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之所以打擊江湖人,是因為江湖人參與了朝堂事,對統治者產生威脅,正好連著二皇子一起處理。
另外民眾在無領導情況下極其容易成一盤散沙,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高覺悟。
這就是幹統治的秘訣,幹國可謂控製憤怒值的專家。
以上純屬個人理解,紙上談兵,為劇情而服務。
第185章 皇城變(一)
皇恩宮宴,以加深君臣之情的由頭宴請文武百官,暫摒除品級高低之分,任何人皆可於此高談闊論,大談宏圖,為百姓謀福。皇帝會酌情聽取臣子意見,推行新政。
盡是胡扯!若百姓聽了,誰人都得罵上一句。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皇帝忙著調戲妃嬪,文臣忙著結黨營私,武將忙著喝酒看戲,老臣(大公)忙著吹鬍子瞪眼,滿腹怨憤,誰有功夫提什麽造福百姓的新政?
有。平常魏副相和中立派賢臣多少會提那麽一兩個,可惜提了也不能怎麽樣,當權者不過一耳進一耳出,白費功夫。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再參加宮宴。
而此次宮宴與往常不同,一來有不少江湖人參與其中,不過盡皆是上了年紀的男子,二來平常半句不言的二皇子今次終於來了底氣,開始高談闊論。
「諸位,現下民不聊生,我等合該減少賦稅,扶助農商,布施貧者。」
此言被嘈雜的談笑聲所掩蓋。
「諸位,請聽吾一語。就算你等不願關注民生艱苦,這外敵虎視眈眈,各地軍隊缺糧缺軍餉,還有徵兵無度,當權者囤積私兵等等問題,總歸要商討一番不是?」
無人搭理,甚至除了周烐外的武將皆不抬一眼,端是盯著舞女的身姿,一邊肆意打量一邊哈哈大笑。
他不放棄,又向老臣進言:「諸位大公,您等德高望重,必不會坐視奸臣繼續禍亂朝綱,影響社稷。小輩請求您等除奸臣、復朝綱!」
老臣們耳朵不好使沒聽見,端是嘰嘰喳喳批判那舞女不知廉恥。
「……」幹思泓坐下,看向高座上的皇帝、丞相、太子。他們皆麵帶著笑,觥籌交錯,被宮人們伺候得舒舒服服,自然連一眼都不會施捨於他,也不會施捨於受苦受難的百姓。
「二殿下,這裏早已腐爛至根。」他身旁連恆行悄然出言。
對此,幹思泓閉目,深深嘆出一口氣,他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睜開眼,那目中的野望不再加以掩飾,他定要將昏君奸臣拉下馬,自己登基稱帝,讓龍盤飛於空。
「走罷。」他輕吐二字,而後站起,打算帶著連恆行等人離開。
然……
「老二,你要去何處啊?」
皇帝出言,宴殿內霎時鴉雀無聲。
「兒臣突感不適,欲出恭片刻。」
此言出,不少大臣忍不住嗤笑,畢竟說出這等話的可是堂堂皇子。
「哦?那你帶著江湖朋友去做什麽,他們也與你一樣?朕著實費解。」
幹思泓平靜答曰:「兒臣恐在外遇害,又恐在內被陷害,隻有帶著兒臣的江湖友人,兒臣才心安。」
這幾乎是把所有上不得台麵的事給擺上了台麵,眾人不由得移開目光,藏著匕首的舞女也不知該不該現在「刺殺」皇帝,栽贓陷害。
「老二,你多慮了。」皇帝難得不笑,神色正經。
而幹思泓凝視著他的雙目,言:「父皇,您亦是多慮了。兒臣告退。」
言罷,他也不待皇帝答覆,直接帶著連恆行等人踏出宴殿。隻有恆桀與邪道還留在殿內,恆桀還一直死盯著當眾調戲常公泠的太子。
少時,宮宴復又歸於熱鬧。
鴻鵠院內,幹思泓等人歸來,他安插於皇宮的細作亦皆被老師尋來聚集於此。
此間還有二人,已為顏彩漪易容成二皇子模樣,一人是二皇子的貼身侍衛,一人是翦瑀。
翦瑀會如此,乃是因著隻有他和貼身侍衛與二皇子身形相近,且他不算打眼,不像五大派掌門和連恆行,誰不在都會被立即發現。
原本二皇子是準備了好些替身,奈何入宮匆忙,他的人想進宮又要經過重重把關,與他相像的人皆是被請離。若不是有顏彩漪,他的替身一個都不可能存在,可見連佳樂是如何的高瞻遠矚,不愧為前武林盟主之女。
「諸位大恩,澄定將銘記於心。他日澄必不負諸位所託所願,還天下以太平,以湧泉報恩!」幹思泓深吸一口氣,抱拳道,「祝諸位——武運昌隆!」
……
「唿——」皇宮燒起大火。
一把火燒在宴殿,一把火燒在宮門,一把火燒在後宮。
於這大火之中哀嚎迭起、屍橫遍野,兵刃相接、血流成河,史稱「戲宴之變」。
宴殿內。
突有一人飛身而起,取粘於長桌下之雷荊槍,拔力直紮高座之上昏君,發癲狂大笑。
然,為暗士作攔,劈裏啪啦交刃鬥武,似是唱一出驚心動魄的戲。
直至暗紅之氣繚繞,那十數暗士血肉橫飛,一眾武將才反應過來前去護駕,一眾文臣才反應過來驚慌逃竄,一眾老臣才反應過來揮袖大喊,一眾邪道早已悄然離去。
霹靂作響不止,恆桀形如惡鬼,追殺皇帝、丞相、太子,使三大權者不顧形象擠出宴殿分路逃竄,外麵禦甲衛忙護各主。
自也有作攔恆桀者,可人如何攔得下瘋魔,在得來兩三血窟窿之後,隻得讓路,那惡鬼直奔太子逃竄之方向。
另外民眾在無領導情況下極其容易成一盤散沙,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高覺悟。
這就是幹統治的秘訣,幹國可謂控製憤怒值的專家。
以上純屬個人理解,紙上談兵,為劇情而服務。
第185章 皇城變(一)
皇恩宮宴,以加深君臣之情的由頭宴請文武百官,暫摒除品級高低之分,任何人皆可於此高談闊論,大談宏圖,為百姓謀福。皇帝會酌情聽取臣子意見,推行新政。
盡是胡扯!若百姓聽了,誰人都得罵上一句。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皇帝忙著調戲妃嬪,文臣忙著結黨營私,武將忙著喝酒看戲,老臣(大公)忙著吹鬍子瞪眼,滿腹怨憤,誰有功夫提什麽造福百姓的新政?
有。平常魏副相和中立派賢臣多少會提那麽一兩個,可惜提了也不能怎麽樣,當權者不過一耳進一耳出,白費功夫。久而久之他們也就不再參加宮宴。
而此次宮宴與往常不同,一來有不少江湖人參與其中,不過盡皆是上了年紀的男子,二來平常半句不言的二皇子今次終於來了底氣,開始高談闊論。
「諸位,現下民不聊生,我等合該減少賦稅,扶助農商,布施貧者。」
此言被嘈雜的談笑聲所掩蓋。
「諸位,請聽吾一語。就算你等不願關注民生艱苦,這外敵虎視眈眈,各地軍隊缺糧缺軍餉,還有徵兵無度,當權者囤積私兵等等問題,總歸要商討一番不是?」
無人搭理,甚至除了周烐外的武將皆不抬一眼,端是盯著舞女的身姿,一邊肆意打量一邊哈哈大笑。
他不放棄,又向老臣進言:「諸位大公,您等德高望重,必不會坐視奸臣繼續禍亂朝綱,影響社稷。小輩請求您等除奸臣、復朝綱!」
老臣們耳朵不好使沒聽見,端是嘰嘰喳喳批判那舞女不知廉恥。
「……」幹思泓坐下,看向高座上的皇帝、丞相、太子。他們皆麵帶著笑,觥籌交錯,被宮人們伺候得舒舒服服,自然連一眼都不會施捨於他,也不會施捨於受苦受難的百姓。
「二殿下,這裏早已腐爛至根。」他身旁連恆行悄然出言。
對此,幹思泓閉目,深深嘆出一口氣,他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睜開眼,那目中的野望不再加以掩飾,他定要將昏君奸臣拉下馬,自己登基稱帝,讓龍盤飛於空。
「走罷。」他輕吐二字,而後站起,打算帶著連恆行等人離開。
然……
「老二,你要去何處啊?」
皇帝出言,宴殿內霎時鴉雀無聲。
「兒臣突感不適,欲出恭片刻。」
此言出,不少大臣忍不住嗤笑,畢竟說出這等話的可是堂堂皇子。
「哦?那你帶著江湖朋友去做什麽,他們也與你一樣?朕著實費解。」
幹思泓平靜答曰:「兒臣恐在外遇害,又恐在內被陷害,隻有帶著兒臣的江湖友人,兒臣才心安。」
這幾乎是把所有上不得台麵的事給擺上了台麵,眾人不由得移開目光,藏著匕首的舞女也不知該不該現在「刺殺」皇帝,栽贓陷害。
「老二,你多慮了。」皇帝難得不笑,神色正經。
而幹思泓凝視著他的雙目,言:「父皇,您亦是多慮了。兒臣告退。」
言罷,他也不待皇帝答覆,直接帶著連恆行等人踏出宴殿。隻有恆桀與邪道還留在殿內,恆桀還一直死盯著當眾調戲常公泠的太子。
少時,宮宴復又歸於熱鬧。
鴻鵠院內,幹思泓等人歸來,他安插於皇宮的細作亦皆被老師尋來聚集於此。
此間還有二人,已為顏彩漪易容成二皇子模樣,一人是二皇子的貼身侍衛,一人是翦瑀。
翦瑀會如此,乃是因著隻有他和貼身侍衛與二皇子身形相近,且他不算打眼,不像五大派掌門和連恆行,誰不在都會被立即發現。
原本二皇子是準備了好些替身,奈何入宮匆忙,他的人想進宮又要經過重重把關,與他相像的人皆是被請離。若不是有顏彩漪,他的替身一個都不可能存在,可見連佳樂是如何的高瞻遠矚,不愧為前武林盟主之女。
「諸位大恩,澄定將銘記於心。他日澄必不負諸位所託所願,還天下以太平,以湧泉報恩!」幹思泓深吸一口氣,抱拳道,「祝諸位——武運昌隆!」
……
「唿——」皇宮燒起大火。
一把火燒在宴殿,一把火燒在宮門,一把火燒在後宮。
於這大火之中哀嚎迭起、屍橫遍野,兵刃相接、血流成河,史稱「戲宴之變」。
宴殿內。
突有一人飛身而起,取粘於長桌下之雷荊槍,拔力直紮高座之上昏君,發癲狂大笑。
然,為暗士作攔,劈裏啪啦交刃鬥武,似是唱一出驚心動魄的戲。
直至暗紅之氣繚繞,那十數暗士血肉橫飛,一眾武將才反應過來前去護駕,一眾文臣才反應過來驚慌逃竄,一眾老臣才反應過來揮袖大喊,一眾邪道早已悄然離去。
霹靂作響不止,恆桀形如惡鬼,追殺皇帝、丞相、太子,使三大權者不顧形象擠出宴殿分路逃竄,外麵禦甲衛忙護各主。
自也有作攔恆桀者,可人如何攔得下瘋魔,在得來兩三血窟窿之後,隻得讓路,那惡鬼直奔太子逃竄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