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入耳,挽君衣垂眸,有些不快,漠然一語:「師姐,還是莫要開這等玩笑為好。」
說罷,挽君衣又即刻轉移話題。
「師姐在望青山得了什麽消息,才會將下一站定為雪山?」
聞言,白卿望向窗外,興許是在迴憶,倒是未作隱瞞。
「我在望青山尋到一老者,據老人家所言——二十多年前,他曾見過攜帶『雪蓮木牌』的人。那人一頭雪發,身上有濃厚的草藥味,披著紅色的大鬥篷,看相貌應不是天原人。」
「……師姐,你仿佛若有所指。」
輕笑,白卿轉迴頭,道:「自然不是在說我惹人憐愛的師妹。師妹從未迴過雪山,自是不會有雪族信物。」
「不過,我確實希望師妹能與我一同前往雪山。一來路途遙遠,我多少有些寂寞,二來這對師妹來說也非是壞事。落葉總要歸根,師妹也總要見見同族,曉得自己來自何方才好,或許能生出些特別的感觸。」
師姐難得坦誠,可挽君衣心情卻很複雜,對於她的邀請有些無所適從。然要說完全不想去是假的,否則也不會來找師姐了解雪山一事,可是又很害怕,害怕那裏會排斥自己,也怕自己會給師姐以及雪族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用擔心,若師傅同意,文客他們也必然隨行,我也會一直守在師妹身旁,那些宵小也未必敢踏足雪山。」
看著師姐的眼神便知她是認真的,那句「一直守在師妹身旁」也讓挽君衣心生雀躍,但是她依舊心有萬般擔憂,遂對師姐說:「讓我,考慮一下罷。」
白卿笑笑,迴:「自然。到鳳嶺的路還長,師妹可以慢慢考慮。」
何況,還要看看在那裏能有什麽收穫……
--------------------
作者有話要說:
今日更文結束,之後就是日更一章了,存稿就存到了鳳嶺篇結束,不能太壓榨qvq
改了好多x了x ̄w ̄
第5章 威靈鎮(上)
古有傳說記載:於青赤兩神主大戰之前,兩神主曾為世間凡人之安危憂心不已。然放下仇怨商議多次不得果,久而久之耐心耗盡,加之約戰期限將至,兩神主遂達成共識,僅相約盡量不殃及凡人。
如此口頭約定變數頗多,凡人感天地之變惴惴不安,遂求助於早已隱世的雲裳仙子。雲裳仙子無力阻止戰事發生,便拿出一雲霓彈丸,又請兩神主各奉上骨肉——青之掌中玉骨合赤之臂膀金肉,再輔以天地之靈息,構築一圓籠之地,作凡人避戰之所。
此地果真神奇。暴風遇之繞行、雷電觸之消弭,天火鋪下自滅,洪水漫來蒸發,於青赤大戰結束後,世間獨此地完好無損。
戰後凡人感恩雲裳仙子,便於此地建雲裳仙廟,栽種雲裳花(百合花),又於圓籠中心立一神像,世世代代不忘此恩。
此舉許是感動了上天,神靈加之庇佑,得以靈氣盎然,妖邪不侵,甚至於王朝更替之亂世,此地也依舊太平繁榮,屬實不負「避戰靈地」之威名。後人便因此為這圓籠之地取名「威靈」,又稱「盤靈」。
於威靈還有一趣事不得不提。據某段野史記載,合歸末代皇帝——天輝帝曾對威靈頗感興趣,打算禦駕親臨此地遊玩。
結果在前往威靈的路上不是遇到狂風暴雨就是遭遇野獸群襲,好不容易在兵士護衛之下到了威靈,天輝帝卻突發奇病,未見威靈一眼就昏迷不醒,隨行禦醫行百法皆不解此疾,還是一路過道士告知他等「威靈厭惡邪物」,讓他們趕快將天輝帝抬走。
果真一離了威靈所在地藏年,天輝帝身上惡疾就不治而愈,且迴宮之路頗為順遂。
依舊為野史記載,當年洛朝最為賢明的君主,也是開創女子為帝先例的皇帝——洛昭帝也曾微服私訪到了威靈。
其與天輝帝的境遇可謂大相逕庭,不但一路上陽光明媚又鳥獸相迎,還見得漫山遍野本該凋零之花爭相開放的奇景。
另外在洛昭帝抵達威靈的那日,青龍破雲而出,於威靈上空盤旋三刻,接著五鳳攜百鳥自四麵八方而來,又親下威靈鎮,俯首贈洛昭帝五神物:一為幹坤之鎖,二為靖鈞靈匣,三為風雨神珠,四為青龍鱗甲,五為陰陽泉水。
洛昭帝在威靈待了三日,五鳳百鳥亦在威靈上空盤旋三日,直至洛昭帝離去,五鳳才帶百鳥四散歸巢。
因是當地野史倒也無從考究,不過威靈子民對此頗為信奉,且歷朝歷代的皇帝凡賢明者皆鍾愛威靈,凡昏愚者皆對此地敬而遠之,如此便當作變相佐證罷。
——選自《遊靈記》
離朝坐在前往威靈鎮的馬車上,手裏拿著這本遊記閑讀。
此刻已是深夜,但馬車並未停歇。原因無他,乃是威靈鎮有一規矩,隻在朝陽升起至日上竿頭之間歡迎新客,其餘時段隻有新客引來祥瑞異象才會放行。
但估摸著隻是戲言罷了,畢竟除了威靈野史記載的洛昭帝之外,再無他人有此等威能使威靈出現異象。
不過後代皇帝倒是有不少去了一趟威靈迴來就施行開明政策的,也有子嗣稀薄的來了一趟威靈迴去就生了皇子,連帶著一兩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也有不少。
但尚且沒聽過有哪位非天子的奇人異士能讓威靈發神威。
所以沒那個本事就得在夜間趕路,並祈求一路順利。當然,不是罪孽深重之人基本不會遇到什麽不順,畢竟自匯陽開始就不會有膽大包天的賊寇了。
說罷,挽君衣又即刻轉移話題。
「師姐在望青山得了什麽消息,才會將下一站定為雪山?」
聞言,白卿望向窗外,興許是在迴憶,倒是未作隱瞞。
「我在望青山尋到一老者,據老人家所言——二十多年前,他曾見過攜帶『雪蓮木牌』的人。那人一頭雪發,身上有濃厚的草藥味,披著紅色的大鬥篷,看相貌應不是天原人。」
「……師姐,你仿佛若有所指。」
輕笑,白卿轉迴頭,道:「自然不是在說我惹人憐愛的師妹。師妹從未迴過雪山,自是不會有雪族信物。」
「不過,我確實希望師妹能與我一同前往雪山。一來路途遙遠,我多少有些寂寞,二來這對師妹來說也非是壞事。落葉總要歸根,師妹也總要見見同族,曉得自己來自何方才好,或許能生出些特別的感觸。」
師姐難得坦誠,可挽君衣心情卻很複雜,對於她的邀請有些無所適從。然要說完全不想去是假的,否則也不會來找師姐了解雪山一事,可是又很害怕,害怕那裏會排斥自己,也怕自己會給師姐以及雪族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不用擔心,若師傅同意,文客他們也必然隨行,我也會一直守在師妹身旁,那些宵小也未必敢踏足雪山。」
看著師姐的眼神便知她是認真的,那句「一直守在師妹身旁」也讓挽君衣心生雀躍,但是她依舊心有萬般擔憂,遂對師姐說:「讓我,考慮一下罷。」
白卿笑笑,迴:「自然。到鳳嶺的路還長,師妹可以慢慢考慮。」
何況,還要看看在那裏能有什麽收穫……
--------------------
作者有話要說:
今日更文結束,之後就是日更一章了,存稿就存到了鳳嶺篇結束,不能太壓榨qvq
改了好多x了x ̄w ̄
第5章 威靈鎮(上)
古有傳說記載:於青赤兩神主大戰之前,兩神主曾為世間凡人之安危憂心不已。然放下仇怨商議多次不得果,久而久之耐心耗盡,加之約戰期限將至,兩神主遂達成共識,僅相約盡量不殃及凡人。
如此口頭約定變數頗多,凡人感天地之變惴惴不安,遂求助於早已隱世的雲裳仙子。雲裳仙子無力阻止戰事發生,便拿出一雲霓彈丸,又請兩神主各奉上骨肉——青之掌中玉骨合赤之臂膀金肉,再輔以天地之靈息,構築一圓籠之地,作凡人避戰之所。
此地果真神奇。暴風遇之繞行、雷電觸之消弭,天火鋪下自滅,洪水漫來蒸發,於青赤大戰結束後,世間獨此地完好無損。
戰後凡人感恩雲裳仙子,便於此地建雲裳仙廟,栽種雲裳花(百合花),又於圓籠中心立一神像,世世代代不忘此恩。
此舉許是感動了上天,神靈加之庇佑,得以靈氣盎然,妖邪不侵,甚至於王朝更替之亂世,此地也依舊太平繁榮,屬實不負「避戰靈地」之威名。後人便因此為這圓籠之地取名「威靈」,又稱「盤靈」。
於威靈還有一趣事不得不提。據某段野史記載,合歸末代皇帝——天輝帝曾對威靈頗感興趣,打算禦駕親臨此地遊玩。
結果在前往威靈的路上不是遇到狂風暴雨就是遭遇野獸群襲,好不容易在兵士護衛之下到了威靈,天輝帝卻突發奇病,未見威靈一眼就昏迷不醒,隨行禦醫行百法皆不解此疾,還是一路過道士告知他等「威靈厭惡邪物」,讓他們趕快將天輝帝抬走。
果真一離了威靈所在地藏年,天輝帝身上惡疾就不治而愈,且迴宮之路頗為順遂。
依舊為野史記載,當年洛朝最為賢明的君主,也是開創女子為帝先例的皇帝——洛昭帝也曾微服私訪到了威靈。
其與天輝帝的境遇可謂大相逕庭,不但一路上陽光明媚又鳥獸相迎,還見得漫山遍野本該凋零之花爭相開放的奇景。
另外在洛昭帝抵達威靈的那日,青龍破雲而出,於威靈上空盤旋三刻,接著五鳳攜百鳥自四麵八方而來,又親下威靈鎮,俯首贈洛昭帝五神物:一為幹坤之鎖,二為靖鈞靈匣,三為風雨神珠,四為青龍鱗甲,五為陰陽泉水。
洛昭帝在威靈待了三日,五鳳百鳥亦在威靈上空盤旋三日,直至洛昭帝離去,五鳳才帶百鳥四散歸巢。
因是當地野史倒也無從考究,不過威靈子民對此頗為信奉,且歷朝歷代的皇帝凡賢明者皆鍾愛威靈,凡昏愚者皆對此地敬而遠之,如此便當作變相佐證罷。
——選自《遊靈記》
離朝坐在前往威靈鎮的馬車上,手裏拿著這本遊記閑讀。
此刻已是深夜,但馬車並未停歇。原因無他,乃是威靈鎮有一規矩,隻在朝陽升起至日上竿頭之間歡迎新客,其餘時段隻有新客引來祥瑞異象才會放行。
但估摸著隻是戲言罷了,畢竟除了威靈野史記載的洛昭帝之外,再無他人有此等威能使威靈出現異象。
不過後代皇帝倒是有不少去了一趟威靈迴來就施行開明政策的,也有子嗣稀薄的來了一趟威靈迴去就生了皇子,連帶著一兩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也有不少。
但尚且沒聽過有哪位非天子的奇人異士能讓威靈發神威。
所以沒那個本事就得在夜間趕路,並祈求一路順利。當然,不是罪孽深重之人基本不會遇到什麽不順,畢竟自匯陽開始就不會有膽大包天的賊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