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將離眯了眯眼,倏地想起……
今天好像是年節來著?
這麽一想,小將離很快又想到了重點上,似乎……今天還真的是年節,大年三十呢!
想到這裏,小將離又不免有些驚訝。
本身她迴來的時候,就已經臨近年關,加之奪嫡事發突然,她之後也沒關注太多。
故而,她也沒想到皇帝居然會將大年三十這一天,定為登基儀式舉行的日期。
還真是……趕巧了呢!
百姓這一天不僅可以慶賀年節的到來,還可以跟著慶賀一下,新帝舉行登基大典的事情。
還真是一舉兩得啊!
小將離在心中感慨,但轉而一想,她又覺得好有些好笑,也不知皇帝是不是怕那些百姓不配合,怕這登基大典太過磕磣,才故意選的這一天……
越想,小將離就越覺得有這個可能。
畢竟皇帝的登基大典雖然舉行的很是隆重,不比以前的帝王差到哪去。
甚至……因為有小將離在外查抄家財的盈餘,這登基大典舉行的,倒也比以往要隆重一些。
小將離見此,也大感意外。
她還以為皇帝等人會勤儉節約,收拾收拾,隨便舉行一下就好,沒想到他們還挺看重這登基大典的。
不過……
估摸著這裏麵也有各國使節的原因,在各國使臣麵前,他們多少也是要端著些麵子的。
秦國這要是連登基大典都直接簡單的讓人不忍直視,那麽……秦國日後在各國麵前,必然也會抬不起頭來。
出於種種原因,秦正等人如此大操大辦,小將離倒也沒覺得有什麽,隻是稍感詫異。
畢竟今天也是年節。
大操大辦,似乎也合乎常理。
且皇帝等人此舉也沒有鋪張浪費,反倒是直接來了個雙喜臨門,將事情給一起辦了,倒也省事。
將兩件事的預算合在一起,單獨舉辦一場,似乎還有盈餘可用,小將離轉念一想,很快便想通了這其中的訣竅。
故而對於秦正等人的行為,也隻是一笑置之。
罷了,這都是他們的事。
她還是不要管得那麽寬,由著他們自己去做就好,小將離也不想將事情悉數攬在自己身上。
雖然她也有那個能力,可以肩負重責。
乃至管理好整個秦國……
但她並不想大包大攬,將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將所有的重擔,都壓在自己一個人肩頭!
那樣的話,擔子太重。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向來不是說笑。
可小將離隻是想選她想走的路,而不是被逼得走上那一步。
不得不說,皇帝與秦正等人選擇在年節這一日舉辦登基大典,其實也挺合算的。
雖然小將離也不清楚,他們為什麽不在大年初一那一日再舉行,但這之後三天的祭祀事宜,似乎也包攬了年初一至年初三的所有事。
這樣,百姓那邊明顯熱情高漲。
他們的盤算倒是打得不錯,小將離在心中暗歎,對於皇帝與秦正兩人欣賞,大過於不滿意。
至少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小將離還是挺滿意她所看到的這些,對於她的這個盟友,小將離也是滿意大過於其他。
最初,小將離也不指望秦正他們能做什麽,隻要別拖她後腿就行,特別是關鍵時刻。
不然……
她非得翻臉不認人!
也虧得皇帝等人的所作所為,並沒有讓小將離產生太多的感觸,不然,這後麵還指不定會生出些什麽事端來呢。
城內掛著喜慶的顏色,連那屋舍前簷都掛滿了紅色的紙皮燈籠,一排排的很是喜慶。
一眼望去。
那紅燈籠幾乎將整條街照得通亮,還看不到盡頭。
小將離瞧著,倒也來了幾分興趣。
這明顯比她想的要有趣的多。
也熱鬧的多……
不是沒有在年關的時候過過年節,隻是……她這還是第一次在京都過年節,這裏的熱鬧明顯不是邊境可比的。
邊境淒苦而又荒涼。
他們看不到任何喧囂熱鬧的場景,有的,隻是一望無際的黃沙,以及那沉浸在土地中褐色的血痕。
那戰亂遺留下來的血跡,即便是經過了時間推移,也洗不掉它的全部痕跡,仍會有殘餘滯留。
每每臨近年關。
將士們的日子卻始終一成不變。
並不會因為年節的到來,便有多麽的喜慶,同樣也不會因年節的到來,有多麽的歡騰,熱鬧喧囂。
雖然眾將士臉上掛有喜慶的神色,但多半那時候都是在戰場上奔波,因為……
每到這個時候,人總會不自覺的放鬆心神。
而每每臨近這個時候,邊境的防禦自然也就有所鬆散,那些想要趁機蠶食秦國的豺狼虎豹,又怎麽可能會放過這樣一個大好時機?!
小將離在邊境近六年,也過了五個年節。
可幾乎有大半的時間,都耗費在了戰場奔襲之上,一到這種時候,他們總是會在戰場上奔波。
而一到這種時候,被他們護在身後的國土之上,卻總是歌舞升平,熱鬧喧囂。
這些,都是他們辛辛苦苦守住的。
也是……
眾人極力想要保護的。
小將離並不覺得這有什麽,隻是……想起邊境的戰事,以及那每到年關,都還在戰場上奔波的眾將士,小將離麵上的神情還是不自覺的有些黯然。
以往還好,可先帝昏庸的這幾年,邊境軍餉一日不如一日,眾將士的日子也是一日過的比一日淒苦。
連飯都吃不飽,又談何抵禦外敵?!
小將離那時候總想不明白先帝究竟在想什麽,為什麽要放鬆對邊境的軍餉,為什麽要讓眾將士的日子過得如此淒苦!
可等她踏足京都後,她知道了。
但同樣,小將離也做了一定的挽救,雖然這種行為在許多人看來都很極端。
可在小將離眼中,明顯是最正確的選擇。
若不能及時終止這霍亂的產生,那麽以後隻會讓百姓的日子更加淒苦,邊境的將士也很可能會再也忍受不住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
落草為寇!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
為什麽會有土匪的存在,不都是為了討生活嗎?!
如果不是先帝一而再再而三的聽信讒言。
接連幾次削減邊境軍供,其實也不見得會有將士願意落草為寇,去做以往他們最不恥的事情。
想到此處,小將離就開始懷念起邊境的那些將士來,也不知他們今天過得好不好,是不是還在戰場上奔波?
邊境的戰事有大有小。
雖然臨近年關,喜迎新春,但邊境的戰役基本上也不會爆發的太過龐大,牽連甚廣。
多半都是些小範圍的征戰。
這也是最累人的活計。
今天好像是年節來著?
這麽一想,小將離很快又想到了重點上,似乎……今天還真的是年節,大年三十呢!
想到這裏,小將離又不免有些驚訝。
本身她迴來的時候,就已經臨近年關,加之奪嫡事發突然,她之後也沒關注太多。
故而,她也沒想到皇帝居然會將大年三十這一天,定為登基儀式舉行的日期。
還真是……趕巧了呢!
百姓這一天不僅可以慶賀年節的到來,還可以跟著慶賀一下,新帝舉行登基大典的事情。
還真是一舉兩得啊!
小將離在心中感慨,但轉而一想,她又覺得好有些好笑,也不知皇帝是不是怕那些百姓不配合,怕這登基大典太過磕磣,才故意選的這一天……
越想,小將離就越覺得有這個可能。
畢竟皇帝的登基大典雖然舉行的很是隆重,不比以前的帝王差到哪去。
甚至……因為有小將離在外查抄家財的盈餘,這登基大典舉行的,倒也比以往要隆重一些。
小將離見此,也大感意外。
她還以為皇帝等人會勤儉節約,收拾收拾,隨便舉行一下就好,沒想到他們還挺看重這登基大典的。
不過……
估摸著這裏麵也有各國使節的原因,在各國使臣麵前,他們多少也是要端著些麵子的。
秦國這要是連登基大典都直接簡單的讓人不忍直視,那麽……秦國日後在各國麵前,必然也會抬不起頭來。
出於種種原因,秦正等人如此大操大辦,小將離倒也沒覺得有什麽,隻是稍感詫異。
畢竟今天也是年節。
大操大辦,似乎也合乎常理。
且皇帝等人此舉也沒有鋪張浪費,反倒是直接來了個雙喜臨門,將事情給一起辦了,倒也省事。
將兩件事的預算合在一起,單獨舉辦一場,似乎還有盈餘可用,小將離轉念一想,很快便想通了這其中的訣竅。
故而對於秦正等人的行為,也隻是一笑置之。
罷了,這都是他們的事。
她還是不要管得那麽寬,由著他們自己去做就好,小將離也不想將事情悉數攬在自己身上。
雖然她也有那個能力,可以肩負重責。
乃至管理好整個秦國……
但她並不想大包大攬,將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將所有的重擔,都壓在自己一個人肩頭!
那樣的話,擔子太重。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向來不是說笑。
可小將離隻是想選她想走的路,而不是被逼得走上那一步。
不得不說,皇帝與秦正等人選擇在年節這一日舉辦登基大典,其實也挺合算的。
雖然小將離也不清楚,他們為什麽不在大年初一那一日再舉行,但這之後三天的祭祀事宜,似乎也包攬了年初一至年初三的所有事。
這樣,百姓那邊明顯熱情高漲。
他們的盤算倒是打得不錯,小將離在心中暗歎,對於皇帝與秦正兩人欣賞,大過於不滿意。
至少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小將離還是挺滿意她所看到的這些,對於她的這個盟友,小將離也是滿意大過於其他。
最初,小將離也不指望秦正他們能做什麽,隻要別拖她後腿就行,特別是關鍵時刻。
不然……
她非得翻臉不認人!
也虧得皇帝等人的所作所為,並沒有讓小將離產生太多的感觸,不然,這後麵還指不定會生出些什麽事端來呢。
城內掛著喜慶的顏色,連那屋舍前簷都掛滿了紅色的紙皮燈籠,一排排的很是喜慶。
一眼望去。
那紅燈籠幾乎將整條街照得通亮,還看不到盡頭。
小將離瞧著,倒也來了幾分興趣。
這明顯比她想的要有趣的多。
也熱鬧的多……
不是沒有在年關的時候過過年節,隻是……她這還是第一次在京都過年節,這裏的熱鬧明顯不是邊境可比的。
邊境淒苦而又荒涼。
他們看不到任何喧囂熱鬧的場景,有的,隻是一望無際的黃沙,以及那沉浸在土地中褐色的血痕。
那戰亂遺留下來的血跡,即便是經過了時間推移,也洗不掉它的全部痕跡,仍會有殘餘滯留。
每每臨近年關。
將士們的日子卻始終一成不變。
並不會因為年節的到來,便有多麽的喜慶,同樣也不會因年節的到來,有多麽的歡騰,熱鬧喧囂。
雖然眾將士臉上掛有喜慶的神色,但多半那時候都是在戰場上奔波,因為……
每到這個時候,人總會不自覺的放鬆心神。
而每每臨近這個時候,邊境的防禦自然也就有所鬆散,那些想要趁機蠶食秦國的豺狼虎豹,又怎麽可能會放過這樣一個大好時機?!
小將離在邊境近六年,也過了五個年節。
可幾乎有大半的時間,都耗費在了戰場奔襲之上,一到這種時候,他們總是會在戰場上奔波。
而一到這種時候,被他們護在身後的國土之上,卻總是歌舞升平,熱鬧喧囂。
這些,都是他們辛辛苦苦守住的。
也是……
眾人極力想要保護的。
小將離並不覺得這有什麽,隻是……想起邊境的戰事,以及那每到年關,都還在戰場上奔波的眾將士,小將離麵上的神情還是不自覺的有些黯然。
以往還好,可先帝昏庸的這幾年,邊境軍餉一日不如一日,眾將士的日子也是一日過的比一日淒苦。
連飯都吃不飽,又談何抵禦外敵?!
小將離那時候總想不明白先帝究竟在想什麽,為什麽要放鬆對邊境的軍餉,為什麽要讓眾將士的日子過得如此淒苦!
可等她踏足京都後,她知道了。
但同樣,小將離也做了一定的挽救,雖然這種行為在許多人看來都很極端。
可在小將離眼中,明顯是最正確的選擇。
若不能及時終止這霍亂的產生,那麽以後隻會讓百姓的日子更加淒苦,邊境的將士也很可能會再也忍受不住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
落草為寇!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
為什麽會有土匪的存在,不都是為了討生活嗎?!
如果不是先帝一而再再而三的聽信讒言。
接連幾次削減邊境軍供,其實也不見得會有將士願意落草為寇,去做以往他們最不恥的事情。
想到此處,小將離就開始懷念起邊境的那些將士來,也不知他們今天過得好不好,是不是還在戰場上奔波?
邊境的戰事有大有小。
雖然臨近年關,喜迎新春,但邊境的戰役基本上也不會爆發的太過龐大,牽連甚廣。
多半都是些小範圍的征戰。
這也是最累人的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