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用偶像係統在古代登基了 作者:胖大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41章
在不剃的質疑下,東南黨的強勢好像是無能的最後瘋狂。
三日過去,儲君仍未定下。
在朝臣們等著看東南黨那些文臣給出何種反應時,奔襲而來的軍隊令他們開了眼。
什麽催逼立儲君,不過是二皇子及東南黨的障礙法。
東南黨調動的軍隊一路來時的路線早已挑選、打點好了,故而可以說是不聲不響就降臨了兩萬大軍到京城。
宋廣駿確認被宋齊光放棄後,他們便決心走上這條風險極大、可一旦成功收益也極高的武路。
出其不意的軍隊,加上提前在禁軍中埋下的許多釘子,東南黨判斷自己這方有勝算。
是夜,火把的有限光芒照亮了一張張臉,神色各異。
從將軍貶成更夫的莫黔麵色興奮,號召自己後來收的幾個小弟一並起事。
他換上了昔日的鎧甲,展現出他勝於常人的勇猛。
可就當他滿心為即將翻身而狂喜之時,身側之人猛地抽刀,一刀刺進他的胸膛。
莫黔感受著血液流失的痛苦,無力得隻能瞪大眼,聽到偷襲的小弟開口說道“千歲爺不是說過,叫你往後仔細著些。看來都是白說了,不忠心的,就該是這個下場。”
莫黔倒下,腦海中最後的念頭,是後悔曾經放肆對待如今貴為總督的虎威將軍七皇子,不該欺人於微小時……
再多的後悔,為時晚矣。
隻莫黔這一樁事,便可看出顧明朗暗中下了不少心思、手段。此時亂起來,那些細微處的功夫顯現出用處,拔除不少釘子隱患。
但總的來說,混亂是少不了的,加上禁軍人數本就不如這支奇兵,故而在戰力上處於大劣勢。
不過城牆堅固,再退還有皇城,攻難守易。
隻看二皇子之軍馬,能否在最初混亂的幾日趁機拿下皇宮。能則事成,不能則廢。
京城的百姓緊閉門戶,仍逃不過遭戰火侵襲,一時陷入危險戰亂。
這等情形之下,引發此事的宋廣駿名聲更差,在民間傳說中,他已然成了弑兄後再弑父的殺人狂,提到名字便可止小兒哭啼。
距離京城一日路程之地,宋宴清收到宮中皇後遣人送來的消息。
對於新到手的消息,宋宴清一時不敢信:“我好像聽岔了,煩你再說一遍?”
重點上下一句便能總結:“大皇子因毒酒身亡,二皇子起兵造反。”
宋宴清還是不肯相:“大哥怎麽可能出事,便是老二,他好好造什麽反?”
他手中拿著信使驗證身份的信物,目光犀利地盯著對方發問:“你定是來戲耍我的吧。京城既兵荒馬亂,依照你之言論,娘娘的人在宮中,如何出得了叛軍的包圍?”
“小的不曾騙人!”信使唯恐這位小殿下不信,解釋道,“小的並不住在宮中,住在外頭。”
“娘娘神機妙算,一早就有察覺到東南動向不對,命我這幾日不再進宮。假如出事,便來此地守著,將信物和信、和小的知曉的消息一並告知將軍。”
“對了,娘娘還曾說,請將軍不必擔憂宮中王嬪,她自有辦法顧全。”
他說了這許多,又有曾在皇後宮中見過的物什作為信物,宋宴清不得不信他。
代表著他也必須得相信,上次分別時還笑著說下次見麵是在宮中的大哥,再相見已是生死兩隔。
宋宴清紅了眼,握緊雙拳,盡力保持理智,語氣急切地詢問信使:“具體如何,你快道來?誰害了大皇子!二皇子又為何起兵?”
“小的住在宮外,聽令不敢進宮,是以不知內情。但民間有傳,是二皇子動的手;誰成想大皇子沒了,聖上也不肯立二皇子為儲君,故而二皇子起兵三萬、意圖逼宮。”
“好他個老二!我必殺此賊,必殺他!”
眼見自家殿下前一秒強裝冷靜,接著就理智盡失,陶燦連忙雙手抱住宋宴清一條手臂。
“將軍,冷靜啊!”
“你叫我如何冷靜?!”
兄弟二人一並抗倭,原是血脈上的兄弟,後又是知心相交的戰友。倘若沒有宋承宇,隻怕宋宴清現在還在那一團亂麻中被糾纏不清;自宋承宇以欽使身份出現,擔負起官場那頭,方才解放了宋宴清和海定軍……
不說大哥待他至誠、端方君子,隻消想想宋承宇正值英年、新婚宴爾、琴瑟和鳴、又才得了歲歲那麽乖巧可愛的小女兒,美好的人生方才展開一角,卻慘遭毒害,便叫宋宴清心中悲痛又憤怒。
他此時就恨不得殺人。
小馬抱住了將軍另一條手臂。
兩人合力仍壓不住宋宴清,於是又多來了幾個,方才拉住就要衝出去的人。
陶燦大聲道:“將軍莫忘了,你帶著兩萬大軍!再者,給大皇子報仇之事,亦有軍中兄弟一份。”
宋承宇在東南殺得人頭滾滾,很多人恨他,可同樣有無數人佩服、愛戴,因為他殺的都是民間有名之“惡”。
去歲年節時,部分沿海漁村門神新換了樣式,一邊是虎威將軍宋宴清,另一邊就是欽差皇子宋承宇,可見兄弟二人有多受歡迎。
陶燦此話一出,底下人知道了宋承宇出事,群情激憤。
宋宴清看著那一張張充斥著憤怒、心痛的臉,反倒意外冷靜下來。他是個將軍,為將者,兵士可以失去冷靜,他卻不能,因為他承擔著無數人的性命。
陶燦在一旁小心窺著,見他的法子有用,方才放心鬆開手。
“將軍已冷靜,可下令行軍。”
宋宴清點點頭,去到高處,朗聲道:
“全軍有令,隻帶三日幹糧,餘者皆棄,全力行軍!”
一日路程,全力趕路,這支以海定軍為主、其他也算是海定軍副軍的州兵為輔的精兵,完全可以進一步縮短時間,更早抵達。
途中宋宴清騎著馬,左右環繞著陶燦等人,與他商議、分析。
大皇子宋承宇被一杯毒酒毒死,說是二皇子所為,貌似合理但也有些古怪。
貴妃身世事發後,大皇子本就失了聖上之心,二皇子大可堂堂正正取得“儲君”之位,為何要敗壞自己名聲,再行起兵這等險事?
陶燦道破關鍵:“除非二皇子已經斷定,他無法堂堂正正取得儲君之位,故而才行險事。或許聖上還是更心儀大皇子繼位!”
唯有如此,其中異常方才能說得通。
由於將前後兩樁事當成一並發生的,加上信差根本不信皇家父殺子的小道“謠言”、致使信息差漏,所以宋宴清這邊的推測與事實偏差不小。
但總體而言,能提前知曉京城發生了什麽,絕對極為利好。
***
宋宴清的大軍朝著京城趕去時,京城內的兩支軍隊正在酣暢大戰,封如旭帶來的一千親兵則處在尷尬中。
封如旭與朝堂對話時,為了貴妃和大皇子的安危,並未采取威脅式的對話,而是孤身上前。
從談話到降伏,過程十分快速,快得後邊的北地軍都反應不過來。
當然,從事實上看,封如旭本心便是如此,他隻想用自己換一個朝堂方麵的承諾,並不想把手下牽涉進來造反。帶上兵馬,為的隻是能擁有話語權。
得到承諾後,束手就擒的他相信,朝廷一致對外說的話,不會騙人。
原本北地軍這一千親兵,則由副將帶著撤迴。
可親兵亦不肯走,固守在京城外十裏外。
二皇子的大軍過來時,北地軍還看個正著。
眼下知道兩邊打起來,北地軍親兵營開始恍惚,他們這是看戲來了?
能說上話的幾個湊到一處,商量著要不要趁亂動一動,學那些話本裏救人的,去京城的大獄裏把將軍人撈出來。
談話過程中,再感慨一二大皇子宋承宇身死,朝廷說話不算話,迴頭救走將軍可以考慮反了這狗屎一般的朝廷之類的話。
畢竟論起來,戰鬥力最強、最有曆史凝聚力的的還得數他們北地軍。
一人道:“虎威將軍的海定軍在我們麵前,也能笑稱一句娃娃兵!”
恰在此時,海定軍出現了。
封如旭的親兵營窩在田野裏,再度炸鍋,猜測著這支剛看到滾滾塵煙的軍隊是哪兒來的。
直到看清飄飛的大旗,有些是海定、有些是虎威……
首先肯定一點:海定軍真來了!
“虎威將軍真帶著海定軍來了?!不是正在海邊打倭寇麽?”
“我聽說大皇子跟虎威將軍關係很好,說不定是來幫忙搶皇位?”
“可大皇子不是都……”一人歎氣,“我們將軍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副將凝望著海定軍的旗幟,想了想,下定決心:“我們去投奔海定軍!去投奔虎威將軍!”
他們想過趁著混亂衝進去,可人不夠,不過就是送死。眼下海定軍瞧著人手不少,他們加入其中,*既可幫忙、亦可想辦法去救將軍,比等在此地強多了。
主意定下,眾兵也願相隨,於是這一支千人的隊伍,出現在宋宴清大軍的必經之路上。
打頭一些人宋宴清兩年多前還曾見過,依稀有點印象,當下收了這千騎,加入大軍。
奔波十裏地後,來到了京城外。
正中的城門緊閉,但城門有多個,騎兵跑開,尋到城頭上有兩軍廝殺的一段,搖旗呐喊。
“海定軍前來襄助,平定亂軍!開城門!”
城中人聽見動靜,原本僵持的場麵便朝著禁軍一方偏去。原因不在其他,僅在城外喊出“海定軍”、“不剃之亂”時,就引發了城內陷入戰亂之中百姓的共鳴。
曆朝曆代,孝悌都是最流通的規則之一,早就刻進來人們的骨子裏。
眼下出個不孝不悌的,還引發如此大的動亂,平白死了許多街坊鄰居,怎麽能叫如此一人當新皇……
這處開得城門,大軍進去,局勢瞬間倒轉。
宋宴清分出人處理後邊的動亂,自己帶著其餘人繼續往前。
有道說是久病成醫,像宋宴清這般久戰的,對於戰事抽調兵馬也習慣無比,下令精準且快速,不會耽擱太多時間。
是以大軍仿佛長驅直入,進了城,直奔著宮門去。
有快馬將消息趕前一步,傳進剛攻破的皇宮裏頭去。
“二殿下,我們攻下了這處的宮門,其他處卻沒有,眼下海定軍就要過來,當如何是好?”
宋廣駿今日也著一身鎧甲,身側站著的是提著刀的謝家子弟謝如風,再往前是他的大舅子,也參與了起兵,聞言眾人皆有些慌亂。
海定軍也來得太快了!
絕對是在他們起兵之前,海定軍就開始行進,才能在此時趕上。
如此貿然帶兵趕來,七皇子就不怕追責他一個擅離職守的大罪?
在不剃的質疑下,東南黨的強勢好像是無能的最後瘋狂。
三日過去,儲君仍未定下。
在朝臣們等著看東南黨那些文臣給出何種反應時,奔襲而來的軍隊令他們開了眼。
什麽催逼立儲君,不過是二皇子及東南黨的障礙法。
東南黨調動的軍隊一路來時的路線早已挑選、打點好了,故而可以說是不聲不響就降臨了兩萬大軍到京城。
宋廣駿確認被宋齊光放棄後,他們便決心走上這條風險極大、可一旦成功收益也極高的武路。
出其不意的軍隊,加上提前在禁軍中埋下的許多釘子,東南黨判斷自己這方有勝算。
是夜,火把的有限光芒照亮了一張張臉,神色各異。
從將軍貶成更夫的莫黔麵色興奮,號召自己後來收的幾個小弟一並起事。
他換上了昔日的鎧甲,展現出他勝於常人的勇猛。
可就當他滿心為即將翻身而狂喜之時,身側之人猛地抽刀,一刀刺進他的胸膛。
莫黔感受著血液流失的痛苦,無力得隻能瞪大眼,聽到偷襲的小弟開口說道“千歲爺不是說過,叫你往後仔細著些。看來都是白說了,不忠心的,就該是這個下場。”
莫黔倒下,腦海中最後的念頭,是後悔曾經放肆對待如今貴為總督的虎威將軍七皇子,不該欺人於微小時……
再多的後悔,為時晚矣。
隻莫黔這一樁事,便可看出顧明朗暗中下了不少心思、手段。此時亂起來,那些細微處的功夫顯現出用處,拔除不少釘子隱患。
但總的來說,混亂是少不了的,加上禁軍人數本就不如這支奇兵,故而在戰力上處於大劣勢。
不過城牆堅固,再退還有皇城,攻難守易。
隻看二皇子之軍馬,能否在最初混亂的幾日趁機拿下皇宮。能則事成,不能則廢。
京城的百姓緊閉門戶,仍逃不過遭戰火侵襲,一時陷入危險戰亂。
這等情形之下,引發此事的宋廣駿名聲更差,在民間傳說中,他已然成了弑兄後再弑父的殺人狂,提到名字便可止小兒哭啼。
距離京城一日路程之地,宋宴清收到宮中皇後遣人送來的消息。
對於新到手的消息,宋宴清一時不敢信:“我好像聽岔了,煩你再說一遍?”
重點上下一句便能總結:“大皇子因毒酒身亡,二皇子起兵造反。”
宋宴清還是不肯相:“大哥怎麽可能出事,便是老二,他好好造什麽反?”
他手中拿著信使驗證身份的信物,目光犀利地盯著對方發問:“你定是來戲耍我的吧。京城既兵荒馬亂,依照你之言論,娘娘的人在宮中,如何出得了叛軍的包圍?”
“小的不曾騙人!”信使唯恐這位小殿下不信,解釋道,“小的並不住在宮中,住在外頭。”
“娘娘神機妙算,一早就有察覺到東南動向不對,命我這幾日不再進宮。假如出事,便來此地守著,將信物和信、和小的知曉的消息一並告知將軍。”
“對了,娘娘還曾說,請將軍不必擔憂宮中王嬪,她自有辦法顧全。”
他說了這許多,又有曾在皇後宮中見過的物什作為信物,宋宴清不得不信他。
代表著他也必須得相信,上次分別時還笑著說下次見麵是在宮中的大哥,再相見已是生死兩隔。
宋宴清紅了眼,握緊雙拳,盡力保持理智,語氣急切地詢問信使:“具體如何,你快道來?誰害了大皇子!二皇子又為何起兵?”
“小的住在宮外,聽令不敢進宮,是以不知內情。但民間有傳,是二皇子動的手;誰成想大皇子沒了,聖上也不肯立二皇子為儲君,故而二皇子起兵三萬、意圖逼宮。”
“好他個老二!我必殺此賊,必殺他!”
眼見自家殿下前一秒強裝冷靜,接著就理智盡失,陶燦連忙雙手抱住宋宴清一條手臂。
“將軍,冷靜啊!”
“你叫我如何冷靜?!”
兄弟二人一並抗倭,原是血脈上的兄弟,後又是知心相交的戰友。倘若沒有宋承宇,隻怕宋宴清現在還在那一團亂麻中被糾纏不清;自宋承宇以欽使身份出現,擔負起官場那頭,方才解放了宋宴清和海定軍……
不說大哥待他至誠、端方君子,隻消想想宋承宇正值英年、新婚宴爾、琴瑟和鳴、又才得了歲歲那麽乖巧可愛的小女兒,美好的人生方才展開一角,卻慘遭毒害,便叫宋宴清心中悲痛又憤怒。
他此時就恨不得殺人。
小馬抱住了將軍另一條手臂。
兩人合力仍壓不住宋宴清,於是又多來了幾個,方才拉住就要衝出去的人。
陶燦大聲道:“將軍莫忘了,你帶著兩萬大軍!再者,給大皇子報仇之事,亦有軍中兄弟一份。”
宋承宇在東南殺得人頭滾滾,很多人恨他,可同樣有無數人佩服、愛戴,因為他殺的都是民間有名之“惡”。
去歲年節時,部分沿海漁村門神新換了樣式,一邊是虎威將軍宋宴清,另一邊就是欽差皇子宋承宇,可見兄弟二人有多受歡迎。
陶燦此話一出,底下人知道了宋承宇出事,群情激憤。
宋宴清看著那一張張充斥著憤怒、心痛的臉,反倒意外冷靜下來。他是個將軍,為將者,兵士可以失去冷靜,他卻不能,因為他承擔著無數人的性命。
陶燦在一旁小心窺著,見他的法子有用,方才放心鬆開手。
“將軍已冷靜,可下令行軍。”
宋宴清點點頭,去到高處,朗聲道:
“全軍有令,隻帶三日幹糧,餘者皆棄,全力行軍!”
一日路程,全力趕路,這支以海定軍為主、其他也算是海定軍副軍的州兵為輔的精兵,完全可以進一步縮短時間,更早抵達。
途中宋宴清騎著馬,左右環繞著陶燦等人,與他商議、分析。
大皇子宋承宇被一杯毒酒毒死,說是二皇子所為,貌似合理但也有些古怪。
貴妃身世事發後,大皇子本就失了聖上之心,二皇子大可堂堂正正取得“儲君”之位,為何要敗壞自己名聲,再行起兵這等險事?
陶燦道破關鍵:“除非二皇子已經斷定,他無法堂堂正正取得儲君之位,故而才行險事。或許聖上還是更心儀大皇子繼位!”
唯有如此,其中異常方才能說得通。
由於將前後兩樁事當成一並發生的,加上信差根本不信皇家父殺子的小道“謠言”、致使信息差漏,所以宋宴清這邊的推測與事實偏差不小。
但總體而言,能提前知曉京城發生了什麽,絕對極為利好。
***
宋宴清的大軍朝著京城趕去時,京城內的兩支軍隊正在酣暢大戰,封如旭帶來的一千親兵則處在尷尬中。
封如旭與朝堂對話時,為了貴妃和大皇子的安危,並未采取威脅式的對話,而是孤身上前。
從談話到降伏,過程十分快速,快得後邊的北地軍都反應不過來。
當然,從事實上看,封如旭本心便是如此,他隻想用自己換一個朝堂方麵的承諾,並不想把手下牽涉進來造反。帶上兵馬,為的隻是能擁有話語權。
得到承諾後,束手就擒的他相信,朝廷一致對外說的話,不會騙人。
原本北地軍這一千親兵,則由副將帶著撤迴。
可親兵亦不肯走,固守在京城外十裏外。
二皇子的大軍過來時,北地軍還看個正著。
眼下知道兩邊打起來,北地軍親兵營開始恍惚,他們這是看戲來了?
能說上話的幾個湊到一處,商量著要不要趁亂動一動,學那些話本裏救人的,去京城的大獄裏把將軍人撈出來。
談話過程中,再感慨一二大皇子宋承宇身死,朝廷說話不算話,迴頭救走將軍可以考慮反了這狗屎一般的朝廷之類的話。
畢竟論起來,戰鬥力最強、最有曆史凝聚力的的還得數他們北地軍。
一人道:“虎威將軍的海定軍在我們麵前,也能笑稱一句娃娃兵!”
恰在此時,海定軍出現了。
封如旭的親兵營窩在田野裏,再度炸鍋,猜測著這支剛看到滾滾塵煙的軍隊是哪兒來的。
直到看清飄飛的大旗,有些是海定、有些是虎威……
首先肯定一點:海定軍真來了!
“虎威將軍真帶著海定軍來了?!不是正在海邊打倭寇麽?”
“我聽說大皇子跟虎威將軍關係很好,說不定是來幫忙搶皇位?”
“可大皇子不是都……”一人歎氣,“我們將軍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副將凝望著海定軍的旗幟,想了想,下定決心:“我們去投奔海定軍!去投奔虎威將軍!”
他們想過趁著混亂衝進去,可人不夠,不過就是送死。眼下海定軍瞧著人手不少,他們加入其中,*既可幫忙、亦可想辦法去救將軍,比等在此地強多了。
主意定下,眾兵也願相隨,於是這一支千人的隊伍,出現在宋宴清大軍的必經之路上。
打頭一些人宋宴清兩年多前還曾見過,依稀有點印象,當下收了這千騎,加入大軍。
奔波十裏地後,來到了京城外。
正中的城門緊閉,但城門有多個,騎兵跑開,尋到城頭上有兩軍廝殺的一段,搖旗呐喊。
“海定軍前來襄助,平定亂軍!開城門!”
城中人聽見動靜,原本僵持的場麵便朝著禁軍一方偏去。原因不在其他,僅在城外喊出“海定軍”、“不剃之亂”時,就引發了城內陷入戰亂之中百姓的共鳴。
曆朝曆代,孝悌都是最流通的規則之一,早就刻進來人們的骨子裏。
眼下出個不孝不悌的,還引發如此大的動亂,平白死了許多街坊鄰居,怎麽能叫如此一人當新皇……
這處開得城門,大軍進去,局勢瞬間倒轉。
宋宴清分出人處理後邊的動亂,自己帶著其餘人繼續往前。
有道說是久病成醫,像宋宴清這般久戰的,對於戰事抽調兵馬也習慣無比,下令精準且快速,不會耽擱太多時間。
是以大軍仿佛長驅直入,進了城,直奔著宮門去。
有快馬將消息趕前一步,傳進剛攻破的皇宮裏頭去。
“二殿下,我們攻下了這處的宮門,其他處卻沒有,眼下海定軍就要過來,當如何是好?”
宋廣駿今日也著一身鎧甲,身側站著的是提著刀的謝家子弟謝如風,再往前是他的大舅子,也參與了起兵,聞言眾人皆有些慌亂。
海定軍也來得太快了!
絕對是在他們起兵之前,海定軍就開始行進,才能在此時趕上。
如此貿然帶兵趕來,七皇子就不怕追責他一個擅離職守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