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心知太監的地位不高,才敢這麽粗暴來教學,能學會就行,不會就打。
這邊太監們不盡快學起來,康熙問起的話,那就是傳教士的錯了,到頭來罰的可能就是他們。
對著小阿哥,傳教士恐怕比誰都要有耐心。
不過按照康熙這個虎爸的性子,估計小阿哥們學得太慢的話,他也是要遷怒到傳教士身上。
再就是這些新出爐的西方樂團的太監,如果一個月內還學不會,就要被傳教士粗暴換人了。
留下的太監數目比樂團需要人數要多一些,一部分當然是作為候補。
不然一個要是病得起不來,就缺了一個人,還怎麽表演?
所以人數比樂團還要多一倍,缺一個就能立刻補上,不必擔心少了一個人,樂團就表演不了。
除了這些替補之外,另外也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學得要差一些,就防著前麵兩個人都不行了,那還有第三個人能補上。
當然第三部分這些人算是替補中的替補了,很大機率是沒有上去的機會,但是萬一呢?
傳教士也用這替補的人來激勵前麵的人,如果他們表現不好,後邊還有人能替換。
第一人自然最緊張,因為他後邊會有兩個替補。
第二人也緊張,後邊還有一個可能取代自己的人。
第三人就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取代前麵的人。
第一個不敢退步,後邊兩個努力進步,算得上是良性競爭了。
這樣下來,一個月左右的功夫,這樂團還真讓傳教士給組起來了。
康熙帶著顧凝宸去聽了一場,樂團配合得還不錯,曲子選的是傳教士之前到宮裏表演時候的第一首曲子,也是康熙頗為喜歡的。
但是康熙聽完後,臉色看著就不是特別滿意。
傳教士在底下忐忑不安,剛才樂團配合得極好,是這個月來表現最好的一次,算得上是超常發揮了。
康熙沉默片刻才道:「朕聽著隻有幾個樂器,實在太單調了一些,不夠熱鬧了。」
傳教士上迴才湊了四個人,這次樂團湊了八個,他依舊覺得太少了一點。
而且康熙還有一個想法:「除了西洋樂器,朕想著加上咱們這邊的樂器,一起配合,聲音就更有意思了。」
顧凝宸腦補了加入二胡、嗩吶和鑼鼓,估計傳教士想得差不多,臉色都白了。
開玩笑,加入這些進去跟西洋樂器配合,能配合出什麽來啊,完全被壓下去了,聲音都要聽不見了好嗎!
傳教士眼裏滿是絕望,還有一臉懷疑人生的表情。
顧凝宸有點同情傳教士,不過想想以後交響樂團裏麵也融入了很多不同的樂器,在一起的聲音卻很和諧。
應該還是能做到,就是過程比較艱難,不過她很看好這幾個傳教士!
等傳教士領著新組的樂團,慘白著臉退下,康熙轉頭問顧凝宸道:「難道朕的要求太過分,不能實現嗎?你看剛才那傳教士的臉色,白得跟紙一樣了。」
他琢磨著是不是太為難人,要不要自己譜個曲子,融合一番試試。
顧凝宸聽出康熙的想法,就笑著說道:「皇上之前勸我的時候說過,要什麽事都親自做隻怕要累壞自己的。幾個傳教士的音樂造詣相當不錯,想必能夠做到,隻是需要時間罷了。」
傳教士不是最喜歡送消息迴國了,讓他們忙起來,不就沒那麽多心思打小報告啦!
康熙一看就猜出顧凝宸的意思,點頭贊同道:「愛妃說得對,就這麽辦!」
譜曲子的事,就讓傳教士們頭疼去吧!
兩人笑眯眯互相看了一眼,這個隻有傳教士受傷的世界就達成了!
這邊傳教士痛不欲生加入本土樂器,重新編寫樂曲,他們還不能拒絕。
畢竟康熙把差事交給傳教士幾個人,就是要重用他們啊!
那邊康熙就收到好消息,迫不及待來跟顧凝宸分享了:「鹽井那邊很順利,咱們一起設計的那個挖鹽機器很好用,不費太多人力。另外你提的用火井來煮鹽也省事,滷水那邊也配製出來了。」
可以說很快鹽井就能出不少鹽來,不必擔心雲貴那邊的鹽價會暴漲,實在是個極好的消息了!
至於李光地那邊,進度也相當喜人。
康熙笑著道:「李光地派人送信來了,鹽池已經挖好,反覆試過滷水的配比。如今第一批最好的海鹽已經在送往京城的路上,咱們很快就能看見了。」
李光地是個實在人,也不自誇自擂,直接把再三試過的海鹽,覺得最好的送迴來給康熙親眼過目。
是好還是不好,康熙自然有定奪,都不必李光地自己誇自己了。
出發之前,康熙給李光地配備了五千士兵,護送海鹽迴來的就是一小隊的侍衛。
他們快馬加鞭趕迴來,簡單洗漱後就進宮麵聖。
海鹽裝在一個好幾層的錦盒裏麵,還用吸水的布料包著。
一來擔心路上熱,鹽會融化。
二是鹽遇到潮濕天氣,吸水後也容易融化,所以用吸水的包料包著,又好幾層錦盒隔開。
李德全接過侍衛手裏的錦盒放在桌上,仔細檢查過後才小心打開,裏麵露出泛黃的粗鹽。
康熙看得心情極為不錯,又問了侍衛幾句,得知這樣的海鹽,如果天氣好的時候,最短五天就能曬好。
這邊太監們不盡快學起來,康熙問起的話,那就是傳教士的錯了,到頭來罰的可能就是他們。
對著小阿哥,傳教士恐怕比誰都要有耐心。
不過按照康熙這個虎爸的性子,估計小阿哥們學得太慢的話,他也是要遷怒到傳教士身上。
再就是這些新出爐的西方樂團的太監,如果一個月內還學不會,就要被傳教士粗暴換人了。
留下的太監數目比樂團需要人數要多一些,一部分當然是作為候補。
不然一個要是病得起不來,就缺了一個人,還怎麽表演?
所以人數比樂團還要多一倍,缺一個就能立刻補上,不必擔心少了一個人,樂團就表演不了。
除了這些替補之外,另外也還有一部分人,他們學得要差一些,就防著前麵兩個人都不行了,那還有第三個人能補上。
當然第三部分這些人算是替補中的替補了,很大機率是沒有上去的機會,但是萬一呢?
傳教士也用這替補的人來激勵前麵的人,如果他們表現不好,後邊還有人能替換。
第一人自然最緊張,因為他後邊會有兩個替補。
第二人也緊張,後邊還有一個可能取代自己的人。
第三人就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取代前麵的人。
第一個不敢退步,後邊兩個努力進步,算得上是良性競爭了。
這樣下來,一個月左右的功夫,這樂團還真讓傳教士給組起來了。
康熙帶著顧凝宸去聽了一場,樂團配合得還不錯,曲子選的是傳教士之前到宮裏表演時候的第一首曲子,也是康熙頗為喜歡的。
但是康熙聽完後,臉色看著就不是特別滿意。
傳教士在底下忐忑不安,剛才樂團配合得極好,是這個月來表現最好的一次,算得上是超常發揮了。
康熙沉默片刻才道:「朕聽著隻有幾個樂器,實在太單調了一些,不夠熱鬧了。」
傳教士上迴才湊了四個人,這次樂團湊了八個,他依舊覺得太少了一點。
而且康熙還有一個想法:「除了西洋樂器,朕想著加上咱們這邊的樂器,一起配合,聲音就更有意思了。」
顧凝宸腦補了加入二胡、嗩吶和鑼鼓,估計傳教士想得差不多,臉色都白了。
開玩笑,加入這些進去跟西洋樂器配合,能配合出什麽來啊,完全被壓下去了,聲音都要聽不見了好嗎!
傳教士眼裏滿是絕望,還有一臉懷疑人生的表情。
顧凝宸有點同情傳教士,不過想想以後交響樂團裏麵也融入了很多不同的樂器,在一起的聲音卻很和諧。
應該還是能做到,就是過程比較艱難,不過她很看好這幾個傳教士!
等傳教士領著新組的樂團,慘白著臉退下,康熙轉頭問顧凝宸道:「難道朕的要求太過分,不能實現嗎?你看剛才那傳教士的臉色,白得跟紙一樣了。」
他琢磨著是不是太為難人,要不要自己譜個曲子,融合一番試試。
顧凝宸聽出康熙的想法,就笑著說道:「皇上之前勸我的時候說過,要什麽事都親自做隻怕要累壞自己的。幾個傳教士的音樂造詣相當不錯,想必能夠做到,隻是需要時間罷了。」
傳教士不是最喜歡送消息迴國了,讓他們忙起來,不就沒那麽多心思打小報告啦!
康熙一看就猜出顧凝宸的意思,點頭贊同道:「愛妃說得對,就這麽辦!」
譜曲子的事,就讓傳教士們頭疼去吧!
兩人笑眯眯互相看了一眼,這個隻有傳教士受傷的世界就達成了!
這邊傳教士痛不欲生加入本土樂器,重新編寫樂曲,他們還不能拒絕。
畢竟康熙把差事交給傳教士幾個人,就是要重用他們啊!
那邊康熙就收到好消息,迫不及待來跟顧凝宸分享了:「鹽井那邊很順利,咱們一起設計的那個挖鹽機器很好用,不費太多人力。另外你提的用火井來煮鹽也省事,滷水那邊也配製出來了。」
可以說很快鹽井就能出不少鹽來,不必擔心雲貴那邊的鹽價會暴漲,實在是個極好的消息了!
至於李光地那邊,進度也相當喜人。
康熙笑著道:「李光地派人送信來了,鹽池已經挖好,反覆試過滷水的配比。如今第一批最好的海鹽已經在送往京城的路上,咱們很快就能看見了。」
李光地是個實在人,也不自誇自擂,直接把再三試過的海鹽,覺得最好的送迴來給康熙親眼過目。
是好還是不好,康熙自然有定奪,都不必李光地自己誇自己了。
出發之前,康熙給李光地配備了五千士兵,護送海鹽迴來的就是一小隊的侍衛。
他們快馬加鞭趕迴來,簡單洗漱後就進宮麵聖。
海鹽裝在一個好幾層的錦盒裏麵,還用吸水的布料包著。
一來擔心路上熱,鹽會融化。
二是鹽遇到潮濕天氣,吸水後也容易融化,所以用吸水的包料包著,又好幾層錦盒隔開。
李德全接過侍衛手裏的錦盒放在桌上,仔細檢查過後才小心打開,裏麵露出泛黃的粗鹽。
康熙看得心情極為不錯,又問了侍衛幾句,得知這樣的海鹽,如果天氣好的時候,最短五天就能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