多年,每當蕭問淵露出這種神情的時候,正說明他心裏處於怒極的狀態,如同洶湧岩漿之上,火山口的短暫寂靜,一觸即發。
而帝王手中那柄龍淵之劍,多年前宮變奪位之際,正是它砍下了幾位皇子以及先帝的頭顱,薄薄而又熾熱的鮮血噴在劍上,新君微微彎身,漫不經心而又隨意地將它在屍首的華麗衣袍上擦拭。
血跡拭去,寒光乍現,半麵劍身如同明鏡,映照著新帝薄涼的唇峰和冷淡的下顎線。
王禮的腦中飛速運轉著自己可能出現過的紕漏之處,忽然靈光閃過,意識到了先前被忽略過的一點,重重地在地上叩起了頭,冷汗涔涔地邊說道:「奴才有罪,奴才有罪,先前奴才將東宮那邊的信報放在了您的案頭,見您當時處理事務,便也沒有特地提醒您,太子妃娘娘今晨就病了,是染了風寒之症,太醫已經去看過了,無大礙,休養一些時日就能好全。」
帝王之所以沒及時看那封信報,王禮也猜到了,多半是當時事務繁多,信報上又隻寫著來自東宮,聖上隻是撇了一眼,以為是太子的,便沒有多加留意。
可誰又能想到,昨夜還好生生的太子妃,今日怎麽就病了呢。
王禮此時萬分後悔,自己先前沒有多嘴一句。無論如何,現在來看,也隻能是他這做奴才的過錯了。
蕭問淵的視線自跪地的王禮身上掃過,薄唇吐出一句:「去東宮。」
他看起來似乎有些微微的煩悶,都懶於去罰王禮,越發話少。
這一句話沉沉地落下來,砸到王禮的心上,他如蒙大赦,急忙從地上起來,奔到外麵,去吩咐其餘宮人準備好輿輦儀仗,也不管此時這個時辰,帝王大動幹戈地駕臨儲君的宮殿,會引起如何的軒然大波。
王禮這種人,向來是行君之事,替君分憂,蕭問淵決定的事,他從來不會去質疑合理性,隻會不遺餘力地貫徹到底。
旁人以及蕭祁的想法,更不會在帝王的考慮範圍內,王禮離去的短暫間隙裏,蕭問淵低頭掃過此時身穿的黑色勁裝,好看的眉頭微微蹙起。
這身衣服原本是為練劍而換的,卻並算不上正式,一番動作之下,難免沾染上一層薄汗。
蕭問淵望著遠處的夜幕,若有所思。
-------------------------------------
蕭祁一是因為真的擔心宋秋覓,二是為了表現自己,從巳時來到宋秋覓的寢殿後,便說什麽也不肯走了,連用午膳都是叫人送進來吃的。
他甚至一度想親自餵宋秋覓吃飯喝藥,但又在對方清明淡薄的目光中訕訕地收迴了手,但也不肯因此挪動,而是繼續坐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看著她將藥小口小口地喝下,內心緊繃的那根弦才鬆了不少。
為了不惹宋秋覓討嫌,他拿著幾本書和奏本在旁邊看,偶爾趁她不注意的時候,用餘光偷偷瞄她幾眼,心中獲得短暫的撫慰。
此時,蕭祁抬起頭,看向前方案上擺著的座鍾,距離上一次藥湯送來已經超過一個半時辰了,他臉色一沉,徑直喚來李慶:「藥房那邊的人呢,你去派人看看是怎麽迴事,這藥都不能及時送到,怎麽能保證藥效?」
說這話的時候,他在心裏暗暗懷疑宋霜眠,想著莫非是她故意怠慢,若真是如此,她就太令他失望了,不過是伏低做小,替太子妃煎一日的藥,就抱著這麽大的怨氣,來無視他的命令?
不知何時,往日心中那個笑得甜美,溫柔又懂事的解語花,在蕭祁心裏漸漸褪去了色彩,離開濾鏡,他再次在心中打量宋霜眠,越發覺得,她無論是禮儀品行,還是容貌才華,都遠不及宋秋覓。
同樣是姐妹,差別怎就這般大呢,別說是替身了,現在的宋霜眠去做宋秋覓的代餐,他也隻會覺得荒謬。
因為根本就風牛馬不相及,二者之別,如同宵壤,螢火又怎可與明月爭輝。
蕭祁如今隻盼宋霜眠懂點事,乖乖待著,別鬧出麽蛾子,前朝的事本就令人焦頭爛額,不要再讓他後院起火,雪上加霜了。
李慶接到蕭祁的吩咐,正轉頭要去辦事,卻被宋秋覓叫住了:「不勞煩公公了。」
她的語調清淡,雖是生病,但仍自帶一股氣韻,她淡淡抬眼看向蕭祁:「殿下迴去吧,今日已在這裏待了太久,此時夜深了,妾身也要就寢了。」
「煩請殿下將宋側妃也一併帶迴去,剩下的藥,妾身會派人去看著。」
蕭祁猶豫了一番,最終在宋秋覓不肯妥協的目光中敗下陣來,掀袍起身,理了理袖口衣角:「那本宮就先迴去了,你繼續好好養病,這幾日可切莫注意不要再著了涼,能讓宮人做的就讓他們做,不要……」
他的話語突然頓住了,隻因他在一旁的紫檀團鳳衣架上看到了一件熟悉的披風。
是昨日夜間披在宋秋覓身上的,那時他便覺得眼熟,而且這披風看上去過大,十分不合她的體型。
夜裏昏暗,他看得不甚清晰,加之那日與她說話,心中受傷,被轉移了注意力,就沒有想起什麽,夜裏迴去忙著黯然神傷,也忘了此事。
此時殿內的燈光明亮,將那披風清晰地映照在眼前,其上暗繡的九龍九鳳紋在輝煌的燈火下,泛著低調內斂的暗金光澤。
先前陡然流失的靈光被蕭祁抓住了,他終於想了起來。
而帝王手中那柄龍淵之劍,多年前宮變奪位之際,正是它砍下了幾位皇子以及先帝的頭顱,薄薄而又熾熱的鮮血噴在劍上,新君微微彎身,漫不經心而又隨意地將它在屍首的華麗衣袍上擦拭。
血跡拭去,寒光乍現,半麵劍身如同明鏡,映照著新帝薄涼的唇峰和冷淡的下顎線。
王禮的腦中飛速運轉著自己可能出現過的紕漏之處,忽然靈光閃過,意識到了先前被忽略過的一點,重重地在地上叩起了頭,冷汗涔涔地邊說道:「奴才有罪,奴才有罪,先前奴才將東宮那邊的信報放在了您的案頭,見您當時處理事務,便也沒有特地提醒您,太子妃娘娘今晨就病了,是染了風寒之症,太醫已經去看過了,無大礙,休養一些時日就能好全。」
帝王之所以沒及時看那封信報,王禮也猜到了,多半是當時事務繁多,信報上又隻寫著來自東宮,聖上隻是撇了一眼,以為是太子的,便沒有多加留意。
可誰又能想到,昨夜還好生生的太子妃,今日怎麽就病了呢。
王禮此時萬分後悔,自己先前沒有多嘴一句。無論如何,現在來看,也隻能是他這做奴才的過錯了。
蕭問淵的視線自跪地的王禮身上掃過,薄唇吐出一句:「去東宮。」
他看起來似乎有些微微的煩悶,都懶於去罰王禮,越發話少。
這一句話沉沉地落下來,砸到王禮的心上,他如蒙大赦,急忙從地上起來,奔到外麵,去吩咐其餘宮人準備好輿輦儀仗,也不管此時這個時辰,帝王大動幹戈地駕臨儲君的宮殿,會引起如何的軒然大波。
王禮這種人,向來是行君之事,替君分憂,蕭問淵決定的事,他從來不會去質疑合理性,隻會不遺餘力地貫徹到底。
旁人以及蕭祁的想法,更不會在帝王的考慮範圍內,王禮離去的短暫間隙裏,蕭問淵低頭掃過此時身穿的黑色勁裝,好看的眉頭微微蹙起。
這身衣服原本是為練劍而換的,卻並算不上正式,一番動作之下,難免沾染上一層薄汗。
蕭問淵望著遠處的夜幕,若有所思。
-------------------------------------
蕭祁一是因為真的擔心宋秋覓,二是為了表現自己,從巳時來到宋秋覓的寢殿後,便說什麽也不肯走了,連用午膳都是叫人送進來吃的。
他甚至一度想親自餵宋秋覓吃飯喝藥,但又在對方清明淡薄的目光中訕訕地收迴了手,但也不肯因此挪動,而是繼續坐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看著她將藥小口小口地喝下,內心緊繃的那根弦才鬆了不少。
為了不惹宋秋覓討嫌,他拿著幾本書和奏本在旁邊看,偶爾趁她不注意的時候,用餘光偷偷瞄她幾眼,心中獲得短暫的撫慰。
此時,蕭祁抬起頭,看向前方案上擺著的座鍾,距離上一次藥湯送來已經超過一個半時辰了,他臉色一沉,徑直喚來李慶:「藥房那邊的人呢,你去派人看看是怎麽迴事,這藥都不能及時送到,怎麽能保證藥效?」
說這話的時候,他在心裏暗暗懷疑宋霜眠,想著莫非是她故意怠慢,若真是如此,她就太令他失望了,不過是伏低做小,替太子妃煎一日的藥,就抱著這麽大的怨氣,來無視他的命令?
不知何時,往日心中那個笑得甜美,溫柔又懂事的解語花,在蕭祁心裏漸漸褪去了色彩,離開濾鏡,他再次在心中打量宋霜眠,越發覺得,她無論是禮儀品行,還是容貌才華,都遠不及宋秋覓。
同樣是姐妹,差別怎就這般大呢,別說是替身了,現在的宋霜眠去做宋秋覓的代餐,他也隻會覺得荒謬。
因為根本就風牛馬不相及,二者之別,如同宵壤,螢火又怎可與明月爭輝。
蕭祁如今隻盼宋霜眠懂點事,乖乖待著,別鬧出麽蛾子,前朝的事本就令人焦頭爛額,不要再讓他後院起火,雪上加霜了。
李慶接到蕭祁的吩咐,正轉頭要去辦事,卻被宋秋覓叫住了:「不勞煩公公了。」
她的語調清淡,雖是生病,但仍自帶一股氣韻,她淡淡抬眼看向蕭祁:「殿下迴去吧,今日已在這裏待了太久,此時夜深了,妾身也要就寢了。」
「煩請殿下將宋側妃也一併帶迴去,剩下的藥,妾身會派人去看著。」
蕭祁猶豫了一番,最終在宋秋覓不肯妥協的目光中敗下陣來,掀袍起身,理了理袖口衣角:「那本宮就先迴去了,你繼續好好養病,這幾日可切莫注意不要再著了涼,能讓宮人做的就讓他們做,不要……」
他的話語突然頓住了,隻因他在一旁的紫檀團鳳衣架上看到了一件熟悉的披風。
是昨日夜間披在宋秋覓身上的,那時他便覺得眼熟,而且這披風看上去過大,十分不合她的體型。
夜裏昏暗,他看得不甚清晰,加之那日與她說話,心中受傷,被轉移了注意力,就沒有想起什麽,夜裏迴去忙著黯然神傷,也忘了此事。
此時殿內的燈光明亮,將那披風清晰地映照在眼前,其上暗繡的九龍九鳳紋在輝煌的燈火下,泛著低調內斂的暗金光澤。
先前陡然流失的靈光被蕭祁抓住了,他終於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