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訓練更加認真,而那些身高不達標的,鄴沛茗也沒有捨棄他們,而是將他們交給羅源,力求訓練出一個個身手敏捷又能充分發揮其作用的斥候來。
第54章 認親(捉蟲)
很快,寒冬便在兵士們的陣陣唿喝聲中過去了。
過了年關後, 四處都在迴暖, 而自從減免了賦稅後, 嶺南道四處皆是一片百廢待興、春意盎然的模樣。
與嶺南道的祥和相比, 王矩義軍因糧草短缺, 劣處便漸漸地顯露了出來。義軍不事生產,四處燒殺搶掠, 將原先起義時所提倡的口號忘得一幹二淨,其行徑與土匪並無二致。
黃化及那部分的義軍則攻下了楚州後又打下了廬州, 那一帶有糧食盛產, 故而黃化及的義軍不必擔心糧草不足,義軍越來越驍勇。黃化及也一舉壓過了王矩, 成為義軍中威望最高的人。
江南東道的張元寶義軍因張元寶被圍困而糧草斷絕死於泉州而被鎮壓,其餘部或逃迴江南東道,或聽聞嶺南道南海王的善舉而決定到嶺南道來。
南海王本擔心這些賊軍遺部的到來會使得嶺南道的秩序又混亂下去, 循州、潮州的嶺南軍行營指揮使卻建議道:「臣觀這些兵士也有幾千人,何不招納至麾下, 補充兵源?」
思慮到黃化及和王矩的義軍越打越南下, 而嶺南軍的兵力的確不足,南海王便同意了兩位指揮使的建議, 令那幾千人分別充入嶺南軍。兵源增加後,循州和潮州便派了大量的兵士前往各個關隘修築城牆或是布防。
一場春雨過後,鄴沛茗帶著陳沅嵐與宋瑤出現在城外的鄉野中,她此行的目的是來教這裏的百姓種紅薯、土豆等作物的。
不管是北方的粟還是南方的稻, 產量都不高,如此一來要養活一大批兵士和饑民便有了一定的壓力。故而栽種這些產量高又可以填飽肚子的作物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先前她已經讓馬良才等人將紅薯和土豆等栽種的方式,以南嶺村為中心傳了出去。隻是世人沒見過,栽種者甚少。鄴沛茗在得到南海王的信賴後不久,通過江勛之手在廣州城一帶推廣開來,如今栽種的地方並不少,可是比起栽種這種不知名的食物,百姓還是更想栽種他們賴以生存的稻穀。
紅薯等在軍屯田處,也不過是栽種了三成而已,除卻稻穀還有一些日常會食用的東西。
鄴沛茗帶宋瑤來此如同現代的帶孩子去有機農場一樣,讓她體驗耕種的幸苦和百姓的不易,同樣讓她珍惜糧食、愛惜百姓。除此之外,能獲得聲望、籠絡人心才是最為重要的。
若非還有些餘寒,南海王便親自來了。
鄴沛茗雖是代表南海王而來,可百姓記住的也都是她的好。她倒是不擔心南海王會因此而對她產生懷疑。南海王的身邊早有嫉妒她的小人在南海王耳邊進饞言,南海王戒心自然有,可是考慮鄴沛茗行事十分低調,從不仗勢欺人,在他的麵前都十分恭敬,他也就沒有多少懷疑了。
況且鄴沛茗立了大功,又是在替他博取好名聲和籠絡民心,他隻需要當個在背後操控一切的君王便好,餘下的事情都交給手下去辦,這才是禦臣之道。
「將軍,聽說黃賊快打到咱們這兒來了,是真的嗎?」
一個四五歲模樣的小孩子拉著鄴沛茗的褲腳,他的爹娘都嚇了一跳,忙去將他抱迴去而向鄴沛茗告罪。畢竟鄴沛茗是威風凜凜的兵馬統帥,這孩子卻用髒兮兮的手去摸鄴沛茗,隻怕鄴沛茗會動怒。
「無妨。」鄴沛茗笑道,又將他招過來,道,「黃賊不會打到這兒來的,哪怕打到這兒來,王爺也會保護大家的。」
小孩兒眼骨碌碌地轉,而後高興道:「嗯,王爺會保護大家的!」
「去玩吧。」鄴沛茗道。
孩童們一同散去後,有位老人家鼓起勇氣湊上前來,問鄴沛茗:「聽聞將軍是湞陽人?」
鄴沛茗點了點頭,那老人家又道:「可是青石村的?」
鄴沛茗迴憶了一下牒件上寫的,又點了點頭。那老人頓時有些激動,手都顫抖了。鄴沛茗心想她不會是遇到了來認親的人吧?
「將軍家中可還有親人?」老人又問。
鄴沛茗搖了搖頭,又道:「我隻有妻女兩個親人,因身逢天災之禍,皆沒有親人的消息了。」
老人喜道:「將軍還有親人在世的!」
鄴沛茗挑了挑眉,心道還真的有人認親。她並非真的鄴北,若是有人認出了她不是鄴北,那可就糟糕了!她不動聲色道:「哦?在哪兒?」
「他叫鄴南,也是湞陽青石村人。」老人道。
鄴這個姓十分罕見,且它起源於鄴城。自兩百年前的天下動盪,百姓四處遷徙,而鄴城的一些百姓以邑為姓,而有了鄴姓。
不過追溯鄴北的祖上,其實是五十多年前被貶才到達嶺南的,其與妻兒在此紮根,而鄴北則是他的曾孫。在嶺南有鄴姓的人並不多,在湞陽青石村也不過四戶。
「那他在何處?」鄴沛茗問。
「他還在虔州。」
鄴沛茗又問了一些情況,老人說他是鄴南的養父。在十四年前,嶺南鬧過一場十分嚴重的水災,死了許多人,老人親子也都在那次水災中喪生。恰逢鄴家也窮得揭不開鍋了,就動了把孩子賣了的心思。
鄴北當時已經能幫家中幹活,所以其父便將才六歲的鄴南賣給了老人。後來老人離開了湞陽,帶著鄴南走南闖北地過日子,直到中原戰亂,而他與鄴南走散,他以流民的身份流浪迴來,鄴南則不知所蹤,也是在前不久,倆人才又聯繫上了。
第54章 認親(捉蟲)
很快,寒冬便在兵士們的陣陣唿喝聲中過去了。
過了年關後, 四處都在迴暖, 而自從減免了賦稅後, 嶺南道四處皆是一片百廢待興、春意盎然的模樣。
與嶺南道的祥和相比, 王矩義軍因糧草短缺, 劣處便漸漸地顯露了出來。義軍不事生產,四處燒殺搶掠, 將原先起義時所提倡的口號忘得一幹二淨,其行徑與土匪並無二致。
黃化及那部分的義軍則攻下了楚州後又打下了廬州, 那一帶有糧食盛產, 故而黃化及的義軍不必擔心糧草不足,義軍越來越驍勇。黃化及也一舉壓過了王矩, 成為義軍中威望最高的人。
江南東道的張元寶義軍因張元寶被圍困而糧草斷絕死於泉州而被鎮壓,其餘部或逃迴江南東道,或聽聞嶺南道南海王的善舉而決定到嶺南道來。
南海王本擔心這些賊軍遺部的到來會使得嶺南道的秩序又混亂下去, 循州、潮州的嶺南軍行營指揮使卻建議道:「臣觀這些兵士也有幾千人,何不招納至麾下, 補充兵源?」
思慮到黃化及和王矩的義軍越打越南下, 而嶺南軍的兵力的確不足,南海王便同意了兩位指揮使的建議, 令那幾千人分別充入嶺南軍。兵源增加後,循州和潮州便派了大量的兵士前往各個關隘修築城牆或是布防。
一場春雨過後,鄴沛茗帶著陳沅嵐與宋瑤出現在城外的鄉野中,她此行的目的是來教這裏的百姓種紅薯、土豆等作物的。
不管是北方的粟還是南方的稻, 產量都不高,如此一來要養活一大批兵士和饑民便有了一定的壓力。故而栽種這些產量高又可以填飽肚子的作物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先前她已經讓馬良才等人將紅薯和土豆等栽種的方式,以南嶺村為中心傳了出去。隻是世人沒見過,栽種者甚少。鄴沛茗在得到南海王的信賴後不久,通過江勛之手在廣州城一帶推廣開來,如今栽種的地方並不少,可是比起栽種這種不知名的食物,百姓還是更想栽種他們賴以生存的稻穀。
紅薯等在軍屯田處,也不過是栽種了三成而已,除卻稻穀還有一些日常會食用的東西。
鄴沛茗帶宋瑤來此如同現代的帶孩子去有機農場一樣,讓她體驗耕種的幸苦和百姓的不易,同樣讓她珍惜糧食、愛惜百姓。除此之外,能獲得聲望、籠絡人心才是最為重要的。
若非還有些餘寒,南海王便親自來了。
鄴沛茗雖是代表南海王而來,可百姓記住的也都是她的好。她倒是不擔心南海王會因此而對她產生懷疑。南海王的身邊早有嫉妒她的小人在南海王耳邊進饞言,南海王戒心自然有,可是考慮鄴沛茗行事十分低調,從不仗勢欺人,在他的麵前都十分恭敬,他也就沒有多少懷疑了。
況且鄴沛茗立了大功,又是在替他博取好名聲和籠絡民心,他隻需要當個在背後操控一切的君王便好,餘下的事情都交給手下去辦,這才是禦臣之道。
「將軍,聽說黃賊快打到咱們這兒來了,是真的嗎?」
一個四五歲模樣的小孩子拉著鄴沛茗的褲腳,他的爹娘都嚇了一跳,忙去將他抱迴去而向鄴沛茗告罪。畢竟鄴沛茗是威風凜凜的兵馬統帥,這孩子卻用髒兮兮的手去摸鄴沛茗,隻怕鄴沛茗會動怒。
「無妨。」鄴沛茗笑道,又將他招過來,道,「黃賊不會打到這兒來的,哪怕打到這兒來,王爺也會保護大家的。」
小孩兒眼骨碌碌地轉,而後高興道:「嗯,王爺會保護大家的!」
「去玩吧。」鄴沛茗道。
孩童們一同散去後,有位老人家鼓起勇氣湊上前來,問鄴沛茗:「聽聞將軍是湞陽人?」
鄴沛茗點了點頭,那老人家又道:「可是青石村的?」
鄴沛茗迴憶了一下牒件上寫的,又點了點頭。那老人頓時有些激動,手都顫抖了。鄴沛茗心想她不會是遇到了來認親的人吧?
「將軍家中可還有親人?」老人又問。
鄴沛茗搖了搖頭,又道:「我隻有妻女兩個親人,因身逢天災之禍,皆沒有親人的消息了。」
老人喜道:「將軍還有親人在世的!」
鄴沛茗挑了挑眉,心道還真的有人認親。她並非真的鄴北,若是有人認出了她不是鄴北,那可就糟糕了!她不動聲色道:「哦?在哪兒?」
「他叫鄴南,也是湞陽青石村人。」老人道。
鄴這個姓十分罕見,且它起源於鄴城。自兩百年前的天下動盪,百姓四處遷徙,而鄴城的一些百姓以邑為姓,而有了鄴姓。
不過追溯鄴北的祖上,其實是五十多年前被貶才到達嶺南的,其與妻兒在此紮根,而鄴北則是他的曾孫。在嶺南有鄴姓的人並不多,在湞陽青石村也不過四戶。
「那他在何處?」鄴沛茗問。
「他還在虔州。」
鄴沛茗又問了一些情況,老人說他是鄴南的養父。在十四年前,嶺南鬧過一場十分嚴重的水災,死了許多人,老人親子也都在那次水災中喪生。恰逢鄴家也窮得揭不開鍋了,就動了把孩子賣了的心思。
鄴北當時已經能幫家中幹活,所以其父便將才六歲的鄴南賣給了老人。後來老人離開了湞陽,帶著鄴南走南闖北地過日子,直到中原戰亂,而他與鄴南走散,他以流民的身份流浪迴來,鄴南則不知所蹤,也是在前不久,倆人才又聯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