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作者: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青花瓷的石料用的比較多的是兩種,一種是平等青,又叫做陂塘青,產於江西。
這個青花料的好處就是產量多,燒起來不麻煩。
缺點就是這種做瓷器,燒製之後花紋會變得有些模糊。
當然這個模糊對比之前用的另外一種青花料麻裏清要好多了,麻裏清燒過後更加模糊,簡直就跟一千度近視摘掉眼鏡後看的那樣,模糊一大片。
在明朝剛開始的時候還用麻裏清,這是元代的時候波斯傳進來的。
除了模糊之外,優點也很顯著,就是顏色非常濃烈顯眼。
後來有了平等青,麻裏清就立刻退出舞台了。
萬琉哈氏想了想,如今燒製青花瓷用的青花料該是浙青或者石子青。
這兩種的好處也是有的,石子青產量多很便宜,從宮裏燒製,漸漸流入民間。
一直到的時候,很多青花瓷還是用的石子青。
浙青的優點則是能夠濃墨相宜,跟國畫一樣。
青花瓷上的圖案像是山水畫一樣,遠則淡,近則濃,極為漂亮。
宮裏用的最多的,也是浙青。
但是這些都比不上後來用的珠明料,它最妙的地方,就是能混合其他青花料,然後大幅突出它們的優點。
比如珠明料混合了石子青,瓷器表麵就會有明暗的層次感。
再混入浙青,瓷器顏色的深淺更明顯,最深的藍色就跟藍寶石一樣美。
如此好的青花料,康熙要是給瓷器用上,想必就能做出更美的瓷器來。
不管是賞人或者留在身邊品賞,那都是極為適合的!
那麽問題又來了,萬琉哈氏要怎麽自然而然跟康熙提起改進燒製青花瓷的技術了?
第22章 三更合一
萬琉哈氏不能突兀提起這個,太不自然了。
她扭頭問金桂道:「我記得上迴李伴伴送的物件裏頭,有一套青花瓷的茶盞?」
金桂想了想點頭道:「是,主子想要取出來讓月瑩泡茶?」
見萬琉哈氏點頭,她就去庫房取了青花瓷茶盞,叫月瑩來泡茶。
月瑩看著這茶盞不知道該泡什麽茶,想來想去,隻能選了最不會出錯的普洱茶。
對萬琉哈氏來說,什麽茶都無所謂,能喝就好了。
而且月瑩泡茶的手藝是真的好,哪怕萬琉哈氏不懂茶,也能感覺出茶香四溢。
這茶盞也叫三才碗,三才指的就是天、地、人,其實就是茶蓋、茶盞沿和茶碗身。
三部分就是三個不同的圖案,自成一部分,卻又連在一起不會主次不分而混亂。
加上還講究吉祥不斷頭,每個圖案都是完整的,就像是一幅畫一樣。
茶盞蓋子是一幅畫,茶盞身也是,茶盞邊沿有些是沿著一圈的吉祥圖案。
畫也是吉祥的寓意,比如三仙過海、壽比南山、花開富貴等等。
能送進宮裏的青花瓷,自然沒有模糊的,圖案清晰可見。
萬琉哈氏仔細端詳,手裏這個茶盞該是用的浙青,算的上是上品了。
金桂在旁邊看得奇怪,怎麽自家主子讓拿出茶盞來,光看著茶盞卻不喝茶了?
就聽萬琉哈氏問道:「隻有這個?還有其他嗎?」
這下把金桂給問懵了,她帶著月瑩去庫房裏翻了一圈,最後翻出三對青花瓷的茶盞。
一排擺在桌上,萬琉哈氏一個個看過去,看得是津津有味。
金桂更懵了,看向身邊的清霞,一臉茫然:主子這是要做什麽?
清霞給她遞了個眼神:反正主子做什麽都有理,隻管看著就是了!
兩人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就繼續盯著萬琉哈氏等吩咐了。
萬琉哈氏欣賞完這些茶盞,就一頭紮進偏殿的書架上找了一圈,還真找到一本關於青花瓷的書。
當然這書也不是談技術的,而是誇的,誇的正是浙青。
確實自從浙青這個青花料出現之後,青花瓷才能呈現出濃墨相宜,不像之前的青花瓷那樣顏色單一,深淺相同那麽單調了。
這本書不厚,薄薄的一冊,萬琉哈氏花了半個時辰就細細看完了。
可以說,這書簡直毫無用處,從頭到尾就在誇。
不過最讓她佩服的是,這人竟然誇得沒一句話是重複的,也是夠厲害的了。
還從發現浙青這個青花料的人開始誇起,萬琉哈氏都要懷疑是不是這人的後代撰寫的書,給祖宗誇誇誇,誇出一本書了?
她把這本書放在書桌上最顯眼的地方,又隨意翻開一頁,似乎正在感興趣看著的樣子。
金桂一臉莫名看萬琉哈氏放書,還讓她們別把茶盞收起來,就在外頭那麽一排放著就好了。
她能怎麽辦,也隻能聽命,還交代其他人不要動那個茶盞,萬琉哈氏可能有用。
其他宮人哪怕一肚子疑問,還是連連點頭答應下來。
萬琉哈氏布置一番後,看著挺滿意。
她一邊吃著晚膳一邊想著,萬事俱備,就差康熙過來了。
康熙每次來都是臨時起意,也不知道今天會不會來。
不過曾經作為研究員的萬琉哈氏,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任何項目和實驗都需要時間才能得出結論,需要放置一兩個月,甚至一年半載也是有的。
反正看昨夜的情況,康熙對她的感覺還不錯,應該還會再來。
這個青花料的好處就是產量多,燒起來不麻煩。
缺點就是這種做瓷器,燒製之後花紋會變得有些模糊。
當然這個模糊對比之前用的另外一種青花料麻裏清要好多了,麻裏清燒過後更加模糊,簡直就跟一千度近視摘掉眼鏡後看的那樣,模糊一大片。
在明朝剛開始的時候還用麻裏清,這是元代的時候波斯傳進來的。
除了模糊之外,優點也很顯著,就是顏色非常濃烈顯眼。
後來有了平等青,麻裏清就立刻退出舞台了。
萬琉哈氏想了想,如今燒製青花瓷用的青花料該是浙青或者石子青。
這兩種的好處也是有的,石子青產量多很便宜,從宮裏燒製,漸漸流入民間。
一直到的時候,很多青花瓷還是用的石子青。
浙青的優點則是能夠濃墨相宜,跟國畫一樣。
青花瓷上的圖案像是山水畫一樣,遠則淡,近則濃,極為漂亮。
宮裏用的最多的,也是浙青。
但是這些都比不上後來用的珠明料,它最妙的地方,就是能混合其他青花料,然後大幅突出它們的優點。
比如珠明料混合了石子青,瓷器表麵就會有明暗的層次感。
再混入浙青,瓷器顏色的深淺更明顯,最深的藍色就跟藍寶石一樣美。
如此好的青花料,康熙要是給瓷器用上,想必就能做出更美的瓷器來。
不管是賞人或者留在身邊品賞,那都是極為適合的!
那麽問題又來了,萬琉哈氏要怎麽自然而然跟康熙提起改進燒製青花瓷的技術了?
第22章 三更合一
萬琉哈氏不能突兀提起這個,太不自然了。
她扭頭問金桂道:「我記得上迴李伴伴送的物件裏頭,有一套青花瓷的茶盞?」
金桂想了想點頭道:「是,主子想要取出來讓月瑩泡茶?」
見萬琉哈氏點頭,她就去庫房取了青花瓷茶盞,叫月瑩來泡茶。
月瑩看著這茶盞不知道該泡什麽茶,想來想去,隻能選了最不會出錯的普洱茶。
對萬琉哈氏來說,什麽茶都無所謂,能喝就好了。
而且月瑩泡茶的手藝是真的好,哪怕萬琉哈氏不懂茶,也能感覺出茶香四溢。
這茶盞也叫三才碗,三才指的就是天、地、人,其實就是茶蓋、茶盞沿和茶碗身。
三部分就是三個不同的圖案,自成一部分,卻又連在一起不會主次不分而混亂。
加上還講究吉祥不斷頭,每個圖案都是完整的,就像是一幅畫一樣。
茶盞蓋子是一幅畫,茶盞身也是,茶盞邊沿有些是沿著一圈的吉祥圖案。
畫也是吉祥的寓意,比如三仙過海、壽比南山、花開富貴等等。
能送進宮裏的青花瓷,自然沒有模糊的,圖案清晰可見。
萬琉哈氏仔細端詳,手裏這個茶盞該是用的浙青,算的上是上品了。
金桂在旁邊看得奇怪,怎麽自家主子讓拿出茶盞來,光看著茶盞卻不喝茶了?
就聽萬琉哈氏問道:「隻有這個?還有其他嗎?」
這下把金桂給問懵了,她帶著月瑩去庫房裏翻了一圈,最後翻出三對青花瓷的茶盞。
一排擺在桌上,萬琉哈氏一個個看過去,看得是津津有味。
金桂更懵了,看向身邊的清霞,一臉茫然:主子這是要做什麽?
清霞給她遞了個眼神:反正主子做什麽都有理,隻管看著就是了!
兩人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就繼續盯著萬琉哈氏等吩咐了。
萬琉哈氏欣賞完這些茶盞,就一頭紮進偏殿的書架上找了一圈,還真找到一本關於青花瓷的書。
當然這書也不是談技術的,而是誇的,誇的正是浙青。
確實自從浙青這個青花料出現之後,青花瓷才能呈現出濃墨相宜,不像之前的青花瓷那樣顏色單一,深淺相同那麽單調了。
這本書不厚,薄薄的一冊,萬琉哈氏花了半個時辰就細細看完了。
可以說,這書簡直毫無用處,從頭到尾就在誇。
不過最讓她佩服的是,這人竟然誇得沒一句話是重複的,也是夠厲害的了。
還從發現浙青這個青花料的人開始誇起,萬琉哈氏都要懷疑是不是這人的後代撰寫的書,給祖宗誇誇誇,誇出一本書了?
她把這本書放在書桌上最顯眼的地方,又隨意翻開一頁,似乎正在感興趣看著的樣子。
金桂一臉莫名看萬琉哈氏放書,還讓她們別把茶盞收起來,就在外頭那麽一排放著就好了。
她能怎麽辦,也隻能聽命,還交代其他人不要動那個茶盞,萬琉哈氏可能有用。
其他宮人哪怕一肚子疑問,還是連連點頭答應下來。
萬琉哈氏布置一番後,看著挺滿意。
她一邊吃著晚膳一邊想著,萬事俱備,就差康熙過來了。
康熙每次來都是臨時起意,也不知道今天會不會來。
不過曾經作為研究員的萬琉哈氏,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任何項目和實驗都需要時間才能得出結論,需要放置一兩個月,甚至一年半載也是有的。
反正看昨夜的情況,康熙對她的感覺還不錯,應該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