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往西,地上佛國。
在此地,處處可見浮屠佛塔,寺廟僧人。舉目千裏,皆是金光閃閃,似有佛門大修飛天而去,引人遐想。收迴目光,樹下也有老僧坐禪,莊嚴肅穆。
但在與大唐交界之地,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山不算高,廟也不大,但勝在清靜,因為沒有香客上門。
“如是我聞……其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琉璃為幹,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踈,垂蔭如雲,寶華雜『色』,分枝布影……”
此刻在寺廟大殿裏,一個小和尚正在閉著眼,認真敲打著木魚念經,而在他的身旁,是一名臉上堆滿皺紋的老僧,也在嚴肅地念誦。
除此之外,寺裏沒有其它人了。
少年心『性』,喜愛玩鬧,小和尚估計是有些無聊了,開始睜開眼睛,停了木魚聲。
老僧沒有在意,依舊一絲不苟地做著功課,他知道他這個小徒弟的心,已經隨著他師兄去了遠方。
而心不定,再怎麽念經,也隻是做個樣子而已。
那自己便眼觀鼻,鼻觀心,不去理他,做個如是觀好了。
繼續誦經吧。
“……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
小和尚東張西望,抓耳撓腮,心思焦急,活脫脫的想要離去卻又怕師父責罵的模樣。
最後,他終於忍受不住,對著師父開口連番問道:“師父,你說師兄現在在哪?他也和我們一樣在誦經嗎?聽說大唐妖女『迷』行,師兄會不會被『迷』住啊?”
老僧停止念經,睜眼看了小和尚一眼,搖頭輕歎一聲:“你這備懶,苦竹才離去三天,你就這般神遊天外,心不在焉,是想一輩子在這小寺廟裏陪我一輩子?”
“那我若是認真修行,何時能夠下山?”小和尚歪頭,睜著大眼睛向老僧問道。
老僧抬手起幹枯的右手,指著外麵一顆已經枯萎的樹木說道:“你每天的給它澆水,待得它枝繁葉茂,開花結果之時,就是你下山之日。”
“那顆樹從徒兒進門以來,你便讓徒兒給他澆水,春去秋來,風雨無阻,如今已經過去了十二年,但它何時有過生機?”小和尚鼓起嘴巴,氣唿唿地說道。
老僧聽得小和尚抱怨,但卻沒有一絲不悅,微笑著緩緩吐出一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我看師父您啊,就是想空手套白狼,拿著一顆枯樹綁定我的人生!不然為何我明明和師兄一樣修為,憑什麽就他一人下山。”小和尚越想越覺得是這麽迴事,師父就是一個人在山裏寂寞了,所以也想把自己也留在山上陪他。
一顆已經枯萎的樹,怎麽煥發生機,這不是扯淡嗎?
“你師兄持戒太深,需得下山曆練。”
老僧說完,閉眼閉口。
小和尚聽罷,神『色』帳然若失,師兄持戒太深,那麽另一層意思就是自己持戒太淺了啊。
不過持戒,與院外那顆枯樹有何聯係?
小和尚想不明白,或許真的要等它開花吧。
……
另一方麵,張若塵和玖玖看著眼前的白衣僧人,亦是不知所措,從剛剛那情形來看,這和尚很強,甚至在張若塵未曾通玄之前,很難取勝。
不過從好歹是一個人,若是放任不管的話,還真對不起師父的教導。
師父在世時,便多次宣揚過,要與人為善,不得輕易殺生,勿要逞能……
“罷了,便算是貧道多管閑事吧。”
張若塵一指點去,一股真元自指尖爆發,注入了白衣僧人的體內,隻見原本他蒼白的臉龐,漸漸紅潤有光澤。
之後張若塵又是打出幾道印法,化作一方護陣給白衣僧人,陣紋緩緩轉動,自行吸收天地靈氣進行補充,流光溢彩,散發出莫大的威能,除非是半步通玄,不然就算是練氣大圓滿修士也要廢一番手腳,而未通天地玄關之前的修士,更是不可能打破。
這是張若塵達到半步通玄對於陣法的運用。
其實世間萬千法門,都隻是各種知識的運用罷了,張若塵之前和師父張玄機學過奇門陣法,雖然以前大多不懂師父說的什麽,但自從他道心通明之後,便漸漸弄懂了那些東西。
修行就是如此,一步一天地。
當今的修行境界,不再是如中古時期之前,從練氣到元嬰大多都是量的積累,而是以提高智慧,承載知識,理解玄妙為主。
因為自身心靈,視角等方麵,都會對天地之力的理解有差異,而這差異,往往都不可能彌補。
在道門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兩名修行同一種雷法的練氣大圓滿修士,其中一名心靈不通透,他無法感知到雷電的變化,是以他隻能按部就班的施展雷法。
而另一名修士,他的真元和肉身其實都不如前一名,但是他心靈比前一名修士強,是以他能夠感知到前一名修士的雷法變化,於是他隻是將自己少量的真元化作雷霆,調整到和前一名一樣,結果任憑對手如何施展雷法,都無法傷害到他。
據說他那一天,讓那名練氣大圓滿的修士劈了半個時辰,毫發無損,最後還生生把對方的真元耗光了。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若是他真想早點結束戰鬥,根本就是非常容易的事。
人家不是憑借蠻力硬抗,但卻能讓你劈半個時辰而不傷一絲一毫,就說明人家對於雷霆的運用,已經遠遠超出前一名修士的理解。
這不但是來自知識理解層麵的壓製,更是來自於知識運用的碾壓!
而現在,張若塵因為道心通明,他對於各種天地玄奧的理解,會大大超出那些道心還未通明的練氣大圓滿,雖然比起來真元肉身都不會相差太多,但對於“法”與“理”的理解,根本就不再一個層次。
當然,若是張若塵能夠突破通玄,他眼中的世界,又會再一步深入,對於道法神通的理解也會再提升幾個級數。
通玄境以上的修士鬥法,鬥的不再是真元強弱,而是玄法理解。
所以,張若塵對於這個白衣僧人異常謹慎,這個白衣僧人就算是因為因為某些原因沒有破入定慧,但就憑剛剛他所表現,就已經說明他的“佛法”理解已經達到了定慧。
定慧,定而生慧,慧光一顯,天地妙理自在心間,這是相當於道門通玄,儒門至誠的境界。
“我們走吧!”
所以,張若塵做完這一切,能保證他不死之後,便帶著玖玖離開了。
接下來,白衣和尚發生的一切情況,都與自己無關。
ps,今天開始上推薦,還請麻煩諸位多多支持哦。
在此地,處處可見浮屠佛塔,寺廟僧人。舉目千裏,皆是金光閃閃,似有佛門大修飛天而去,引人遐想。收迴目光,樹下也有老僧坐禪,莊嚴肅穆。
但在與大唐交界之地,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山不算高,廟也不大,但勝在清靜,因為沒有香客上門。
“如是我聞……其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琉璃為幹,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踈,垂蔭如雲,寶華雜『色』,分枝布影……”
此刻在寺廟大殿裏,一個小和尚正在閉著眼,認真敲打著木魚念經,而在他的身旁,是一名臉上堆滿皺紋的老僧,也在嚴肅地念誦。
除此之外,寺裏沒有其它人了。
少年心『性』,喜愛玩鬧,小和尚估計是有些無聊了,開始睜開眼睛,停了木魚聲。
老僧沒有在意,依舊一絲不苟地做著功課,他知道他這個小徒弟的心,已經隨著他師兄去了遠方。
而心不定,再怎麽念經,也隻是做個樣子而已。
那自己便眼觀鼻,鼻觀心,不去理他,做個如是觀好了。
繼續誦經吧。
“……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
小和尚東張西望,抓耳撓腮,心思焦急,活脫脫的想要離去卻又怕師父責罵的模樣。
最後,他終於忍受不住,對著師父開口連番問道:“師父,你說師兄現在在哪?他也和我們一樣在誦經嗎?聽說大唐妖女『迷』行,師兄會不會被『迷』住啊?”
老僧停止念經,睜眼看了小和尚一眼,搖頭輕歎一聲:“你這備懶,苦竹才離去三天,你就這般神遊天外,心不在焉,是想一輩子在這小寺廟裏陪我一輩子?”
“那我若是認真修行,何時能夠下山?”小和尚歪頭,睜著大眼睛向老僧問道。
老僧抬手起幹枯的右手,指著外麵一顆已經枯萎的樹木說道:“你每天的給它澆水,待得它枝繁葉茂,開花結果之時,就是你下山之日。”
“那顆樹從徒兒進門以來,你便讓徒兒給他澆水,春去秋來,風雨無阻,如今已經過去了十二年,但它何時有過生機?”小和尚鼓起嘴巴,氣唿唿地說道。
老僧聽得小和尚抱怨,但卻沒有一絲不悅,微笑著緩緩吐出一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我看師父您啊,就是想空手套白狼,拿著一顆枯樹綁定我的人生!不然為何我明明和師兄一樣修為,憑什麽就他一人下山。”小和尚越想越覺得是這麽迴事,師父就是一個人在山裏寂寞了,所以也想把自己也留在山上陪他。
一顆已經枯萎的樹,怎麽煥發生機,這不是扯淡嗎?
“你師兄持戒太深,需得下山曆練。”
老僧說完,閉眼閉口。
小和尚聽罷,神『色』帳然若失,師兄持戒太深,那麽另一層意思就是自己持戒太淺了啊。
不過持戒,與院外那顆枯樹有何聯係?
小和尚想不明白,或許真的要等它開花吧。
……
另一方麵,張若塵和玖玖看著眼前的白衣僧人,亦是不知所措,從剛剛那情形來看,這和尚很強,甚至在張若塵未曾通玄之前,很難取勝。
不過從好歹是一個人,若是放任不管的話,還真對不起師父的教導。
師父在世時,便多次宣揚過,要與人為善,不得輕易殺生,勿要逞能……
“罷了,便算是貧道多管閑事吧。”
張若塵一指點去,一股真元自指尖爆發,注入了白衣僧人的體內,隻見原本他蒼白的臉龐,漸漸紅潤有光澤。
之後張若塵又是打出幾道印法,化作一方護陣給白衣僧人,陣紋緩緩轉動,自行吸收天地靈氣進行補充,流光溢彩,散發出莫大的威能,除非是半步通玄,不然就算是練氣大圓滿修士也要廢一番手腳,而未通天地玄關之前的修士,更是不可能打破。
這是張若塵達到半步通玄對於陣法的運用。
其實世間萬千法門,都隻是各種知識的運用罷了,張若塵之前和師父張玄機學過奇門陣法,雖然以前大多不懂師父說的什麽,但自從他道心通明之後,便漸漸弄懂了那些東西。
修行就是如此,一步一天地。
當今的修行境界,不再是如中古時期之前,從練氣到元嬰大多都是量的積累,而是以提高智慧,承載知識,理解玄妙為主。
因為自身心靈,視角等方麵,都會對天地之力的理解有差異,而這差異,往往都不可能彌補。
在道門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兩名修行同一種雷法的練氣大圓滿修士,其中一名心靈不通透,他無法感知到雷電的變化,是以他隻能按部就班的施展雷法。
而另一名修士,他的真元和肉身其實都不如前一名,但是他心靈比前一名修士強,是以他能夠感知到前一名修士的雷法變化,於是他隻是將自己少量的真元化作雷霆,調整到和前一名一樣,結果任憑對手如何施展雷法,都無法傷害到他。
據說他那一天,讓那名練氣大圓滿的修士劈了半個時辰,毫發無損,最後還生生把對方的真元耗光了。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若是他真想早點結束戰鬥,根本就是非常容易的事。
人家不是憑借蠻力硬抗,但卻能讓你劈半個時辰而不傷一絲一毫,就說明人家對於雷霆的運用,已經遠遠超出前一名修士的理解。
這不但是來自知識理解層麵的壓製,更是來自於知識運用的碾壓!
而現在,張若塵因為道心通明,他對於各種天地玄奧的理解,會大大超出那些道心還未通明的練氣大圓滿,雖然比起來真元肉身都不會相差太多,但對於“法”與“理”的理解,根本就不再一個層次。
當然,若是張若塵能夠突破通玄,他眼中的世界,又會再一步深入,對於道法神通的理解也會再提升幾個級數。
通玄境以上的修士鬥法,鬥的不再是真元強弱,而是玄法理解。
所以,張若塵對於這個白衣僧人異常謹慎,這個白衣僧人就算是因為因為某些原因沒有破入定慧,但就憑剛剛他所表現,就已經說明他的“佛法”理解已經達到了定慧。
定慧,定而生慧,慧光一顯,天地妙理自在心間,這是相當於道門通玄,儒門至誠的境界。
“我們走吧!”
所以,張若塵做完這一切,能保證他不死之後,便帶著玖玖離開了。
接下來,白衣和尚發生的一切情況,都與自己無關。
ps,今天開始上推薦,還請麻煩諸位多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