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英殿在宮裏西南麵,走過去是不可能的,實在太遠了。
於是康熙坐上禦輦,萬琉哈氏也被扶著上了軟轎,一行人就浩浩蕩蕩去印刷工坊參觀了。
李德全已經讓腿腳快的小鄧子趕緊去武英殿那邊說一聲,讓他們立刻收拾一番,免得等會康熙過去,工坊亂七八糟一副下不了腳的樣子。
小鄧子機靈,帶了好幾個小太監過去幫工坊簡單收拾。
不然就那麽幾個人,短時間內要收拾妥當是不可能的。
印刷工坊那邊嚇了一跳,接著又滿心歡喜,畢竟皇帝要來,說明這印刷工坊很快就要重新活起來了!
他們都是做印刷的好手,繼承了上一輩的手藝,然而除了佛經之外就沒有能做的。
這印版做上兩三個就差不多了,哪怕印刷再多的佛經,質量太好都用不壞,他們就變得無所事事起來。
那麽多的好手藝沒有用武之地,印刷匠都鬱悶壞了,如今這麽好的機會來了,他們恨不得多長出一雙手來收拾。
緊趕慢趕,好歹在康熙和萬琉哈氏來到之前,他們總算把印刷工坊勉強收拾好了。
因為印量不多,工坊裏本來就挺幹淨,也沒有多少印墨的味道。
小鄧子還是怕熏著康熙,愣是讓人用香爐熏了一圈,這會兒工坊裏甚至還帶著一點似有若無的檀香。
康熙帶著萬琉哈氏進去,工坊的工匠們都跪了一地行禮,他擺擺手讓人起身,又問道:「誰是負責工坊的人?」
一個中年男子連忙出來行禮:「皇上,奴才劉通負責工坊的事宜。」
康熙問起印版的問題,劉通立刻讓工匠抬出幾個來。
萬琉哈氏一看,有活字印刷,用的還是銅製的活字,就不容易磨損得重新雕刻了。
另外也有雕版印刷,不過大多是用來雕刻畫的。
她不由好奇道:「這裏還有彩印嗎?」
劉通自然不敢抬頭看萬琉哈氏,聽見她的問話心下驚訝,沒料到這位定嬪娘娘連這個都知道,急忙答道:「娘娘英明,彩印自然是有的。」
幾個工匠又把彩印的木雕送了出來,卻是放在錦盒裏麵,大多隻有巴掌大。
畢竟如今的彩印是局部居多,就是需要上色的地方雕刻了,跟印章一樣,卻比印章要大,然後上色後印在需要上色的圖上。
大一點的色版也是有的,隻在需要上色的地方塗上顏色,然後印下去。
不過為了整一幅畫不會串色,一般都會做十幾個或者幾十個小木印,最多的時候甚至有幾百個。
劉通繼續說道:「前代的時候多為兩色,後來上一代工匠改良為三色。」
之前已經有紅黑兩色,後來添了一個粉色。
染料的顏色已經足夠多,但是適合上色在紙上,還能貼近畫作的顏色,那就不容易了。
衣物的染料可以很深,過水幾次後能夠慢慢變淡,顯露出恰到好處的顏色。
但是印畫就不一樣了,一次性印上去的顏色,不可能再次修改,就隻能一開始就恰到好處。
所以這技術就要難多了,萬琉哈氏想了想,記得這時候已經有六色才是,怎麽才三色那麽少的?
這些年劉通領著印刷工坊自然不可能絲毫沒有改良過,也讓人抬了出來,好幾種顏色其實已經再三改良後琢磨了出來,但是在紙上顯色卻不盡人意。
李德全把印刷用的紙呈上,康熙伸手輕輕一摸,平滑有光澤,頓時若有所思。
萬琉哈氏也跟著伸手摸了摸,宮裏的印刷工坊自然用的是上好的紙。
如果沒猜錯,這該是開化紙。
這種紙比一般的都要稍微白一些,上墨色尤為顯眼。
紅墨兩色皆是如此,但是用的淺色就沒那麽明顯了,因為紙張還是不夠白,反而被襯得幾乎看不清楚。
比如很淺的粉色和綠色,原本就淡,印上去後就更看不見了。
康熙想到這著色跟光滑玻璃的問題有所相似,卻又有不同。
他讓李德全派人取了另外一種紙來,顏色印上去就要明顯得多,讓劉通大為震撼。
劉通小心翼翼捧著這新紙,小聲問過李德全,才得知是連四紙。
這紙是造紙坊剛做出來的,不如開化紙來得光滑,卻十分薄還潔白,光透過來後,原本很淺的顏色就明顯了起來。
如此一來,五色甚至六色都成了可能,讓劉通恨不得立刻印起來!
康熙又指著銅製的活字印章道:「這字太飄逸了一點,刻得更工整一些才好。」
字跡工整,看起來才不會眼睛累人。
劉通二話不說就讓刻字的匠人當場按照康熙的吩咐開始刻了,很快就刻好了一個永字。
萬琉哈氏一看,這不是宋體字嗎?
好傢夥,以後的宋體原來是從康熙這裏開始的?
康熙看著這工整的字體頗為滿意,想了想就道:「迴頭朕讓人送幾幅畫來,你們刻印為畫冊。」
劉通忙不迭應下,康熙就帶著萬琉哈氏迴去了。
來的路上兩人的轎子一前一後,就不好說話了。
迴去的時候,康熙索性把萬琉哈氏叫到自己的禦輦上。
上過他禦輦的嬪妃,定嬪算是第一個。
萬琉哈氏被扶著上禦輦,左右偷偷看了一下,感覺這轎子要更寬敞一些,不但有桌子和櫃子,還能伸直腿,坐著確實要舒服得多了。
於是康熙坐上禦輦,萬琉哈氏也被扶著上了軟轎,一行人就浩浩蕩蕩去印刷工坊參觀了。
李德全已經讓腿腳快的小鄧子趕緊去武英殿那邊說一聲,讓他們立刻收拾一番,免得等會康熙過去,工坊亂七八糟一副下不了腳的樣子。
小鄧子機靈,帶了好幾個小太監過去幫工坊簡單收拾。
不然就那麽幾個人,短時間內要收拾妥當是不可能的。
印刷工坊那邊嚇了一跳,接著又滿心歡喜,畢竟皇帝要來,說明這印刷工坊很快就要重新活起來了!
他們都是做印刷的好手,繼承了上一輩的手藝,然而除了佛經之外就沒有能做的。
這印版做上兩三個就差不多了,哪怕印刷再多的佛經,質量太好都用不壞,他們就變得無所事事起來。
那麽多的好手藝沒有用武之地,印刷匠都鬱悶壞了,如今這麽好的機會來了,他們恨不得多長出一雙手來收拾。
緊趕慢趕,好歹在康熙和萬琉哈氏來到之前,他們總算把印刷工坊勉強收拾好了。
因為印量不多,工坊裏本來就挺幹淨,也沒有多少印墨的味道。
小鄧子還是怕熏著康熙,愣是讓人用香爐熏了一圈,這會兒工坊裏甚至還帶著一點似有若無的檀香。
康熙帶著萬琉哈氏進去,工坊的工匠們都跪了一地行禮,他擺擺手讓人起身,又問道:「誰是負責工坊的人?」
一個中年男子連忙出來行禮:「皇上,奴才劉通負責工坊的事宜。」
康熙問起印版的問題,劉通立刻讓工匠抬出幾個來。
萬琉哈氏一看,有活字印刷,用的還是銅製的活字,就不容易磨損得重新雕刻了。
另外也有雕版印刷,不過大多是用來雕刻畫的。
她不由好奇道:「這裏還有彩印嗎?」
劉通自然不敢抬頭看萬琉哈氏,聽見她的問話心下驚訝,沒料到這位定嬪娘娘連這個都知道,急忙答道:「娘娘英明,彩印自然是有的。」
幾個工匠又把彩印的木雕送了出來,卻是放在錦盒裏麵,大多隻有巴掌大。
畢竟如今的彩印是局部居多,就是需要上色的地方雕刻了,跟印章一樣,卻比印章要大,然後上色後印在需要上色的圖上。
大一點的色版也是有的,隻在需要上色的地方塗上顏色,然後印下去。
不過為了整一幅畫不會串色,一般都會做十幾個或者幾十個小木印,最多的時候甚至有幾百個。
劉通繼續說道:「前代的時候多為兩色,後來上一代工匠改良為三色。」
之前已經有紅黑兩色,後來添了一個粉色。
染料的顏色已經足夠多,但是適合上色在紙上,還能貼近畫作的顏色,那就不容易了。
衣物的染料可以很深,過水幾次後能夠慢慢變淡,顯露出恰到好處的顏色。
但是印畫就不一樣了,一次性印上去的顏色,不可能再次修改,就隻能一開始就恰到好處。
所以這技術就要難多了,萬琉哈氏想了想,記得這時候已經有六色才是,怎麽才三色那麽少的?
這些年劉通領著印刷工坊自然不可能絲毫沒有改良過,也讓人抬了出來,好幾種顏色其實已經再三改良後琢磨了出來,但是在紙上顯色卻不盡人意。
李德全把印刷用的紙呈上,康熙伸手輕輕一摸,平滑有光澤,頓時若有所思。
萬琉哈氏也跟著伸手摸了摸,宮裏的印刷工坊自然用的是上好的紙。
如果沒猜錯,這該是開化紙。
這種紙比一般的都要稍微白一些,上墨色尤為顯眼。
紅墨兩色皆是如此,但是用的淺色就沒那麽明顯了,因為紙張還是不夠白,反而被襯得幾乎看不清楚。
比如很淺的粉色和綠色,原本就淡,印上去後就更看不見了。
康熙想到這著色跟光滑玻璃的問題有所相似,卻又有不同。
他讓李德全派人取了另外一種紙來,顏色印上去就要明顯得多,讓劉通大為震撼。
劉通小心翼翼捧著這新紙,小聲問過李德全,才得知是連四紙。
這紙是造紙坊剛做出來的,不如開化紙來得光滑,卻十分薄還潔白,光透過來後,原本很淺的顏色就明顯了起來。
如此一來,五色甚至六色都成了可能,讓劉通恨不得立刻印起來!
康熙又指著銅製的活字印章道:「這字太飄逸了一點,刻得更工整一些才好。」
字跡工整,看起來才不會眼睛累人。
劉通二話不說就讓刻字的匠人當場按照康熙的吩咐開始刻了,很快就刻好了一個永字。
萬琉哈氏一看,這不是宋體字嗎?
好傢夥,以後的宋體原來是從康熙這裏開始的?
康熙看著這工整的字體頗為滿意,想了想就道:「迴頭朕讓人送幾幅畫來,你們刻印為畫冊。」
劉通忙不迭應下,康熙就帶著萬琉哈氏迴去了。
來的路上兩人的轎子一前一後,就不好說話了。
迴去的時候,康熙索性把萬琉哈氏叫到自己的禦輦上。
上過他禦輦的嬪妃,定嬪算是第一個。
萬琉哈氏被扶著上禦輦,左右偷偷看了一下,感覺這轎子要更寬敞一些,不但有桌子和櫃子,還能伸直腿,坐著確實要舒服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