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聞言,宜嬪隻點點頭,見明露有些急了,不由好笑道:「這有什麽,皇上喜歡就賞。不過皇上素來賞得不多,定嬪隻怕是立了大功,叫皇上十分歡喜。」
她之前很得康熙喜歡,自然是因為自己性子直爽,卻又知情知趣。
直爽可不是口無遮攔,心裏想什麽就什麽都敢說出口,不知道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那就很容易說錯話讓康熙不悅。
宜嬪在後宮好幾年了,很是熟悉康熙的性子,能有這樣的大手筆,萬琉哈氏隻怕是辦了一件大事。
康熙暫時沒說,證明事情這會兒不能對外公開,隻怕是秘密進行。
於是宜嬪就吩咐道:「你讓底下人都緊著皮子,別什麽事都敢去打聽。尤其定嬪的事,你們看看就好了,誰要來打探口風問消息,你們要透露一個字,那就怪我不客氣了。」
明露連忙應下道:「主子放心,奴婢管束著底下那些小的,絕不會透露半個字。就是奴婢替主子有些委屈,定嬪娘娘獨占皇上,其他宮裏都沒去幾迴,更別提是咱們這裏了。」
宜嬪還大著肚子,康熙以前一有空就會過來坐坐。
如今大半個月隻來了一迴,明露怎麽能不替宜嬪著急呢?
等宜嬪挪去慈寧宮,生孩子後還得坐月子一個月,到那時候,皇帝豈不是把自家主子給忘在腦後了?
宜嬪笑著搖頭道:「你跟在我身邊好幾年了,怎的還這般想不通。我這大著肚子能做什麽,倒不如安安分分生下孩子之後再說。」
「再就是,之前皇上隔三差五到咱們這裏來,你怎麽就沒說我獨占皇上來著?換了人,你倒是敢說了。」
明露嚇得跪在宜嬪腳邊,宜嬪沒讓她起來,又笑著繼續說道:「在我之前,惠嬪和榮嬪也是如此,皇上喜歡就經常去她們的宮裏坐坐。尤其榮嬪,先後生下了六個孩子,足見皇上當初對她的喜歡。」
隻是這份喜歡在一段時間後就轉到宜嬪和德嬪身上,如今又換到定嬪那邊去了。
宜嬪伸手摸著自己的肚皮,輕輕嘆氣道:「今兒這話我隻說一次,你好好記住了。哪怕惠嬪和榮嬪不如之前受寵了,你看她們的日子有變得難過嗎?皇上是個念舊之人,不像那些冷情的,寵過後不喜歡了就冷落,甚至看都不再看一眼,叫她們過得艱難。」
如果沒有康熙派人盯著,伺候的宮人一個個跟牆頭草一樣捧高踩低,失寵的嬪妃就不會好過了。
哪怕是之前重華宮那邊有所疏忽,但那些宮人也是有分寸的。
前朝的時候還有宮人剋扣失寵嬪妃的吃食,活生生把人餓死,然後記下一個病亡,也沒人去探究,草蓆一卷就把人送出宮隨便埋了。
換言之,隻要安分過日子,康熙就不會虧待她們。
但是如果不安分的話,康熙就絕不會手軟了。
宜嬪微微出神,剛開始康熙年紀太小登基,皇位不夠穩固,後宮的孩子出生後多數都沒立住。
榮嬪那幾個孩子就是如此,最後大阿哥不得已被康熙送出宮,才平安長大了。
宜嬪進宮的年歲晚,年紀也不大,但是家中的祖母消息靈通,隻含糊告訴她,進宮後安分守己最重要,然後就不要跟其他嬪妃有衝突或是交惡。
她後來仔細想想,那幾年後宮病死了好幾個嬪妃,不由細思極恐。
想來是因為榮嬪那時候極為受寵,才成了後宮所有人的眼中釘,那些出手的人也被康熙私下秘密處置掉了。
所以宜嬪進宮那時候就明白,康熙最是厭惡嬪妃之間鬥個你死我活,尤其禍及孩子。
看著榮嬪她心裏更清楚,聖眷在一個人身上長存是多難的一件事。
於是宜嬪另闢蹊徑,向皇太後那邊使勁了。
如果說剛開始她主動討好皇太後,是想在後宮裏多個靠山,能長久過得好一些。
那麽後來跟皇太後相處久了,宜嬪對皇太後就是越發敬重和喜愛了。
皇太後隻會蒙語,在深宮中尤為寂寞才是,畢竟她也就之前跟太皇天後和康熙能說說話。
但她的目光總是很平和,沒有一絲陰霾。
宜嬪剛開始學蒙語,說話磕磕巴巴的,皇太後總是十分耐心聽著,偶爾糾正宜嬪,讓她的蒙語進步得一日千裏。
她感覺皇太後就像是自己最敬愛的祖母一樣,十分包容,兩人相處起來輕鬆自在,越發融洽。
皇太後對宜嬪很好,宜嬪也想對她好,知道皇太後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自己的孩子。
於是她心裏有了個很大膽的想法,想把肚子裏的孩子養在皇太後身邊去。
當然宜嬪也有自己的私心,禦醫私下已經告訴她,肚子裏麵是個健康的小阿哥。
她不想自己的兒子捲入皇位爭鬥當中,那麽養在蒙古出身的皇太後身邊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孩子能夠平安長大,也能遠離紛爭,以後的日子過得快快活活的。
宜嬪迴過神來,低頭看著跪在腳邊的明露嘆氣道:「宮裏多少人正等著看我跟萬琉哈氏爭起來的好戲,你怎麽也跟著湊熱鬧了?」
明露滿臉愧疚,越發覺得自己被人說了幾句就開始替主子打抱不平,在宜嬪麵前開始胡說八道了:「主子,奴婢錯了,以後一定謹言慎行。」
萬琉哈氏不知道康熙在重華宮留了一下午,惹得後宮嬪妃私下議論紛紛。
她之前很得康熙喜歡,自然是因為自己性子直爽,卻又知情知趣。
直爽可不是口無遮攔,心裏想什麽就什麽都敢說出口,不知道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那就很容易說錯話讓康熙不悅。
宜嬪在後宮好幾年了,很是熟悉康熙的性子,能有這樣的大手筆,萬琉哈氏隻怕是辦了一件大事。
康熙暫時沒說,證明事情這會兒不能對外公開,隻怕是秘密進行。
於是宜嬪就吩咐道:「你讓底下人都緊著皮子,別什麽事都敢去打聽。尤其定嬪的事,你們看看就好了,誰要來打探口風問消息,你們要透露一個字,那就怪我不客氣了。」
明露連忙應下道:「主子放心,奴婢管束著底下那些小的,絕不會透露半個字。就是奴婢替主子有些委屈,定嬪娘娘獨占皇上,其他宮裏都沒去幾迴,更別提是咱們這裏了。」
宜嬪還大著肚子,康熙以前一有空就會過來坐坐。
如今大半個月隻來了一迴,明露怎麽能不替宜嬪著急呢?
等宜嬪挪去慈寧宮,生孩子後還得坐月子一個月,到那時候,皇帝豈不是把自家主子給忘在腦後了?
宜嬪笑著搖頭道:「你跟在我身邊好幾年了,怎的還這般想不通。我這大著肚子能做什麽,倒不如安安分分生下孩子之後再說。」
「再就是,之前皇上隔三差五到咱們這裏來,你怎麽就沒說我獨占皇上來著?換了人,你倒是敢說了。」
明露嚇得跪在宜嬪腳邊,宜嬪沒讓她起來,又笑著繼續說道:「在我之前,惠嬪和榮嬪也是如此,皇上喜歡就經常去她們的宮裏坐坐。尤其榮嬪,先後生下了六個孩子,足見皇上當初對她的喜歡。」
隻是這份喜歡在一段時間後就轉到宜嬪和德嬪身上,如今又換到定嬪那邊去了。
宜嬪伸手摸著自己的肚皮,輕輕嘆氣道:「今兒這話我隻說一次,你好好記住了。哪怕惠嬪和榮嬪不如之前受寵了,你看她們的日子有變得難過嗎?皇上是個念舊之人,不像那些冷情的,寵過後不喜歡了就冷落,甚至看都不再看一眼,叫她們過得艱難。」
如果沒有康熙派人盯著,伺候的宮人一個個跟牆頭草一樣捧高踩低,失寵的嬪妃就不會好過了。
哪怕是之前重華宮那邊有所疏忽,但那些宮人也是有分寸的。
前朝的時候還有宮人剋扣失寵嬪妃的吃食,活生生把人餓死,然後記下一個病亡,也沒人去探究,草蓆一卷就把人送出宮隨便埋了。
換言之,隻要安分過日子,康熙就不會虧待她們。
但是如果不安分的話,康熙就絕不會手軟了。
宜嬪微微出神,剛開始康熙年紀太小登基,皇位不夠穩固,後宮的孩子出生後多數都沒立住。
榮嬪那幾個孩子就是如此,最後大阿哥不得已被康熙送出宮,才平安長大了。
宜嬪進宮的年歲晚,年紀也不大,但是家中的祖母消息靈通,隻含糊告訴她,進宮後安分守己最重要,然後就不要跟其他嬪妃有衝突或是交惡。
她後來仔細想想,那幾年後宮病死了好幾個嬪妃,不由細思極恐。
想來是因為榮嬪那時候極為受寵,才成了後宮所有人的眼中釘,那些出手的人也被康熙私下秘密處置掉了。
所以宜嬪進宮那時候就明白,康熙最是厭惡嬪妃之間鬥個你死我活,尤其禍及孩子。
看著榮嬪她心裏更清楚,聖眷在一個人身上長存是多難的一件事。
於是宜嬪另闢蹊徑,向皇太後那邊使勁了。
如果說剛開始她主動討好皇太後,是想在後宮裏多個靠山,能長久過得好一些。
那麽後來跟皇太後相處久了,宜嬪對皇太後就是越發敬重和喜愛了。
皇太後隻會蒙語,在深宮中尤為寂寞才是,畢竟她也就之前跟太皇天後和康熙能說說話。
但她的目光總是很平和,沒有一絲陰霾。
宜嬪剛開始學蒙語,說話磕磕巴巴的,皇太後總是十分耐心聽著,偶爾糾正宜嬪,讓她的蒙語進步得一日千裏。
她感覺皇太後就像是自己最敬愛的祖母一樣,十分包容,兩人相處起來輕鬆自在,越發融洽。
皇太後對宜嬪很好,宜嬪也想對她好,知道皇太後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自己的孩子。
於是她心裏有了個很大膽的想法,想把肚子裏的孩子養在皇太後身邊去。
當然宜嬪也有自己的私心,禦醫私下已經告訴她,肚子裏麵是個健康的小阿哥。
她不想自己的兒子捲入皇位爭鬥當中,那麽養在蒙古出身的皇太後身邊是再適合不過了。
這孩子能夠平安長大,也能遠離紛爭,以後的日子過得快快活活的。
宜嬪迴過神來,低頭看著跪在腳邊的明露嘆氣道:「宮裏多少人正等著看我跟萬琉哈氏爭起來的好戲,你怎麽也跟著湊熱鬧了?」
明露滿臉愧疚,越發覺得自己被人說了幾句就開始替主子打抱不平,在宜嬪麵前開始胡說八道了:「主子,奴婢錯了,以後一定謹言慎行。」
萬琉哈氏不知道康熙在重華宮留了一下午,惹得後宮嬪妃私下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