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這個工部尚書做到這個地步,真是鞠躬盡瘁了。
而且工部還有其他事,李天馥處理得都不錯,工程沒一個落下或者出什麽問題,叫康熙很是滿意。
該花錢的地方沒省,不該花的地方都省了,這才是工部該有的態度。
康熙滿意了,工部也變得井然有序,他就在不久後把李天馥正式調去了刑部。
之前讓李天馥兼任了刑部,卻不是長遠之計,根本騰不出手,隻能說領個頭,這次讓李天馥名正言順成為刑部尚書。
很多人都替李天馥覺得可惜,他要是一直在工部尚書的位置上,那油水是多多的。
而且他在工部的差事辦了好幾年,暢春園建得多好,如今隻有一點收尾的工作。
這麽大的功勞,又調整好的工部,轉頭就交給別人了,等於是把好不容易結出來的果實送給別人,實在可惜了。
不少跟李天馥的關係還算不錯的人,私底下都給他打抱不平,甚至有那麽一兩個隱晦安慰他。
李天馥卻不以為然道:「在哪裏不也一樣是為皇上辦差嗎?我在工部做得挺好,為皇上解了燃眉之急,去刑部也是可以的。」
反而對他來說,在工部理順了,再去刑部重新來,算得上是一個新的開始和新的挑戰了。
對李天馥來說,還挺有意思的。
之前隻是兼任,說真的就是個名銜,畢竟暢春園那邊更重要一些,他的心思都在工部,對刑部就是暫時領著。
如今名正言順當了刑部尚書,他就得全身心投入到刑部,開始整理起來了。
其他人不太能理解他,隻覺得李天馥就是嘴硬,反正事情都無法改變,他必然要去刑部了,還不如表現得灑脫一點。
李天馥是真的灑脫,康熙一發話,他就立刻去刑部開始大展拳腳了。
第一件事自然是整理宗卷,把一些疑難雜案,還有耽擱了很久的案子都通通拿出來。
先把人命關天的查問一遍,要是證據確鑿,直接繼續走流程就行了。
該砍頭的砍頭,該放的放,該流放的流放。
有些不好判的,或者判定後他認為有差錯的,李天馥就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
要真有問題,就重新審了。
比如有個案子,是鄉間一個十來歲的半大小子無故砍傷了鄰居,被判了重罰。
小子的親屬覺得他性子一向溫和,絕不會無故傷人,就層層往上希望能夠減輕小子的罪狀,一路上到刑部來。
因為之前耽擱了一段時間,這小子也被關在牢房裏很久了。
李天馥看過宗卷,又派人去當地,甚至還叫人審問了那個鄰居。
畢竟鄰居的口中,這小子忽然就拿起砍柴刀追著砍他,好像瘋了一樣。
但是其他鄰居的口供,卻說這小子平日脾氣好,待人和善,尤其十分孝順,這就讓李天馥起了疑心。
這小子如果是瘋子,那可能無緣無故砍人。
可是其他鄰居對他的評價都很好,也說他沒有瘋癲的樣子,跟旁人並沒有結過仇,這就很奇怪了。
當地知府卻敷衍了事,隻聽鄰居的一麵之詞,加上鄰居確實被砍傷,就直接定罪了。
派去審問鄰居的人發現這人目光閃爍,而且平日還到處浪蕩,也沒個正經差事,反而不像是好人。
尤其知府是他的遠房表親,鄉人都不敢得罪他,躲得遠遠的。
聽聞這鄰居看上了一家的姑娘,請了媒婆上門,被對方父母拒絕了。
半夜這家的院子忽然起火,幸好家裏人警惕,早早跑了出來,不然一家子都要燒死在裏頭。
鄰裏雖然幫著滅火,可惜火勢太厲害,最後院子都給燒沒了,家當也沒了。
他們懷疑是這人半夜故意放火,卻因為沒有證據,最後不了了之。
反覆審問後,鄰居才說了實話。
原來是鄰居半夜闖入小子的家中,家裏當時除了他就隻有生病的母親在,還意圖要進他母親的房間。
小子為了保護母親,就用家裏的砍柴刀砍傷了鄰居,也逼退了他。
這鄰居為了遮掩醜事,還去府衙狀告小子無端傷人。
小子為了母親的名聲,閉口不提鄰居趁夜想闖入母親房裏的事,於是被當地知府判得很重。
李天馥得知真相後立刻改判,赦免了小子的罪過,把人從大牢裏放了迴去。
這鄰居自然不服,心知小子絕不敢開口提起夜闖他母親房間的事,還跑來京城的順天府擊鼓鳴冤。
此事鬧得厲害,滿京城都知道了。
有替李天馥覺得可惜,隻覺得他心慈手軟,剛進刑部就要載了。
當然也有看不得他好的,畢竟李天馥算得上是平步青雲了,仕途極為順利,要這次栽了跟頭,不就空出刑部尚書的位置來了?
都說如今朝堂的官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蘿蔔沒了才會空出一個坑來,讓其他人填上,所以一個個幸災樂禍看戲。
這自然把康熙都驚動了,迴頭跟顧凝宸提起來:「李天馥剛名正言順接管刑部就出了這樣的事,要是處理不好,恐怕以後很難服眾了。」
顧凝宸看著他輕鬆的神色,不由笑道:「看來皇上還是很相信李大人的,認為他並不是故意赦免了那個犯人?」
康熙聽得就笑了:「李天馥的性子,朕是知道的,做事一板一眼。要這小子真的無故砍人,李天馥就不可能輕易把人放了,想必有什麽內情。」
而且工部還有其他事,李天馥處理得都不錯,工程沒一個落下或者出什麽問題,叫康熙很是滿意。
該花錢的地方沒省,不該花的地方都省了,這才是工部該有的態度。
康熙滿意了,工部也變得井然有序,他就在不久後把李天馥正式調去了刑部。
之前讓李天馥兼任了刑部,卻不是長遠之計,根本騰不出手,隻能說領個頭,這次讓李天馥名正言順成為刑部尚書。
很多人都替李天馥覺得可惜,他要是一直在工部尚書的位置上,那油水是多多的。
而且他在工部的差事辦了好幾年,暢春園建得多好,如今隻有一點收尾的工作。
這麽大的功勞,又調整好的工部,轉頭就交給別人了,等於是把好不容易結出來的果實送給別人,實在可惜了。
不少跟李天馥的關係還算不錯的人,私底下都給他打抱不平,甚至有那麽一兩個隱晦安慰他。
李天馥卻不以為然道:「在哪裏不也一樣是為皇上辦差嗎?我在工部做得挺好,為皇上解了燃眉之急,去刑部也是可以的。」
反而對他來說,在工部理順了,再去刑部重新來,算得上是一個新的開始和新的挑戰了。
對李天馥來說,還挺有意思的。
之前隻是兼任,說真的就是個名銜,畢竟暢春園那邊更重要一些,他的心思都在工部,對刑部就是暫時領著。
如今名正言順當了刑部尚書,他就得全身心投入到刑部,開始整理起來了。
其他人不太能理解他,隻覺得李天馥就是嘴硬,反正事情都無法改變,他必然要去刑部了,還不如表現得灑脫一點。
李天馥是真的灑脫,康熙一發話,他就立刻去刑部開始大展拳腳了。
第一件事自然是整理宗卷,把一些疑難雜案,還有耽擱了很久的案子都通通拿出來。
先把人命關天的查問一遍,要是證據確鑿,直接繼續走流程就行了。
該砍頭的砍頭,該放的放,該流放的流放。
有些不好判的,或者判定後他認為有差錯的,李天馥就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
要真有問題,就重新審了。
比如有個案子,是鄉間一個十來歲的半大小子無故砍傷了鄰居,被判了重罰。
小子的親屬覺得他性子一向溫和,絕不會無故傷人,就層層往上希望能夠減輕小子的罪狀,一路上到刑部來。
因為之前耽擱了一段時間,這小子也被關在牢房裏很久了。
李天馥看過宗卷,又派人去當地,甚至還叫人審問了那個鄰居。
畢竟鄰居的口中,這小子忽然就拿起砍柴刀追著砍他,好像瘋了一樣。
但是其他鄰居的口供,卻說這小子平日脾氣好,待人和善,尤其十分孝順,這就讓李天馥起了疑心。
這小子如果是瘋子,那可能無緣無故砍人。
可是其他鄰居對他的評價都很好,也說他沒有瘋癲的樣子,跟旁人並沒有結過仇,這就很奇怪了。
當地知府卻敷衍了事,隻聽鄰居的一麵之詞,加上鄰居確實被砍傷,就直接定罪了。
派去審問鄰居的人發現這人目光閃爍,而且平日還到處浪蕩,也沒個正經差事,反而不像是好人。
尤其知府是他的遠房表親,鄉人都不敢得罪他,躲得遠遠的。
聽聞這鄰居看上了一家的姑娘,請了媒婆上門,被對方父母拒絕了。
半夜這家的院子忽然起火,幸好家裏人警惕,早早跑了出來,不然一家子都要燒死在裏頭。
鄰裏雖然幫著滅火,可惜火勢太厲害,最後院子都給燒沒了,家當也沒了。
他們懷疑是這人半夜故意放火,卻因為沒有證據,最後不了了之。
反覆審問後,鄰居才說了實話。
原來是鄰居半夜闖入小子的家中,家裏當時除了他就隻有生病的母親在,還意圖要進他母親的房間。
小子為了保護母親,就用家裏的砍柴刀砍傷了鄰居,也逼退了他。
這鄰居為了遮掩醜事,還去府衙狀告小子無端傷人。
小子為了母親的名聲,閉口不提鄰居趁夜想闖入母親房裏的事,於是被當地知府判得很重。
李天馥得知真相後立刻改判,赦免了小子的罪過,把人從大牢裏放了迴去。
這鄰居自然不服,心知小子絕不敢開口提起夜闖他母親房間的事,還跑來京城的順天府擊鼓鳴冤。
此事鬧得厲害,滿京城都知道了。
有替李天馥覺得可惜,隻覺得他心慈手軟,剛進刑部就要載了。
當然也有看不得他好的,畢竟李天馥算得上是平步青雲了,仕途極為順利,要這次栽了跟頭,不就空出刑部尚書的位置來了?
都說如今朝堂的官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蘿蔔沒了才會空出一個坑來,讓其他人填上,所以一個個幸災樂禍看戲。
這自然把康熙都驚動了,迴頭跟顧凝宸提起來:「李天馥剛名正言順接管刑部就出了這樣的事,要是處理不好,恐怕以後很難服眾了。」
顧凝宸看著他輕鬆的神色,不由笑道:「看來皇上還是很相信李大人的,認為他並不是故意赦免了那個犯人?」
康熙聽得就笑了:「李天馥的性子,朕是知道的,做事一板一眼。要這小子真的無故砍人,李天馥就不可能輕易把人放了,想必有什麽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