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李清源自然明白,“玄關無悔”是指,武者入玄元境界需要開玄關,而一旦選擇了路,就在沒有退路了。
但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絲毫沒有棄文從寫的意思。
不過對方畢竟真心為自己著想,他也不可辜負好意,想到這裏,李清源從椅子起身站起來,抱拳施禮道:“師兄好意小弟省得,但小弟願踐行此道!”
說完,不顧勸阻,依然提筆寫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道孕眾生,謂:吞九州之精,采寰宇之氣,納乾坤之靈,兼宇宙之機。若此,可得道果!”
此時他周圍除了張百川和徐重山外,還有兩個執事弟子在其後看著,他們看到這裏,紛紛倒吸了一口冷氣。
“嘶!”
兩人雙眸猛注著李清源,再沒了方才對天才的讚慕,而是像看著一個萬年不遇的超級大傻瓜。
徐重山勸阻不住,也沒了言辭,張百川也有心勸解幾句,但一想對方這等人物要能重蹈自己的覆轍,不定也是一番美事,所以也不開口。
幾人不說話,李清源便繼續寫,待寫完了這篇“兼論”,放在一旁,又重新展開一卷紙,繼續做入世出世之辯來。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他方寫到這裏,幾人紛紛一震!
“好!師侄果然天縱奇才,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當然最接近於‘道’。”張百川讚歎道。
其他幾人也紛紛認同,這是點題,看來應該他應該是要做一篇出世論了,而隻這一句,幾人便越琢磨越有滋味,迴味無窮。
徐重山心中則意味難明,他暗想道:“看來天才和蠢材果然隻有一線之隔,清源師弟身處那線上反複橫跳,也不知到底會通往何方。”
李清源有些詫異看了幾人一眼,也沒理會,繼續寫道:“武謂止戈,止戈者,攘兇除暴也……”
“啊?”看到這裏,張百川疑惑了,這前言不搭後調啊,剛才還說要不爭,現在又要使用暴力?
他耐著性子,繼續看李清源寫的內容,越看越覺得荒謬,越看越覺誕妄。
這文上說,水能不爭,聖人能不爭,但是咱不行呀,咱要有聖人那境界,咱也不爭了。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實則偽矣!”
所以咱得爭!怎麽爭呢?
“吞九州之精……”
嚴絲合縫,和那篇“兼論”唿應上了。
因此,就得入世爭外物,爭靈寶,爭道統。
張百川嘴驚的都合不上了,繼續往下看,就見他寫:爭到了東西,然後就修煉,然後就修煉到了能橫壓當世的地步,就可以“止戈”了。
然後在止戈的過程中,不斷淬煉心境,當有所領悟之時,就要避世出世參悟道理。
這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了。
這一番歪理邪說,讓幾人看得目瞪口呆。
張百川看的冷汗淋漓,喃喃道:“還是熟悉的味道呀。”
徐重山道:“好像也有些道理呀。”
“隻是,李師弟,你這東西寫完,就算入了內門,日後可要踐行此道的呀。”一個執事弟子提醒道。
“嗯。”李清源鄭重點頭,然後緊握雙拳,穆肅道:“咱就是要做救世的男人呀。”
一股子濃濃的中二氣息,差點沒嗆幾人個跟頭。
李清源也不待他們反應,繼續寫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張百川張大了嘴巴,呆若木雞看著李清源,幾乎不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無恥之人。
他這文中之意是說:等我修煉到至高境界了,住最好的地方,心也很善良,待人也很寬厚,說話也很守諾,治理天下對我來都說是小意思了。
“至此,謂:為天地立心,為生靈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我就給你們都定下規矩,這天下事,我一人擔了。
“唯此,夫唯不爭!”
所以,你們就不用爭來爭去,論來論去了。
依舊嚴絲合縫,跟那“上善若水”前後唿應。
張百川雙目呆滯,問道:“師侄,你真是這樣想的嗎?”
其他幾人如同小雞啄米,紛紛好奇點頭。
李清源輕歎一聲,麵色複雜道:“唉。拂高天之雲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這,就是咱的‘武道’呀!”
說完,他把袍袖一揮,也不問張百川自己文章優劣,起身往殿外走去。
而此時一眾人早已驚掉了下巴,張百川雙目失神,徐重山卻猛然一拍桌案,衝著李清源的身影大聲喊:“師弟若行此道,徐某願為羽翼!”
說完他衝著殿中幾人朗聲道:“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清源師弟乃當世奇才,我等燕雀之輩,怎能擅自揣度鯤鵬!”
這番話把殿中幾人連同自己在內,都比作鴿子家賊喜鵲之流,他卻絲毫不怕得罪幾人,說完哈哈大笑,直追李清源而去。
而殿中無一人不是麵色慘白。
……
李清源跟徐重山辭別一聲,委婉推辭了他“抵足而眠”的好意,獨自迴了自己小院,把門一插,又“避世”起來。
進了屋中,他也是不斷思考方才裝的有無過火,思考半晌,覺得圓潤妥帖,恰到好處,這才沾沾自喜道:“咱可真是個天才。”
讚美了自己一句,他又考慮了一下未來之事。
實際他之所以那麽寫,也是因為清源戒給他的任務,完全等同於“救世”,也不單純是為了人前顯聖。
他不問張百川文章優劣,是因為策論不是他能決定的,肯定要上交內門,所以他敢在術數和玄文上刁難弟子,卻又吩咐弟子必須做出策論。
而李清源也不擔心內門見了自己文章,會不會不予通過。
畢竟大考時隻管你文章做的怎麽樣,能不能踐行,那是晉級內門之後的事了。
頂多隻是覺得自己“好為大言”,到時若不能踐行,還能晉級,自然能掉級。
李清源獨坐屋中行氣一周,忽然想起一事。
“煉心關對自己毫無難度,但第三關為何會卡住這麽多人,就算自己資質不凡,也要謹慎些,明日休息後,不妨去打聽打聽。”
但他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所以絲毫沒有棄文從寫的意思。
不過對方畢竟真心為自己著想,他也不可辜負好意,想到這裏,李清源從椅子起身站起來,抱拳施禮道:“師兄好意小弟省得,但小弟願踐行此道!”
說完,不顧勸阻,依然提筆寫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道孕眾生,謂:吞九州之精,采寰宇之氣,納乾坤之靈,兼宇宙之機。若此,可得道果!”
此時他周圍除了張百川和徐重山外,還有兩個執事弟子在其後看著,他們看到這裏,紛紛倒吸了一口冷氣。
“嘶!”
兩人雙眸猛注著李清源,再沒了方才對天才的讚慕,而是像看著一個萬年不遇的超級大傻瓜。
徐重山勸阻不住,也沒了言辭,張百川也有心勸解幾句,但一想對方這等人物要能重蹈自己的覆轍,不定也是一番美事,所以也不開口。
幾人不說話,李清源便繼續寫,待寫完了這篇“兼論”,放在一旁,又重新展開一卷紙,繼續做入世出世之辯來。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他方寫到這裏,幾人紛紛一震!
“好!師侄果然天縱奇才,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當然最接近於‘道’。”張百川讚歎道。
其他幾人也紛紛認同,這是點題,看來應該他應該是要做一篇出世論了,而隻這一句,幾人便越琢磨越有滋味,迴味無窮。
徐重山心中則意味難明,他暗想道:“看來天才和蠢材果然隻有一線之隔,清源師弟身處那線上反複橫跳,也不知到底會通往何方。”
李清源有些詫異看了幾人一眼,也沒理會,繼續寫道:“武謂止戈,止戈者,攘兇除暴也……”
“啊?”看到這裏,張百川疑惑了,這前言不搭後調啊,剛才還說要不爭,現在又要使用暴力?
他耐著性子,繼續看李清源寫的內容,越看越覺得荒謬,越看越覺誕妄。
這文上說,水能不爭,聖人能不爭,但是咱不行呀,咱要有聖人那境界,咱也不爭了。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實則偽矣!”
所以咱得爭!怎麽爭呢?
“吞九州之精……”
嚴絲合縫,和那篇“兼論”唿應上了。
因此,就得入世爭外物,爭靈寶,爭道統。
張百川嘴驚的都合不上了,繼續往下看,就見他寫:爭到了東西,然後就修煉,然後就修煉到了能橫壓當世的地步,就可以“止戈”了。
然後在止戈的過程中,不斷淬煉心境,當有所領悟之時,就要避世出世參悟道理。
這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了。
這一番歪理邪說,讓幾人看得目瞪口呆。
張百川看的冷汗淋漓,喃喃道:“還是熟悉的味道呀。”
徐重山道:“好像也有些道理呀。”
“隻是,李師弟,你這東西寫完,就算入了內門,日後可要踐行此道的呀。”一個執事弟子提醒道。
“嗯。”李清源鄭重點頭,然後緊握雙拳,穆肅道:“咱就是要做救世的男人呀。”
一股子濃濃的中二氣息,差點沒嗆幾人個跟頭。
李清源也不待他們反應,繼續寫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張百川張大了嘴巴,呆若木雞看著李清源,幾乎不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無恥之人。
他這文中之意是說:等我修煉到至高境界了,住最好的地方,心也很善良,待人也很寬厚,說話也很守諾,治理天下對我來都說是小意思了。
“至此,謂:為天地立心,為生靈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我就給你們都定下規矩,這天下事,我一人擔了。
“唯此,夫唯不爭!”
所以,你們就不用爭來爭去,論來論去了。
依舊嚴絲合縫,跟那“上善若水”前後唿應。
張百川雙目呆滯,問道:“師侄,你真是這樣想的嗎?”
其他幾人如同小雞啄米,紛紛好奇點頭。
李清源輕歎一聲,麵色複雜道:“唉。拂高天之雲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於水火之中,措天下於衽席之上。這,就是咱的‘武道’呀!”
說完,他把袍袖一揮,也不問張百川自己文章優劣,起身往殿外走去。
而此時一眾人早已驚掉了下巴,張百川雙目失神,徐重山卻猛然一拍桌案,衝著李清源的身影大聲喊:“師弟若行此道,徐某願為羽翼!”
說完他衝著殿中幾人朗聲道:“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清源師弟乃當世奇才,我等燕雀之輩,怎能擅自揣度鯤鵬!”
這番話把殿中幾人連同自己在內,都比作鴿子家賊喜鵲之流,他卻絲毫不怕得罪幾人,說完哈哈大笑,直追李清源而去。
而殿中無一人不是麵色慘白。
……
李清源跟徐重山辭別一聲,委婉推辭了他“抵足而眠”的好意,獨自迴了自己小院,把門一插,又“避世”起來。
進了屋中,他也是不斷思考方才裝的有無過火,思考半晌,覺得圓潤妥帖,恰到好處,這才沾沾自喜道:“咱可真是個天才。”
讚美了自己一句,他又考慮了一下未來之事。
實際他之所以那麽寫,也是因為清源戒給他的任務,完全等同於“救世”,也不單純是為了人前顯聖。
他不問張百川文章優劣,是因為策論不是他能決定的,肯定要上交內門,所以他敢在術數和玄文上刁難弟子,卻又吩咐弟子必須做出策論。
而李清源也不擔心內門見了自己文章,會不會不予通過。
畢竟大考時隻管你文章做的怎麽樣,能不能踐行,那是晉級內門之後的事了。
頂多隻是覺得自己“好為大言”,到時若不能踐行,還能晉級,自然能掉級。
李清源獨坐屋中行氣一周,忽然想起一事。
“煉心關對自己毫無難度,但第三關為何會卡住這麽多人,就算自己資質不凡,也要謹慎些,明日休息後,不妨去打聽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