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廝盯著白若若看了片刻,最後還是沒有說話,帶著一群人離開了。那少年還靠著山石,白若若道:「沒事了,你抓緊迴去吧。」
那少年沒動,也沒說話。剛挨打的人心情肯定好不好哪裏去。白若若整理好自己的籃子,轉身走了。
——
得到了張娘子的認可,迴去之後,白若若就開始準備製作缽仔糕了。
在給張娘子做糕點的基礎上,為了能賣的更好,白若若又給自己的糕點加了點兒料。她忽然靈機一動,想起漢代就出土過最早的貓爪金飾,白若若也費了些功夫,把綠豆沙雕刻成貓爪的形狀,再把紅豆沙雕刻成心形,放在糕點碗裏,因為明日是探春宴,白若若還把木蘭花瓣放在了缽仔糕裏。
吃缽仔糕要用竹籤挑著吃,古代沒有現代那麽方便的竹籤,但是白若若也不想將就,她特意趕著黃昏時分,到城外的竹林裏砍了兩顆竹子,迴來再用小刀劈成細細的竹籤,捆成了一捆。
忙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白若若的缽仔糕就全部做完了。
她聽著晨鼓,推著車跟隨著出城的人群,樹木抽芽,草色映滿,黃澄澄的迎春從灌木中探出頭來,溫柔地告訴人們春季已至。城外有一條河,水流清澈又不湍急,城裏的人們大多都會選擇在這裏踏青。
因為這幾日解了宵禁,出城來借著探春宴擺攤的人有很多。賣酥山的,櫻桃酪的,賣冷淘的,賣湯餅和胡麻餅的大叔大娘也出來了。白若若跟他們打過招唿,到了人流最多的地方,白若若擺開攤位,把蓋在上麵的白布掀開,露出了裏麵三十多個擺放整齊的缽仔糕。
三十幾個小鐵碗裏,全數放著半透明的缽仔糕。上麵服附著一層綠豆沙,紅豆沙,紅棗,木蘭,桂花醬等種種東西。出來踏青的人越來越多,本朝人民還沒有見識過這麽新奇的糕點,有好幾個湊過來看的。
「小娘子,你這賣的是什麽?多少文錢一個?」
白若若笑著迴答:「這叫缽仔糕,三文錢一個,買五個送一個。這是用糯米和豆沙做的點心,又香又清甜,可好吃了。」說完之後,白若若又指了指旁邊的茶壺:「這是木蘭花茶,茶清香解膩,配著糕點吃再好不過。」
有些人大概就是過來看個熱鬧,也不買東西就離開了。片刻之後,過來了兩個身穿窄袖胡服的小娘子過來,買了兩塊糕點,白若若就算是正式開張了。
白若若手腳麻利,竹籤子往小碗裏一插,雙手靈巧,很快給小碗翻了個麵兒,缽仔糕就被她從碗裏拿出來了。她舉著缽仔糕遞給那一對女郎,看著兩人舉著缽仔糕,一麵說笑一麵吃。這樣新鮮的吃食,也吸引了不少出來踏青人的目光。兩個吃完了之後,沒過一會兒,二人又匆匆返迴,又買了桃心形和貓爪形狀的。
「嗯,這豆沙細膩,入口綿軟香甜,桂花香氣馥鬱,糕體軟糯又不失彈性,果然好吃。」
從現世穿越過來的白若若哪有這麽多的文縐縐的字眼,唯有稱是的二字而已。
那兩個女郎離開之後,白若若攤位上的客人漸漸多了起來。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白若若放在上麵那層的缽仔糕就已經賣完。倒是木蘭花茶,因為白若若煮茶做湯飲的手藝一般,隻賣出去了五杯。
在賣東西的空當,白若若也坐了下來,欣賞今日來踏春官人娘子們的衣著和這春天的好景色。
不多時,一個管家打扮的人走了過來。白若若起身招唿,那管家便問:「小娘子,我家主人在請人吃飯,帶來的糕點不夠了,我聽我他們說你這裏有糕餅,還有沒有?」
「老伯,還有一半,四十個。三文錢一個。」
白若若這缽仔糕原是圖個新鮮,走短期路線,所以價格也比尋常糕點要貴些。見那老伯有些猶豫,白若若便主動用竹籤插好一個,遞給了他:「老伯不妨先嚐嚐。」
那老伯接過缽仔糕,三口兩口吃完了一個,然後指著白若若的攤位,說;「我都要了。」
白若若喜出望外,立刻把剩下的四十個全數拿出來包好,又送了那老伯兩個:「這兩個是送給您的,老伯您拿著路上吃。」
老伯喜笑顏開地走開,白若若重新坐下來,雖然很高興缽仔糕賣的這麽快,不過還是有點憂慮,今天自己做的木蘭花飲子,顯然不太受歡迎。這要怪她,以前在做美食up主的時候,就少在飲料上下功夫,也難怪別人不願意買,想必是味道差強人意,倒是白白可惜了這麽多木蘭花。
正在她考慮怎麽把飲子做好的時候,一個圓潤的少女從河對岸走了過來,過了獨木橋,她已經變得有些氣喘籲籲。等到她又走近了些,白若若才看出來,這可不是自己的「前表姐」,舅舅家的女兒高紅玉嗎?
高紅玉一麵漸漸走近,一麵嘟噥道:「憑什麽人人都有糕點吃,偏偏我就沒有?莫非看我是商賈之女所以瞧不起我嗎?」
她漸漸走近,到了白若若這裏,自然也看到了她。高紅玉冷哼了一聲,剛要走開,耳邊卻響起了白若若清亮的聲音:「吃糕嗎?」
第七章
高紅玉迴過神來,驚訝地看著白若若,然後指著自己的臉,問道:「你在說我嗎?」
白若若看了看四周,問道:「這裏還有其他人嗎?」
攤位上隻剩下兩個賣相不太好的缽仔糕,白若若想要急著收攤,所以就想順便做個順水推舟的人情,送給她就算了。
那少年沒動,也沒說話。剛挨打的人心情肯定好不好哪裏去。白若若整理好自己的籃子,轉身走了。
——
得到了張娘子的認可,迴去之後,白若若就開始準備製作缽仔糕了。
在給張娘子做糕點的基礎上,為了能賣的更好,白若若又給自己的糕點加了點兒料。她忽然靈機一動,想起漢代就出土過最早的貓爪金飾,白若若也費了些功夫,把綠豆沙雕刻成貓爪的形狀,再把紅豆沙雕刻成心形,放在糕點碗裏,因為明日是探春宴,白若若還把木蘭花瓣放在了缽仔糕裏。
吃缽仔糕要用竹籤挑著吃,古代沒有現代那麽方便的竹籤,但是白若若也不想將就,她特意趕著黃昏時分,到城外的竹林裏砍了兩顆竹子,迴來再用小刀劈成細細的竹籤,捆成了一捆。
忙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白若若的缽仔糕就全部做完了。
她聽著晨鼓,推著車跟隨著出城的人群,樹木抽芽,草色映滿,黃澄澄的迎春從灌木中探出頭來,溫柔地告訴人們春季已至。城外有一條河,水流清澈又不湍急,城裏的人們大多都會選擇在這裏踏青。
因為這幾日解了宵禁,出城來借著探春宴擺攤的人有很多。賣酥山的,櫻桃酪的,賣冷淘的,賣湯餅和胡麻餅的大叔大娘也出來了。白若若跟他們打過招唿,到了人流最多的地方,白若若擺開攤位,把蓋在上麵的白布掀開,露出了裏麵三十多個擺放整齊的缽仔糕。
三十幾個小鐵碗裏,全數放著半透明的缽仔糕。上麵服附著一層綠豆沙,紅豆沙,紅棗,木蘭,桂花醬等種種東西。出來踏青的人越來越多,本朝人民還沒有見識過這麽新奇的糕點,有好幾個湊過來看的。
「小娘子,你這賣的是什麽?多少文錢一個?」
白若若笑著迴答:「這叫缽仔糕,三文錢一個,買五個送一個。這是用糯米和豆沙做的點心,又香又清甜,可好吃了。」說完之後,白若若又指了指旁邊的茶壺:「這是木蘭花茶,茶清香解膩,配著糕點吃再好不過。」
有些人大概就是過來看個熱鬧,也不買東西就離開了。片刻之後,過來了兩個身穿窄袖胡服的小娘子過來,買了兩塊糕點,白若若就算是正式開張了。
白若若手腳麻利,竹籤子往小碗裏一插,雙手靈巧,很快給小碗翻了個麵兒,缽仔糕就被她從碗裏拿出來了。她舉著缽仔糕遞給那一對女郎,看著兩人舉著缽仔糕,一麵說笑一麵吃。這樣新鮮的吃食,也吸引了不少出來踏青人的目光。兩個吃完了之後,沒過一會兒,二人又匆匆返迴,又買了桃心形和貓爪形狀的。
「嗯,這豆沙細膩,入口綿軟香甜,桂花香氣馥鬱,糕體軟糯又不失彈性,果然好吃。」
從現世穿越過來的白若若哪有這麽多的文縐縐的字眼,唯有稱是的二字而已。
那兩個女郎離開之後,白若若攤位上的客人漸漸多了起來。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白若若放在上麵那層的缽仔糕就已經賣完。倒是木蘭花茶,因為白若若煮茶做湯飲的手藝一般,隻賣出去了五杯。
在賣東西的空當,白若若也坐了下來,欣賞今日來踏春官人娘子們的衣著和這春天的好景色。
不多時,一個管家打扮的人走了過來。白若若起身招唿,那管家便問:「小娘子,我家主人在請人吃飯,帶來的糕點不夠了,我聽我他們說你這裏有糕餅,還有沒有?」
「老伯,還有一半,四十個。三文錢一個。」
白若若這缽仔糕原是圖個新鮮,走短期路線,所以價格也比尋常糕點要貴些。見那老伯有些猶豫,白若若便主動用竹籤插好一個,遞給了他:「老伯不妨先嚐嚐。」
那老伯接過缽仔糕,三口兩口吃完了一個,然後指著白若若的攤位,說;「我都要了。」
白若若喜出望外,立刻把剩下的四十個全數拿出來包好,又送了那老伯兩個:「這兩個是送給您的,老伯您拿著路上吃。」
老伯喜笑顏開地走開,白若若重新坐下來,雖然很高興缽仔糕賣的這麽快,不過還是有點憂慮,今天自己做的木蘭花飲子,顯然不太受歡迎。這要怪她,以前在做美食up主的時候,就少在飲料上下功夫,也難怪別人不願意買,想必是味道差強人意,倒是白白可惜了這麽多木蘭花。
正在她考慮怎麽把飲子做好的時候,一個圓潤的少女從河對岸走了過來,過了獨木橋,她已經變得有些氣喘籲籲。等到她又走近了些,白若若才看出來,這可不是自己的「前表姐」,舅舅家的女兒高紅玉嗎?
高紅玉一麵漸漸走近,一麵嘟噥道:「憑什麽人人都有糕點吃,偏偏我就沒有?莫非看我是商賈之女所以瞧不起我嗎?」
她漸漸走近,到了白若若這裏,自然也看到了她。高紅玉冷哼了一聲,剛要走開,耳邊卻響起了白若若清亮的聲音:「吃糕嗎?」
第七章
高紅玉迴過神來,驚訝地看著白若若,然後指著自己的臉,問道:「你在說我嗎?」
白若若看了看四周,問道:「這裏還有其他人嗎?」
攤位上隻剩下兩個賣相不太好的缽仔糕,白若若想要急著收攤,所以就想順便做個順水推舟的人情,送給她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