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聽後就笑道:「確實,今兒拖爾弼還跟朕提起,京城三家印刷工坊已經日夜不停,還是供不應求,許多人都沒能買到。不少外地的官員聽說後,上的摺子裏還跟朕提起此事來。」
外地有些官員消息靈通,得知京城出了這麽一本算數入門的好書,另外戶部侍郎王談起的頭做了一本題冊,他們自然都想要!
可惜他們離著京城太遠,哪怕托人買也買不到,隻能在摺子裏跟康熙提起了。
想必康熙那麽喜歡算數,那本算數入門的書,指不定就是皇上專門讓人做的。
不管這位「不疑先生」是誰,王談肯定認識,說不準皇上也是知道的。
哪怕無法打聽和結交到這一位,能買到書讀一讀,也能隱約知道對方究竟是什麽人。
都說人如其字,書也是如此,字裏行間都會透露出作者的性情和習慣來。
這些官員無論是對算學有興趣,還是想順道藉此打探一下這位憑空出現的「不疑先生」,都很有必要買下他的書仔細閱讀一番了。
康熙就道:「這三家印刷工坊是京城最大,資歷也是最老的,做的書都不錯。小一點的工坊朕就不大放心,免得把書做得不好,反倒不美。」
「正好江南那邊也有不少官員寫信來,朕就想著江南文人多,印刷工坊自然不少,有幾家的名聲頗為不錯。」
他還不放心派人去跑一趟,反而讓江南那幾家工坊派人把自己做的,最為滿意的書送過來,當麵看過後才確定選哪一家來做顧凝宸的這本算數書,可謂謹慎極了。
江南幾家大的印刷工坊哪裏能不樂意,簡直樂瘋了,連夜帶著書往京城趕來,恨不得立刻就到。
之前三大工坊在算數書的價錢上定的不高,印刷的數量多,算是薄利多銷了。
康熙打算讓江南這些工坊也是這樣,畢竟價錢高了,就違背顧凝宸的初衷,不能讓更多的人買得起。
至於江南這些工坊答不答應,他也無所謂,不答應那就讓願意的來!
如今哪家工坊不想印刷不疑先生的書,更別提還有王談做的題冊。
入門就買不疑先生的書,要提高版本就買算數題冊,兩方麵的人群都能照顧到了。
顧凝宸也鼓勵王談做一本入門版的題冊,讓入門的人也能用的題冊。
另外他還能寫上自己學算數的心得,跟其他人分享一二。
畢竟如今學算數的人太少,康熙的那本心得是提高班plus,很少人能跟上,實在是太難了。
索性康熙沒去大規模印刷,而是印了幾本暫且放著當做收藏。
王談原本是拒絕的,但是能做兩本書流芳百世這種事,實在太有誘惑力了。
要是百年之後,別人提起他都會想到這本書,看過後都頗為受益,還可能找到更多誌同道合喜歡算數的人。
王談考慮了一段時間,最後就答應下來。
於是他開始過上了白天上值,晚上迴家寫書的充實日子,把同僚卷死了。
同僚也想跟,可是他們的算數比不過王談,其他方麵也沒有優秀到值得寫書的地步,隻能垂手頓足,後悔當年沒有好好鑽研算數!
這會兒康熙示意李德全遞來一個錦盒,放在桌上後打開。
顧凝宸湊過來看了一眼,發現是五線譜,不由驚喜道:「是徐大人的曲子終於寫出來了嗎?」
不意外她會猜中,康熙點頭道:「不錯,正是徐日升做的曲子。」
過年的時候,他跟徐日升提出要一首獨屬於自己的協奏曲。
可惜徐日升反覆寫了幾個曲子都不滿意,就一直沒呈上來。
他跟康熙告罪,說要完成一首特別好的曲子才行。
康熙能怎麽辦,就隻好等了。
這一等就幾個月,好在徐日升終於完成了這首曲子。
不然康熙真要以為徐日升是不是找藉口拖延,其實是做不出曲子來了。
他剛拿到的時候已經看過,曲子的旋律相當不錯。
顧凝宸被康熙示意拿起曲子,她輕輕看著五線譜哼唱。
哼唱完,她有些驚嘆道:「這曲子真好聽,而且我感覺有古琴的技巧融入其中。」
康熙笑著頷首道:「不錯,徐日升很聰明,進宮後就開始學習古琴,知道把古琴曲和西方樂曲融匯起來。」
這樣一來,如此中西結合的曲子確實是獨一無二,又必然能得康熙喜歡了。
顧凝宸心裏感慨,果然能到康熙跟前來的傳教士全是人精。
之前康熙用鋼琴彈奏的一首古琴曲,估計讓徐日升有了啟發,於是把兩者結合在一起,變成一種新的曲目。
康熙又道:「朕想著上迴幾個傳教士一起彈奏,總不能經常叫他們進宮來,就琢磨著在宮裏組一批人學習西洋樂器。」
顧凝宸詫異,他這是打算在宮裏組個西洋樂團嗎?
後宮裏最多的就是太監了,隻有一部分到後宮來伺候,一部分到康熙這邊來,大多都是打雜或者沒什麽正經的差事。
人閑就容易出事,比如之前在禦膳房的那幾個太監,就是太閑了,才會打算在後院弄個灶,哪知道就走火了,把太和殿都給燒掉了。
康熙琢磨了一段時間,不知道怎麽安置多餘的太監,如今看著這五線譜就有了想法。
顧凝宸感覺這樣的安排挺好的,太監跟宮女不一樣,年紀大了也不可能出宮過普通人的日子,基本上都是老死在宮裏。
外地有些官員消息靈通,得知京城出了這麽一本算數入門的好書,另外戶部侍郎王談起的頭做了一本題冊,他們自然都想要!
可惜他們離著京城太遠,哪怕托人買也買不到,隻能在摺子裏跟康熙提起了。
想必康熙那麽喜歡算數,那本算數入門的書,指不定就是皇上專門讓人做的。
不管這位「不疑先生」是誰,王談肯定認識,說不準皇上也是知道的。
哪怕無法打聽和結交到這一位,能買到書讀一讀,也能隱約知道對方究竟是什麽人。
都說人如其字,書也是如此,字裏行間都會透露出作者的性情和習慣來。
這些官員無論是對算學有興趣,還是想順道藉此打探一下這位憑空出現的「不疑先生」,都很有必要買下他的書仔細閱讀一番了。
康熙就道:「這三家印刷工坊是京城最大,資歷也是最老的,做的書都不錯。小一點的工坊朕就不大放心,免得把書做得不好,反倒不美。」
「正好江南那邊也有不少官員寫信來,朕就想著江南文人多,印刷工坊自然不少,有幾家的名聲頗為不錯。」
他還不放心派人去跑一趟,反而讓江南那幾家工坊派人把自己做的,最為滿意的書送過來,當麵看過後才確定選哪一家來做顧凝宸的這本算數書,可謂謹慎極了。
江南幾家大的印刷工坊哪裏能不樂意,簡直樂瘋了,連夜帶著書往京城趕來,恨不得立刻就到。
之前三大工坊在算數書的價錢上定的不高,印刷的數量多,算是薄利多銷了。
康熙打算讓江南這些工坊也是這樣,畢竟價錢高了,就違背顧凝宸的初衷,不能讓更多的人買得起。
至於江南這些工坊答不答應,他也無所謂,不答應那就讓願意的來!
如今哪家工坊不想印刷不疑先生的書,更別提還有王談做的題冊。
入門就買不疑先生的書,要提高版本就買算數題冊,兩方麵的人群都能照顧到了。
顧凝宸也鼓勵王談做一本入門版的題冊,讓入門的人也能用的題冊。
另外他還能寫上自己學算數的心得,跟其他人分享一二。
畢竟如今學算數的人太少,康熙的那本心得是提高班plus,很少人能跟上,實在是太難了。
索性康熙沒去大規模印刷,而是印了幾本暫且放著當做收藏。
王談原本是拒絕的,但是能做兩本書流芳百世這種事,實在太有誘惑力了。
要是百年之後,別人提起他都會想到這本書,看過後都頗為受益,還可能找到更多誌同道合喜歡算數的人。
王談考慮了一段時間,最後就答應下來。
於是他開始過上了白天上值,晚上迴家寫書的充實日子,把同僚卷死了。
同僚也想跟,可是他們的算數比不過王談,其他方麵也沒有優秀到值得寫書的地步,隻能垂手頓足,後悔當年沒有好好鑽研算數!
這會兒康熙示意李德全遞來一個錦盒,放在桌上後打開。
顧凝宸湊過來看了一眼,發現是五線譜,不由驚喜道:「是徐大人的曲子終於寫出來了嗎?」
不意外她會猜中,康熙點頭道:「不錯,正是徐日升做的曲子。」
過年的時候,他跟徐日升提出要一首獨屬於自己的協奏曲。
可惜徐日升反覆寫了幾個曲子都不滿意,就一直沒呈上來。
他跟康熙告罪,說要完成一首特別好的曲子才行。
康熙能怎麽辦,就隻好等了。
這一等就幾個月,好在徐日升終於完成了這首曲子。
不然康熙真要以為徐日升是不是找藉口拖延,其實是做不出曲子來了。
他剛拿到的時候已經看過,曲子的旋律相當不錯。
顧凝宸被康熙示意拿起曲子,她輕輕看著五線譜哼唱。
哼唱完,她有些驚嘆道:「這曲子真好聽,而且我感覺有古琴的技巧融入其中。」
康熙笑著頷首道:「不錯,徐日升很聰明,進宮後就開始學習古琴,知道把古琴曲和西方樂曲融匯起來。」
這樣一來,如此中西結合的曲子確實是獨一無二,又必然能得康熙喜歡了。
顧凝宸心裏感慨,果然能到康熙跟前來的傳教士全是人精。
之前康熙用鋼琴彈奏的一首古琴曲,估計讓徐日升有了啟發,於是把兩者結合在一起,變成一種新的曲目。
康熙又道:「朕想著上迴幾個傳教士一起彈奏,總不能經常叫他們進宮來,就琢磨著在宮裏組一批人學習西洋樂器。」
顧凝宸詫異,他這是打算在宮裏組個西洋樂團嗎?
後宮裏最多的就是太監了,隻有一部分到後宮來伺候,一部分到康熙這邊來,大多都是打雜或者沒什麽正經的差事。
人閑就容易出事,比如之前在禦膳房的那幾個太監,就是太閑了,才會打算在後院弄個灶,哪知道就走火了,把太和殿都給燒掉了。
康熙琢磨了一段時間,不知道怎麽安置多餘的太監,如今看著這五線譜就有了想法。
顧凝宸感覺這樣的安排挺好的,太監跟宮女不一樣,年紀大了也不可能出宮過普通人的日子,基本上都是老死在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