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簾後的燈盞靜靜地亮著,鄴沛茗趴在床上一動也不動,陳沅嵐坐在邊上替她按摩穴位。醫術日漸精湛的她對於部分穴位的位置和特點已經很熟悉了,哪些能緩解疲勞,哪些能治病療傷都已掌握。
「沛茗,你是否又要出戰了?」陳沅嵐問道,雖然她並不清楚詳細的情況,但是從鄴沛茗今日之舉她已經猜出了。
「嗯。」鄴沛茗應了一聲,「此行,可能要到瑤兒的祖籍地去。」
宋瑤的祖籍便是江南東道的汀州,宋家雖後來一直紮根皇都,祖籍卻不曾改變。當初宋家出事後,陳沅嵐也曾帶宋瑤迴到汀州去,隻是血緣關係近的族親都在皇都被殺,留在汀州的是血緣關係相隔太遠的族人,他們怕惹上大禍而拒絕收留她們,她們這才折道西行入了大庾嶺的。
得知治所在汀州的宣寧都督羅建安叛亂時,鄴沛茗便問宋瑤是否會擔心宋家的宗祠因戰亂而被毀。宋瑤有些難過,卻不是難過宗祠被毀的可能性,而是難過其父和族親身死在皇都,最後也不知何人替他們入殮。而他們至死也未能葬迴汀州,靈位也不能供奉在宗祠內。
難過之後,她的嘴一撇:「那些人當初對我與阿娘見死不救我並不怪他們,畢竟他們沒有救我們的義務。可是他們將我們的行蹤告知了官府,令小吏一路追趕我們,若非當初遇到你,我與阿娘早便死了,唯獨這一點我不能原諒他們。宗祠毀了,再造便是,他們死了,也與我無關。」
鄴沛茗將宋瑤的話轉述給陳沅嵐聽,而後笑道:「瑤兒愛憎分明,性格比你鮮明。」話剛落音,腰上突然一痛,卻是陳沅嵐揪住了她腰間的肉狠狠地掐了一把。
「我收迴方才的話!」鄴沛茗哭笑不得道,「瑤兒隻是個孩子,想事情難免不全麵,你想得全麵想得多,所以更為合理。」
陳沅嵐放她一馬,又替她揉了揉剛才掐她的地方,嗔道:「你便是想轉移話題也無需拿我尋開心!」
鄴沛茗翻了身,從床上坐起,她道:「難得獨處,便別說那些公事了。這半年來我帶著瑤兒到外增了見識,卻覺得不管如何也少不得你的教導。若她總是跟在我的身邊,難免會學了我的壞毛病,所以得你我雙管齊下,才會教她不會走彎路。」
「你的壞毛病?」
鄴沛茗眨了眨眼,有些美滋滋地問:「怎麽?難不成在沅嵐的心中,我沒有壞毛病?」
陳沅嵐在側躺下,道:「你的壞毛病多了去了!」卻也沒說鄴沛茗到底有哪些壞毛病,心裏也認同她的話,覺得她有必要再多加關心宋瑤。
鄴沛茗抓過她的手揉了揉,又聽她說起別的事,從戌時說到了亥時正。以往她能說的也無非是些閨房秘聞、各家深宅內院的陰私事,鄴沛茗雖然聽著,但是似乎興趣不大。後來她時常外出走走,又到城樓上看人來人往的各種風情,聽的事情便多了,看的也更廣了。
「前幾日在茶館看見了作坊司的王副兵馬使,聽見他和人說南作坊似乎常有失竊的事情發生。」
廣州城內有東西南北兩座作坊,卻不是為製作日常所需的物品,而是軍器製作的作坊。北作坊是鄴沛茗還隻是城內使時下令製作精良的兵器而搗騰出來的作坊,如今也是靖海軍乃至嶺南道的兵馬軍器供需的作坊。南作坊則是與黃化及對戰於程鄉迴來後越王下令製造「飛火」而設的作坊。
以往各地兵馬的軍器供需都由朝廷的軍器監負責製造和發放,隻是這些年朝政混亂、朝局動盪,朝廷發放的軍器還不如私人的作坊所產。於是嶺南道也就出現了不歸朝廷管的東西作坊,不過這兩座作坊所產兵器並不精良,且在南北作坊出現後便漸漸地被遺忘。
而為了方便管理,四座作坊也建了作坊司管理,作坊司設作坊兵馬使打理事務,其下有副兵馬使和四座作坊的坊使,每座作坊又依照製作的兵器、甲冑等劃分的區域而設的隊長等。
作坊司名義上歸刺史府的司兵參軍和司士參軍管轄,實則由出資打造它的鄴沛茗管理。後來鄴沛茗為了讓越王減輕對她的戒心,便將它移交越王。雖說作坊司仍是鄴沛茗所掌控,但實際的事務卻是向越王府呈報。
「丟了什麽?」鄴沛茗問道。
「這倒不清楚。」陳沅嵐道,畢竟失竊這種事可大可小,一般人談論也隻會說失竊卻不會往詳細來說以免泄密。
「南作坊雖有四個小坊,但卻以製造『飛火』為主。」鄴沛茗道。
「你懷疑是有人要偷『飛火』?」
「俗語有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理,偷『飛火』又能偷多少呢?還不如偷製作『飛火』的配方。失竊這麽多迴,想必是沒偷到配方,要麽是偷了材料迴去意圖自己琢磨。」
「飛火」的配方是鄴南拿到的,而鄴沛茗製作出來後也沒想過保密,畢竟在她那個時代,要拿到配方也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可是盡管如此,她也不想輕易地把配方白送給別人,所以她下了嚴令要保密配方的事情。以往有意圖將配方透露出去的工匠都被殺雞儆猴懲處了,並且『飛火』應用並不廣泛,也還未引起中原的注意,打它主意的人自然就少了。
陳沅嵐也陷入了沉思中,鄴沛茗彈了一下她的額頭,笑道:「在我那個地方哪怕申請了專利,可是山寨品依舊層出不窮地湧出來,這種『飛火』遲早會被廣泛地運用在戰場之上的,配方也是瞞不住的。我們能做的隻是在那之前先發製人,在軍器上占一點先機,而行軍作戰靠的依舊是用兵之計、製敵之策。」
「沛茗,你是否又要出戰了?」陳沅嵐問道,雖然她並不清楚詳細的情況,但是從鄴沛茗今日之舉她已經猜出了。
「嗯。」鄴沛茗應了一聲,「此行,可能要到瑤兒的祖籍地去。」
宋瑤的祖籍便是江南東道的汀州,宋家雖後來一直紮根皇都,祖籍卻不曾改變。當初宋家出事後,陳沅嵐也曾帶宋瑤迴到汀州去,隻是血緣關係近的族親都在皇都被殺,留在汀州的是血緣關係相隔太遠的族人,他們怕惹上大禍而拒絕收留她們,她們這才折道西行入了大庾嶺的。
得知治所在汀州的宣寧都督羅建安叛亂時,鄴沛茗便問宋瑤是否會擔心宋家的宗祠因戰亂而被毀。宋瑤有些難過,卻不是難過宗祠被毀的可能性,而是難過其父和族親身死在皇都,最後也不知何人替他們入殮。而他們至死也未能葬迴汀州,靈位也不能供奉在宗祠內。
難過之後,她的嘴一撇:「那些人當初對我與阿娘見死不救我並不怪他們,畢竟他們沒有救我們的義務。可是他們將我們的行蹤告知了官府,令小吏一路追趕我們,若非當初遇到你,我與阿娘早便死了,唯獨這一點我不能原諒他們。宗祠毀了,再造便是,他們死了,也與我無關。」
鄴沛茗將宋瑤的話轉述給陳沅嵐聽,而後笑道:「瑤兒愛憎分明,性格比你鮮明。」話剛落音,腰上突然一痛,卻是陳沅嵐揪住了她腰間的肉狠狠地掐了一把。
「我收迴方才的話!」鄴沛茗哭笑不得道,「瑤兒隻是個孩子,想事情難免不全麵,你想得全麵想得多,所以更為合理。」
陳沅嵐放她一馬,又替她揉了揉剛才掐她的地方,嗔道:「你便是想轉移話題也無需拿我尋開心!」
鄴沛茗翻了身,從床上坐起,她道:「難得獨處,便別說那些公事了。這半年來我帶著瑤兒到外增了見識,卻覺得不管如何也少不得你的教導。若她總是跟在我的身邊,難免會學了我的壞毛病,所以得你我雙管齊下,才會教她不會走彎路。」
「你的壞毛病?」
鄴沛茗眨了眨眼,有些美滋滋地問:「怎麽?難不成在沅嵐的心中,我沒有壞毛病?」
陳沅嵐在側躺下,道:「你的壞毛病多了去了!」卻也沒說鄴沛茗到底有哪些壞毛病,心裏也認同她的話,覺得她有必要再多加關心宋瑤。
鄴沛茗抓過她的手揉了揉,又聽她說起別的事,從戌時說到了亥時正。以往她能說的也無非是些閨房秘聞、各家深宅內院的陰私事,鄴沛茗雖然聽著,但是似乎興趣不大。後來她時常外出走走,又到城樓上看人來人往的各種風情,聽的事情便多了,看的也更廣了。
「前幾日在茶館看見了作坊司的王副兵馬使,聽見他和人說南作坊似乎常有失竊的事情發生。」
廣州城內有東西南北兩座作坊,卻不是為製作日常所需的物品,而是軍器製作的作坊。北作坊是鄴沛茗還隻是城內使時下令製作精良的兵器而搗騰出來的作坊,如今也是靖海軍乃至嶺南道的兵馬軍器供需的作坊。南作坊則是與黃化及對戰於程鄉迴來後越王下令製造「飛火」而設的作坊。
以往各地兵馬的軍器供需都由朝廷的軍器監負責製造和發放,隻是這些年朝政混亂、朝局動盪,朝廷發放的軍器還不如私人的作坊所產。於是嶺南道也就出現了不歸朝廷管的東西作坊,不過這兩座作坊所產兵器並不精良,且在南北作坊出現後便漸漸地被遺忘。
而為了方便管理,四座作坊也建了作坊司管理,作坊司設作坊兵馬使打理事務,其下有副兵馬使和四座作坊的坊使,每座作坊又依照製作的兵器、甲冑等劃分的區域而設的隊長等。
作坊司名義上歸刺史府的司兵參軍和司士參軍管轄,實則由出資打造它的鄴沛茗管理。後來鄴沛茗為了讓越王減輕對她的戒心,便將它移交越王。雖說作坊司仍是鄴沛茗所掌控,但實際的事務卻是向越王府呈報。
「丟了什麽?」鄴沛茗問道。
「這倒不清楚。」陳沅嵐道,畢竟失竊這種事可大可小,一般人談論也隻會說失竊卻不會往詳細來說以免泄密。
「南作坊雖有四個小坊,但卻以製造『飛火』為主。」鄴沛茗道。
「你懷疑是有人要偷『飛火』?」
「俗語有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理,偷『飛火』又能偷多少呢?還不如偷製作『飛火』的配方。失竊這麽多迴,想必是沒偷到配方,要麽是偷了材料迴去意圖自己琢磨。」
「飛火」的配方是鄴南拿到的,而鄴沛茗製作出來後也沒想過保密,畢竟在她那個時代,要拿到配方也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可是盡管如此,她也不想輕易地把配方白送給別人,所以她下了嚴令要保密配方的事情。以往有意圖將配方透露出去的工匠都被殺雞儆猴懲處了,並且『飛火』應用並不廣泛,也還未引起中原的注意,打它主意的人自然就少了。
陳沅嵐也陷入了沉思中,鄴沛茗彈了一下她的額頭,笑道:「在我那個地方哪怕申請了專利,可是山寨品依舊層出不窮地湧出來,這種『飛火』遲早會被廣泛地運用在戰場之上的,配方也是瞞不住的。我們能做的隻是在那之前先發製人,在軍器上占一點先機,而行軍作戰靠的依舊是用兵之計、製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