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使者是一肚子火氣,也隻能忍耐下來。
得到消息的康熙,跟顧凝宸隨口說道:「看來扶桑國的人有求於朕,十分能忍。」
顧凝宸深以為然,要不是有求於人,怎麽做到這個地步都不生氣?
「皇上以為,扶桑國所求的是什麽?」
康熙不以為然道:「還能是什麽,不外乎是他們缺的。」
衣食住行最為重要,糧食是不可能了,哪怕他們想要,康熙也不會給,那麽就可能是衣。
顧凝宸想到扶桑國有著大量的銅礦,在明代的時候就已經跟這邊出口大量的銅料。
當時扶桑國煉製銅礦的方法太原始,冶煉得不夠徹底,讓銅裏麵包含了不少銀。
很多明代商人就用銅的價格買下,然後從中煉製出不少銀來,利益極其巨大,所以從扶桑國進口的銅礦越來越多。
後來還是那邊的冶煉進步了一些,這才沒讓銅裏麵再包含了不少銀,讓這邊的商人賺了個盆滿缽滿。
不過後來因為海盜的關係,這邊封鎖了海域。
扶桑國出口就換成了荷蘭,以及鄭氏海盜。
如今鄭氏海盜覆滅,控製著彎島的荷蘭也退避三舍,扶桑國就隻能重新跟這邊進行貿易了。
果不其然,扶桑國使者上京後,拜見康熙,隨從裏居然還有翻譯。
連翻譯都準備好了,兩邊溝通起來就要容易得多。
當然翻譯的口音有點奇怪,不過也是能勉強聽懂了。
扶桑國提出是重新開始生絲和綢緞的交易,另外也想要禦糖和時鍾。
甚至還想要這邊出版的算數書,以及常用的中藥材。
扶桑國太少,耕種麵積又少,糧食都勉強了,更別提是種藥材,所以隻能靠買。
後邊這個倒是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不過他沒有當場答應,隻說考慮一二,就打發扶桑國的使者出去,讓他住在驛站那邊等消息。
使者一走,康熙就立刻召內閣大臣商議。
索額圖贊同跟扶桑國重新開始交易,因為扶桑國的銅礦質量相當不錯,煉製出的銅成色極好。
明珠難得並沒有跟索額圖對著來,也點頭贊同。
其他內閣大臣也紛紛贊成,畢竟跟扶桑國做買賣是穩賺不賠,沒什麽好猶豫的。
就是禦糖可能不夠分了,海商去歐洲那邊要賣,跟俄國互市要賣,拍賣會上還得賣。
哪怕存了幾個月,量依舊不夠。
康熙大手一揮,各個地方都分了一部分,拍賣會少一點,俄國、扶桑國多一些,歐洲那邊還得幾個月後才去,暫時就不分了。
俄國為了互市盡快開始,冬天真是卯著勁建城,外城已經完工了,內城在開春後由工部的人重新接手。
內城比外城要小一點,工部帶來的人手又足夠多,兩個月內就差不多能徹底完成,於是給互市這邊也留了點禦糖,不至於完全沒留下。
接下來跟扶桑國使者溝通的,就不需要康熙親自來,有鴻臚寺卿接手。
有康熙授意,鴻臚寺卿還開始介紹起這邊的棉布來。
工坊的機器越來越多,紡織工也不斷增加,大量棉布已經堆滿了庫房。
按照這個速度,很快棉布就得泛濫了。
扶桑國最缺布料,除了絲織綢緞之外,如果還添上棉布,就是個大客戶了。
使者不好做主,鴻臚寺卿就直接給他送了一箱棉布,讓他以後帶迴去扶桑國,讓他們那邊的人看看再做決定就好。
扶桑國想要的生絲和絲織都是江南產出為主,這邊商定好價錢,那邊就從大運河的船隊送了過來。
鴻臚寺卿還問扶桑國需不需要送貨,當然,送貨就是另外一個價錢了。
使者當然不要,這邊談好後,他已經發信迴去,扶桑國就把在外海徘徊的船隊停靠在天津港。
他們先把銅材和白銀卸下,因為這次貨物太多,銅材有點不夠,一部分就用白銀補上了,畢竟禦糖的價格實在太貴了。
然後再把貨物裝上船,禦糖還要分開來,單獨放進船艙,生怕潮濕弄壞了這麽昂貴的糖。
康熙這邊還十分貼心讓人送去玻璃盒子,專門用來存放禦糖,就不怕在海上潮濕,讓禦糖因為潮濕變味了。
兩邊對這次交易都很滿意,幕府那邊的將軍用過禦糖後讚不絕口,命人下次交易的時候必定要帶上更多的禦糖。
剩下的禦糖不多,價錢就更高了。
不過對幕府的人來說沒什麽,如今扶桑國所有的錢財都掌握在他們家族手裏,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要金子不夠,把銅礦和銀礦源源不絕提煉就好!
幕府的人收到那個玻璃盒子也十分喜歡,得知康熙這邊的工坊還有造出不少漂亮的玻璃器皿,更是心動不已。
他們兩國離得近,幕府迫不及待讓使者每月去跑一趟,甚至還加入拍賣會,把沒見過的都通通拍迴去,實在是財大氣粗!
不過歐洲人和俄國人砸重金把餘下的禦糖都買走了,扶桑國的使者再來的時候就隻能撲了個空。
顧凝宸聽說禦糖拍賣的最終價錢都有點咂舌,這哪裏吃的是糖,是吃的黃金了吧?
這邊跟扶桑國的交易頻密起來,讓國庫賺了個盆滿缽滿,俄國那邊的互市小城也徹底建好,立刻能開門做買賣了。
商人一聽見風聲就已經準備好貨物早早在路上,等小城開門的時候,裏麵已經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得到消息的康熙,跟顧凝宸隨口說道:「看來扶桑國的人有求於朕,十分能忍。」
顧凝宸深以為然,要不是有求於人,怎麽做到這個地步都不生氣?
「皇上以為,扶桑國所求的是什麽?」
康熙不以為然道:「還能是什麽,不外乎是他們缺的。」
衣食住行最為重要,糧食是不可能了,哪怕他們想要,康熙也不會給,那麽就可能是衣。
顧凝宸想到扶桑國有著大量的銅礦,在明代的時候就已經跟這邊出口大量的銅料。
當時扶桑國煉製銅礦的方法太原始,冶煉得不夠徹底,讓銅裏麵包含了不少銀。
很多明代商人就用銅的價格買下,然後從中煉製出不少銀來,利益極其巨大,所以從扶桑國進口的銅礦越來越多。
後來還是那邊的冶煉進步了一些,這才沒讓銅裏麵再包含了不少銀,讓這邊的商人賺了個盆滿缽滿。
不過後來因為海盜的關係,這邊封鎖了海域。
扶桑國出口就換成了荷蘭,以及鄭氏海盜。
如今鄭氏海盜覆滅,控製著彎島的荷蘭也退避三舍,扶桑國就隻能重新跟這邊進行貿易了。
果不其然,扶桑國使者上京後,拜見康熙,隨從裏居然還有翻譯。
連翻譯都準備好了,兩邊溝通起來就要容易得多。
當然翻譯的口音有點奇怪,不過也是能勉強聽懂了。
扶桑國提出是重新開始生絲和綢緞的交易,另外也想要禦糖和時鍾。
甚至還想要這邊出版的算數書,以及常用的中藥材。
扶桑國太少,耕種麵積又少,糧食都勉強了,更別提是種藥材,所以隻能靠買。
後邊這個倒是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不過他沒有當場答應,隻說考慮一二,就打發扶桑國的使者出去,讓他住在驛站那邊等消息。
使者一走,康熙就立刻召內閣大臣商議。
索額圖贊同跟扶桑國重新開始交易,因為扶桑國的銅礦質量相當不錯,煉製出的銅成色極好。
明珠難得並沒有跟索額圖對著來,也點頭贊同。
其他內閣大臣也紛紛贊成,畢竟跟扶桑國做買賣是穩賺不賠,沒什麽好猶豫的。
就是禦糖可能不夠分了,海商去歐洲那邊要賣,跟俄國互市要賣,拍賣會上還得賣。
哪怕存了幾個月,量依舊不夠。
康熙大手一揮,各個地方都分了一部分,拍賣會少一點,俄國、扶桑國多一些,歐洲那邊還得幾個月後才去,暫時就不分了。
俄國為了互市盡快開始,冬天真是卯著勁建城,外城已經完工了,內城在開春後由工部的人重新接手。
內城比外城要小一點,工部帶來的人手又足夠多,兩個月內就差不多能徹底完成,於是給互市這邊也留了點禦糖,不至於完全沒留下。
接下來跟扶桑國使者溝通的,就不需要康熙親自來,有鴻臚寺卿接手。
有康熙授意,鴻臚寺卿還開始介紹起這邊的棉布來。
工坊的機器越來越多,紡織工也不斷增加,大量棉布已經堆滿了庫房。
按照這個速度,很快棉布就得泛濫了。
扶桑國最缺布料,除了絲織綢緞之外,如果還添上棉布,就是個大客戶了。
使者不好做主,鴻臚寺卿就直接給他送了一箱棉布,讓他以後帶迴去扶桑國,讓他們那邊的人看看再做決定就好。
扶桑國想要的生絲和絲織都是江南產出為主,這邊商定好價錢,那邊就從大運河的船隊送了過來。
鴻臚寺卿還問扶桑國需不需要送貨,當然,送貨就是另外一個價錢了。
使者當然不要,這邊談好後,他已經發信迴去,扶桑國就把在外海徘徊的船隊停靠在天津港。
他們先把銅材和白銀卸下,因為這次貨物太多,銅材有點不夠,一部分就用白銀補上了,畢竟禦糖的價格實在太貴了。
然後再把貨物裝上船,禦糖還要分開來,單獨放進船艙,生怕潮濕弄壞了這麽昂貴的糖。
康熙這邊還十分貼心讓人送去玻璃盒子,專門用來存放禦糖,就不怕在海上潮濕,讓禦糖因為潮濕變味了。
兩邊對這次交易都很滿意,幕府那邊的將軍用過禦糖後讚不絕口,命人下次交易的時候必定要帶上更多的禦糖。
剩下的禦糖不多,價錢就更高了。
不過對幕府的人來說沒什麽,如今扶桑國所有的錢財都掌握在他們家族手裏,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要金子不夠,把銅礦和銀礦源源不絕提煉就好!
幕府的人收到那個玻璃盒子也十分喜歡,得知康熙這邊的工坊還有造出不少漂亮的玻璃器皿,更是心動不已。
他們兩國離得近,幕府迫不及待讓使者每月去跑一趟,甚至還加入拍賣會,把沒見過的都通通拍迴去,實在是財大氣粗!
不過歐洲人和俄國人砸重金把餘下的禦糖都買走了,扶桑國的使者再來的時候就隻能撲了個空。
顧凝宸聽說禦糖拍賣的最終價錢都有點咂舌,這哪裏吃的是糖,是吃的黃金了吧?
這邊跟扶桑國的交易頻密起來,讓國庫賺了個盆滿缽滿,俄國那邊的互市小城也徹底建好,立刻能開門做買賣了。
商人一聽見風聲就已經準備好貨物早早在路上,等小城開門的時候,裏麵已經人山人海,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