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安沒想到他會這麽問,轉頭看他:「謙兒覺得呢?」
「我覺得有些對,有些不對。」
李謙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添了一句:「或者有時候對,有時候不對。」
趙雲安微微挑眉,點頭贊同:「所謂聖賢書,是立世之道,但也是禦人之本。」
李謙似懂非懂。
很快,他又說道:「程先生是大儒,但我覺得比起讀書來,像七叔一樣更好,不管是經商還是種地,都能切切實實的幫助百姓。」
趙雲安心底驚訝:「是程先生提到了這些嗎?」
「先生沒說。」
李謙又道:「但是我知道,許多讀書人都覺得士農工商,讀書才是最為尊貴的,似乎讀了書就高人一等,但是這樣是不對的。」
「大哥說,如果沒有人種地,那我們就沒有糧食吃,如果沒有人經商,那大魏就會死氣沉沉,缺一不可。」
趙雲安笑贊道:「瑾兒看得很是長遠。」
「讀書入仕,理應為民造福,為國解憂,若忘記根本,那將是國之災禍。」
他伸手摸了摸李謙的小腦袋:「不過水至清則無魚,謙兒慢慢學,慢慢看,不著急。」
李謙不好意思的笑起來。
趙雲安心思一轉,暗道如今科舉入仕固然好,但也有很大的不足。
至少這樣的選拔辦法,選出來的大多是文科人才,偏科嚴重。
也許他可以慢慢改製,增加其他科係的選拔科考,長此以往,也許大魏也能擁有幾個出色的「科學家」。
趙雲安忍不住在心底盤算,不過即使要做,也得先等等。
等大魏變得富足,等大伯坐穩皇位,到那個時候才能大刀闊斧的改革,否則老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那就成了捨本逐末。
涼亭裏風景正好,馬貴急急忙忙的過來了。
「公爺,宮裏頭來人,說皇後想念小皇孫,想讓皇孫進宮住一段日子。」
趙雲安一聽就皺眉:「謙兒才剛來,是誰下的旨意。」
「是皇後娘娘。」
顧季夏拍了拍孩子,看向趙雲安。
她心底知道,三皇子夫婦離開之前,之所以將孩子送到趙雲安身邊,而不是留在宮中,就是對皇後娘娘不太放心。
李謙抿了抿嘴,抱怨道:「我不想進宮,宮裏頭太無聊了,除了讀書就是讀書。」
再者,李謙性格像爹娘,最受不了拘束,如今爹娘都不在,他一個人更是不高興進宮。
趙雲安便道:「七叔陪你進宮一趟吧,探望一下皇後娘娘再出來也不遲。」
有七叔陪著,李謙就顯得不那麽抗拒了。
兩人果然一塊兒入了宮。
皇後一聽趙雲安跟著來了,不免皺眉。
她朝著劉嬤嬤抱怨:「這老三到底怎麽想的,本宮是嫡親的祖母,那不成還會害了謙兒不成,眼巴巴的將孩子送到永昌公府,謙兒好歹是皇孫,卻被外人養著。」
劉嬤嬤隻能勸她:「娘娘,七少爺好歹也是探花及第,位居高官,素來最是聰明,三皇子將孩子留在他身邊,想來也是想讓他多多教導。」
皇後卻不以為然:「難道他的學識還能比得上程大人?」
臨了又嘆氣:「老大老三年紀大了,越發有主意,瑾兒那邊本宮也搭不上手,不如將謙兒養在身邊,這樣孩子以後才能親近。」
劉嬤嬤看了她一眼,心底無可奈何。
等趙雲安帶著李謙進來見禮,皇後臉上很是熱切,倒是看不出方才的抱怨來。
「謙兒,快到祖母身邊來,讓我仔細瞧瞧。」皇後招手道。
李謙磨磨蹭蹭的到了她身邊,顯然皇後與沈氏不親近,連帶著跟這個孫兒也並不親近。
皇後卻不在意,笑著說道:「小孩子長得就是快,幾日不見,謙兒又長高了。」
「隻是黑了好多,雖是男兒也該注意一些,你是皇孫,又不是鄉間小子。」
話裏話外自有幾分敲打。
轉頭看向趙雲安:「安兒也辛苦了,你媳婦剛剛生產,孩子還小,你又要照看幼兒,又得看護謙兒,還得為聖人辦差,定是十分辛勞。」
趙雲安隻是笑:「多謝娘娘體恤,府中自有娘與夫人操心,微臣倒是樂得自在。」
皇後不贊同道:「顧氏也是個能幹的,不過她孩子還小,分不了身。」
趙雲安挑了挑眉。
「祖母,我已經還這麽大了,能夠自己照看自己,再者七叔可好了,總帶著我玩。」李謙插嘴道。
皇後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道:「傻孩子,你爹也是糊塗的,他們倆去了西南留下你一個人,如今還讓你宮裏宮外的折騰,每日進進出出多麻煩。」
「我不覺得麻煩。」李謙嘟起嘴說。
皇後皺了皺眉,看向趙雲安:「安兒,你公務繁忙,顧氏既要料理家事,還得照看老夫人與幼子,也是分身乏術,不如讓謙兒迴宮住,左右本宮無事可做,也能好好照看他。」
趙雲安忙道:「娘娘,三哥臨行前殷殷叮囑,微臣若是因為嫌麻煩,就讓謙兒迴宮,豈不是辜負了三哥的囑託。」
「本宮知道你們幾個感情好,不過老三大大咧咧的,考慮的不夠周全。」
皇後淡淡道:「本宮會寫信告訴他一聲,想來他也不會反對。」
趙雲安卻道:「那不如等三哥迴信再說,否則等三哥迴來,定是要生我的氣了。」
「我覺得有些對,有些不對。」
李謙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添了一句:「或者有時候對,有時候不對。」
趙雲安微微挑眉,點頭贊同:「所謂聖賢書,是立世之道,但也是禦人之本。」
李謙似懂非懂。
很快,他又說道:「程先生是大儒,但我覺得比起讀書來,像七叔一樣更好,不管是經商還是種地,都能切切實實的幫助百姓。」
趙雲安心底驚訝:「是程先生提到了這些嗎?」
「先生沒說。」
李謙又道:「但是我知道,許多讀書人都覺得士農工商,讀書才是最為尊貴的,似乎讀了書就高人一等,但是這樣是不對的。」
「大哥說,如果沒有人種地,那我們就沒有糧食吃,如果沒有人經商,那大魏就會死氣沉沉,缺一不可。」
趙雲安笑贊道:「瑾兒看得很是長遠。」
「讀書入仕,理應為民造福,為國解憂,若忘記根本,那將是國之災禍。」
他伸手摸了摸李謙的小腦袋:「不過水至清則無魚,謙兒慢慢學,慢慢看,不著急。」
李謙不好意思的笑起來。
趙雲安心思一轉,暗道如今科舉入仕固然好,但也有很大的不足。
至少這樣的選拔辦法,選出來的大多是文科人才,偏科嚴重。
也許他可以慢慢改製,增加其他科係的選拔科考,長此以往,也許大魏也能擁有幾個出色的「科學家」。
趙雲安忍不住在心底盤算,不過即使要做,也得先等等。
等大魏變得富足,等大伯坐穩皇位,到那個時候才能大刀闊斧的改革,否則老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那就成了捨本逐末。
涼亭裏風景正好,馬貴急急忙忙的過來了。
「公爺,宮裏頭來人,說皇後想念小皇孫,想讓皇孫進宮住一段日子。」
趙雲安一聽就皺眉:「謙兒才剛來,是誰下的旨意。」
「是皇後娘娘。」
顧季夏拍了拍孩子,看向趙雲安。
她心底知道,三皇子夫婦離開之前,之所以將孩子送到趙雲安身邊,而不是留在宮中,就是對皇後娘娘不太放心。
李謙抿了抿嘴,抱怨道:「我不想進宮,宮裏頭太無聊了,除了讀書就是讀書。」
再者,李謙性格像爹娘,最受不了拘束,如今爹娘都不在,他一個人更是不高興進宮。
趙雲安便道:「七叔陪你進宮一趟吧,探望一下皇後娘娘再出來也不遲。」
有七叔陪著,李謙就顯得不那麽抗拒了。
兩人果然一塊兒入了宮。
皇後一聽趙雲安跟著來了,不免皺眉。
她朝著劉嬤嬤抱怨:「這老三到底怎麽想的,本宮是嫡親的祖母,那不成還會害了謙兒不成,眼巴巴的將孩子送到永昌公府,謙兒好歹是皇孫,卻被外人養著。」
劉嬤嬤隻能勸她:「娘娘,七少爺好歹也是探花及第,位居高官,素來最是聰明,三皇子將孩子留在他身邊,想來也是想讓他多多教導。」
皇後卻不以為然:「難道他的學識還能比得上程大人?」
臨了又嘆氣:「老大老三年紀大了,越發有主意,瑾兒那邊本宮也搭不上手,不如將謙兒養在身邊,這樣孩子以後才能親近。」
劉嬤嬤看了她一眼,心底無可奈何。
等趙雲安帶著李謙進來見禮,皇後臉上很是熱切,倒是看不出方才的抱怨來。
「謙兒,快到祖母身邊來,讓我仔細瞧瞧。」皇後招手道。
李謙磨磨蹭蹭的到了她身邊,顯然皇後與沈氏不親近,連帶著跟這個孫兒也並不親近。
皇後卻不在意,笑著說道:「小孩子長得就是快,幾日不見,謙兒又長高了。」
「隻是黑了好多,雖是男兒也該注意一些,你是皇孫,又不是鄉間小子。」
話裏話外自有幾分敲打。
轉頭看向趙雲安:「安兒也辛苦了,你媳婦剛剛生產,孩子還小,你又要照看幼兒,又得看護謙兒,還得為聖人辦差,定是十分辛勞。」
趙雲安隻是笑:「多謝娘娘體恤,府中自有娘與夫人操心,微臣倒是樂得自在。」
皇後不贊同道:「顧氏也是個能幹的,不過她孩子還小,分不了身。」
趙雲安挑了挑眉。
「祖母,我已經還這麽大了,能夠自己照看自己,再者七叔可好了,總帶著我玩。」李謙插嘴道。
皇後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道:「傻孩子,你爹也是糊塗的,他們倆去了西南留下你一個人,如今還讓你宮裏宮外的折騰,每日進進出出多麻煩。」
「我不覺得麻煩。」李謙嘟起嘴說。
皇後皺了皺眉,看向趙雲安:「安兒,你公務繁忙,顧氏既要料理家事,還得照看老夫人與幼子,也是分身乏術,不如讓謙兒迴宮住,左右本宮無事可做,也能好好照看他。」
趙雲安忙道:「娘娘,三哥臨行前殷殷叮囑,微臣若是因為嫌麻煩,就讓謙兒迴宮,豈不是辜負了三哥的囑託。」
「本宮知道你們幾個感情好,不過老三大大咧咧的,考慮的不夠周全。」
皇後淡淡道:「本宮會寫信告訴他一聲,想來他也不會反對。」
趙雲安卻道:「那不如等三哥迴信再說,否則等三哥迴來,定是要生我的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