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點頭道:「不錯,昨兒宜嬪已經搬進慈寧宮去了,皇額娘尤為高興。」
皇太後何止高興,整個人精神奕奕,煥發出光彩來。
如此,康熙更是覺得宜嬪把孩子交給皇太後撫養的決定,確實做得對。
提及過年,康熙又笑道:「拖爾弼晉為三品官,過年的宮宴他也能參加了。」
以前拖爾弼隻是個五品,還是各部的郎中,去宮宴是沒有資格的。
如今他被提拔上來,又是三品詹事,自然能參加宮宴了。
萬琉哈氏笑著點頭,拖爾弼能參加過宮宴,當然會帶著夫人一併來,她也能見到兩人了。
不過隻怕是匆匆見上一麵罷了,萬琉哈氏正好也不必派人出宮,直接把謄抄好的幾本書作為春節禮物,親自送給拖爾弼的。
閑談了幾句,她低下頭打算繼續謄抄,隻是康熙卻一直沒放手。
萬琉哈氏麵露疑惑,隻以為康熙今兒起了興致有了談興,索性就放下,沒打算繼續寫了,轉而問道:「皇上等會不忙的話,不如來手談一局?」
知道康熙喜歡跟自己對弈,她就笑著建議道。
見他點頭,陳女官已經麻利挪開桌上的紙筆,擺上棋盤。
康熙心下滿意地微微頷首,他看向萬琉哈氏。
之前自己覺得多個人談論算數,還是相當精通之人,著實不錯。
但是次數多了,發現萬琉哈氏對算數的興趣和注意比對自己還多,康熙心裏就有點不得勁了。
他這兩天每次來,萬琉哈氏都問自己後續的想法,要繼續寫這本書。
好像康熙過來,就是為了讓她幫忙寫完這本書一樣。
他原本覺得萬琉哈氏這樣聰慧,隻在後宮中難免有些寂寞無聊,有些事能忙活一下也不錯。
哪知道她轉眼就沉浸其中,眼裏除了算數就快沒有自己了。
康熙又看萬琉哈氏用毛筆久了,指頭都紅了,更是怕她累著,拉著她的手就沒放下。
兩人坐在同一邊,玩平日的圍棋就不太合適。
萬琉哈氏看康熙懶洋洋的樣子,完全沒有挪動的意思,於是就問道:「皇上,不如來下五子棋?」
相傳這五子棋還是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還要早一些。
不管真假,民間早就有五子棋,也傳到宮裏來。
因為簡單容易上手,會下圍棋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康熙也不意外,點點頭算是同意了,他拿起了黑子,萬琉哈氏就執白子,兩人就下起了五子棋。
這個沒有圍棋費神,他們一口氣下了好幾盤,萬琉哈氏也沒感覺多累人。
康熙顯然是打定主意不讓她累著,別說繼續寫書,看書也不行,就在他身邊坐著幫忙。
索性李德全讓人抬了摺子過來,康熙就讓萬琉哈氏幫著分門別類。
太監都是不識字的,李德全也不例外,他不可能幫著康熙分開摺子。
當然內閣大臣已經把一些不重要,基本上隻需要總結幾句,寫成單子給康熙過目,叫他看一眼知道就足夠了。
特別重要的,早就在養心殿那邊被康熙處理好了。
如今送來的大多是一些請安的摺子,沒什麽重要內容。
雖然沒什麽緊要事,各地官員還是會給康熙寫摺子請安,或是寫寫那邊的風土人情,或是說說當地的趣事,反正隱晦說自己多努力,當地的百姓過得有多好等等。
這些康熙就是空閑的時候看看,從芝麻小事裏尋點樂趣。
當然,這小事裏麵可能也藏著別的東西,叫他能夠看出來,所以康熙一直沒有取消這個請安的摺子。
他說是讓萬琉哈氏分門別類,其實也是給她找點事做,再跟康熙聊上兩句。
康熙感覺有趣的,也會跟她說說。
比如江南總督上的摺子,說是一個福建的商人帶來一個紅色的土疙瘩,長得很醜說是能吃的。
吃完後卻十分不雅,雖說土疙瘩的味道還可以,著實叫人尷尬,江南總督隻好婉拒了。
萬琉哈氏一看,仔細看了這位江南總督摺子裏形容的土疙瘩,不由一怔:這不是紅薯嗎?
第31章 三更合一
紅薯其實明朝末年的時候,福建一個叫陳振龍的商人在東南亞發現一種容易種植還產量大的作物,就是這個紅薯了。
但是當地人看得很緊,也根本不做紅薯的買賣。
最後陳振龍和他的兒子千辛萬苦弄到一截紅薯藤,混在繩索裏麵帶迴到福建去種出來。
留種後再種了一片,證實畝產不錯,而且不挑土地。
恰逢當時福建大旱,陳振龍直接拿出紅薯找到福建總督,在福建各地推廣,才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
福建百姓各家各戶因此給陳振龍還供起了長生牌,陳家的子孫也帶著紅薯去各地推廣。
這個給江南總督推廣紅薯叫陳川貴的人,姓陳,算了下時間,應該就是陳振龍好幾代之後的孫子了。
江南作為糧倉,能種植的糧食不要太多,紅薯這樣雖然能果腹,味道也還可以,吃多了卻會放屁,十分不雅。
江南的文人多,自然是受不了這個,於是陳家在這裏想必吃了閉門羹。
江南總督也沒當一迴事,還把這個當做趣事寫在摺子裏遞到康熙這裏來了。
康熙注意到萬琉哈氏看著這本摺子的手一頓,居然發起呆來,不由奇怪道:「怎麽,這摺子上有寫什麽古怪的?」
皇太後何止高興,整個人精神奕奕,煥發出光彩來。
如此,康熙更是覺得宜嬪把孩子交給皇太後撫養的決定,確實做得對。
提及過年,康熙又笑道:「拖爾弼晉為三品官,過年的宮宴他也能參加了。」
以前拖爾弼隻是個五品,還是各部的郎中,去宮宴是沒有資格的。
如今他被提拔上來,又是三品詹事,自然能參加宮宴了。
萬琉哈氏笑著點頭,拖爾弼能參加過宮宴,當然會帶著夫人一併來,她也能見到兩人了。
不過隻怕是匆匆見上一麵罷了,萬琉哈氏正好也不必派人出宮,直接把謄抄好的幾本書作為春節禮物,親自送給拖爾弼的。
閑談了幾句,她低下頭打算繼續謄抄,隻是康熙卻一直沒放手。
萬琉哈氏麵露疑惑,隻以為康熙今兒起了興致有了談興,索性就放下,沒打算繼續寫了,轉而問道:「皇上等會不忙的話,不如來手談一局?」
知道康熙喜歡跟自己對弈,她就笑著建議道。
見他點頭,陳女官已經麻利挪開桌上的紙筆,擺上棋盤。
康熙心下滿意地微微頷首,他看向萬琉哈氏。
之前自己覺得多個人談論算數,還是相當精通之人,著實不錯。
但是次數多了,發現萬琉哈氏對算數的興趣和注意比對自己還多,康熙心裏就有點不得勁了。
他這兩天每次來,萬琉哈氏都問自己後續的想法,要繼續寫這本書。
好像康熙過來,就是為了讓她幫忙寫完這本書一樣。
他原本覺得萬琉哈氏這樣聰慧,隻在後宮中難免有些寂寞無聊,有些事能忙活一下也不錯。
哪知道她轉眼就沉浸其中,眼裏除了算數就快沒有自己了。
康熙又看萬琉哈氏用毛筆久了,指頭都紅了,更是怕她累著,拉著她的手就沒放下。
兩人坐在同一邊,玩平日的圍棋就不太合適。
萬琉哈氏看康熙懶洋洋的樣子,完全沒有挪動的意思,於是就問道:「皇上,不如來下五子棋?」
相傳這五子棋還是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還要早一些。
不管真假,民間早就有五子棋,也傳到宮裏來。
因為簡單容易上手,會下圍棋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康熙也不意外,點點頭算是同意了,他拿起了黑子,萬琉哈氏就執白子,兩人就下起了五子棋。
這個沒有圍棋費神,他們一口氣下了好幾盤,萬琉哈氏也沒感覺多累人。
康熙顯然是打定主意不讓她累著,別說繼續寫書,看書也不行,就在他身邊坐著幫忙。
索性李德全讓人抬了摺子過來,康熙就讓萬琉哈氏幫著分門別類。
太監都是不識字的,李德全也不例外,他不可能幫著康熙分開摺子。
當然內閣大臣已經把一些不重要,基本上隻需要總結幾句,寫成單子給康熙過目,叫他看一眼知道就足夠了。
特別重要的,早就在養心殿那邊被康熙處理好了。
如今送來的大多是一些請安的摺子,沒什麽重要內容。
雖然沒什麽緊要事,各地官員還是會給康熙寫摺子請安,或是寫寫那邊的風土人情,或是說說當地的趣事,反正隱晦說自己多努力,當地的百姓過得有多好等等。
這些康熙就是空閑的時候看看,從芝麻小事裏尋點樂趣。
當然,這小事裏麵可能也藏著別的東西,叫他能夠看出來,所以康熙一直沒有取消這個請安的摺子。
他說是讓萬琉哈氏分門別類,其實也是給她找點事做,再跟康熙聊上兩句。
康熙感覺有趣的,也會跟她說說。
比如江南總督上的摺子,說是一個福建的商人帶來一個紅色的土疙瘩,長得很醜說是能吃的。
吃完後卻十分不雅,雖說土疙瘩的味道還可以,著實叫人尷尬,江南總督隻好婉拒了。
萬琉哈氏一看,仔細看了這位江南總督摺子裏形容的土疙瘩,不由一怔:這不是紅薯嗎?
第31章 三更合一
紅薯其實明朝末年的時候,福建一個叫陳振龍的商人在東南亞發現一種容易種植還產量大的作物,就是這個紅薯了。
但是當地人看得很緊,也根本不做紅薯的買賣。
最後陳振龍和他的兒子千辛萬苦弄到一截紅薯藤,混在繩索裏麵帶迴到福建去種出來。
留種後再種了一片,證實畝產不錯,而且不挑土地。
恰逢當時福建大旱,陳振龍直接拿出紅薯找到福建總督,在福建各地推廣,才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
福建百姓各家各戶因此給陳振龍還供起了長生牌,陳家的子孫也帶著紅薯去各地推廣。
這個給江南總督推廣紅薯叫陳川貴的人,姓陳,算了下時間,應該就是陳振龍好幾代之後的孫子了。
江南作為糧倉,能種植的糧食不要太多,紅薯這樣雖然能果腹,味道也還可以,吃多了卻會放屁,十分不雅。
江南的文人多,自然是受不了這個,於是陳家在這裏想必吃了閉門羹。
江南總督也沒當一迴事,還把這個當做趣事寫在摺子裏遞到康熙這裏來了。
康熙注意到萬琉哈氏看著這本摺子的手一頓,居然發起呆來,不由奇怪道:「怎麽,這摺子上有寫什麽古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