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下海商送糧食過來就更瘋了,他們能進去拍賣場的就不多。
哪怕能進去的,再多帶一個人,誰家沒幾個親近的親朋戚友?
再就是他們哪怕不帶親屬,把這個名額轉手賣出去,也是個無本生意,誰不樂意呢?
於是海商拚命買進糧食,先是從東南亞那邊進的多。但是那邊買的人實在太多,然後沒剩下多少,他們就轉而跑去歐洲買。
海商也聰明,他們當然不會直接跟歐洲那邊說:因為大清遇上地震了,缺糧食,所以才會過來買糧。
兩邊離得遠,一般都靠海商來傳遞消息。
這次海商聰明了,壓根就沒有遞消息過來,也不算故意隱瞞,就晚一點說而已。
不然要歐洲那邊知道大清地震缺糧食,不把價錢抬到天上去才怪了!
海商大老遠跑過來,可不是隻當個搬運工,而且歐洲抬高了糧食,他們中途運輸需要費用,也會有損耗,過去的價錢自然也高,大清不收了怎麽辦?
再就是大清給了許諾,他們帶去的糧食多,最多那個人就能進拍賣會。
這麽難得的機會,誰願意錯過啊!
海商們彼此之間默契都沒跟歐洲那邊提起此事,然後一個個各顯神通,跟各國熟悉的貴族打交道,開始忽悠對方賣領地裏的糧食。
他們還送不少稀罕禮物過來,雖然送的貴重,讓海商有點肉痛,但是能買下很多糧食,那也值得了。
果然這麽一疏通關係,貴族大手一揮,讓領地的百姓賣了不少糧食。
海商給的價錢公道,百姓也願意賣。
他們一個個村莊去收,每個村長知道村裏收了多少,就不清楚隔壁村的。
十個八個村莊收的糧食分別送上船隊,就連貴族都不知道海商究竟買了多少。
不過貴族也不在意,反正海商給錢了,又送了禮物,這門買賣對他來說沒虧,自然也就不在意了。
這時候誰熟悉的還關係好的貴族多,領地也大的話,誰就占便宜了。
有個大海商之前買賣做得不錯,就是差了臨門一腳能進拍賣會,垂手頓足很久,如今終於大展神威,收了一大堆的糧食。
他都不敢休息,怕被人捷足先登,轉頭就讓船隊匆匆出發送到大清這邊來。
他這船隊帶迴來的糧食數量,不止驚動了戶部和王談,還驚動了康熙。
實在這數量太大了,王談派戶部的人親自去點算了好幾遍,確實數量上沒有差錯,而且糧食在海上保護得不錯,損耗很少,基本上都能直接送倉庫裏用。
康熙知道後,大手一揮,也遵守承諾,直接就讓這個大海商進拍賣會了。
其他人一見皇帝如此守信,雖然遺憾比不過這個大海商,然而大海商進去了,其他人的壓力小一點,不也有機會了?
畢竟康熙承諾的是四個大城市的拍賣會,這去掉一個,另外還有三個名額啊!
顧凝宸後來沒幫著算,不過陳女官還是去幫忙了,聽她提了提,都開始懷疑歐洲那邊的糧食是不是都要被這些海商給搜刮一空了?
海商們熱熱鬧鬧買了一通,等入秋,歐洲那邊秋收的時候還買了不少。
不過他們買的太多,終於引起貴族的注意。
等秋收的糧食被買掉一半,貴族們終於察覺不對,也得到了大清這邊大地動的消息,氣得要命。
但是海商這時候提前接到消息,立刻溜之大吉。
貴族派人想攔住這些海商,可惜船隊已經出發,他們隻能在岸邊恨得咬咬牙。
康熙得知後還跟顧凝宸開玩笑提起此事來:「歐洲那邊以往的陳糧買掉了,新糧也買空了一半,今年冬天就要難過了。」
他們想學著海商,去其他地方買,會發現白跑一趟。
周邊都被買光了,東南亞也給買得差不多。
東南亞那邊不傻,他們一年兩熟,上一茬全賣掉,第二熟的時候就堅決不賣了。
當然他們作為殖-地,當地的負責人貪財賣掉一半,另外一半是萬萬不敢動的。
餘下一半多得上貢,剩下那麽一點就是他們一個冬天和春天的口糧,都是救命糧,當然不敢賣。
哪怕他們真敢賣,也賣不出多少來了。
不過歐洲再怎麽缺糧,也不至於缺到貴族頭上,所以雖然有點懊惱此事,並沒有真的氣得要派兵打過來的程度。
康熙又對顧凝宸冷哼一聲道:「沙皇之前還派人來給朕送信,問朕需不需要糧食。雖然俄國種植的糧食不多,給我們賣上一部分還是可以的。」
他比劃了一個數字,顧凝宸忍不住微微睜大眼,忍不住也跟著冷哼道:「沙皇未免太沒誠意了,就這麽點糧食,卻敢獅子張大口要那麽多的銀錢,這也太過分了。」
雖然沙皇明明可以直接搶錢,居然還能給他們一點點糧食,也是夠夠的了。
沙皇估計以為大清這次受災嚴重,尤其在京城和周邊,糧食大受影響。
糧價必然波動厲害,加上要賑災,對糧食的需求很大。
他們這時候怎麽能不坐地起價,落井下石?
尤其沙皇還記著仇,上迴要不是康熙的騷操作,也不會讓他和貴族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了起來。
沙皇十歲登基,還差幾年才能親政,如今跟貴族之間的關係有所變化,對他有極大的影響,如何能不恨?
哪怕能進去的,再多帶一個人,誰家沒幾個親近的親朋戚友?
再就是他們哪怕不帶親屬,把這個名額轉手賣出去,也是個無本生意,誰不樂意呢?
於是海商拚命買進糧食,先是從東南亞那邊進的多。但是那邊買的人實在太多,然後沒剩下多少,他們就轉而跑去歐洲買。
海商也聰明,他們當然不會直接跟歐洲那邊說:因為大清遇上地震了,缺糧食,所以才會過來買糧。
兩邊離得遠,一般都靠海商來傳遞消息。
這次海商聰明了,壓根就沒有遞消息過來,也不算故意隱瞞,就晚一點說而已。
不然要歐洲那邊知道大清地震缺糧食,不把價錢抬到天上去才怪了!
海商大老遠跑過來,可不是隻當個搬運工,而且歐洲抬高了糧食,他們中途運輸需要費用,也會有損耗,過去的價錢自然也高,大清不收了怎麽辦?
再就是大清給了許諾,他們帶去的糧食多,最多那個人就能進拍賣會。
這麽難得的機會,誰願意錯過啊!
海商們彼此之間默契都沒跟歐洲那邊提起此事,然後一個個各顯神通,跟各國熟悉的貴族打交道,開始忽悠對方賣領地裏的糧食。
他們還送不少稀罕禮物過來,雖然送的貴重,讓海商有點肉痛,但是能買下很多糧食,那也值得了。
果然這麽一疏通關係,貴族大手一揮,讓領地的百姓賣了不少糧食。
海商給的價錢公道,百姓也願意賣。
他們一個個村莊去收,每個村長知道村裏收了多少,就不清楚隔壁村的。
十個八個村莊收的糧食分別送上船隊,就連貴族都不知道海商究竟買了多少。
不過貴族也不在意,反正海商給錢了,又送了禮物,這門買賣對他來說沒虧,自然也就不在意了。
這時候誰熟悉的還關係好的貴族多,領地也大的話,誰就占便宜了。
有個大海商之前買賣做得不錯,就是差了臨門一腳能進拍賣會,垂手頓足很久,如今終於大展神威,收了一大堆的糧食。
他都不敢休息,怕被人捷足先登,轉頭就讓船隊匆匆出發送到大清這邊來。
他這船隊帶迴來的糧食數量,不止驚動了戶部和王談,還驚動了康熙。
實在這數量太大了,王談派戶部的人親自去點算了好幾遍,確實數量上沒有差錯,而且糧食在海上保護得不錯,損耗很少,基本上都能直接送倉庫裏用。
康熙知道後,大手一揮,也遵守承諾,直接就讓這個大海商進拍賣會了。
其他人一見皇帝如此守信,雖然遺憾比不過這個大海商,然而大海商進去了,其他人的壓力小一點,不也有機會了?
畢竟康熙承諾的是四個大城市的拍賣會,這去掉一個,另外還有三個名額啊!
顧凝宸後來沒幫著算,不過陳女官還是去幫忙了,聽她提了提,都開始懷疑歐洲那邊的糧食是不是都要被這些海商給搜刮一空了?
海商們熱熱鬧鬧買了一通,等入秋,歐洲那邊秋收的時候還買了不少。
不過他們買的太多,終於引起貴族的注意。
等秋收的糧食被買掉一半,貴族們終於察覺不對,也得到了大清這邊大地動的消息,氣得要命。
但是海商這時候提前接到消息,立刻溜之大吉。
貴族派人想攔住這些海商,可惜船隊已經出發,他們隻能在岸邊恨得咬咬牙。
康熙得知後還跟顧凝宸開玩笑提起此事來:「歐洲那邊以往的陳糧買掉了,新糧也買空了一半,今年冬天就要難過了。」
他們想學著海商,去其他地方買,會發現白跑一趟。
周邊都被買光了,東南亞也給買得差不多。
東南亞那邊不傻,他們一年兩熟,上一茬全賣掉,第二熟的時候就堅決不賣了。
當然他們作為殖-地,當地的負責人貪財賣掉一半,另外一半是萬萬不敢動的。
餘下一半多得上貢,剩下那麽一點就是他們一個冬天和春天的口糧,都是救命糧,當然不敢賣。
哪怕他們真敢賣,也賣不出多少來了。
不過歐洲再怎麽缺糧,也不至於缺到貴族頭上,所以雖然有點懊惱此事,並沒有真的氣得要派兵打過來的程度。
康熙又對顧凝宸冷哼一聲道:「沙皇之前還派人來給朕送信,問朕需不需要糧食。雖然俄國種植的糧食不多,給我們賣上一部分還是可以的。」
他比劃了一個數字,顧凝宸忍不住微微睜大眼,忍不住也跟著冷哼道:「沙皇未免太沒誠意了,就這麽點糧食,卻敢獅子張大口要那麽多的銀錢,這也太過分了。」
雖然沙皇明明可以直接搶錢,居然還能給他們一點點糧食,也是夠夠的了。
沙皇估計以為大清這次受災嚴重,尤其在京城和周邊,糧食大受影響。
糧價必然波動厲害,加上要賑災,對糧食的需求很大。
他們這時候怎麽能不坐地起價,落井下石?
尤其沙皇還記著仇,上迴要不是康熙的騷操作,也不會讓他和貴族之間的關係變得微妙了起來。
沙皇十歲登基,還差幾年才能親政,如今跟貴族之間的關係有所變化,對他有極大的影響,如何能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