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即便如此,仵作也不能隨意毀了屍身,這是要被人戳脊梁背的。
這位叫王清任大夫竟然如此勇敢,實在叫人敬佩,她就忍不住說道:「這圖要是讓大夫都看見了,若是受了內傷,也能立刻判斷出究竟是何處,興許能救下更多的人。」
康熙看了她一眼,自己也是這麽想的。
隻是他打算出版這本畫冊,王清任那邊都同意了,但是內閣大臣的意見卻不統一。
索額圖認為這圖太血腥,很多人接受不了。
明珠卻覺得隻讓大夫們能買,不能在書店鋪貨,免得有人看見後受不住嚇暈過去就不好了。
李光地也贊成出版後隻讓大夫看,還得大夫親自證明身份後,每人才能買一份。
免得別人買了,要是看了這圖,用來做什麽坑害人之事就不妥了。
比如知道殺人的時候,刺在哪個部位更能要人命之類的。
顧凝宸聽著,覺得這些大臣的想像力挺好。
不過確實這個年代,能接受得了這個內髒結構圖的人估計不多,大夫裏麵可能就有受不住的,得徐徐圖之。
一下子上這麽個刺激的東西,年紀大的老大夫嚇得一口氣沒上來,那就罪過了。
康熙聽顧凝宸這麽一說,就無奈道:「連你都不害怕,那些八尺男兒還會嚇暈,是不是太不中用了,怎麽能當大夫?」
當大夫就該比常人更沉穩鎮定才行,不然出了什麽狀況,如何能冷靜下來去處置呢?
不冷靜,比其他人還要慌亂的話,那要如何救人?
顧凝宸好笑,大夫確實要處事不驚,但是如今的大夫多數是中醫,都是把脈來寫藥方治病。
除非是專攻外傷的,但是這樣大夫一般都是隨軍的軍醫了,見慣了大場麵。
不然其他人可能一輩子都沒出過城鎮,尤其在京城生活多年的老大夫,估計見血的機會都不多了。
隻是這人體解剖圖確實對治人救命很有幫助,就怕有老頑固不願意看見,反對聲音漸起,叫康熙不悅,還不如聽大臣的,徐徐圖之,讓大夫有個適應的時間。
先讓宮裏的禦醫看看,然後再慢慢向外鋪展,而不是一開始就在各地上這書,讓不是大夫的人看了,恐怕更要嚇得夜裏噩夢連連了。
康熙想想也是,膽子大的人估計沒那麽多,就隻能慢慢來了。
他心裏還是有點遺憾,也隻能從太醫院開始。
顧凝宸還以為太醫院的禦醫沒那麽容易接受,哪裏知道他們拿到這本解剖冊子,比康熙還要激動。
院首還特意問過康熙,得知那位畫下解剖圖的大夫,能不能請到太醫院來給禦醫們解惑一二。
雖說這圖夠清晰,而且康熙還特地讓工坊的人用上彩印,更是清楚明了。
可是在醫術上麵,差之毫厘就可能失之千裏,甚至會讓人喪命,得更嚴謹一些才是。
康熙就讓李德全去請了這位王清任進京,到太醫院去給禦醫們解惑了。
兩邊一拍即合,院首還請示過康熙,能不能把王清任留下。
實在是他的見解太有意思,對人體這五髒六腑尤為熟悉,讓禦醫們大開眼界,想把人留下來繼續探討,也能為皇上效力。
康熙倒沒意見,就把王清任破格錄入了太醫院,拿上了禦醫的俸祿。
後來院首還鼓勵他寫下自己的心得,尤其是如今不少大夫在髒器上的一些誤解,於是王清任後來寫了一本《醫林改錯》的書,糾正了一些以往常識上的錯誤,更方便救人了。
鄧女醫聽說這位王清任後,還特意去請教。
她學醫的年份不夠久,卻一直相信醫術需要活到老學到老,了解更多,才能更有把握救人。
王清任對這個年紀不大的女醫印象不錯,還跟她仔細講解了一番,尤其重點在女子跟男子不一樣的構造上。
這讓鄧女醫以後對婦科病的治療更是得心應手,也能深入了一些。
她一邊請教,一邊開始給顧凝宸每天固定的檢查。
從把脈開始,脈象妥當,還得查看一下腰身和肚子,另外胃口和睡眠也是鄧女醫每天詢問之處。
金桂都細心記下,生怕遺漏了一點,比顧凝宸都要緊張。
好在顧凝宸的胃口不錯,就是愛睡了一些,脈象也平穩,讓鄧女醫很是輕鬆。
不過她卻不敢掉以輕心,依舊每天過來請平安脈。
有時候身體不適不是突然就來了,而是開始有些細微的徵兆,沒太大的感覺,不仔細檢查就容易忽略掉。
然後積少成多之後,就會醞釀成為大病,驟然一起,病來如山倒,也就迴天乏術了。
顧凝宸這會兒不能費神,康熙就不讓她多看書,隻讓陳女官在旁邊給自己念一念書。
她聽著聽著,有時候就不知不覺睡著了,然後就餓醒了,起來的時候,金桂已經讓禦膳房準備了熱騰騰的飯菜。
等自己吃完,歇一會可能還睡個午覺,然後再聽陳女官念一念書。
顧凝宸偶爾還會打個瞌睡,晚上跟康熙一起用飯,這一天就很快過去了。
她感覺這日子也太頹廢了一點,而且這才剛開始,懷胎十月,總不能一直吃了睡,然後睡了吃,等到生孩子的時候,自己都要胖得不成人形了吧?
鄧女醫原本看著重華宮這恨不能替顧凝宸吃飯走路的樣子實在不妥,也不知道該怎麽提起,生怕說多了惹得貴人們不高興。
這位叫王清任大夫竟然如此勇敢,實在叫人敬佩,她就忍不住說道:「這圖要是讓大夫都看見了,若是受了內傷,也能立刻判斷出究竟是何處,興許能救下更多的人。」
康熙看了她一眼,自己也是這麽想的。
隻是他打算出版這本畫冊,王清任那邊都同意了,但是內閣大臣的意見卻不統一。
索額圖認為這圖太血腥,很多人接受不了。
明珠卻覺得隻讓大夫們能買,不能在書店鋪貨,免得有人看見後受不住嚇暈過去就不好了。
李光地也贊成出版後隻讓大夫看,還得大夫親自證明身份後,每人才能買一份。
免得別人買了,要是看了這圖,用來做什麽坑害人之事就不妥了。
比如知道殺人的時候,刺在哪個部位更能要人命之類的。
顧凝宸聽著,覺得這些大臣的想像力挺好。
不過確實這個年代,能接受得了這個內髒結構圖的人估計不多,大夫裏麵可能就有受不住的,得徐徐圖之。
一下子上這麽個刺激的東西,年紀大的老大夫嚇得一口氣沒上來,那就罪過了。
康熙聽顧凝宸這麽一說,就無奈道:「連你都不害怕,那些八尺男兒還會嚇暈,是不是太不中用了,怎麽能當大夫?」
當大夫就該比常人更沉穩鎮定才行,不然出了什麽狀況,如何能冷靜下來去處置呢?
不冷靜,比其他人還要慌亂的話,那要如何救人?
顧凝宸好笑,大夫確實要處事不驚,但是如今的大夫多數是中醫,都是把脈來寫藥方治病。
除非是專攻外傷的,但是這樣大夫一般都是隨軍的軍醫了,見慣了大場麵。
不然其他人可能一輩子都沒出過城鎮,尤其在京城生活多年的老大夫,估計見血的機會都不多了。
隻是這人體解剖圖確實對治人救命很有幫助,就怕有老頑固不願意看見,反對聲音漸起,叫康熙不悅,還不如聽大臣的,徐徐圖之,讓大夫有個適應的時間。
先讓宮裏的禦醫看看,然後再慢慢向外鋪展,而不是一開始就在各地上這書,讓不是大夫的人看了,恐怕更要嚇得夜裏噩夢連連了。
康熙想想也是,膽子大的人估計沒那麽多,就隻能慢慢來了。
他心裏還是有點遺憾,也隻能從太醫院開始。
顧凝宸還以為太醫院的禦醫沒那麽容易接受,哪裏知道他們拿到這本解剖冊子,比康熙還要激動。
院首還特意問過康熙,得知那位畫下解剖圖的大夫,能不能請到太醫院來給禦醫們解惑一二。
雖說這圖夠清晰,而且康熙還特地讓工坊的人用上彩印,更是清楚明了。
可是在醫術上麵,差之毫厘就可能失之千裏,甚至會讓人喪命,得更嚴謹一些才是。
康熙就讓李德全去請了這位王清任進京,到太醫院去給禦醫們解惑了。
兩邊一拍即合,院首還請示過康熙,能不能把王清任留下。
實在是他的見解太有意思,對人體這五髒六腑尤為熟悉,讓禦醫們大開眼界,想把人留下來繼續探討,也能為皇上效力。
康熙倒沒意見,就把王清任破格錄入了太醫院,拿上了禦醫的俸祿。
後來院首還鼓勵他寫下自己的心得,尤其是如今不少大夫在髒器上的一些誤解,於是王清任後來寫了一本《醫林改錯》的書,糾正了一些以往常識上的錯誤,更方便救人了。
鄧女醫聽說這位王清任後,還特意去請教。
她學醫的年份不夠久,卻一直相信醫術需要活到老學到老,了解更多,才能更有把握救人。
王清任對這個年紀不大的女醫印象不錯,還跟她仔細講解了一番,尤其重點在女子跟男子不一樣的構造上。
這讓鄧女醫以後對婦科病的治療更是得心應手,也能深入了一些。
她一邊請教,一邊開始給顧凝宸每天固定的檢查。
從把脈開始,脈象妥當,還得查看一下腰身和肚子,另外胃口和睡眠也是鄧女醫每天詢問之處。
金桂都細心記下,生怕遺漏了一點,比顧凝宸都要緊張。
好在顧凝宸的胃口不錯,就是愛睡了一些,脈象也平穩,讓鄧女醫很是輕鬆。
不過她卻不敢掉以輕心,依舊每天過來請平安脈。
有時候身體不適不是突然就來了,而是開始有些細微的徵兆,沒太大的感覺,不仔細檢查就容易忽略掉。
然後積少成多之後,就會醞釀成為大病,驟然一起,病來如山倒,也就迴天乏術了。
顧凝宸這會兒不能費神,康熙就不讓她多看書,隻讓陳女官在旁邊給自己念一念書。
她聽著聽著,有時候就不知不覺睡著了,然後就餓醒了,起來的時候,金桂已經讓禦膳房準備了熱騰騰的飯菜。
等自己吃完,歇一會可能還睡個午覺,然後再聽陳女官念一念書。
顧凝宸偶爾還會打個瞌睡,晚上跟康熙一起用飯,這一天就很快過去了。
她感覺這日子也太頹廢了一點,而且這才剛開始,懷胎十月,總不能一直吃了睡,然後睡了吃,等到生孩子的時候,自己都要胖得不成人形了吧?
鄧女醫原本看著重華宮這恨不能替顧凝宸吃飯走路的樣子實在不妥,也不知道該怎麽提起,生怕說多了惹得貴人們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