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以說萬琉哈氏這張臉真的是什麽都藏不住,不過她在自己麵前也沒有刻意藏住的意思。
康熙就笑著安撫她道:「放心,拖爾弼沒有你想像中那麽傻。」
看他借書每次都能成功就知道了,能借到,還能跟幾乎沒怎麽打過交道的人借也能借到,證明為人還是不錯。
拖爾弼不是長袖善舞的性子,卻還是會來事的人。
他就是有點不太上進,不然也不會一直停留在五品的官職上麵。
這次之後,拖爾弼要是差事成了,康熙就有理由給他提一提了。
拖爾弼就是全副身心都在書上,對其他人不是很提的起勁來。
但是康熙這次吩咐,他是牢牢提著心。
一邊讓人發了請帖,但是在發之前,拖爾弼還是讓人到處打聽了一番,挑選的都是家中有印刷工坊,或者有這方麵的關係,人品又沒有問題的。
當然他能打聽的就是表麵上的,起碼不至於人盡皆知那種的壞。
至於暗地裏做過什麽,拖爾弼就得再細細考察一番才行了。
這樣見麵的時候,他心裏也有底,起碼先篩選過一批人,餘下的這些起碼錶麵上大差不差的。
第30章 三更合一
拖爾弼的意思很明確,就是需要印刷工坊,沒有這方麵的商人就隻能看下次有沒機會了。
商人們有些暗地裏扼腕,自家怎麽就沒弄個印刷工坊放著呢!
不過印刷工坊可不便宜,不說有手藝的工匠都是代代相傳,很多都是家族圈養著的,就是顏料和雕版都相當燒錢。
而且拖爾弼要的還是彩印,工坊裏能做到這個的就寥寥無幾,大多是幾代繼承下來的印刷工坊了。
所以最後能收到帖子上門來的,就隻有三家。
一家是品顏軒,一家是十生堂,一家是石竹齋。
三家尤為重視這次的差事,來的都是家主。
剛落座,他們都顧不上寒暄,就要介紹起自家的情況來。
拖爾弼抬起手,笑著示意幾人不必著急:「這次事出緊急,因著是皇上仁慈,想著如今宮裏已經出了多色紙箋,宮外的文人雅士也不少,就想著在外頭也有工坊能多做一些。」
反正宮裏出了多色紙箋,宮外肯定很快跟風。
與其讓那些跟風的商人賺個盆滿缽滿,質量卻未必有保證,康熙還不如派自己人率先跟宮外的工坊合作起來,那就皆大歡喜了。
康熙能大賺一筆,宮外的文人雅士也能用上漂亮的紙箋,商人們也能跟著掙錢,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他也沒有獨食,與民爭利,隻是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再說了,合作的商人也能獲利,還利益頗豐,更是有朝廷這個大腿在,不掙錢簡直不可能,隻說掙得不要太多!
大家一起掙錢,你好我好大家好,商人們自然樂意,但是明麵上就不能說得那麽俗氣了。
三家一聽,頓時一個個摸著鬍子不住點頭,起身對著宮裏的方向拱手行禮道:「皇上仁慈,又體恤我等,實在是萬民之福。」
幾人誇完,這才重新坐下,紛紛說工坊如今萬事俱備,隻要拖爾弼一聲令下就能立刻開工。
拖爾弼讓三人說了自家的情況,工坊的麵積大小和工匠的數目都差不多。
都是百年家族了,手裏頭的資源也差不到哪裏去。
當然這都是幾人自己說的,拖爾弼就聽著,偶爾微微頷首,臉上依舊掛著客氣的笑容,讓人看不出他究竟滿意還是不滿意。
原本在來之前,三人還覺得拖爾弼是出了名的書癡,對做買賣的事肯定不擅長。
要麽他就隨意點一個合眼緣的人合作,要麽就是聽從身邊人的建議。
所以三人在來之前,也卯著勁給拖爾弼的親屬和親信送禮。
自然幾人也不傻,直接送到家門口來,被康熙知道就不美了,覺得拖爾弼這事還沒辦成就公然受賄,到手的差事也得沒了。
這不是巴結拖爾弼,而是害了他,甚至還可能丟了烏紗帽。
所以幾人就另闢蹊徑,從旁人開始出發,比如拖爾弼夫人的娘家人,比如拖爾弼的堂兄弟和叔輩等等。
又找到十分冠冕堂皇的藉口上門,找的還是這幾家人的友人。
哪知道他們派人上門,一個個卻是拒不接受,有的甚至還直接閉門不見。
商人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對錢財毫不動心之人,一個就算了,還是一群!
不過他們反而覺得,拖爾弼的家族如此,本人的品行自然也是兩袖清風的,所以一開始都沒說錢,說的都是自家工坊的條件有多好。
把自家誇了又誇,拖爾弼聽著順耳就能選人了吧?
哪知道拖爾弼沒那麽好糊弄的,他聽完後就道:「我隻聽著實在很難想像出來,不如這樣,各位拿出自家工坊最好的紙箋來給我過目如何?」
畢竟誇是一迴事,工坊的規模是一迴事,各人有幾代傳承是一迴事,最後要看的還是各家印刷的功夫如何了。
三家人還以為拖爾弼會很快選定一家,誰知道還要看樣板。
不過他們還是早有準備的,自是帶了來,如今隻要拿出來擺在桌上就好。
三個錦盒,拖爾弼背過身讓人打亂了順序,示意三位在外頭等著,自己先端詳一番再說。
康熙就笑著安撫她道:「放心,拖爾弼沒有你想像中那麽傻。」
看他借書每次都能成功就知道了,能借到,還能跟幾乎沒怎麽打過交道的人借也能借到,證明為人還是不錯。
拖爾弼不是長袖善舞的性子,卻還是會來事的人。
他就是有點不太上進,不然也不會一直停留在五品的官職上麵。
這次之後,拖爾弼要是差事成了,康熙就有理由給他提一提了。
拖爾弼就是全副身心都在書上,對其他人不是很提的起勁來。
但是康熙這次吩咐,他是牢牢提著心。
一邊讓人發了請帖,但是在發之前,拖爾弼還是讓人到處打聽了一番,挑選的都是家中有印刷工坊,或者有這方麵的關係,人品又沒有問題的。
當然他能打聽的就是表麵上的,起碼不至於人盡皆知那種的壞。
至於暗地裏做過什麽,拖爾弼就得再細細考察一番才行了。
這樣見麵的時候,他心裏也有底,起碼先篩選過一批人,餘下的這些起碼錶麵上大差不差的。
第30章 三更合一
拖爾弼的意思很明確,就是需要印刷工坊,沒有這方麵的商人就隻能看下次有沒機會了。
商人們有些暗地裏扼腕,自家怎麽就沒弄個印刷工坊放著呢!
不過印刷工坊可不便宜,不說有手藝的工匠都是代代相傳,很多都是家族圈養著的,就是顏料和雕版都相當燒錢。
而且拖爾弼要的還是彩印,工坊裏能做到這個的就寥寥無幾,大多是幾代繼承下來的印刷工坊了。
所以最後能收到帖子上門來的,就隻有三家。
一家是品顏軒,一家是十生堂,一家是石竹齋。
三家尤為重視這次的差事,來的都是家主。
剛落座,他們都顧不上寒暄,就要介紹起自家的情況來。
拖爾弼抬起手,笑著示意幾人不必著急:「這次事出緊急,因著是皇上仁慈,想著如今宮裏已經出了多色紙箋,宮外的文人雅士也不少,就想著在外頭也有工坊能多做一些。」
反正宮裏出了多色紙箋,宮外肯定很快跟風。
與其讓那些跟風的商人賺個盆滿缽滿,質量卻未必有保證,康熙還不如派自己人率先跟宮外的工坊合作起來,那就皆大歡喜了。
康熙能大賺一筆,宮外的文人雅士也能用上漂亮的紙箋,商人們也能跟著掙錢,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他也沒有獨食,與民爭利,隻是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再說了,合作的商人也能獲利,還利益頗豐,更是有朝廷這個大腿在,不掙錢簡直不可能,隻說掙得不要太多!
大家一起掙錢,你好我好大家好,商人們自然樂意,但是明麵上就不能說得那麽俗氣了。
三家一聽,頓時一個個摸著鬍子不住點頭,起身對著宮裏的方向拱手行禮道:「皇上仁慈,又體恤我等,實在是萬民之福。」
幾人誇完,這才重新坐下,紛紛說工坊如今萬事俱備,隻要拖爾弼一聲令下就能立刻開工。
拖爾弼讓三人說了自家的情況,工坊的麵積大小和工匠的數目都差不多。
都是百年家族了,手裏頭的資源也差不到哪裏去。
當然這都是幾人自己說的,拖爾弼就聽著,偶爾微微頷首,臉上依舊掛著客氣的笑容,讓人看不出他究竟滿意還是不滿意。
原本在來之前,三人還覺得拖爾弼是出了名的書癡,對做買賣的事肯定不擅長。
要麽他就隨意點一個合眼緣的人合作,要麽就是聽從身邊人的建議。
所以三人在來之前,也卯著勁給拖爾弼的親屬和親信送禮。
自然幾人也不傻,直接送到家門口來,被康熙知道就不美了,覺得拖爾弼這事還沒辦成就公然受賄,到手的差事也得沒了。
這不是巴結拖爾弼,而是害了他,甚至還可能丟了烏紗帽。
所以幾人就另闢蹊徑,從旁人開始出發,比如拖爾弼夫人的娘家人,比如拖爾弼的堂兄弟和叔輩等等。
又找到十分冠冕堂皇的藉口上門,找的還是這幾家人的友人。
哪知道他們派人上門,一個個卻是拒不接受,有的甚至還直接閉門不見。
商人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對錢財毫不動心之人,一個就算了,還是一群!
不過他們反而覺得,拖爾弼的家族如此,本人的品行自然也是兩袖清風的,所以一開始都沒說錢,說的都是自家工坊的條件有多好。
把自家誇了又誇,拖爾弼聽著順耳就能選人了吧?
哪知道拖爾弼沒那麽好糊弄的,他聽完後就道:「我隻聽著實在很難想像出來,不如這樣,各位拿出自家工坊最好的紙箋來給我過目如何?」
畢竟誇是一迴事,工坊的規模是一迴事,各人有幾代傳承是一迴事,最後要看的還是各家印刷的功夫如何了。
三家人還以為拖爾弼會很快選定一家,誰知道還要看樣板。
不過他們還是早有準備的,自是帶了來,如今隻要拿出來擺在桌上就好。
三個錦盒,拖爾弼背過身讓人打亂了順序,示意三位在外頭等著,自己先端詳一番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