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跟安兒都吃得多,從小到大連病都很少,老大胃口不好,身體就弱一些。
皇帝希望侄兒多吃一些,自己胃口卻也普通,很快就放下了筷子。
喝了口茶清清口,皇帝便問道:「今天一大清早就過來,可是有什麽事情?」
趙雲安開口道:「陛下,琉璃坊已經步上正軌,後頭就是鍛造和售賣的事情,工部和戶部的大人都比我更加精通。」
一聽這話,皇帝微微皺眉:「怎麽,有人為難你了?」
他以為是琉璃坊收益極大,風頭正盛,趙雲安又資歷輕,年紀小,便有人想要耍滑頭,摘桃子。
有他在,自然是要護著侄兒,不許別人欺負的。
趙雲安搖了搖頭,解釋道:「有大伯護著我,誰敢欺負。」
「隻是琉璃坊告一段落,我再留在那裏也是浪費時間。」
皇帝露出幾分不贊同:「琉璃坊才剛剛起步,正是大放光彩的時候,豈是說扔開就能扔開的?」
如今誰不知道琉璃坊就是錢生錢的聚寶盆,誰不想分一杯羹,偏偏趙雲安要走。
趙雲安卻說:「大伯,侄兒是真的不想再留在琉璃坊,今日侄兒過來,是要向大伯求一個賞賜。」
皇帝瞪了他一眼,卻又問:「什麽賞賜,莫非跟老三似的,整日就惦記著往外走。」
趙雲安搖了搖頭:「侄兒想去研究良種。」
這話讓皇帝整個愣住。
趙雲安解釋道:「民以食為天,老百姓隻有吃飽了肚子,安居樂業,大魏才能繁榮富強。」
「可百姓想吃飽肚子,光靠琉璃坊補貼是沒用的,這不是長久之道,隻能解一時之圍。」
「大麵上,大伯您英明神武,肅清內外,提拔良才,讓各地父母官一心為民,老百姓能安安心心的勞作。」
「除此之外,便是要想方設法,選出良種,增收增產,讓現在的一畝地產出兩倍的糧食來,等到那時候,何愁藏富於民?」
隨著趙雲安的話,皇帝的眼神越來越柔和。
他看著自己一手養育成人的侄兒,甚至一瞬間覺得這孩子比太子更合心意。
「安兒的心中,是真的有大魏百姓的。」
趙雲安笑了笑:「我答應過大伯,要打造出繁榮富強的大魏。」
皇帝用力拍著他的肩膀,帶著無言的讚許,許久又問:「安兒,你可想好了。」
「選育良種是苦差使,並非一年兩年就能做到的,可琉璃坊卻已有成效,日進千金。」
趙雲安自然知道這一點。
歷朝歷代,朝廷都會想辦法提高糧食產量,選育良種就是其中一個辦法。
但數千年下來,能達成的效果堪憂,尤其是大魏朝,幾乎沒有可以普及出去的好種子。
「大伯,安兒生長在永昌伯府,自幼享盡榮華富貴,從未挨過餓,受過凍,這些是祖宗長輩給的,同樣也是大魏百姓給的。」
「安兒想為百姓們做一些事。」
如果如今在位的不是他親大伯,趙雲安也不敢如此大膽,可皇帝就是他最堅實的後背,那他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就算良種實驗不成功,他還是永昌公。
這話落到皇帝的耳中,又是一陣感動。
他朗聲笑道:「好,安兒有誌氣。」
「既然如此,你想做就去做吧,朕會下旨工部全力配合。」
趙雲安笑了起來:「有大伯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太子與三皇子知道這消息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
李雲平摟住弟弟抱怨:「這麽大的事情,你怎麽不跟我們商量商量,怎麽好好的放著差使不幹,偏去要這苦差事。」
太子倒是沉吟道:「民以食為天,良種乃是天下根本。」
趙雲安隻是笑:「大哥,三哥,我隻是想試試看能不能做出寫功績來。」
「也許我能搗鼓出豐產的良種,讓大魏國強民富,靠這個名留青史。」
太子笑盈盈的看著弟弟:「你研製出五色琉璃,如今已經能名垂青史了。」
趙雲安從琉璃坊去了良種所,一時之間,朝堂議論紛紛,暗道莫非這永昌公得罪了陛下,被發配到沒油水的清水衙門去了。
但再一看也不對,陛下哪裏是冷落了永昌公,簡直放在了心坎兒裏。
皇帝在宮中,但凡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往永昌公府送。
奇珍異寶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吃到一塊可口的點心,都惦記著這位永昌公,巴巴的讓人送過去。
再看太子與三皇子,那也是三天兩頭的往永昌公府跑,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親兄弟。
就算不是親兄弟,瞧他們熱絡的情分,便知道這感情有多深厚。
如此一來,文武百官否定了永昌公得罪皇帝的想法,揣測紛紛。
沒有人認為趙雲安去良種所,是真的要幹出什麽事業來,反倒是覺得他聰明。
反正永昌公府已經到了這份上,趙雲安又備受寵信,與其是累死累活,倒不如去清水衙門清清閑閑。
諸位大人自以為看透了。
殊不知趙雲安進了良種所,就立刻忙得兩腳不沾地,累得晚上趙瓊哭得再大聲,都沒能把他從熟睡中吵醒。
實在是選育良種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情。
在此之前,趙雲安便翻閱古籍,查找古人選育的辦法。
皇帝希望侄兒多吃一些,自己胃口卻也普通,很快就放下了筷子。
喝了口茶清清口,皇帝便問道:「今天一大清早就過來,可是有什麽事情?」
趙雲安開口道:「陛下,琉璃坊已經步上正軌,後頭就是鍛造和售賣的事情,工部和戶部的大人都比我更加精通。」
一聽這話,皇帝微微皺眉:「怎麽,有人為難你了?」
他以為是琉璃坊收益極大,風頭正盛,趙雲安又資歷輕,年紀小,便有人想要耍滑頭,摘桃子。
有他在,自然是要護著侄兒,不許別人欺負的。
趙雲安搖了搖頭,解釋道:「有大伯護著我,誰敢欺負。」
「隻是琉璃坊告一段落,我再留在那裏也是浪費時間。」
皇帝露出幾分不贊同:「琉璃坊才剛剛起步,正是大放光彩的時候,豈是說扔開就能扔開的?」
如今誰不知道琉璃坊就是錢生錢的聚寶盆,誰不想分一杯羹,偏偏趙雲安要走。
趙雲安卻說:「大伯,侄兒是真的不想再留在琉璃坊,今日侄兒過來,是要向大伯求一個賞賜。」
皇帝瞪了他一眼,卻又問:「什麽賞賜,莫非跟老三似的,整日就惦記著往外走。」
趙雲安搖了搖頭:「侄兒想去研究良種。」
這話讓皇帝整個愣住。
趙雲安解釋道:「民以食為天,老百姓隻有吃飽了肚子,安居樂業,大魏才能繁榮富強。」
「可百姓想吃飽肚子,光靠琉璃坊補貼是沒用的,這不是長久之道,隻能解一時之圍。」
「大麵上,大伯您英明神武,肅清內外,提拔良才,讓各地父母官一心為民,老百姓能安安心心的勞作。」
「除此之外,便是要想方設法,選出良種,增收增產,讓現在的一畝地產出兩倍的糧食來,等到那時候,何愁藏富於民?」
隨著趙雲安的話,皇帝的眼神越來越柔和。
他看著自己一手養育成人的侄兒,甚至一瞬間覺得這孩子比太子更合心意。
「安兒的心中,是真的有大魏百姓的。」
趙雲安笑了笑:「我答應過大伯,要打造出繁榮富強的大魏。」
皇帝用力拍著他的肩膀,帶著無言的讚許,許久又問:「安兒,你可想好了。」
「選育良種是苦差使,並非一年兩年就能做到的,可琉璃坊卻已有成效,日進千金。」
趙雲安自然知道這一點。
歷朝歷代,朝廷都會想辦法提高糧食產量,選育良種就是其中一個辦法。
但數千年下來,能達成的效果堪憂,尤其是大魏朝,幾乎沒有可以普及出去的好種子。
「大伯,安兒生長在永昌伯府,自幼享盡榮華富貴,從未挨過餓,受過凍,這些是祖宗長輩給的,同樣也是大魏百姓給的。」
「安兒想為百姓們做一些事。」
如果如今在位的不是他親大伯,趙雲安也不敢如此大膽,可皇帝就是他最堅實的後背,那他還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就算良種實驗不成功,他還是永昌公。
這話落到皇帝的耳中,又是一陣感動。
他朗聲笑道:「好,安兒有誌氣。」
「既然如此,你想做就去做吧,朕會下旨工部全力配合。」
趙雲安笑了起來:「有大伯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太子與三皇子知道這消息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
李雲平摟住弟弟抱怨:「這麽大的事情,你怎麽不跟我們商量商量,怎麽好好的放著差使不幹,偏去要這苦差事。」
太子倒是沉吟道:「民以食為天,良種乃是天下根本。」
趙雲安隻是笑:「大哥,三哥,我隻是想試試看能不能做出寫功績來。」
「也許我能搗鼓出豐產的良種,讓大魏國強民富,靠這個名留青史。」
太子笑盈盈的看著弟弟:「你研製出五色琉璃,如今已經能名垂青史了。」
趙雲安從琉璃坊去了良種所,一時之間,朝堂議論紛紛,暗道莫非這永昌公得罪了陛下,被發配到沒油水的清水衙門去了。
但再一看也不對,陛下哪裏是冷落了永昌公,簡直放在了心坎兒裏。
皇帝在宮中,但凡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往永昌公府送。
奇珍異寶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吃到一塊可口的點心,都惦記著這位永昌公,巴巴的讓人送過去。
再看太子與三皇子,那也是三天兩頭的往永昌公府跑,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親兄弟。
就算不是親兄弟,瞧他們熱絡的情分,便知道這感情有多深厚。
如此一來,文武百官否定了永昌公得罪皇帝的想法,揣測紛紛。
沒有人認為趙雲安去良種所,是真的要幹出什麽事業來,反倒是覺得他聰明。
反正永昌公府已經到了這份上,趙雲安又備受寵信,與其是累死累活,倒不如去清水衙門清清閑閑。
諸位大人自以為看透了。
殊不知趙雲安進了良種所,就立刻忙得兩腳不沾地,累得晚上趙瓊哭得再大聲,都沒能把他從熟睡中吵醒。
實在是選育良種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情。
在此之前,趙雲安便翻閱古籍,查找古人選育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