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的存在,許多變法者活得時間都不長。


    從走到台前,再到謝幕……


    他們的性命從那一刻起,便很可能隻剩下三天,或是更短。


    甚至他們在觸碰到某些貴族利益時,還會遭受到這些貴族的壓迫與威脅!


    自己的一家老小,也會因此受製於人。


    變法,便意味著危險與機遇共存。


    變法很危險,因為它威脅到了很多貴族的利益,也讓很多平民百姓受益。


    因而,隻要是被變法損害了利益的王孫貴胄,怕是沒有人願意看到變法……


    在經年累月中,得到有效的發展!


    哪怕它最初帶來的影響極為正麵,且可以讓秦國迅速崛起,富強,但,這並不能改變那些王孫貴族的想法。


    他們要的是利益!


    這些人也隻認利益,因此對於這些變法者,王孫貴胄最是看不過眼!


    若前任掌權者能在變法時期,力排眾議讓變法成功的持續下去,並不斷的積累經驗,突破舊條規,得到有效的蛻變。


    那秦國發展的勢頭,無異於極其喜人。


    但這個發展的過程中,上位者乃至他的後繼者,都必須要保有一定的理智。


    不能出現任何昏庸,亦或者是像先帝一樣的例子。


    否則,這變法也隻會功虧一簣。


    得不償失。


    就好比曾經的秦國,雖是因變法而日漸增強國力,但它也因為帝王昏庸而日漸走向衰敗。


    有利便有弊。


    變法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了,那便是一把無往不利的尖刀,但要是用的方法不對,很可能會引來反噬!


    若如此,也隻能說是上位掌權者能力不足。


    因為他們能力不足,所以壓不住變法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切事端,因為他們能力不足,才讓變法最終折戟沉沙。


    想想還是挺悲涼的。


    亂世之中想要迅速崛起,想要積蓄力量,想要比周邊各國都要快上一步,那變法勢必存在!


    不!


    應該說它的存在是必然。


    但也正因為是亂世,變法所帶來的一切爭端,很可能讓兩個國度,乃至更多的國度陷入混戰。


    沒有人能說的清楚,這段混亂的時局究竟是好是壞。


    也沒有人能說清,這段時間出現的那些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是合理?還是不合理?


    變法的出現,便意味著強勢崛起與迅速衰敗兩個極端結局,正進一步在亂世中蔓延。


    不論是哪一個出現。


    對於這亂世而言,都未必見得是一件好事。


    秦國先前提倡變法者,已經因為老皇帝的昏庸無能,以及寵幸宦官的肆意之舉,導致對方家破人亡。


    變法因此終止,對方亦不得善終。


    秦國變法崛起的腳步停了下來,也因此拉開了秦國大腐朽的序幕。


    對於上一個變法者,小將離表示惋惜。


    也感到有幾分悲涼,也許是那種兔死狐悲的感覺,讓小將離也不免產生了幾分哀愁。


    但這並不影響小將離與秦國接下來的腳步。


    變法者變法者,他們的出現與意義,便意味著時機與危險的到來!


    隻要抓住那個機遇,那秦國強勢崛起也未嚐不可,不說一飛衝天,但國力日漸增強,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變法者與尋常人之不同處,便在於對方的思想覺悟與常人不同,對方的思想更為“新穎”。


    倘若放在一般時候,他們的思想很可能顯得有些大逆不道。


    但卻並不意味著沒有可行性。


    隻要上位掌權者把這新穎的思想聽進去了,並有效的下達下去,實行實踐。


    他們才有從實踐中獲取經驗,抓住機遇的可能。


    不論成敗與否。


    他們總會在失敗中成長,而後繼續往前奔跑。


    上一位變法者的隕落,讓人感到惋惜。


    小將離之前也有意無意的,與秦正提過這方麵的事情。


    當時小將離也正是因為秦國變法,而導致國力日漸增長,創造出來的聲名,才會聞聲而來。


    在秦國這邊紮根。


    因此小將離對於變法二字,也是相當看重。


    從他們之前談論的內容中分析,秦正也有意無意的向小將離透露,變法者是有的。


    隻是……時機未到!


    他們在等待時機,等待秦國稍作安定一些,他們便會將變法者推出來,將對方推到台前,實行一係列變革。


    聽秦正說,對方的變法似乎是借鑒於上一位變法者,並在對方提出的思想上,進行了一定的完善與前進。


    聽著挺不錯的。


    就是不知……真正實行起來,有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新變法者的出現,便意味著秦國很可能將迎來新一次的崛起時機,他們需要把握時機!


    為了減少像上一任變法者的悲劇發生,在得到秦正這邊的迴應後,小將離明確表示……


    自己會護著這新任變法者。


    當然不可能是毫無原則的袒護,這是建立在對方的變法有益於秦國的基礎上。


    若是無益,亦或者說是與既定的內容有所偏頗的話,那小將離還會不會護著,可就不好說了。


    -


    清洗朝堂,是為了讓秦國迎來一批新鮮血液,也是為了改善秦國朝堂上下的時局變換。


    借此改變秦國朝堂的格局。


    而奉旨帶兵出征,掃清秦國境內的大小勢力,也是為了讓變法更有效的實施下去。


    若實行變法,矛頭首當其衝的便是直指這些王孫貴胄,與既得利益的商人們。


    小將離也在這段時間內,盡可能的翻找他們這些年的罪證,遂以正當理由查抄對方家底。


    且在有必要時。


    根據地方民怨,民憤狀況程度,小將離會選擇直接處決,或者是公開處決兩項。


    一來是為了造勢,二來也是便於秦國後麵下來的地方父母官管理。


    其實這些東西一一羅列下來後,似乎……


    小將離出兵就是為了讓變法者,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但,實則不然。


    小將離真正的目的隻在於為國庫填補空缺,借此鏟除禍患,為新變法者營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空間,隻不過是順帶而已……


    毫無疑問。


    當變法發生時,最先損害的便是這些地方土老爺勢力!


    小將離帶兵出征,首當其衝要處決的也是這些人。


    這好像是在無形中產生一個美妙的誤會。


    ……


    這些手握大利益者,既然能在安定時,便盡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那也意味著……


    當秦國周邊爆發混亂時,他們也會渾水摸魚發戰爭財!


    士農工商。


    為何上位者一定要將商排在最末流?


    甚至比起平民來,都還要低賤一籍?


    這……大概也是因為商人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在謀利這一點上,占據優勢的有關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將君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焚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焚殊並收藏將君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