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噩耗傳來,康熙愣了一下,久久沒能迴神。
因為之前聽聞曹璽已經大好了,這前後還不到一年的功夫,他怎麽就忽然病去了?
康熙命人去江南祭奠,另外也打聽消息。
迴來的人一稟報,才知道曹璽雖然表麵上好了,卻是外強中幹,身子骨早就不行了,卻硬撐著而已。
他養了一年病,手把手把這些年的經驗都教給了曹寅,這才放心了一點。
而且曹璽不想一直臥榻歇息到死,還是希望能夠一直為皇上辦差到最後一天。
他之前早早就寫好了摺子,交代家人在自己去世後才送去京城呈給皇上。
康熙看過後十分感動,跟顧凝宸感慨道:「要是大臣們都能跟曹璽這樣盡心盡力,為朕鞠躬盡瘁,那該多好?」
顧凝宸輕輕點頭附和,心裏卻覺得曹璽果真很懂康熙的心。
而且曹璽還簡在帝心,要換做其他人,自己都快病死了,還不早早稟報上來,好準備接班人。
忽然撒手人寰,接下來的事怎麽辦,不就一團亂了嗎?
真是鞠躬盡瘁,康熙也高興不起來,留下的是一堆爛攤子啊!
如果是不知情,忽然倒下的就算了,曹璽明明身邊有大夫在,早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卻一直沒稟報。
等死了之後,他才讓人送了這麽一封情深意切的摺子來。
要其他人,康熙早就讓他們死好幾遍了,換做曹璽就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而且其他人也不是不想鞠躬盡瘁,死在任上的人其實也不少,但是能做到曹璽這個地步的就太罕見了。
江寧織造是個肥差,簡直肥得流油的差事。
在上麵一般就坐三年,曹璽一坐就二十年,這已經肥得估計能流幾千噸油了。
康熙這二十年還對曹璽信任有加,一直沒換人,這才是曹璽的能耐。
看看,康熙不就因為曹璽死前寫的摺子感動,然後他就對著朝臣宣布,打算改了丁憂的年份。
從以前的三年,改為二十七天。
這樣一來,曹寅就不必守孝三年,隻需要二十七天。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能上任了。
是的,康熙已經給曹寅定好了差事,就是去蘇州織造府。
雖然比江寧織造府差一級,卻也在江南富裕之地。
曹寅如此年輕,過去自然不可能當一把手,卻也是二把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康熙是讓他在蘇州織造府這邊積累經驗,過幾年就會把人調迴江寧織造府那邊去,接手曹璽的職務。
顧凝宸想過很多可能,康熙改變守孝時間的機會,沒想到會在曹璽和曹寅身上。
她一時拿不準,康熙這是喜歡曹家,還是不喜歡他們啊?
畢竟曹寅給曹璽守孝從三年改為二十七天,簡直成了朝臣的靶子,每天早朝都為這個吵個不停。
有覺得三年縮短為二十七天,曹寅為曹璽守孝時間太短,實乃大不孝。
有認為二十七天實在太短了,康熙又偏心曹家,才會為曹寅改了祖訓,就為了讓他能夠盡早上任,再盡早接任曹璽的位子。
要是康熙偏愛曹家,就該徐徐圖之才是,跟四阿哥那邊一樣。
如今他忽然借著曹璽做了決定,曹寅完全成了千夫所指。
禦史打定主意覺得曹寅是為了能盡快接手阿瑪的職務,才會私下寫信給康熙求情,希望改了這個守孝的時間,這簡直是不孝之子!
為了自個的利益,連守孝三年都捨不得,不孝之人怎麽能以後接任江寧織造府?
曹寅比竇娥還冤,他壓根就沒跟康熙提過這個。
但是曹家有專門的送摺子渠道,能夠不經手其他人直達天聽,除了他們和康熙之外,就沒有人知道曹家究竟有沒寫這個密折。
不過曹寅也明白,康熙忽然來這麽一出,確實是想讓他盡快接手,另外一方麵也是想要改了守孝的時間,免得官員因為丁憂時間太長影響了手裏的差事。
所以這鍋他哪怕不想背,也得背著。
不然曹寅對外要怎麽解釋,總不能說康熙偏心曹家偏心他,又打算改了守孝時間,卻怕被大臣追著煩,才會扣到他身上去嗎?
曹寅作為康熙的心腹,隻能不發一言。
這樣表現,禦史們越發認定他就是做了,所以心虛,於是跳得更厲害了。
可惜康熙一意孤行,下了明旨,從上至下的官員必須遵守。
禦史們痛哭流涕,有些老臣看不過眼,還想死諫,被禦林軍攔下了。
康熙還下來親自扶起老臣嘆道:「天下人這孝並非因為守孝的時間多長,而是心誠不誠。誠意在,哪怕隻有一天也就足夠了。朕也捨不得愛卿們因為守孝而悲傷三年,熬壞了身子,迴來後百病纏身。」
不少大臣聽後,感動得淚流滿麵。
他們其中有迴鄉守孝之人,守孝之苦是親自受過,自然明白有多難。
哪怕再年輕都要熬不住,有的人連三年都沒熬過去,在守孝的時候染了風寒去世了。
也有跪得太久,腿腳膝蓋都落下了毛病,後半輩子走路都生疼。
如今他們聽康熙如此肺腑的勸說,一個個都留下感動的眼淚,大多數人就不鬧騰了。
少數人看鬧騰也鬧騰不出什麽來,康熙已經下了決心,又是打算體恤群臣,於是一個個慢慢就消停了。
因為之前聽聞曹璽已經大好了,這前後還不到一年的功夫,他怎麽就忽然病去了?
康熙命人去江南祭奠,另外也打聽消息。
迴來的人一稟報,才知道曹璽雖然表麵上好了,卻是外強中幹,身子骨早就不行了,卻硬撐著而已。
他養了一年病,手把手把這些年的經驗都教給了曹寅,這才放心了一點。
而且曹璽不想一直臥榻歇息到死,還是希望能夠一直為皇上辦差到最後一天。
他之前早早就寫好了摺子,交代家人在自己去世後才送去京城呈給皇上。
康熙看過後十分感動,跟顧凝宸感慨道:「要是大臣們都能跟曹璽這樣盡心盡力,為朕鞠躬盡瘁,那該多好?」
顧凝宸輕輕點頭附和,心裏卻覺得曹璽果真很懂康熙的心。
而且曹璽還簡在帝心,要換做其他人,自己都快病死了,還不早早稟報上來,好準備接班人。
忽然撒手人寰,接下來的事怎麽辦,不就一團亂了嗎?
真是鞠躬盡瘁,康熙也高興不起來,留下的是一堆爛攤子啊!
如果是不知情,忽然倒下的就算了,曹璽明明身邊有大夫在,早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卻一直沒稟報。
等死了之後,他才讓人送了這麽一封情深意切的摺子來。
要其他人,康熙早就讓他們死好幾遍了,換做曹璽就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而且其他人也不是不想鞠躬盡瘁,死在任上的人其實也不少,但是能做到曹璽這個地步的就太罕見了。
江寧織造是個肥差,簡直肥得流油的差事。
在上麵一般就坐三年,曹璽一坐就二十年,這已經肥得估計能流幾千噸油了。
康熙這二十年還對曹璽信任有加,一直沒換人,這才是曹璽的能耐。
看看,康熙不就因為曹璽死前寫的摺子感動,然後他就對著朝臣宣布,打算改了丁憂的年份。
從以前的三年,改為二十七天。
這樣一來,曹寅就不必守孝三年,隻需要二十七天。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能上任了。
是的,康熙已經給曹寅定好了差事,就是去蘇州織造府。
雖然比江寧織造府差一級,卻也在江南富裕之地。
曹寅如此年輕,過去自然不可能當一把手,卻也是二把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康熙是讓他在蘇州織造府這邊積累經驗,過幾年就會把人調迴江寧織造府那邊去,接手曹璽的職務。
顧凝宸想過很多可能,康熙改變守孝時間的機會,沒想到會在曹璽和曹寅身上。
她一時拿不準,康熙這是喜歡曹家,還是不喜歡他們啊?
畢竟曹寅給曹璽守孝從三年改為二十七天,簡直成了朝臣的靶子,每天早朝都為這個吵個不停。
有覺得三年縮短為二十七天,曹寅為曹璽守孝時間太短,實乃大不孝。
有認為二十七天實在太短了,康熙又偏心曹家,才會為曹寅改了祖訓,就為了讓他能夠盡早上任,再盡早接任曹璽的位子。
要是康熙偏愛曹家,就該徐徐圖之才是,跟四阿哥那邊一樣。
如今他忽然借著曹璽做了決定,曹寅完全成了千夫所指。
禦史打定主意覺得曹寅是為了能盡快接手阿瑪的職務,才會私下寫信給康熙求情,希望改了這個守孝的時間,這簡直是不孝之子!
為了自個的利益,連守孝三年都捨不得,不孝之人怎麽能以後接任江寧織造府?
曹寅比竇娥還冤,他壓根就沒跟康熙提過這個。
但是曹家有專門的送摺子渠道,能夠不經手其他人直達天聽,除了他們和康熙之外,就沒有人知道曹家究竟有沒寫這個密折。
不過曹寅也明白,康熙忽然來這麽一出,確實是想讓他盡快接手,另外一方麵也是想要改了守孝的時間,免得官員因為丁憂時間太長影響了手裏的差事。
所以這鍋他哪怕不想背,也得背著。
不然曹寅對外要怎麽解釋,總不能說康熙偏心曹家偏心他,又打算改了守孝時間,卻怕被大臣追著煩,才會扣到他身上去嗎?
曹寅作為康熙的心腹,隻能不發一言。
這樣表現,禦史們越發認定他就是做了,所以心虛,於是跳得更厲害了。
可惜康熙一意孤行,下了明旨,從上至下的官員必須遵守。
禦史們痛哭流涕,有些老臣看不過眼,還想死諫,被禦林軍攔下了。
康熙還下來親自扶起老臣嘆道:「天下人這孝並非因為守孝的時間多長,而是心誠不誠。誠意在,哪怕隻有一天也就足夠了。朕也捨不得愛卿們因為守孝而悲傷三年,熬壞了身子,迴來後百病纏身。」
不少大臣聽後,感動得淚流滿麵。
他們其中有迴鄉守孝之人,守孝之苦是親自受過,自然明白有多難。
哪怕再年輕都要熬不住,有的人連三年都沒熬過去,在守孝的時候染了風寒去世了。
也有跪得太久,腿腳膝蓋都落下了毛病,後半輩子走路都生疼。
如今他們聽康熙如此肺腑的勸說,一個個都留下感動的眼淚,大多數人就不鬧騰了。
少數人看鬧騰也鬧騰不出什麽來,康熙已經下了決心,又是打算體恤群臣,於是一個個慢慢就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