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楚孑就把自己的麵試流程給二人講了一遍。史佳妤笑了起來:“考古學就是這樣的,又要懂曆史,又要懂古文字古禮儀古建築,最好還能懂點素描和英語,什麽都得來一些。”“是啊,而且最好還得身體好,能吃苦,”馬思遠掰著手指頭,“到了工地還得吃糠咽菜,風吹日曬,沒準還得和當地村民搞好關係。”史佳妤看了看楚孑,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過楚孑這樣的沒問題了,看著就很有親和力。”馬思遠也點頭:“還有一周就公布最終結果了,希望最後我們能成為同學吧。”“好,”楚孑也笑了起來,“希望我們能成為同學。”……麵試完成之後,楚孑就開始了更加拚命的看書、看文獻外加看紀錄片。這些天他幾乎不眠不休,一直在看這些內容。很多時候,他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虛擬的世界裏。而他似乎收到了很多條消息,楚孑覺得自己都一一迴複了,但現實就是王一弗、阿戒和劉冰經常找上門,搖晃著他的肩膀問他為什麽不迴消息。這可能就是意念迴複吧。但楚孑也不是很在意。因為除了麵試結果以外,似乎也沒什麽要緊事。現在阿戒、劉冰和王一弗都一心撲在了殯儀事業上。而除此之外,王一弗也在熱心積極地研究著殯葬學的相關領域。要說楚孑除此之外還有什麽擔心,那頂多就是覺得艾院長最近頭發又變少了。似乎六月一到,艾院長還是在擔心著招生的問題。燕京市。星途出版社,袁小雅摘下了厚重的眼鏡,扭了扭酸痛的脖子。她校對這本實習日記已經足足八天了,這八天來,她幾乎除了吃睡就是在反反複複看楚孑的稿子,都沒休息。而她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出版編輯,為什麽看這隻有三十幾萬字的稿子足足看了八天呢?是因為她的精神有點受不住。如果是一般的小說,她還能分得清哪裏是現實,哪裏是小說家為了劇情而改編的手筆。但這份稿子不行。裏麵的每一件事,甚至很多的話語、對白,都是真實的。看這本書就像是看紀錄片一樣,讓她的心緒很難平靜下來。所以經常就是看著看著就投入進去了,忘了自己還是個編輯。這導致她不得不反反複複,重新看個十幾遍,才能迴到認真工作的狀態。“星途出版社!還我血汗錢!”“垃圾公司,遲早倒閉!”“出版行業之恥!”外麵的抗議聲不絕於耳。袁小雅衝了一杯濃茶,走到窗戶邊上,看著外麵抗議的員工,歎了口氣。他們星途出版社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而這都怪她。如果不是她一意孤行,不搞教輔材料也不搞網絡小說,一門心思搞現實主義文學,可能也不止於此。但她也是實在想不通,去年拿了茅盾文學獎的作者是她一手發掘的,可是出版的書竟然一年隻賣了不到五千冊。這幾乎讓他們收不迴本。袁小雅雖然在外人看上去精明強悍,但私下裏,總在自我懷疑。星途是和她一路成長起來的,在00年代也輝煌過,怎麽現在卻成了這個樣子?難道她的這一套傳統的出版理念真的已經過時了嗎?現在,他們的出版社因為付不起n+1的賠償款,總被之前裁掉的員工上門討要。她是唯一的編輯,也有三個多月沒拿過工資了。不管是她還是星途出版社,都要堅持不下去了。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她還想發行一本新書,這到底是不是天方夜譚呢?“小雅,忙完的話就先迴家吧,出門的時候小心一點,別被之前的熟人看到了。”總裁找到袁小雅如是說。袁小雅點點頭。目前星途出版社隻有他們兩個人了。“你覺得還行嗎?”總裁又問道,“畢竟你也知道,這隻是一個大一學生的實習日記,他之前甚至沒有過任何作品……”“我也不知道,”袁小雅變得不再自信,“我不知道這本書是不是隻擊中了我,還是也可以擊中別人。”“但哪怕是擊中了很多人,我也無法預測這本書的市場成績,畢竟我們之前出版過很多質量過硬的新小說,但銷量也不忍直視。”總裁聽到此,歎了口氣:“盡人事,聽天命吧。”他們已經是把全部身家壓在了這本新書上,如果這本書的收益不好,那麽星途將徹底宣告破產。堪稱破釜沉舟了。但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就是這樣一本書,竟然引來無數學者為它作序。而這些事楚孑甚至都不知道,因為在半個月前,楚孑就把這本書的所有事都全權交給了袁小雅。袁小雅也隻是把這本書發給了關於殯葬學與死亡文化的幾位學者幫忙看看,沒想到他們都主動提出為這本書作序了。而這本書的名字,楚孑本來起的是《我在殯儀館幫助亡者和他們的家屬》。袁小雅覺得楚孑真的哪都好,就是不太會起名。這書名也在幾位學者看完之後獲得了一致的吐槽。於是他們悄咪咪的替他改了個名,並將“我在殯儀館做實習生”幾個字放在了副標題上。這消息早就發給楚孑了,但楚孑一直沒有迴複,袁小雅就當他是默認了。“叮咚,您收到一封新郵件。”袁小雅正想著這本書該用什麽宣傳策略,突然收到了一封郵件。是新聞出版總署發來的,通知他們已經取得了書號,並將這本書錄入了cip備案。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印刷售賣了!袁小雅立即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了她找到的一眾學者和楚孑本人。璞蘭市。楚孑剛全心投入的看完紀錄片,伸了個懶腰,發現自己的手機收到了無數條信息。龍茗教授、孫教授、趙教授、王教授、艾院長、貓教授、袁小雅……都發來了消息。而信息的內容出奇的統一。“恭喜你!!!你的書要出版了!”“我一定提前購買一百本分享給我的學生!”“你這本的序是我寫的,迴頭記得請我吃飯!”楚孑還沉浸在挖土的紀錄片之中,本就有點懵,然後他看到了袁小雅分享過來的截圖。整個人更懵了。“您社出版的圖書《他們遠行後》已獲得出版書號xxxx……”楚孑陷入沉思。這是什麽書啊?第69章 直到楚孑看清了袁小雅發來的這本書封麵的圖片, 上麵有一行小字“我在殯儀館做實習生”,楚孑才恍然明白。哦,原來這是他的那本實習日記!怎麽他起的名字變成這麽小一行字了!多麽簡單、直白又令人記憶深刻的名字啊!不過, 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本實習日記竟然要出版了。楚孑難免覺得有些心慌。他除了論文沒寫過別的東西,當時記錄下這些實習日記, 也純粹是為了從中看看有沒有可以提煉成論文題目的內容。這樣的東西, 竟然出版了?還是被袁小雅這位業內大牛看重才出版的……這感覺不是很真實。很快, 袁小雅又給他發來消息。[楚孑同學, 請問你能在微博上宣傳一下這本書嗎?]這就是袁小雅想到最好的宣傳方式了。雖然這本書在殯葬學和死亡學的學者圈受到了肯定, 但專家學者的影響力畢竟有限, 並沒有什麽宣傳效果。在她認識的這些人裏,也隻有楚孑有這種影響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術型偶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馬倦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馬倦倦並收藏學術型偶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