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畢竟能換的也不多,一張氈毯也結實耐用,就能用很久了。
顧凝宸看著康熙就笑道:「若是羊毛的話,俄國倒是個養羊的好地方。」
俄國北邊冰天雪地,別說養羊,人都要受不住,但是南邊就不一樣了。
挨著邊境的一片草原,那可是最適合養羊的地方。
康熙看著顧凝宸慢慢笑了:「愛妃說得不錯,俄國南邊確實是個養羊的好地方。」
陳女官在旁邊送上熱茶,有些疑惑皇上和定貴妃彼此打的什麽啞謎。
每句話她都聽明白了,卻猜不出兩人的用意,仿佛他們彼此不用說什麽,立刻就能理解對方的意思。
康熙得了這個好主意,剛坐下喝了半杯茶就匆匆去禦書房召內閣大臣商議了。
他一走,顧凝宸對上陳女官茫然的神色,不由笑著道:「你該知道,俄國養羊的地方大,種糧食的地方卻很少。加上兩邊如今在互市做買賣,俄國能賣的東西不多。」
除了之前的綠孔雀石,俄國就沒什麽能拿出手,隻能不斷給他們送金子來。
陳女官立刻就明白了:「如今讓俄國養羊,然後賣掉羊毛,也是個不錯的營生。」
俄國的草原更大,養的羊可以翻一倍甚至更多,出產的羊毛數量一定相當可觀。
哪怕羊毛的價錢不算特別高,這麽多加起來,積少成多也就不少了。
但是這讓陳女官更為困惑了,皇上和定貴妃還為了俄國賣什麽來操心嗎?
她隱約覺得哪裏不對,卻一時抓不住訣竅。
顧凝宸點點頭又道:「羊毛能賣上價錢,貴族是不差錢,但是底下的百姓還是要吃飯的。如今多了個營生,他們自然樂意,一股腦就養了起來。」
人都去養羊了,誰還去種糧食呢?
俄國人口是不多,對糧食的需求也不如他們大。
但是長此以往,國內沒人種糧食,他們總要吃飯,就得往外買。
大清是不賣糧食的,俄國就隻能跟歐洲買了。
俄國的金礦多,給的金子多,歐洲當然樂意賣糧食。
歐洲有些國家耕種的地方多一些,有些就少了。
要各國眼饞俄國的金子,一個個也跟著拚命賣糧食,自家的糧食也就不夠了,得跟著跟其他國家買。
富有的國家當然不怕,出錢買糧食就行了,不太富有的國家這麽一賣,就容易讓自家百姓吃不起糧食。
但是百姓種糧食,又會賣掉,因為這比自己吃要賣得貴一些。
如果俄國買糧食的價錢壓低,窮苦國家那些百姓手裏的種子原本就貴,種出來的糧食也貴,價錢一壓下去,他們也就過不下去。
百姓能怎麽辦,就隻能拚命多種,卻依舊吃不飽,完全是惡性循環。
不光是糧食,養羊多了,這草原的壓力就大了,紛爭自然就多了起來。
每個領地裏的土地是有限的,領地內的草原也有限,兩邊想要多占一點草原來養羊,領主肯定不樂意,兩邊就得打起來。
糧食不足,內亂不斷,俄國焦頭爛額,自然沒有心思再來騷擾大清了,歐洲也是一樣。
陳女官又疑惑道:「主子,照這樣說,要是俄國人發現了,去製止了呢?」
顧凝宸笑笑道:「一開始沒能察覺,後邊就收不住了。你想想領地裏的百姓養羊之後慢慢富裕起來,他們交稅就多了,領主就富有了,他們會願意製止嗎?」
哪怕沙皇發現不對頭的時候,讓底下貴族去阻攔,這些貴族也不會願意到手的錢就這麽中斷掉。
要說一開始就發現,怎麽可能,這不是大清為了俄國著想,讓他們多一個營生來做買賣嗎?
如果他們不樂意,那就算了,但是萬一呢!
康熙跟內閣大臣商議後,就給沙皇發了信使。
當然,這信使先去了熟悉的那幾個大貴族的領地,跟他們說明此事,把人拉過來,再去拜見沙皇。
沙皇察覺是有些不對,畢竟康熙有這麽好心?
他十分懷疑康熙暗搓搓要搞事,但是幾個大貴族卻相當贊同,又覺得康熙是個慷慨之人,竟然還給他們出主意做買賣,而不是打算隻賺錢不管他們的死活!
好人啊,好人怎麽會出餿主意呢!
他們又勸說沙皇,蒙古那邊一直養羊,就連康熙手底下也有牧場養羊,要養羊不是一件好事,他們早就不幹了!
沙皇想想也是,如果真是壞事,康熙第一個就不幹,哪裏會自己幹了?
於是沙皇就同意了,這事就確定了下來。
尤其信使帶上了康熙讓人寫的契約,上麵寫明了收購三年的羊毛,價錢還給得不低,這就更有誠意了。
沙皇隻覺得康熙這是人傻錢多,也就沒再多想,大手一揮就簽了這個契約。
底下的貴族一聽見風聲,立刻就讓領地裏的百姓開始養羊,絕不能落後於其他人!
隻有三年,三年後康熙可能續約,不續的話其實他們也能把羊毛賣到歐洲那邊去。
歐洲也冷,草原卻不多,養羊的地方自然也少,想養都養不成,有人願意賣羊毛過來做各種保暖的東西,自然也是樂意的。
俄國那邊歡天喜地開始養羊,顧凝宸聽說後微微一笑,過幾年他們就會發現養羊的泛濫了起來,想阻攔也不捨得。
而且羊毛多了,物以稀為貴,供大於求,這價錢就要低下去了。
顧凝宸看著康熙就笑道:「若是羊毛的話,俄國倒是個養羊的好地方。」
俄國北邊冰天雪地,別說養羊,人都要受不住,但是南邊就不一樣了。
挨著邊境的一片草原,那可是最適合養羊的地方。
康熙看著顧凝宸慢慢笑了:「愛妃說得不錯,俄國南邊確實是個養羊的好地方。」
陳女官在旁邊送上熱茶,有些疑惑皇上和定貴妃彼此打的什麽啞謎。
每句話她都聽明白了,卻猜不出兩人的用意,仿佛他們彼此不用說什麽,立刻就能理解對方的意思。
康熙得了這個好主意,剛坐下喝了半杯茶就匆匆去禦書房召內閣大臣商議了。
他一走,顧凝宸對上陳女官茫然的神色,不由笑著道:「你該知道,俄國養羊的地方大,種糧食的地方卻很少。加上兩邊如今在互市做買賣,俄國能賣的東西不多。」
除了之前的綠孔雀石,俄國就沒什麽能拿出手,隻能不斷給他們送金子來。
陳女官立刻就明白了:「如今讓俄國養羊,然後賣掉羊毛,也是個不錯的營生。」
俄國的草原更大,養的羊可以翻一倍甚至更多,出產的羊毛數量一定相當可觀。
哪怕羊毛的價錢不算特別高,這麽多加起來,積少成多也就不少了。
但是這讓陳女官更為困惑了,皇上和定貴妃還為了俄國賣什麽來操心嗎?
她隱約覺得哪裏不對,卻一時抓不住訣竅。
顧凝宸點點頭又道:「羊毛能賣上價錢,貴族是不差錢,但是底下的百姓還是要吃飯的。如今多了個營生,他們自然樂意,一股腦就養了起來。」
人都去養羊了,誰還去種糧食呢?
俄國人口是不多,對糧食的需求也不如他們大。
但是長此以往,國內沒人種糧食,他們總要吃飯,就得往外買。
大清是不賣糧食的,俄國就隻能跟歐洲買了。
俄國的金礦多,給的金子多,歐洲當然樂意賣糧食。
歐洲有些國家耕種的地方多一些,有些就少了。
要各國眼饞俄國的金子,一個個也跟著拚命賣糧食,自家的糧食也就不夠了,得跟著跟其他國家買。
富有的國家當然不怕,出錢買糧食就行了,不太富有的國家這麽一賣,就容易讓自家百姓吃不起糧食。
但是百姓種糧食,又會賣掉,因為這比自己吃要賣得貴一些。
如果俄國買糧食的價錢壓低,窮苦國家那些百姓手裏的種子原本就貴,種出來的糧食也貴,價錢一壓下去,他們也就過不下去。
百姓能怎麽辦,就隻能拚命多種,卻依舊吃不飽,完全是惡性循環。
不光是糧食,養羊多了,這草原的壓力就大了,紛爭自然就多了起來。
每個領地裏的土地是有限的,領地內的草原也有限,兩邊想要多占一點草原來養羊,領主肯定不樂意,兩邊就得打起來。
糧食不足,內亂不斷,俄國焦頭爛額,自然沒有心思再來騷擾大清了,歐洲也是一樣。
陳女官又疑惑道:「主子,照這樣說,要是俄國人發現了,去製止了呢?」
顧凝宸笑笑道:「一開始沒能察覺,後邊就收不住了。你想想領地裏的百姓養羊之後慢慢富裕起來,他們交稅就多了,領主就富有了,他們會願意製止嗎?」
哪怕沙皇發現不對頭的時候,讓底下貴族去阻攔,這些貴族也不會願意到手的錢就這麽中斷掉。
要說一開始就發現,怎麽可能,這不是大清為了俄國著想,讓他們多一個營生來做買賣嗎?
如果他們不樂意,那就算了,但是萬一呢!
康熙跟內閣大臣商議後,就給沙皇發了信使。
當然,這信使先去了熟悉的那幾個大貴族的領地,跟他們說明此事,把人拉過來,再去拜見沙皇。
沙皇察覺是有些不對,畢竟康熙有這麽好心?
他十分懷疑康熙暗搓搓要搞事,但是幾個大貴族卻相當贊同,又覺得康熙是個慷慨之人,竟然還給他們出主意做買賣,而不是打算隻賺錢不管他們的死活!
好人啊,好人怎麽會出餿主意呢!
他們又勸說沙皇,蒙古那邊一直養羊,就連康熙手底下也有牧場養羊,要養羊不是一件好事,他們早就不幹了!
沙皇想想也是,如果真是壞事,康熙第一個就不幹,哪裏會自己幹了?
於是沙皇就同意了,這事就確定了下來。
尤其信使帶上了康熙讓人寫的契約,上麵寫明了收購三年的羊毛,價錢還給得不低,這就更有誠意了。
沙皇隻覺得康熙這是人傻錢多,也就沒再多想,大手一揮就簽了這個契約。
底下的貴族一聽見風聲,立刻就讓領地裏的百姓開始養羊,絕不能落後於其他人!
隻有三年,三年後康熙可能續約,不續的話其實他們也能把羊毛賣到歐洲那邊去。
歐洲也冷,草原卻不多,養羊的地方自然也少,想養都養不成,有人願意賣羊毛過來做各種保暖的東西,自然也是樂意的。
俄國那邊歡天喜地開始養羊,顧凝宸聽說後微微一笑,過幾年他們就會發現養羊的泛濫了起來,想阻攔也不捨得。
而且羊毛多了,物以稀為貴,供大於求,這價錢就要低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