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兩刻鍾,這倆人便趕了過來。韋叔瑜身披蓑衣,但是褲子仍舊全濕透了,而石大明甲冑之下的衣物也都濕了,但是他們並不關心,而是緊張鄴沛茗尋他們過來的目的。
鄴沛茗將羅源尋了過來,又將信件給倆人看過。韋叔瑜看到信件時也是略感詫異,道:「這周氏意欲何為?」
密信是遠在京都的周氏命斥候送來的,字談不上好看,但是內容卻令人困惑不解。
「黃化及自立為帝,周氏也成了惠妃。」羅源道。
「既然如此,她理應在京都享福才是,若說她是來向將軍炫耀的,可言辭之間又不像。」石大明也道。
「她若是來向我炫耀的,我倒不至於讓你們過來。」鄴沛茗笑道,「而且她若是那等膚淺之人,也不會有如今的地位。」
「可她為何會寫信來與將軍話家常?難不成是因為黃化及自立為帝,其妻耿氏為後,而她卻隻有惠妃之位,心存不滿,所以藉故發泄怨氣?」
「羅源,京都如今是何種狀況?」鄴沛茗問道。
「據屬下探得,賊軍攻入京都之際,軍紀嚴明、不僅嚴令將士劫掠百姓,還向貧窮困苦的百姓發放財物,百姓夾道相迎。所以他順利自立為帝。為帝後,他任命原浙東都督關英達、宣寧都督羅建安以及他的參謀劉允三人為宰相處理政務;又讓林鴻博、喬津分別為左右軍都尉;以張言為樞密使、萬楷為京兆尹;朱徽、彭章等為諸衛大將軍,繼續攻略其餘腹地。」
韋叔瑜仔細想了想,忽而笑道:「這周氏果然可怕。」
「可以見得?」石大明問道。
「此女子乃女中豪傑也!隻可惜……」韋叔瑜搖頭晃腦,賣了一下關子。鄴沛茗道,「韋參謀不必賣關子了,請說吧!」
「周氏為黃化及之姬妾,乃日夜侍奉其左右之人,看見的、知道的事情想必會比羅兵馬使派遣斥候所得到的消息更為準確。她這封信雖看似與將軍話家常、敘說往事,可其中的言辭卻能看出她的擔憂與不安。正因為她感到不安,所以才會與將軍聯繫,或希望得到將軍的某種反應來緩解自己的不安。」
鄴沛茗點點頭:「韋參謀言之有理,那依韋參謀之意,她有何憂愁?」
「我們不妨以周氏的立場來思考,到底發生了何事,她才會如此寂寥不安。」
石大明和羅源都想了想,卻怎麽也想不出來,最多便隻能想到一點:「難不成她失寵了?」話說出來,他們都挺不好意思的,畢竟以周氏的心性而言,榮辱又算的了什麽?
鄴沛茗驚詫道:「你們二人倒是挺聰明的。」
二人眨了眨眼:「啊?難道周氏真的因為失寵了所以寫信來向將軍吐苦水?」
韋叔瑜笑:「你們說對了一點,但也不全對。你們不妨細想一下,周氏在黃化及行軍時便一直跟隨在黃化及身邊,可見她的受寵程度。可是黃化及自立為帝後,她卻失寵了,這說明了什麽?說明黃化及身邊的女人多了。」
「這又如何?」羅源一臉迷茫地問,在他常年搜羅各方的消息時,常看見男人一旦達到了權力的頂峰,身邊便開始妻妾成群。
「這說明,黃化及已經開始不管朝政,開始耽於享樂了!」石大明卻一點就透。
韋叔瑜點了點頭:「正是。黃化及開始耽於享樂,也開始不聽周氏的勸諫,所以周氏料想到未來的種種可怕的結果,所以她開始擔憂和不安。這種時候她無法和旁人訴說,便知想到和她奇逢敵手的將軍。」
鄴沛茗揚了揚那密信:「所以才會有此信。」
「黃化及開始耽於享樂,這對於我們而言是好事,周氏卻向敵營的將軍投信,這不是自尋死路自取其辱?」石大明道。
韋叔瑜也看著鄴沛茗,好奇鄴沛茗要怎麽處置。鄴沛茗將密信燒了,當密信成了灰燼,她的眼中卻仍有一絲似燭火的光。她淡淡地說:「四年了,看來這盤棋要下完了。」
石大明琢磨著這話的意思,卻忽然想起,鄴沛茗與周氏便是四年前產生的糾葛。這四年間倆人可以說是相互博弈、互有輸贏,也難怪周氏到了這種關頭,唯一能想到述說心事的人便是鄴沛茗。
「羅源。」鄴沛茗正色,羅源神色一凜,知道他的任務來了,「令你麾下各路斥候、細作,務必仔細探聽各方消息,必要的時候,收買他們的姬妾,不管是什麽消息,都要一一記下傳迴來!」
「是!」
「石指揮使,即日起,嚴加訓練麾下兵馬、補充兵源和器械,若有不足,及時上報!」
「是!」
「黃化及雖耽於享樂,但也不會隻守著京都和東都兩座城當兩城天子,而朝廷勢必也會召集各路諸侯打迴去。」韋叔瑜道,「不過將軍擔心的似乎不在中原?」
鄴沛茗卻轉移了話題:「我聽說今日王府的議事堂又吵得跟市集似的?」
「是呀,都在爭辯是否要自立為帝或是迎迴皇帝。將軍不去雖然清靜了,但不擔心王爺心有不滿嗎?」韋叔瑜道,「這種時候,太妃的那些兄弟可是到處找機會想取代將軍的。」
「有韋參謀在側出謀劃策,我何懼之?」
能得鄴沛茗的信任,韋叔瑜頗為滿足,道:「將軍想以不變應萬變,再謀而後動吧!屬下必定竭盡全力為將軍出謀劃策。」
鄴沛茗將羅源尋了過來,又將信件給倆人看過。韋叔瑜看到信件時也是略感詫異,道:「這周氏意欲何為?」
密信是遠在京都的周氏命斥候送來的,字談不上好看,但是內容卻令人困惑不解。
「黃化及自立為帝,周氏也成了惠妃。」羅源道。
「既然如此,她理應在京都享福才是,若說她是來向將軍炫耀的,可言辭之間又不像。」石大明也道。
「她若是來向我炫耀的,我倒不至於讓你們過來。」鄴沛茗笑道,「而且她若是那等膚淺之人,也不會有如今的地位。」
「可她為何會寫信來與將軍話家常?難不成是因為黃化及自立為帝,其妻耿氏為後,而她卻隻有惠妃之位,心存不滿,所以藉故發泄怨氣?」
「羅源,京都如今是何種狀況?」鄴沛茗問道。
「據屬下探得,賊軍攻入京都之際,軍紀嚴明、不僅嚴令將士劫掠百姓,還向貧窮困苦的百姓發放財物,百姓夾道相迎。所以他順利自立為帝。為帝後,他任命原浙東都督關英達、宣寧都督羅建安以及他的參謀劉允三人為宰相處理政務;又讓林鴻博、喬津分別為左右軍都尉;以張言為樞密使、萬楷為京兆尹;朱徽、彭章等為諸衛大將軍,繼續攻略其餘腹地。」
韋叔瑜仔細想了想,忽而笑道:「這周氏果然可怕。」
「可以見得?」石大明問道。
「此女子乃女中豪傑也!隻可惜……」韋叔瑜搖頭晃腦,賣了一下關子。鄴沛茗道,「韋參謀不必賣關子了,請說吧!」
「周氏為黃化及之姬妾,乃日夜侍奉其左右之人,看見的、知道的事情想必會比羅兵馬使派遣斥候所得到的消息更為準確。她這封信雖看似與將軍話家常、敘說往事,可其中的言辭卻能看出她的擔憂與不安。正因為她感到不安,所以才會與將軍聯繫,或希望得到將軍的某種反應來緩解自己的不安。」
鄴沛茗點點頭:「韋參謀言之有理,那依韋參謀之意,她有何憂愁?」
「我們不妨以周氏的立場來思考,到底發生了何事,她才會如此寂寥不安。」
石大明和羅源都想了想,卻怎麽也想不出來,最多便隻能想到一點:「難不成她失寵了?」話說出來,他們都挺不好意思的,畢竟以周氏的心性而言,榮辱又算的了什麽?
鄴沛茗驚詫道:「你們二人倒是挺聰明的。」
二人眨了眨眼:「啊?難道周氏真的因為失寵了所以寫信來向將軍吐苦水?」
韋叔瑜笑:「你們說對了一點,但也不全對。你們不妨細想一下,周氏在黃化及行軍時便一直跟隨在黃化及身邊,可見她的受寵程度。可是黃化及自立為帝後,她卻失寵了,這說明了什麽?說明黃化及身邊的女人多了。」
「這又如何?」羅源一臉迷茫地問,在他常年搜羅各方的消息時,常看見男人一旦達到了權力的頂峰,身邊便開始妻妾成群。
「這說明,黃化及已經開始不管朝政,開始耽於享樂了!」石大明卻一點就透。
韋叔瑜點了點頭:「正是。黃化及開始耽於享樂,也開始不聽周氏的勸諫,所以周氏料想到未來的種種可怕的結果,所以她開始擔憂和不安。這種時候她無法和旁人訴說,便知想到和她奇逢敵手的將軍。」
鄴沛茗揚了揚那密信:「所以才會有此信。」
「黃化及開始耽於享樂,這對於我們而言是好事,周氏卻向敵營的將軍投信,這不是自尋死路自取其辱?」石大明道。
韋叔瑜也看著鄴沛茗,好奇鄴沛茗要怎麽處置。鄴沛茗將密信燒了,當密信成了灰燼,她的眼中卻仍有一絲似燭火的光。她淡淡地說:「四年了,看來這盤棋要下完了。」
石大明琢磨著這話的意思,卻忽然想起,鄴沛茗與周氏便是四年前產生的糾葛。這四年間倆人可以說是相互博弈、互有輸贏,也難怪周氏到了這種關頭,唯一能想到述說心事的人便是鄴沛茗。
「羅源。」鄴沛茗正色,羅源神色一凜,知道他的任務來了,「令你麾下各路斥候、細作,務必仔細探聽各方消息,必要的時候,收買他們的姬妾,不管是什麽消息,都要一一記下傳迴來!」
「是!」
「石指揮使,即日起,嚴加訓練麾下兵馬、補充兵源和器械,若有不足,及時上報!」
「是!」
「黃化及雖耽於享樂,但也不會隻守著京都和東都兩座城當兩城天子,而朝廷勢必也會召集各路諸侯打迴去。」韋叔瑜道,「不過將軍擔心的似乎不在中原?」
鄴沛茗卻轉移了話題:「我聽說今日王府的議事堂又吵得跟市集似的?」
「是呀,都在爭辯是否要自立為帝或是迎迴皇帝。將軍不去雖然清靜了,但不擔心王爺心有不滿嗎?」韋叔瑜道,「這種時候,太妃的那些兄弟可是到處找機會想取代將軍的。」
「有韋參謀在側出謀劃策,我何懼之?」
能得鄴沛茗的信任,韋叔瑜頗為滿足,道:「將軍想以不變應萬變,再謀而後動吧!屬下必定竭盡全力為將軍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