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兄?!哈!”黎照臨突然見到故友,興奮得再顧不上他的寶貝書籠,把堆了一桌子的書卷嘩啦啦全推到一邊,拉過一條凳子,客氣地要讓沈雁飛坐。
“三個人坐一條凳子?”謝君和暗笑此君平日裏每個細節都是一絲不苟,怎麽就在待客之道上糊塗成這樣?
“呃……”黎照臨掃一眼擠進屋的三個人,揉了揉腦袋,不好意思地笑道,“地方亂了些……那位是?”他把目光落在沈雁飛身後的齊天喬身上。
“齊家三少爺天喬。”雁飛介紹道,“我聽他說,遇到了楚家小姐,與一陌生男子同行。他的描述正與照臨兄無二,又聽說逐羽劍派來了位神醫,治好了謝大俠的傷,有起死迴生之能。我便猜測照臨兄正在此地,過來碰碰運氣。”
“齊家?”黎照臨突然冷了臉,哼然一聲拂袖道,“沈兄明知,我與齊家不想扯上半點瓜葛。”
謝君和聽到此言最是正中下懷:“黎小哥若不想見這兩位,我立即請他們走便是!”
“我……”齊天喬簡直百口莫辯,“不知齊家有何得罪之處?”
黎照臨見他雖是人高馬大,說話卻頗為憨厚,淡淡地道:“罷了,既來之,則安之。庭院裏說話方便。”
寒風凜冽的時節,四人圍坐於庭院中。沒有一杯茶。唯有燈籠光透出微不足道的星點昏黃。齊天喬凍得直哆嗦。看來黎照臨大有逐客之意。隻不過沈雁飛氣定神閑紋絲不亂。
沈雁飛歎息道:“照臨兄原是答應了我,不來攪烽火嶺之局的。如今這一插手,怕是謝兄沒那麽容易放照臨兄離開了吧。”
謝君和鐵臉一沉,挑眉笑道:“如此醫術,不用於懸壺救世,倒用於四處躲避追殺,是北岸人屈才,不是我強自留客。”
黎照臨苦笑:“沈兄此來,莫不是又要勸我迴北岸?你可曾見漏網之魚又重遊迴網兜裏束手待斃的?”
“在下隻是為照臨兄著想。”沈雁飛道,“其中誤會,我也是近日才調查清楚。照臨兄可願聽我解釋?”
黎照臨偏過頭去,似乎已不想再提及往事:“沈兄今日若是來與我敘舊,我自開門迎客,禮數也是盡了。但若有其他目的,需趁早,消了這念頭。”
“且聽他說完。”謝君和插嘴,專等著沈雁飛開口。
“謝兄有所不知,照臨兄是我到北岸後唯一可推心置腹的朋友。北岸醫聖千機叟,乃是其師。藏心於草芥,忘塵於江湖。實乃醫家之大胸懷。謝兄曾居北岸多年,想是有所耳聞的吧!”
“有過一麵之緣,被他用藥囊砸出了門。”謝君和似乎想起了什麽,“診金過高者不醫,遊手好閑者不醫,殺人為禍者不醫。偏偏我的朋友三條占齊全了。”他望著黎照臨,添了幾分熟悉之感。後者正深深埋著頭:不知是想起了學醫時的風輕雲淡,還是想起了師徒深情。
“你莫不是想說,千機叟死於不可控的意外?”
“非也。”
“究竟是何人殺了師父?”黎照臨已急不可耐。拐彎抹角的,讓人最難忍受。
沈雁飛壞笑著抬手一指:謝君和。一眾皆驚。
“砰”地,謝君和拍案而起:“沈雁飛你居心何在!”
“謝兄莫急,”他抱著雙臂,一幅操控全局的架勢,“這兇手,與謝兄也頗有些淵源。”
“你最好把話講明白些!”
雁飛戲謔般一笑:“我也是到了北岸才聽說:謝兄當年,離血鬼堂的總堂主,不過一步之遙啊!北岸最高明的殺人手段,無不出自血鬼。他們是如何手段,謝兄居然會不知道?”
謝君和與黎照臨麵麵相覷:這怎麽可能?是秦石四處為楚濤求醫問藥,才有千機叟此劫,血鬼怎會與自家人對著幹?齊天喬低聲解釋道:“終於聽明白列位講的是何事了。不可能是父親或者兄長。他們都與千機叟私交甚好。離塵劍派的人有些個跌打損傷,一直延請千機叟幫忙——即便忘恩,父兄亦不至於動殺機!後千機叟遇害消息傳來,父親也曾派程大俠代其吊唁。”
這一提,黎照臨似乎明白過來:“血鬼嗜殺成性,師父倒是從來不治的。他常說,救一殺手,無異於殺一無辜。秦爺這步棋下得高明。”
雁飛歎惋道:“最不希望楚掌門的手被醫好的,並不是齊大少。可憐一代醫聖……若不是李洛酒後失語,說漏了嘴,此事怕是永遠也查不出所以然。”
謝君和也明白了:盡管表麵上秦爺答應讓楚濤在望江台養傷,私下裏,絕不希望看到他有傷好的一天。畢竟,一個強大的南岸會讓他寢食難安。好一招釜底抽薪!順帶著,他也可利用血鬼對醫聖的不滿,不留痕跡地除掉一個不聽話的聲音。表麵,卻讓齊恆心甘情願背了黑鍋。這才是他認識多年的雙手從不沾血的秦嘯。舊時恨意,再次鬱結於心。
“如何?”沈雁飛笑向黎照臨,“我替你找出了仇人,這份人情,照臨兄何時還我?”
“哼哼,”黎照臨笑道,“沈兄不知道,我這兒日日美人在側,夜夜有謝兄葉哨動人,時時有白衣聖使來一場驚鴻之舞,可是熱鬧有趣呢!北岸那地方,算了吧。”
“我自始至終可曾提過讓照臨兄去北岸?”沈雁飛又兜起了圈子。這下齊天喬吃驚了:“沈兄,這……”另兩人也頗為不解。
“諸位皆知,我與楚掌門有一段不淺的交情。沒有楚家,沈雁飛或許今日仍在街頭賣藝。當年齊爺邀我往北岸共事,楚掌門非但絲毫不曾怪罪,更以重金相贈。此恩不報,倒教天下人笑我無情。我今日此來,是想請照臨兄亦念及舊情,為楚掌門治傷。”
話音落,天喬竟有幾分釋懷:“沈兄如此念舊,我斷無異議。”
黎照臨亦慷慨答應。畢竟,他欠著沈雁飛人情呐!
隻有謝君和頗為訝異地瞟向沈雁飛,此人此行難道目的會如此簡單?黎照臨已身在逐羽劍派,向楚濤引薦不過遲早的事。他何必多此一舉?
“三個人坐一條凳子?”謝君和暗笑此君平日裏每個細節都是一絲不苟,怎麽就在待客之道上糊塗成這樣?
“呃……”黎照臨掃一眼擠進屋的三個人,揉了揉腦袋,不好意思地笑道,“地方亂了些……那位是?”他把目光落在沈雁飛身後的齊天喬身上。
“齊家三少爺天喬。”雁飛介紹道,“我聽他說,遇到了楚家小姐,與一陌生男子同行。他的描述正與照臨兄無二,又聽說逐羽劍派來了位神醫,治好了謝大俠的傷,有起死迴生之能。我便猜測照臨兄正在此地,過來碰碰運氣。”
“齊家?”黎照臨突然冷了臉,哼然一聲拂袖道,“沈兄明知,我與齊家不想扯上半點瓜葛。”
謝君和聽到此言最是正中下懷:“黎小哥若不想見這兩位,我立即請他們走便是!”
“我……”齊天喬簡直百口莫辯,“不知齊家有何得罪之處?”
黎照臨見他雖是人高馬大,說話卻頗為憨厚,淡淡地道:“罷了,既來之,則安之。庭院裏說話方便。”
寒風凜冽的時節,四人圍坐於庭院中。沒有一杯茶。唯有燈籠光透出微不足道的星點昏黃。齊天喬凍得直哆嗦。看來黎照臨大有逐客之意。隻不過沈雁飛氣定神閑紋絲不亂。
沈雁飛歎息道:“照臨兄原是答應了我,不來攪烽火嶺之局的。如今這一插手,怕是謝兄沒那麽容易放照臨兄離開了吧。”
謝君和鐵臉一沉,挑眉笑道:“如此醫術,不用於懸壺救世,倒用於四處躲避追殺,是北岸人屈才,不是我強自留客。”
黎照臨苦笑:“沈兄此來,莫不是又要勸我迴北岸?你可曾見漏網之魚又重遊迴網兜裏束手待斃的?”
“在下隻是為照臨兄著想。”沈雁飛道,“其中誤會,我也是近日才調查清楚。照臨兄可願聽我解釋?”
黎照臨偏過頭去,似乎已不想再提及往事:“沈兄今日若是來與我敘舊,我自開門迎客,禮數也是盡了。但若有其他目的,需趁早,消了這念頭。”
“且聽他說完。”謝君和插嘴,專等著沈雁飛開口。
“謝兄有所不知,照臨兄是我到北岸後唯一可推心置腹的朋友。北岸醫聖千機叟,乃是其師。藏心於草芥,忘塵於江湖。實乃醫家之大胸懷。謝兄曾居北岸多年,想是有所耳聞的吧!”
“有過一麵之緣,被他用藥囊砸出了門。”謝君和似乎想起了什麽,“診金過高者不醫,遊手好閑者不醫,殺人為禍者不醫。偏偏我的朋友三條占齊全了。”他望著黎照臨,添了幾分熟悉之感。後者正深深埋著頭:不知是想起了學醫時的風輕雲淡,還是想起了師徒深情。
“你莫不是想說,千機叟死於不可控的意外?”
“非也。”
“究竟是何人殺了師父?”黎照臨已急不可耐。拐彎抹角的,讓人最難忍受。
沈雁飛壞笑著抬手一指:謝君和。一眾皆驚。
“砰”地,謝君和拍案而起:“沈雁飛你居心何在!”
“謝兄莫急,”他抱著雙臂,一幅操控全局的架勢,“這兇手,與謝兄也頗有些淵源。”
“你最好把話講明白些!”
雁飛戲謔般一笑:“我也是到了北岸才聽說:謝兄當年,離血鬼堂的總堂主,不過一步之遙啊!北岸最高明的殺人手段,無不出自血鬼。他們是如何手段,謝兄居然會不知道?”
謝君和與黎照臨麵麵相覷:這怎麽可能?是秦石四處為楚濤求醫問藥,才有千機叟此劫,血鬼怎會與自家人對著幹?齊天喬低聲解釋道:“終於聽明白列位講的是何事了。不可能是父親或者兄長。他們都與千機叟私交甚好。離塵劍派的人有些個跌打損傷,一直延請千機叟幫忙——即便忘恩,父兄亦不至於動殺機!後千機叟遇害消息傳來,父親也曾派程大俠代其吊唁。”
這一提,黎照臨似乎明白過來:“血鬼嗜殺成性,師父倒是從來不治的。他常說,救一殺手,無異於殺一無辜。秦爺這步棋下得高明。”
雁飛歎惋道:“最不希望楚掌門的手被醫好的,並不是齊大少。可憐一代醫聖……若不是李洛酒後失語,說漏了嘴,此事怕是永遠也查不出所以然。”
謝君和也明白了:盡管表麵上秦爺答應讓楚濤在望江台養傷,私下裏,絕不希望看到他有傷好的一天。畢竟,一個強大的南岸會讓他寢食難安。好一招釜底抽薪!順帶著,他也可利用血鬼對醫聖的不滿,不留痕跡地除掉一個不聽話的聲音。表麵,卻讓齊恆心甘情願背了黑鍋。這才是他認識多年的雙手從不沾血的秦嘯。舊時恨意,再次鬱結於心。
“如何?”沈雁飛笑向黎照臨,“我替你找出了仇人,這份人情,照臨兄何時還我?”
“哼哼,”黎照臨笑道,“沈兄不知道,我這兒日日美人在側,夜夜有謝兄葉哨動人,時時有白衣聖使來一場驚鴻之舞,可是熱鬧有趣呢!北岸那地方,算了吧。”
“我自始至終可曾提過讓照臨兄去北岸?”沈雁飛又兜起了圈子。這下齊天喬吃驚了:“沈兄,這……”另兩人也頗為不解。
“諸位皆知,我與楚掌門有一段不淺的交情。沒有楚家,沈雁飛或許今日仍在街頭賣藝。當年齊爺邀我往北岸共事,楚掌門非但絲毫不曾怪罪,更以重金相贈。此恩不報,倒教天下人笑我無情。我今日此來,是想請照臨兄亦念及舊情,為楚掌門治傷。”
話音落,天喬竟有幾分釋懷:“沈兄如此念舊,我斷無異議。”
黎照臨亦慷慨答應。畢竟,他欠著沈雁飛人情呐!
隻有謝君和頗為訝異地瞟向沈雁飛,此人此行難道目的會如此簡單?黎照臨已身在逐羽劍派,向楚濤引薦不過遲早的事。他何必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