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紅樓同人]拯救美強慘姑娘 作者:雪燭錦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實就是這麽殘酷。
賈家的鬧劇以襲人有孕告終,暫時沒了後續,馮淵也沒有再關注。
過完年,朝廷開印,巧的是吏部尚書突然病重,不得不因病辭官,馮淵就這樣順勢頂上了吏部尚書的缺,同時也入了內閣,成為內閣最年輕的輔臣。
由於馮淵年紀太輕,大半官員都反對他任首輔,皇帝便退而其次,讓馮淵暫時任內閣次輔,等馮淵資歷夠了,便是名正言順的首輔,至於現在,皇上寧願空置首輔一職,也不給那些眼巴巴盯著這個位置的人。
時間一長,文武百官也品出味兒來了,皇上這是認定了馮淵做下一任的首輔,他們反對,確實有用,可他們也坐不上那個位置,他們反對不讓馮淵坐上去,時間越長,就得罪馮淵越狠。
這馮淵可不是善茬,明知首輔的位置早晚是他的,還這樣跟他硬碰硬,到時候馮淵坐上了首輔的位置,豈不是要找他們算帳?
因此,趁著冬月初七,馮淵剛得了一個閨女,眾人默默的退了一步,讓馮淵在過年封印前坐上了首輔的位置。
你好我好大家好。
雖然馮淵坐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但實際上他的官職還是正二品吏部尚書,同時還有個從一品的虛銜。
一晃十年,馮淵雖與當今陛下君臣相得,可皇上終究還是慢慢的老了。
崇寧四十五年,皇上開年便讓太子監國,自己搬到了行宮休養,太子獨攬大權。
十年時間,馮淵和太子也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深得太子信任,甚至太子比皇帝更信任馮淵。
太子監國兩年,崇寧四十七年,陛下辦完六十大壽,隔年便禪位給太子。
新帝登基,改年號『宣正』。
宣正元年,剛開年,新帝便宣布復舊,恢復中書省,點馮淵第一任左丞相。
馮淵成為丞相的第一年,他的愛女馮靈也剛好及笄。
黛玉和柳文羲的長子林蔚與馮靈同齡,馮靈生在冬月,林蔚生在九月,隻比馮靈大兩個月,表兄妹兩個可以說是青梅竹馬長大的,感情極好,好的長大後就感情就變質了。
馮淵最疼的就是這個長得與夫人極像的女兒。
雖然對林蔚叼走了他的愛女很惱火,可林蔚同樣是他看著並且教養長大的,品性德行,那都沒得說,完美繼承了他爹的品格,馮淵完全不擔心女兒嫁到林家會過得不好。
前年林如海剛剛病逝,今年剛好除孝,定下婚事,明年成親,也正好給林家添添喜氣。
柳文羲和黛玉膝下有兩子一女,長子長女都姓林,幼子由黛玉做主,跟爹姓柳。
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兄妹三個的感情。
宣正二年臘月,馮靈嫁到了林家,這也算是親上做親了,兩家知根知底,結親之後,感情反倒更好了。
女兒的婚事解決了,兒子的親事卻還沒定下。
倒也不是馮淵和甄英蓮不想收媳婦,實在是兒子挑剔的很,非要學他爹和姨父柳文羲,找個情投意合,心心相映的女子。
馮淵自己也是很晚才成婚,自然不會拿婚事逼迫兒子娶個不喜歡的姑娘迴來,那豈不是要攪合得家宅不寧?
誰知後來,馮烺與賢王的嫡女看對眼了。
賢王乃是當今陛下胞弟,同為先帝嫡子,隻不過這位真是名副其實的賢王,隻一心輔佐兄長,沒有任何歪心思,也因此深得皇帝信任,馮淵與賢王的關係也還不錯。
兒子看上了賢王府的郡主,賢王也喜歡馮家的家風,不擔心女兒嫁到馮家會收迴去,自然也不會刁難,結親之後,兩家關係也更近了。
皇上沒有因為馮家和賢王府聯姻就猜忌兄弟和忠臣,反而很信任他們。
馮淵和賢王心裏也熨帖,忠心辦事,並不找事。
待小輩們都成長起來,馮淵順勢辭官,皇上再三挽留,也沒留住。
馮淵這輩子做官已經做夠了,可他內心始終覺得虧欠甄英蓮,辭官時他也不過五十歲,帶著甄英蓮離開京城,四處遊歷,最後老的行動困難了,才迴到京城。
作者有話說:
收尾卡了很久,發現高潮都寫完了,寫黛玉倒是能寫很多,可就偏離本卷的主題了,而且黛玉本就有單獨的卷,所以就用了時間大法。
因三次元個人原因,多次斷更,作者表示很抱歉,但斷更的數,作者都記錄下來了,剩下的卷另開文之後,會在v之後全部補上。
不在免費章補,是因為不好補,因為編輯要根據字數安排人工榜,字數太多,會導致編輯不好排榜。
就這樣,第二卷到這裏就結束了。
其實沒寫好,我原本想寫的是權臣馮淵,可是因為重心偏了黛玉,導致中期的時候,本卷的主題就有點歪了,花了很多筆墨在黛玉的婚事上,又因為下一卷就是黛玉的卷,很多劇情都不能寫,怕到時候撞劇情,就特別難搞。
給了大家很不好的觀看體驗,非常抱歉。
賈家的鬧劇以襲人有孕告終,暫時沒了後續,馮淵也沒有再關注。
過完年,朝廷開印,巧的是吏部尚書突然病重,不得不因病辭官,馮淵就這樣順勢頂上了吏部尚書的缺,同時也入了內閣,成為內閣最年輕的輔臣。
由於馮淵年紀太輕,大半官員都反對他任首輔,皇帝便退而其次,讓馮淵暫時任內閣次輔,等馮淵資歷夠了,便是名正言順的首輔,至於現在,皇上寧願空置首輔一職,也不給那些眼巴巴盯著這個位置的人。
時間一長,文武百官也品出味兒來了,皇上這是認定了馮淵做下一任的首輔,他們反對,確實有用,可他們也坐不上那個位置,他們反對不讓馮淵坐上去,時間越長,就得罪馮淵越狠。
這馮淵可不是善茬,明知首輔的位置早晚是他的,還這樣跟他硬碰硬,到時候馮淵坐上了首輔的位置,豈不是要找他們算帳?
因此,趁著冬月初七,馮淵剛得了一個閨女,眾人默默的退了一步,讓馮淵在過年封印前坐上了首輔的位置。
你好我好大家好。
雖然馮淵坐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但實際上他的官職還是正二品吏部尚書,同時還有個從一品的虛銜。
一晃十年,馮淵雖與當今陛下君臣相得,可皇上終究還是慢慢的老了。
崇寧四十五年,皇上開年便讓太子監國,自己搬到了行宮休養,太子獨攬大權。
十年時間,馮淵和太子也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深得太子信任,甚至太子比皇帝更信任馮淵。
太子監國兩年,崇寧四十七年,陛下辦完六十大壽,隔年便禪位給太子。
新帝登基,改年號『宣正』。
宣正元年,剛開年,新帝便宣布復舊,恢復中書省,點馮淵第一任左丞相。
馮淵成為丞相的第一年,他的愛女馮靈也剛好及笄。
黛玉和柳文羲的長子林蔚與馮靈同齡,馮靈生在冬月,林蔚生在九月,隻比馮靈大兩個月,表兄妹兩個可以說是青梅竹馬長大的,感情極好,好的長大後就感情就變質了。
馮淵最疼的就是這個長得與夫人極像的女兒。
雖然對林蔚叼走了他的愛女很惱火,可林蔚同樣是他看著並且教養長大的,品性德行,那都沒得說,完美繼承了他爹的品格,馮淵完全不擔心女兒嫁到林家會過得不好。
前年林如海剛剛病逝,今年剛好除孝,定下婚事,明年成親,也正好給林家添添喜氣。
柳文羲和黛玉膝下有兩子一女,長子長女都姓林,幼子由黛玉做主,跟爹姓柳。
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兄妹三個的感情。
宣正二年臘月,馮靈嫁到了林家,這也算是親上做親了,兩家知根知底,結親之後,感情反倒更好了。
女兒的婚事解決了,兒子的親事卻還沒定下。
倒也不是馮淵和甄英蓮不想收媳婦,實在是兒子挑剔的很,非要學他爹和姨父柳文羲,找個情投意合,心心相映的女子。
馮淵自己也是很晚才成婚,自然不會拿婚事逼迫兒子娶個不喜歡的姑娘迴來,那豈不是要攪合得家宅不寧?
誰知後來,馮烺與賢王的嫡女看對眼了。
賢王乃是當今陛下胞弟,同為先帝嫡子,隻不過這位真是名副其實的賢王,隻一心輔佐兄長,沒有任何歪心思,也因此深得皇帝信任,馮淵與賢王的關係也還不錯。
兒子看上了賢王府的郡主,賢王也喜歡馮家的家風,不擔心女兒嫁到馮家會收迴去,自然也不會刁難,結親之後,兩家關係也更近了。
皇上沒有因為馮家和賢王府聯姻就猜忌兄弟和忠臣,反而很信任他們。
馮淵和賢王心裏也熨帖,忠心辦事,並不找事。
待小輩們都成長起來,馮淵順勢辭官,皇上再三挽留,也沒留住。
馮淵這輩子做官已經做夠了,可他內心始終覺得虧欠甄英蓮,辭官時他也不過五十歲,帶著甄英蓮離開京城,四處遊歷,最後老的行動困難了,才迴到京城。
作者有話說:
收尾卡了很久,發現高潮都寫完了,寫黛玉倒是能寫很多,可就偏離本卷的主題了,而且黛玉本就有單獨的卷,所以就用了時間大法。
因三次元個人原因,多次斷更,作者表示很抱歉,但斷更的數,作者都記錄下來了,剩下的卷另開文之後,會在v之後全部補上。
不在免費章補,是因為不好補,因為編輯要根據字數安排人工榜,字數太多,會導致編輯不好排榜。
就這樣,第二卷到這裏就結束了。
其實沒寫好,我原本想寫的是權臣馮淵,可是因為重心偏了黛玉,導致中期的時候,本卷的主題就有點歪了,花了很多筆墨在黛玉的婚事上,又因為下一卷就是黛玉的卷,很多劇情都不能寫,怕到時候撞劇情,就特別難搞。
給了大家很不好的觀看體驗,非常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