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之後,李雲衢每年冬天會生病,但到了春天就會好轉。
如今已經是春天,李雲衢身體看著也好了許多。
皇帝沉凝的臉色,卻告訴侄兒這並不是假話。
「太醫院院正告訴朕,衢兒身體顯出油盡燈枯之兆,若能安心靜養,或許能再活幾年,若依舊殫精竭力,隻怕……」
趙雲安心中大驚:「怎麽會如此?」
皇帝捏了捏眉心,眼底壓抑著悲痛:「是朕的錯,當年為了麻痹丁家假死,惹得衢兒悲慟過度,後來丁家作亂,衢兒為保永昌伯府平安,又是諸多思量。」
不隻是如此,當初趙娟死在宮中,趙雲衢當時大病一場,半年都未能起身,那時候便埋下了病根子。
隻是為父親報仇,為女兒的念頭,支撐著趙雲衢好起來。
趙雲衢身體慢慢恢復後,眾人都鬆了口氣,以為跟往年一樣,隻要好起來就沒事了。
殊不知病根已經落下,等到皇帝登基,諸事繁忙,李雲衢雖然有心調養身體,卻一直未能安心養病。
去年隆冬,李雲平的咳嗽症狀一直未能減弱,等到天氣迴暖才好一些。
可這不過是表象。
趙雲安手指都在微微顫抖,連忙道:「那就讓大哥好好休息,什麽都不比他身體重要。」
皇帝幽幽嘆了口氣:「衢兒的性子,你也是了解的,朕不讓他做事,他便想的更多。」
李雲衢從小作為永昌公府的嫡長子長大,學識出眾,向來是別人家孩子代表。
但是同時,過於聰慧和天生的性格,讓他多思多慮,從來是個停不下來的人。
正因為如此,皇帝當年能放心將永昌伯府交給兒子,但也正因為如此,李雲衢的身體每況愈下。
趙雲安很想說什麽,但張了張嘴,卻發現語言枯竭。
「總會有辦法的,太醫院有那麽多太醫。」
可他心底卻知道,隻要有一丁點的辦法,皇帝不可能不嚐試。
皇帝麵露悲慟:「朕沒讓他們告訴衢兒,免得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反倒是越發多慮。」
「大伯,不如貼出皇榜,尋訪神醫?」
皇帝卻搖頭:「不可。」
「太子重病的事情,絕不能廣而告之。」
趙雲安皺眉道:「大哥都病了,何必再顧慮那些。」
「衢兒是不會答應的。」
皇帝說道:「朕登基不足一年,若太子重病鬧得沸沸揚揚,會動搖國本。」
「大伯——」
「你也知道,衢兒肯定不會答應。」
趙雲安咬緊牙關,分明有說不出的擔憂,卻又不得不承認。
李雲衢如果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為身後事做安排,而不是尋訪神醫。
皇帝見他滿臉擔心,情真意切,眼神緩和下來。
「安兒,皇後要讓謙兒進宮,背後絕不簡單。」
趙雲安皺眉:「怎麽會,大哥可是她親生的骨肉。」
皇帝卻道:「謙兒與她並不親近,尤其是這些年矛盾頗多,彈劾劉家後,他們母子的情分更是有傷。」
趙雲安一時愧疚不安:「是我的錯,我不該告訴大哥。」
是他將劉家的爛攤子放到大哥麵前,讓他費心費力的處理,也許大哥的身體越來越差,也有他的一份原因在。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頭,搖頭道:「不必自責,如果你不告訴他,衢兒心底反倒不悅。」
即使如此,趙雲安心底還是極為不安。
他忽然意識到,李雲平在這個檔口離開京城,遠赴西南,或許並不隻是他口中的原因。
皇帝膝下隻有兩位嫡子,太子是嫡長子,如果大哥出事,那三哥就成了唯一的繼承人。
皇後知道這件事嗎?
趙雲安心底忽然浮現這個問題。
皇帝就像是看得見他的問題,嘆氣道:「衢兒那次大病,是盧氏與皇後一同照料的。」
趙雲安眼神微微閃爍,當初大哥等人逃亡漳州府,那時候大哥確實還在生病。
隻是那時候大魏搖搖欲墜,北疆戰亂不停,趙雲升夫婦還死在了路上。
太多的事情,以至於趙雲安分身乏術,見趙雲衢的身體慢慢好起來便並未過多關注。
現在想來,也許趙雲衢那個時候便身體不好,隻是自己忍耐,怕給他們添麻煩。
而當時府中的李大夫,偏偏不擅長這種病症。
別人不知道,有些事情身為母親的劉氏,肯定是有些察覺的。
趙雲安依舊有些不敢相信。
趙雲衢是趙家的嫡長子,在永昌伯府的時候,他一直是劉氏最為疼愛的兒子,相比起天生反骨不聽話,不愛讀書反倒是習武的老三,劉氏自然更喜歡長子。
在永昌伯府的時候,趙雲安依稀記得大伯母看向大哥的眼神,那是引以為傲的慈愛。
人變得怎麽會這麽快?
大哥還在,皇後想的不是他的身體,而是轉向另一個兒子,甚至「未雨綢繆」,打算養育拉攏未來的皇長孫嗎。
趙雲安心底一陣陣發涼,為大哥不值。
下一刻,他卻聽見一道聲音。
皇帝盯著他,問:「安兒,朕最後問你一次,你可願過繼?」
第156章 抉擇
「衢兒是朕頭一個兒子,他出生的時候身體就不好,是好不容易才養大的。」
如今已經是春天,李雲衢身體看著也好了許多。
皇帝沉凝的臉色,卻告訴侄兒這並不是假話。
「太醫院院正告訴朕,衢兒身體顯出油盡燈枯之兆,若能安心靜養,或許能再活幾年,若依舊殫精竭力,隻怕……」
趙雲安心中大驚:「怎麽會如此?」
皇帝捏了捏眉心,眼底壓抑著悲痛:「是朕的錯,當年為了麻痹丁家假死,惹得衢兒悲慟過度,後來丁家作亂,衢兒為保永昌伯府平安,又是諸多思量。」
不隻是如此,當初趙娟死在宮中,趙雲衢當時大病一場,半年都未能起身,那時候便埋下了病根子。
隻是為父親報仇,為女兒的念頭,支撐著趙雲衢好起來。
趙雲衢身體慢慢恢復後,眾人都鬆了口氣,以為跟往年一樣,隻要好起來就沒事了。
殊不知病根已經落下,等到皇帝登基,諸事繁忙,李雲衢雖然有心調養身體,卻一直未能安心養病。
去年隆冬,李雲平的咳嗽症狀一直未能減弱,等到天氣迴暖才好一些。
可這不過是表象。
趙雲安手指都在微微顫抖,連忙道:「那就讓大哥好好休息,什麽都不比他身體重要。」
皇帝幽幽嘆了口氣:「衢兒的性子,你也是了解的,朕不讓他做事,他便想的更多。」
李雲衢從小作為永昌公府的嫡長子長大,學識出眾,向來是別人家孩子代表。
但是同時,過於聰慧和天生的性格,讓他多思多慮,從來是個停不下來的人。
正因為如此,皇帝當年能放心將永昌伯府交給兒子,但也正因為如此,李雲衢的身體每況愈下。
趙雲安很想說什麽,但張了張嘴,卻發現語言枯竭。
「總會有辦法的,太醫院有那麽多太醫。」
可他心底卻知道,隻要有一丁點的辦法,皇帝不可能不嚐試。
皇帝麵露悲慟:「朕沒讓他們告訴衢兒,免得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反倒是越發多慮。」
「大伯,不如貼出皇榜,尋訪神醫?」
皇帝卻搖頭:「不可。」
「太子重病的事情,絕不能廣而告之。」
趙雲安皺眉道:「大哥都病了,何必再顧慮那些。」
「衢兒是不會答應的。」
皇帝說道:「朕登基不足一年,若太子重病鬧得沸沸揚揚,會動搖國本。」
「大伯——」
「你也知道,衢兒肯定不會答應。」
趙雲安咬緊牙關,分明有說不出的擔憂,卻又不得不承認。
李雲衢如果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為身後事做安排,而不是尋訪神醫。
皇帝見他滿臉擔心,情真意切,眼神緩和下來。
「安兒,皇後要讓謙兒進宮,背後絕不簡單。」
趙雲安皺眉:「怎麽會,大哥可是她親生的骨肉。」
皇帝卻道:「謙兒與她並不親近,尤其是這些年矛盾頗多,彈劾劉家後,他們母子的情分更是有傷。」
趙雲安一時愧疚不安:「是我的錯,我不該告訴大哥。」
是他將劉家的爛攤子放到大哥麵前,讓他費心費力的處理,也許大哥的身體越來越差,也有他的一份原因在。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頭,搖頭道:「不必自責,如果你不告訴他,衢兒心底反倒不悅。」
即使如此,趙雲安心底還是極為不安。
他忽然意識到,李雲平在這個檔口離開京城,遠赴西南,或許並不隻是他口中的原因。
皇帝膝下隻有兩位嫡子,太子是嫡長子,如果大哥出事,那三哥就成了唯一的繼承人。
皇後知道這件事嗎?
趙雲安心底忽然浮現這個問題。
皇帝就像是看得見他的問題,嘆氣道:「衢兒那次大病,是盧氏與皇後一同照料的。」
趙雲安眼神微微閃爍,當初大哥等人逃亡漳州府,那時候大哥確實還在生病。
隻是那時候大魏搖搖欲墜,北疆戰亂不停,趙雲升夫婦還死在了路上。
太多的事情,以至於趙雲安分身乏術,見趙雲衢的身體慢慢好起來便並未過多關注。
現在想來,也許趙雲衢那個時候便身體不好,隻是自己忍耐,怕給他們添麻煩。
而當時府中的李大夫,偏偏不擅長這種病症。
別人不知道,有些事情身為母親的劉氏,肯定是有些察覺的。
趙雲安依舊有些不敢相信。
趙雲衢是趙家的嫡長子,在永昌伯府的時候,他一直是劉氏最為疼愛的兒子,相比起天生反骨不聽話,不愛讀書反倒是習武的老三,劉氏自然更喜歡長子。
在永昌伯府的時候,趙雲安依稀記得大伯母看向大哥的眼神,那是引以為傲的慈愛。
人變得怎麽會這麽快?
大哥還在,皇後想的不是他的身體,而是轉向另一個兒子,甚至「未雨綢繆」,打算養育拉攏未來的皇長孫嗎。
趙雲安心底一陣陣發涼,為大哥不值。
下一刻,他卻聽見一道聲音。
皇帝盯著他,問:「安兒,朕最後問你一次,你可願過繼?」
第156章 抉擇
「衢兒是朕頭一個兒子,他出生的時候身體就不好,是好不容易才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