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紡織工坊就沒放在工業園內,畢竟男女有別,紡織女工時常出入工業園也不妥當,就另外圈了一塊地作為工坊。
按照顧凝宸的建議,這工坊前麵是紡織的地方,後邊跟其他工坊一樣有住宿,專門給住得太遠,不能來迴跑的紡織婦人準備。
住的地方也有火炕,連著廚房,她們也是包吃包住。
如果不用住,住宿的錢還能折現到工錢上。
當然婦人白天上工,晚上迴家,如果遠的話,走夜路就不安全,顧凝宸還是希望她們都住在工坊當中,每月沐休的時候才迴家去。
畢竟折現也是很少的一點錢,對自身安全來說都不算什麽,真出什麽事就得不償失了。
圖紙都出來了,造辦處做織布機不是什麽難事。
康熙吩咐過後就開始低頭看顧凝宸的圖紙,半晌後驚詫道:「你這是專門織地毯用的機器?」
顧凝宸不意外他能很快看出來,笑著點頭道:「是,我看手工編織地毯實在太慢了。雖說這機器做出來的氈毯不如手工來得漂亮,卻也結實耐用,一般人家也能用上。」
手工編織那些大多都進宮裏來了,都是作為貢品用的,其他人就沒能享受到。
她又說道:「聽聞上等的羊毛做了氈毯,次等的一直堆在庫房裏頭,實在是浪費了。人工編織這些次等的羊毛,工時太長,卻也不太劃算,如果能用機器就要好一些。」
這樣做出來的毛毯不如手工的漂亮,但是用的羊毛就是次一些,用機器做要快,價錢也能下去不少。
還能跟宮裏用的氈毯區別開來,不至於讓宮外的人都能用上宮裏的毛毯,顯得宮裏的就不值錢了。
康熙看著這圖紙,已經相當完整,根本沒有需要修改的的地方,就頷首道:「不錯,這樣一來,庫房那些次等的羊毛就有了著落,不必浪費了。」
這樣做出來的毛毯是不能送去拍賣會上,送去互市那邊卻是可以。
甚至各地也能建起地毯工坊,還有紡織工坊。
如此,各地的婦人也有了上工賺工錢的機會,而不是隻依賴丈夫來養家。
顧凝宸想著,一家子有兩個能賺工錢,那家裏就要比以前富裕一些了。
就是農業不能荒廢,畢竟糧食還是重中之重,各地的工坊規模就不能太大,不過也足夠用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把紡織機做出來,供給各地的紡織工坊。
再就是棉花這個各地種的多,一般就是自產自銷了。有些地方很適合種棉花,產出多了,紡織跟不上,就很容易壓在手裏。
多了紡織工坊,就能盡快把棉花轉化為棉布然後賣出去換錢。
這樣也能周轉起來,讓各家各戶種了棉花換成錢,也就讓人能夠繼續積極多種棉花。
而不是因為棉花壓在手裏換不成錢,而不再繼續種,這樣就違背了當初康熙讓各地大量種植棉花的初衷,也有了良性循環。
棉布的產量上來了,價錢也就能下去,那麽軍需方麵購買各地棉布做棉甲就能劃算許多。
百姓們隻要努力攢攢錢,家裏人也能穿上更舒服的棉布衣服了,過年過節都能扯更多的新布。
康熙的意思是先開京城這邊的工坊,運作方麵沒什麽問題了,再考慮其他地方。
畢竟要直接讓各地開工坊,不說織布機的問題,就是如果運作這個工坊,利益怎麽分配,紡織工又如何安置,沒有章程就很容易亂來。
得讓京城這邊工坊運作成熟了,各項規矩都立好,沒有遺漏,這才寫成章程讓底下照著做,就不容易出差錯。
造辦處那邊加緊開始做紡紗機,他們也學會了流水線作業。
工坊裏請了很多木工師傅,然後每個人隻做一部分,拚接起來就是完整的紡紗機,每個工序因為熟練就尤為快。
一個月下來,就已經做了十幾架紡紗機。
另外招紡織女工的事也很順利,畢竟這會兒誰家不想多掙點銀錢。
婦人能做的很少,大多就是在家織布,或者繡帕子拿出去賣,換來銀錢補貼家裏。
如今有這個紡織工坊在,工錢不低,還包吃住,如果做得又快又好,還有另外的打賞,不比在家裏吭哧做那麽點布拿出去賣要掙的銀錢多嗎?
但是工坊由誰來負責管理,就是個問題了。
其他工坊可以用太監或者小吏,但是紡織工坊全是婦人,這就不合適了。
顧凝宸就提出了一個建議道:「皇上,何不讓她們自個選出一個人來管著?」
這個建議還挺新奇,康熙就問道:「自己管自己,你就不怕她們互相隱瞞嗎?」
她聽著就笑道:「皇上之前不是提出,誰織的布又快又好就給獎賞,這管著的人也不是固定的。誰做得最為出色,做的布匹又是最多最好的,那就換人上。」
康熙立刻就明白了顧凝宸的意思,撫掌而笑:「確實,這真是個好法子。」
做管事的人原本就有了管事的工錢,另外做的布匹越多,布匹按照數量來算工錢,做得越多越好的,工錢也多。
那麽誰爭了這個頭籌,成為新管事,那麽月錢就比之前要多了,哪裏會互相隱瞞包庇呢!
反而她們隻會更為努力,希望能成為新的管事。
顧凝宸又道:「就怕她們為了成為管事不擇手段,皇上還可以讓工坊立下規矩。底下人用了不入流的手段來當這個管事,以後就不錄用了,還打發出工坊。」
按照顧凝宸的建議,這工坊前麵是紡織的地方,後邊跟其他工坊一樣有住宿,專門給住得太遠,不能來迴跑的紡織婦人準備。
住的地方也有火炕,連著廚房,她們也是包吃包住。
如果不用住,住宿的錢還能折現到工錢上。
當然婦人白天上工,晚上迴家,如果遠的話,走夜路就不安全,顧凝宸還是希望她們都住在工坊當中,每月沐休的時候才迴家去。
畢竟折現也是很少的一點錢,對自身安全來說都不算什麽,真出什麽事就得不償失了。
圖紙都出來了,造辦處做織布機不是什麽難事。
康熙吩咐過後就開始低頭看顧凝宸的圖紙,半晌後驚詫道:「你這是專門織地毯用的機器?」
顧凝宸不意外他能很快看出來,笑著點頭道:「是,我看手工編織地毯實在太慢了。雖說這機器做出來的氈毯不如手工來得漂亮,卻也結實耐用,一般人家也能用上。」
手工編織那些大多都進宮裏來了,都是作為貢品用的,其他人就沒能享受到。
她又說道:「聽聞上等的羊毛做了氈毯,次等的一直堆在庫房裏頭,實在是浪費了。人工編織這些次等的羊毛,工時太長,卻也不太劃算,如果能用機器就要好一些。」
這樣做出來的毛毯不如手工的漂亮,但是用的羊毛就是次一些,用機器做要快,價錢也能下去不少。
還能跟宮裏用的氈毯區別開來,不至於讓宮外的人都能用上宮裏的毛毯,顯得宮裏的就不值錢了。
康熙看著這圖紙,已經相當完整,根本沒有需要修改的的地方,就頷首道:「不錯,這樣一來,庫房那些次等的羊毛就有了著落,不必浪費了。」
這樣做出來的毛毯是不能送去拍賣會上,送去互市那邊卻是可以。
甚至各地也能建起地毯工坊,還有紡織工坊。
如此,各地的婦人也有了上工賺工錢的機會,而不是隻依賴丈夫來養家。
顧凝宸想著,一家子有兩個能賺工錢,那家裏就要比以前富裕一些了。
就是農業不能荒廢,畢竟糧食還是重中之重,各地的工坊規模就不能太大,不過也足夠用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把紡織機做出來,供給各地的紡織工坊。
再就是棉花這個各地種的多,一般就是自產自銷了。有些地方很適合種棉花,產出多了,紡織跟不上,就很容易壓在手裏。
多了紡織工坊,就能盡快把棉花轉化為棉布然後賣出去換錢。
這樣也能周轉起來,讓各家各戶種了棉花換成錢,也就讓人能夠繼續積極多種棉花。
而不是因為棉花壓在手裏換不成錢,而不再繼續種,這樣就違背了當初康熙讓各地大量種植棉花的初衷,也有了良性循環。
棉布的產量上來了,價錢也就能下去,那麽軍需方麵購買各地棉布做棉甲就能劃算許多。
百姓們隻要努力攢攢錢,家裏人也能穿上更舒服的棉布衣服了,過年過節都能扯更多的新布。
康熙的意思是先開京城這邊的工坊,運作方麵沒什麽問題了,再考慮其他地方。
畢竟要直接讓各地開工坊,不說織布機的問題,就是如果運作這個工坊,利益怎麽分配,紡織工又如何安置,沒有章程就很容易亂來。
得讓京城這邊工坊運作成熟了,各項規矩都立好,沒有遺漏,這才寫成章程讓底下照著做,就不容易出差錯。
造辦處那邊加緊開始做紡紗機,他們也學會了流水線作業。
工坊裏請了很多木工師傅,然後每個人隻做一部分,拚接起來就是完整的紡紗機,每個工序因為熟練就尤為快。
一個月下來,就已經做了十幾架紡紗機。
另外招紡織女工的事也很順利,畢竟這會兒誰家不想多掙點銀錢。
婦人能做的很少,大多就是在家織布,或者繡帕子拿出去賣,換來銀錢補貼家裏。
如今有這個紡織工坊在,工錢不低,還包吃住,如果做得又快又好,還有另外的打賞,不比在家裏吭哧做那麽點布拿出去賣要掙的銀錢多嗎?
但是工坊由誰來負責管理,就是個問題了。
其他工坊可以用太監或者小吏,但是紡織工坊全是婦人,這就不合適了。
顧凝宸就提出了一個建議道:「皇上,何不讓她們自個選出一個人來管著?」
這個建議還挺新奇,康熙就問道:「自己管自己,你就不怕她們互相隱瞞嗎?」
她聽著就笑道:「皇上之前不是提出,誰織的布又快又好就給獎賞,這管著的人也不是固定的。誰做得最為出色,做的布匹又是最多最好的,那就換人上。」
康熙立刻就明白了顧凝宸的意思,撫掌而笑:「確實,這真是個好法子。」
做管事的人原本就有了管事的工錢,另外做的布匹越多,布匹按照數量來算工錢,做得越多越好的,工錢也多。
那麽誰爭了這個頭籌,成為新管事,那麽月錢就比之前要多了,哪裏會互相隱瞞包庇呢!
反而她們隻會更為努力,希望能成為新的管事。
顧凝宸又道:「就怕她們為了成為管事不擇手段,皇上還可以讓工坊立下規矩。底下人用了不入流的手段來當這個管事,以後就不錄用了,還打發出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