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凝宸給他喝完的杯子裏又添了茶水,笑著道:「皇上這臉色就快跟鍋底一樣黑了,著實很難看不出來。倒是皇上悠著點,莫要氣壞自個的身子骨了。」
康熙嘆了一口氣,摟著她在自己身邊坐下道:「朕想著施琅的品行不錯,又用心教導兒子,幾個兒子的品行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雖說有人狀告施世綸通敵,朕到底還是讓人去查探一番。」
這一查就發現更多的東西,比如督軍一路過去,四處打秋風,所到之處收了不知道多少好處。
但是等他到了施世綸這邊卻踢到了鐵板,頓時心懷不忿。
之前這位督軍一直順風順水,又是欽差的緣故,一路上各地的官員都不敢得罪他,是有求必應。
偏偏施世綸這性子極為剛正不阿,比施琅還厲害,說不給就是不給,就差把欽差直接掃地出門,把督軍氣得要死。
正巧雲貴各地有潰散叛逃的敵軍,還偽裝成過路人去百姓家裏要水要吃的。
有些百姓心善,隻覺得都是苦命人,會給一口水一口飯,再多就沒有了。
卻被人發現叛軍的蹤跡,捉拿後就順著問到了幾個給水的百姓家裏。
督軍窩著一肚子火,自然要處置這些跟叛軍一起的百姓。
施世綸就極力阻攔,還認定這些百姓是不知者不罪,要放走他們。
見狀,督軍就表麵假意順從施世綸的意思放人,背地裏就送了密折到康熙手裏了。
如此真相大白,全是督軍的問題,把他氣得夠嗆。
畢竟這是康熙指派的欽差,最後居然是罪魁禍首。
要不是遇上施世綸,這個施琅的兒子,督軍不知道還要打多久的秋風,更是罔顧人命,把冤枉的百姓全算進叛軍當中,用無辜的人命來添補他的功績。
顧凝宸伸手撫著康熙的後背,生怕他氣得背過氣去:「此人欺上瞞下,想必之前隱藏得太好,才叫皇上沒能看出來。如今他早早暴露出來,既讓皇上看清他的真麵目,又皇上發現一個清正不阿的能臣,不也算是因禍得福?」
康熙聽著,難得麵色緩和了一些:「你說得對,都說禍福相依,幸好這督軍遇到了施世綸,不然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叫朕看清他的真麵目。」
他轉念一想,嘴角有了點笑容來:「你說施琅沒提起這個次子,是不是知道這兒子的性子倔強得八頭牛都拉不迴來?」
這性子說得好聽是剛正不阿,難聽點那就是牛脾氣了。
顧凝宸也跟著笑了:「確實,一般人聽著是皇上派來的欽差,哪怕知道錯了,也會表麵應付著,私下給皇上送摺子來稟報。」
哪會跟施世綸一樣當場就拒絕,說不給就不給的。
康熙記得施世綸是蔭生入仕,之前也跟著施琅領水軍收復彎島。
施琅迴來後,就地養傷,其他人都被康熙提拔了。
彎島要設郡縣,他這個次子要是願意,就能留下成為一方官員。
這彎島是施琅親自打下來的,當地百姓對他們施家尤為感激,施世綸要留下做當地官,必然能順順噹噹。
可是施琅身邊跟著去的副官和次子都不願意留下,自請去雲貴盡一份力。
畢竟那邊連連征戰之後,如今是百廢待興,需要的官員不少,卻不是個享受的地方,很多人都不大願意去。
他們卻覺得合適,一來避嫌,二來也是大展拳腳之地。
施琅身邊好幾個人聯名遞了摺子來請求,吏部來請示,康熙就索性讓他們不必重新迴到京城那麽麻煩,直接去雲貴赴任。
前後這才兩三個月的功夫,施世綸就跟督軍扛起來了。
當初聯名的人比較多,康熙略略一掃就允了,如今迴想起來,裏麵確實有施世綸這個名字。
施世綸沒特別提自己是施琅的兒子,康熙那會兒看見也就沒認出來。
畢竟施這個姓氏不算少見,康熙一時也沒想到會是施琅的次子。
康熙都沒讓人把督軍送迴來審,直接就地處決。
施世綸押送到半路也放迴去繼續當他的官,甚至還被他反手提拔為從五品。
對蔭生來說,施世綸這個晉升速度就相當快了,起點立刻就拔高了不少。
康熙擺明就是讓當地人看明白,誰是誰非自己還是心裏有數的。
無罪的就放迴去還提拔,有罪之人直接就地處決,讓所有人都看見。
別是以為人押送迴來,到處求情一番就能輕輕放過了。
離得那麽遠,當地百姓又不可能打聽到京城的消息,自然容易誤會。
康熙索性也不把人放迴來,給當地百姓直接看著督軍的下場如何。
這種血腥之事他沒說出口,隻直接寫在密折上,交代底下人去辦就足夠了。
李德全恭敬接過密折,轉頭就讓人八百裏加急送去。
路上遇到施世綸,領頭的直接把人放了。
施世綸還滿臉茫然,被人恭恭敬敬從囚車裏放出來,侍衛還扶了他一下。
其實他這一路上,侍衛對自己都算客氣的了。
畢竟督軍是什麽樣子,別人不知道,跟著督軍的士兵是看得一清二楚。
隻是礙於對方欽差的身份,他們不好說什麽,對被冤枉的施世綸就比較客氣。
吃的都給夠,士兵吃什麽,就給施世綸什麽,用水也不吝嗇。
康熙嘆了一口氣,摟著她在自己身邊坐下道:「朕想著施琅的品行不錯,又用心教導兒子,幾個兒子的品行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雖說有人狀告施世綸通敵,朕到底還是讓人去查探一番。」
這一查就發現更多的東西,比如督軍一路過去,四處打秋風,所到之處收了不知道多少好處。
但是等他到了施世綸這邊卻踢到了鐵板,頓時心懷不忿。
之前這位督軍一直順風順水,又是欽差的緣故,一路上各地的官員都不敢得罪他,是有求必應。
偏偏施世綸這性子極為剛正不阿,比施琅還厲害,說不給就是不給,就差把欽差直接掃地出門,把督軍氣得要死。
正巧雲貴各地有潰散叛逃的敵軍,還偽裝成過路人去百姓家裏要水要吃的。
有些百姓心善,隻覺得都是苦命人,會給一口水一口飯,再多就沒有了。
卻被人發現叛軍的蹤跡,捉拿後就順著問到了幾個給水的百姓家裏。
督軍窩著一肚子火,自然要處置這些跟叛軍一起的百姓。
施世綸就極力阻攔,還認定這些百姓是不知者不罪,要放走他們。
見狀,督軍就表麵假意順從施世綸的意思放人,背地裏就送了密折到康熙手裏了。
如此真相大白,全是督軍的問題,把他氣得夠嗆。
畢竟這是康熙指派的欽差,最後居然是罪魁禍首。
要不是遇上施世綸,這個施琅的兒子,督軍不知道還要打多久的秋風,更是罔顧人命,把冤枉的百姓全算進叛軍當中,用無辜的人命來添補他的功績。
顧凝宸伸手撫著康熙的後背,生怕他氣得背過氣去:「此人欺上瞞下,想必之前隱藏得太好,才叫皇上沒能看出來。如今他早早暴露出來,既讓皇上看清他的真麵目,又皇上發現一個清正不阿的能臣,不也算是因禍得福?」
康熙聽著,難得麵色緩和了一些:「你說得對,都說禍福相依,幸好這督軍遇到了施世綸,不然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叫朕看清他的真麵目。」
他轉念一想,嘴角有了點笑容來:「你說施琅沒提起這個次子,是不是知道這兒子的性子倔強得八頭牛都拉不迴來?」
這性子說得好聽是剛正不阿,難聽點那就是牛脾氣了。
顧凝宸也跟著笑了:「確實,一般人聽著是皇上派來的欽差,哪怕知道錯了,也會表麵應付著,私下給皇上送摺子來稟報。」
哪會跟施世綸一樣當場就拒絕,說不給就不給的。
康熙記得施世綸是蔭生入仕,之前也跟著施琅領水軍收復彎島。
施琅迴來後,就地養傷,其他人都被康熙提拔了。
彎島要設郡縣,他這個次子要是願意,就能留下成為一方官員。
這彎島是施琅親自打下來的,當地百姓對他們施家尤為感激,施世綸要留下做當地官,必然能順順噹噹。
可是施琅身邊跟著去的副官和次子都不願意留下,自請去雲貴盡一份力。
畢竟那邊連連征戰之後,如今是百廢待興,需要的官員不少,卻不是個享受的地方,很多人都不大願意去。
他們卻覺得合適,一來避嫌,二來也是大展拳腳之地。
施琅身邊好幾個人聯名遞了摺子來請求,吏部來請示,康熙就索性讓他們不必重新迴到京城那麽麻煩,直接去雲貴赴任。
前後這才兩三個月的功夫,施世綸就跟督軍扛起來了。
當初聯名的人比較多,康熙略略一掃就允了,如今迴想起來,裏麵確實有施世綸這個名字。
施世綸沒特別提自己是施琅的兒子,康熙那會兒看見也就沒認出來。
畢竟施這個姓氏不算少見,康熙一時也沒想到會是施琅的次子。
康熙都沒讓人把督軍送迴來審,直接就地處決。
施世綸押送到半路也放迴去繼續當他的官,甚至還被他反手提拔為從五品。
對蔭生來說,施世綸這個晉升速度就相當快了,起點立刻就拔高了不少。
康熙擺明就是讓當地人看明白,誰是誰非自己還是心裏有數的。
無罪的就放迴去還提拔,有罪之人直接就地處決,讓所有人都看見。
別是以為人押送迴來,到處求情一番就能輕輕放過了。
離得那麽遠,當地百姓又不可能打聽到京城的消息,自然容易誤會。
康熙索性也不把人放迴來,給當地百姓直接看著督軍的下場如何。
這種血腥之事他沒說出口,隻直接寫在密折上,交代底下人去辦就足夠了。
李德全恭敬接過密折,轉頭就讓人八百裏加急送去。
路上遇到施世綸,領頭的直接把人放了。
施世綸還滿臉茫然,被人恭恭敬敬從囚車裏放出來,侍衛還扶了他一下。
其實他這一路上,侍衛對自己都算客氣的了。
畢竟督軍是什麽樣子,別人不知道,跟著督軍的士兵是看得一清二楚。
隻是礙於對方欽差的身份,他們不好說什麽,對被冤枉的施世綸就比較客氣。
吃的都給夠,士兵吃什麽,就給施世綸什麽,用水也不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