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隔了半個多月,各地被溫大夫叫來的女醫也陸續到了。
顧凝宸通過索綽羅,才知道這幾個女醫過得並不好。
一是女子為醫,願意看的人不多,也就是懷孕的婦人居多了,但是這請的穩婆,比女醫要便宜得多。
所以她們基本上接不到什麽話,大多還是一邊務農,或者去工坊當紡織女工來補貼家用。
二是有些婆家或者丈夫不樂意她們到處跑,或者拚命阻攔,這女醫漸漸就不怎麽出去了。
三是她們自學成才,全靠自己摸索來救人,有的救了,有的沒能救迴來,卻被責備,因為內疚也漸漸不當女醫。
顧凝宸聽著怪可惜的,好在這些女醫依舊沒有完全放棄,想著學院需要她們,就趕過來當先生。
她們也是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女醫,也提高女醫的地位,而不會淪落到自己這樣的地步。
因為有溫大夫在信箋裏夾的盤纏,才讓她們順利趕到京城來了。
彼此之間哪怕不認識,閑聊幾句,因為彼此都當過女醫,很快就熟悉了起來,甚至有幾分惺惺相惜。
有的娘家原本就是做穩婆的,漸漸摸索出來,比一般的穩婆要厲害得多。後來還機緣巧合碰上願意教導醫術的老大夫,學過幾手。
有的家裏父兄是大夫,有的丈夫是大夫,耳濡目染後自學成才,實在了不起。
她們去給學生上課,原本還十分忐忑。
索綽羅鼓勵道:「隻要把你們的經驗一件件分享,那就很足夠了。這些寶貴的經驗能讓學生們少走一些彎路,以後也能盡快學起來,成為真正的女醫。」
幾個女醫商量了一下,每人一天說一到兩個時辰,輪流著來。
顧凝宸特地交代索綽羅,給幾位女醫先生的月銀相當高。
可以說她們在學院教個五六年,就足夠在京郊買一處小房子了。
如今京郊的房產是有市無價,很多京官還買不起房子,隻能租住,需要慢慢攢錢多年才能買的上一間小院子。
或者他們還沒攢夠錢,就因為太過出色而平步青雲,然後被康熙賞賜大房子,就不必自己出錢買了。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給這些女醫學院的先生跟一般官員差不多高的月銀,讓她們都能夠在京郊買個小院子住了。
她們反正要上課,住在學院裏麵也是包吃住的,不是更劃算嗎?
沒必要另外買一個小院子,平日她們估計都沒什麽時間過去,隻有休息的時候才能迴去院子了,另外還需要花錢來打理。
但是顧凝宸卻知道這些女先生們會到京城來,究竟費了多大的功夫,又鼓起了多大的勇氣。
她們或許有父兄和丈夫的支持,很可能誰都不支持,還是義無反顧一個人到京城來了。
能被支持的人實在太少了,有兩個女醫還下定決心跟夫君和離後才上京來。
比起一直阻攔和不支持她們當女醫的夫君和婆家,她們更愛當女醫,救下更多的人,於是就放下一切上京來了。
她們如此勇敢,願意離鄉別井到京城來,就是喜歡女醫這個行當,也希望培養更多的女醫,能夠救下更多的孕婦。
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女子太難得,讓顧凝宸十分敬佩。
又知道她們願意為了學院,為了女醫這個事業拋下一切,如今什麽都沒有,那麽就該給她們安定下來的東西。
錢是個好東西,它未必是萬能的,但是大多數時候有了它,生活就能好過得多了。
沒道理幾個女先生犧牲那麽多,顧凝宸又不缺錢,還不能給她們一點甜頭。
而且顧凝宸也想要留住她們,在學院教書幾年也有奔頭,然後最多五六年在京郊買個很小的院子。
她們休息之餘就有個能夠獨處的地方,還是完全屬於她們的安身之所。
總不能讓這些女先生隻付出和犧牲,到頭來學院卻對她們沒有任何迴報吧!
剛開始女先生確實是憑著一腔熱血或者抱負過來,但是時間長了,熱情消退,可能就不如開頭那麽積極,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學院這時候還隻一味給女先生一點不實際的東西,比如口頭鼓勵一下,或者送點華而不實的名銜,那對她們的生活毫無幫助。
等多年過後,她們隻拿一點點微薄的月銀,在學院過著清貧的日子,很可能以後就熬不下去,或者擔心未來的生活而不願意繼續留在學院了。
反正顧凝宸不差錢,也認為這些女先生值得,給的月銀就高了。
而且也不是一次性就直接給每人一套京城的小院子,這樣大手筆她也不是給不起。
但是無功不受祿,女先生們還沒做什麽,顧凝宸就什麽都給了,反而不妥。
人心易變,什麽都沒做就什麽都有了,那麽之後就不會努力了。
再說了,自己努力後才得到的東西,怎麽都比不勞而獲得到的要更珍惜和有滿足感。
康熙覺得顧凝宸的安排不錯,給了學院女先生們相當不錯的福利,卻又不是一股腦什麽都給了,叫她們一下子被餡餅砸暈後,反倒不會努力教導那些學生。
如今這樣就好,既給了盼頭,也有了體麵,女先生在學院裏想托人在外邊買點什麽,也不至於手頭緊巴巴的,什麽都買不起那麽慘兮兮。
而且如此一來,一些溫大夫不認識,其他地方的女醫聽到消息後也紛紛聚集到京城來。
顧凝宸通過索綽羅,才知道這幾個女醫過得並不好。
一是女子為醫,願意看的人不多,也就是懷孕的婦人居多了,但是這請的穩婆,比女醫要便宜得多。
所以她們基本上接不到什麽話,大多還是一邊務農,或者去工坊當紡織女工來補貼家用。
二是有些婆家或者丈夫不樂意她們到處跑,或者拚命阻攔,這女醫漸漸就不怎麽出去了。
三是她們自學成才,全靠自己摸索來救人,有的救了,有的沒能救迴來,卻被責備,因為內疚也漸漸不當女醫。
顧凝宸聽著怪可惜的,好在這些女醫依舊沒有完全放棄,想著學院需要她們,就趕過來當先生。
她們也是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女醫,也提高女醫的地位,而不會淪落到自己這樣的地步。
因為有溫大夫在信箋裏夾的盤纏,才讓她們順利趕到京城來了。
彼此之間哪怕不認識,閑聊幾句,因為彼此都當過女醫,很快就熟悉了起來,甚至有幾分惺惺相惜。
有的娘家原本就是做穩婆的,漸漸摸索出來,比一般的穩婆要厲害得多。後來還機緣巧合碰上願意教導醫術的老大夫,學過幾手。
有的家裏父兄是大夫,有的丈夫是大夫,耳濡目染後自學成才,實在了不起。
她們去給學生上課,原本還十分忐忑。
索綽羅鼓勵道:「隻要把你們的經驗一件件分享,那就很足夠了。這些寶貴的經驗能讓學生們少走一些彎路,以後也能盡快學起來,成為真正的女醫。」
幾個女醫商量了一下,每人一天說一到兩個時辰,輪流著來。
顧凝宸特地交代索綽羅,給幾位女醫先生的月銀相當高。
可以說她們在學院教個五六年,就足夠在京郊買一處小房子了。
如今京郊的房產是有市無價,很多京官還買不起房子,隻能租住,需要慢慢攢錢多年才能買的上一間小院子。
或者他們還沒攢夠錢,就因為太過出色而平步青雲,然後被康熙賞賜大房子,就不必自己出錢買了。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給這些女醫學院的先生跟一般官員差不多高的月銀,讓她們都能夠在京郊買個小院子住了。
她們反正要上課,住在學院裏麵也是包吃住的,不是更劃算嗎?
沒必要另外買一個小院子,平日她們估計都沒什麽時間過去,隻有休息的時候才能迴去院子了,另外還需要花錢來打理。
但是顧凝宸卻知道這些女先生們會到京城來,究竟費了多大的功夫,又鼓起了多大的勇氣。
她們或許有父兄和丈夫的支持,很可能誰都不支持,還是義無反顧一個人到京城來了。
能被支持的人實在太少了,有兩個女醫還下定決心跟夫君和離後才上京來。
比起一直阻攔和不支持她們當女醫的夫君和婆家,她們更愛當女醫,救下更多的人,於是就放下一切上京來了。
她們如此勇敢,願意離鄉別井到京城來,就是喜歡女醫這個行當,也希望培養更多的女醫,能夠救下更多的孕婦。
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女子太難得,讓顧凝宸十分敬佩。
又知道她們願意為了學院,為了女醫這個事業拋下一切,如今什麽都沒有,那麽就該給她們安定下來的東西。
錢是個好東西,它未必是萬能的,但是大多數時候有了它,生活就能好過得多了。
沒道理幾個女先生犧牲那麽多,顧凝宸又不缺錢,還不能給她們一點甜頭。
而且顧凝宸也想要留住她們,在學院教書幾年也有奔頭,然後最多五六年在京郊買個很小的院子。
她們休息之餘就有個能夠獨處的地方,還是完全屬於她們的安身之所。
總不能讓這些女先生隻付出和犧牲,到頭來學院卻對她們沒有任何迴報吧!
剛開始女先生確實是憑著一腔熱血或者抱負過來,但是時間長了,熱情消退,可能就不如開頭那麽積極,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學院這時候還隻一味給女先生一點不實際的東西,比如口頭鼓勵一下,或者送點華而不實的名銜,那對她們的生活毫無幫助。
等多年過後,她們隻拿一點點微薄的月銀,在學院過著清貧的日子,很可能以後就熬不下去,或者擔心未來的生活而不願意繼續留在學院了。
反正顧凝宸不差錢,也認為這些女先生值得,給的月銀就高了。
而且也不是一次性就直接給每人一套京城的小院子,這樣大手筆她也不是給不起。
但是無功不受祿,女先生們還沒做什麽,顧凝宸就什麽都給了,反而不妥。
人心易變,什麽都沒做就什麽都有了,那麽之後就不會努力了。
再說了,自己努力後才得到的東西,怎麽都比不勞而獲得到的要更珍惜和有滿足感。
康熙覺得顧凝宸的安排不錯,給了學院女先生們相當不錯的福利,卻又不是一股腦什麽都給了,叫她們一下子被餡餅砸暈後,反倒不會努力教導那些學生。
如今這樣就好,既給了盼頭,也有了體麵,女先生在學院裏想托人在外邊買點什麽,也不至於手頭緊巴巴的,什麽都買不起那麽慘兮兮。
而且如此一來,一些溫大夫不認識,其他地方的女醫聽到消息後也紛紛聚集到京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