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頁
[紅樓]哥哥會武不服就打 作者:空白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大朝會,群臣上朝覲見。
無官無職的忠順王,站在最前麵。
大理寺卿趙恆最先出來:「聖上,西寧王府之事,牽扯甚大,為表公正,應當三司會審。」
審誰呢?
西寧王府都死光了。
「臣附議!還請聖上下旨,將一幹案犯收押天牢,三司抽調人員,共同審理。」
是中書令。
忠順王惡狠狠的看了他一眼,老不死的!留你幾天還留出禍害來了!
聖上早就想把他罷了,可是到底牽扯他的門生眾多,隻能一步步來。
「王大人,你說的一幹案犯,已經一家子死的整整齊齊的了,就不必去天牢了。」
忠順王不客氣的道。
「王爺,西寧王府有什麽罪,自然是要詳查的,可那也得三司會審後,再定生死,就是誅九族,也得證據明確,昭告天下,否則王法何在?聖上威嚴何在?」
「甄家家主的口供!盛國公有謀反之舉!西寧王府還搜出了書信,武器!甄家,鎮國公府都是共犯!王大人,在這裏說什麽還要審查,莫不是想為他家喊冤?!」
忠順王恨不得上去給這個老東西兩腳。
王中書令跪地:「聖上明鑑,臣絕無此心,盛國公聯絡世家,意圖謀反,實乃誅九族的大罪,可是其子並不知情,且大義滅親,又有丹書鐵券,或可免一死!就算其子亦當斬,那也得聖上裁決,午門問斬!豈能在他無反抗的情況下,當場格殺!???」
大理寺卿趙恆又道:「西寧王府罪過滔天,可高祖有旨,西寧老太妃無罪!」
「臣附議!西寧老太妃祖上為國盡忠,如今慘死,當初北地死去的英烈如何安寧?!」
「臣附議!靖安侯此舉實在無法無天,藐視朝廷!當立即收押天牢!以安民心!」
終於,一個四品官說出了他們的圖謀。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個個老臣跪地。
刑部尚書劉大人慢悠悠的走了出來,跪地:「聖上,西寧王府眾人被誰所殺,尚無定論,如今就說是靖安侯,恐怕也會傷了當初征戰南蠻諸將士的心!」
「臣附議!靖安侯如今舊傷復發,生死不知,卻被如此冤枉!爾等實在無情無義!」
戶部尚書跪地。
「臣附議!」
「臣附議!」
一時間,所有人都陸續跪地。
聖上在禦座之上,麵色無波。
他已經看透,盛國公費盡心思針對的根本不是林宥,而是他!是整個朝廷!
盛國公實在好算計。
他用林宥當做一個筏子,挑起了這場新舊臣子本來不必起來的紛爭,且時機恰到好處。
本來,新貴跟老臣處於一個微妙的平衡。
老臣們想打壓遏製新貴,想保住他們的利益跟地位,但他連抄數個世家,敲山震虎,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新貴們呢,想崛起,可朝廷官職就那麽多,他們要站穩腳跟,就得奪老臣們的地盤,挖他們的根。但是他們畢竟經驗少,資歷淺,不夠老道周全,一個不小心就會栽跟頭,所以也不敢太用力。
他們都蠢蠢欲動,想一朝讓對方傷筋動骨,可是一直沒有機會。
而他通過賜婚,正讓他們中比較安分的,逐漸相融,成為一股新的勢力。
三方角力,才是製衡之道。
隻需要再過幾年,平衡之勢便可成了。
如今,林宥頭上的這盆髒水,算是讓他們找到了角力的機會。
林宥是舉足輕重的新貴。
他保林宥,這幫老臣就敢死諫!
他若不保林宥,他怎麽可能不保林宥!
盛國公就是捏住了這一點。
他知道他一定會保林宥,甚至怎麽保的兩條路都給他鋪好了。
要麽血流成河,讓這些老臣再無反抗之力。那時亂的就不止朝堂了,天下都會動盪。
要麽向這些老臣妥協,這樣新貴此後就會更加艱難,他在朝堂也會處處受肘,又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再平衡起來。
看著下麵跪著,又辯的臉紅脖子粗的群臣,聖上從頭至尾,隻說了兩個字:
「退朝。」
這些臣子到底懼怕聖上的狠辣,沒敢讓聖上連退朝下次再議都不能的。
隻,一方心裏都琢磨著,怎麽把林宥的罪過落實,另一方就琢磨著怎麽給林宥脫罪。
朝會結束,他們的暗鬥才剛剛開始。
忠順王經過中書令,嗬嗬一笑:「王大人,走錯方向了,禦書房在那邊,怎麽?不去接著跪了?」
王大人知道這個混不吝不講道理,略拱了拱手,就一聲不吭的離開了。
忠順王隻能看著他的背影冷哼。
他倒是沒出宮,溜達著又去了禦書房。
果然有幾個跪著求見的,都被龍禁尉擋在了外麵。
他來了,看也不看的,逕自進去。
聖上獨自坐在禦座前的台階上,他想了想,也過去坐了。
「六哥,咱倆小時候,就這麽坐過一迴,您還記得不?」
「不記得了。」
忠順王一噎:「您這樣我很尷尬啊?」
聖上抬手就推了他一把,讓他一下子仰了過去,差點磕著腦袋。
「您還說不記得了?動作都一樣的!」
無官無職的忠順王,站在最前麵。
大理寺卿趙恆最先出來:「聖上,西寧王府之事,牽扯甚大,為表公正,應當三司會審。」
審誰呢?
西寧王府都死光了。
「臣附議!還請聖上下旨,將一幹案犯收押天牢,三司抽調人員,共同審理。」
是中書令。
忠順王惡狠狠的看了他一眼,老不死的!留你幾天還留出禍害來了!
聖上早就想把他罷了,可是到底牽扯他的門生眾多,隻能一步步來。
「王大人,你說的一幹案犯,已經一家子死的整整齊齊的了,就不必去天牢了。」
忠順王不客氣的道。
「王爺,西寧王府有什麽罪,自然是要詳查的,可那也得三司會審後,再定生死,就是誅九族,也得證據明確,昭告天下,否則王法何在?聖上威嚴何在?」
「甄家家主的口供!盛國公有謀反之舉!西寧王府還搜出了書信,武器!甄家,鎮國公府都是共犯!王大人,在這裏說什麽還要審查,莫不是想為他家喊冤?!」
忠順王恨不得上去給這個老東西兩腳。
王中書令跪地:「聖上明鑑,臣絕無此心,盛國公聯絡世家,意圖謀反,實乃誅九族的大罪,可是其子並不知情,且大義滅親,又有丹書鐵券,或可免一死!就算其子亦當斬,那也得聖上裁決,午門問斬!豈能在他無反抗的情況下,當場格殺!???」
大理寺卿趙恆又道:「西寧王府罪過滔天,可高祖有旨,西寧老太妃無罪!」
「臣附議!西寧老太妃祖上為國盡忠,如今慘死,當初北地死去的英烈如何安寧?!」
「臣附議!靖安侯此舉實在無法無天,藐視朝廷!當立即收押天牢!以安民心!」
終於,一個四品官說出了他們的圖謀。
「臣附議!」
「臣附議!」
一個個老臣跪地。
刑部尚書劉大人慢悠悠的走了出來,跪地:「聖上,西寧王府眾人被誰所殺,尚無定論,如今就說是靖安侯,恐怕也會傷了當初征戰南蠻諸將士的心!」
「臣附議!靖安侯如今舊傷復發,生死不知,卻被如此冤枉!爾等實在無情無義!」
戶部尚書跪地。
「臣附議!」
「臣附議!」
一時間,所有人都陸續跪地。
聖上在禦座之上,麵色無波。
他已經看透,盛國公費盡心思針對的根本不是林宥,而是他!是整個朝廷!
盛國公實在好算計。
他用林宥當做一個筏子,挑起了這場新舊臣子本來不必起來的紛爭,且時機恰到好處。
本來,新貴跟老臣處於一個微妙的平衡。
老臣們想打壓遏製新貴,想保住他們的利益跟地位,但他連抄數個世家,敲山震虎,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新貴們呢,想崛起,可朝廷官職就那麽多,他們要站穩腳跟,就得奪老臣們的地盤,挖他們的根。但是他們畢竟經驗少,資歷淺,不夠老道周全,一個不小心就會栽跟頭,所以也不敢太用力。
他們都蠢蠢欲動,想一朝讓對方傷筋動骨,可是一直沒有機會。
而他通過賜婚,正讓他們中比較安分的,逐漸相融,成為一股新的勢力。
三方角力,才是製衡之道。
隻需要再過幾年,平衡之勢便可成了。
如今,林宥頭上的這盆髒水,算是讓他們找到了角力的機會。
林宥是舉足輕重的新貴。
他保林宥,這幫老臣就敢死諫!
他若不保林宥,他怎麽可能不保林宥!
盛國公就是捏住了這一點。
他知道他一定會保林宥,甚至怎麽保的兩條路都給他鋪好了。
要麽血流成河,讓這些老臣再無反抗之力。那時亂的就不止朝堂了,天下都會動盪。
要麽向這些老臣妥協,這樣新貴此後就會更加艱難,他在朝堂也會處處受肘,又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再平衡起來。
看著下麵跪著,又辯的臉紅脖子粗的群臣,聖上從頭至尾,隻說了兩個字:
「退朝。」
這些臣子到底懼怕聖上的狠辣,沒敢讓聖上連退朝下次再議都不能的。
隻,一方心裏都琢磨著,怎麽把林宥的罪過落實,另一方就琢磨著怎麽給林宥脫罪。
朝會結束,他們的暗鬥才剛剛開始。
忠順王經過中書令,嗬嗬一笑:「王大人,走錯方向了,禦書房在那邊,怎麽?不去接著跪了?」
王大人知道這個混不吝不講道理,略拱了拱手,就一聲不吭的離開了。
忠順王隻能看著他的背影冷哼。
他倒是沒出宮,溜達著又去了禦書房。
果然有幾個跪著求見的,都被龍禁尉擋在了外麵。
他來了,看也不看的,逕自進去。
聖上獨自坐在禦座前的台階上,他想了想,也過去坐了。
「六哥,咱倆小時候,就這麽坐過一迴,您還記得不?」
「不記得了。」
忠順王一噎:「您這樣我很尷尬啊?」
聖上抬手就推了他一把,讓他一下子仰了過去,差點磕著腦袋。
「您還說不記得了?動作都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