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知不知道,祖父知不知道,我爹啥時候知道的,我大哥知不知道,七弟知不知道,難道就我不知道?」
趙雲平開始懷疑自己:「不對不對,肯定是哪裏出了問題。」
「不行,我得趕緊派人去問問,指不定是榮親王耍的陰謀詭計,想要陷害我們永昌伯府。」
結果還沒等他派人出去,卻見顧斌喜氣洋洋的走進來。
看見他便笑道:「趙家侄兒,恭喜你啊,從今往後就是皇子皇孫了。」
趙雲平臉色都僵住了:「顧將軍何出此言,你可不要信了那些市井謠言。」
顧斌卻笑道:「聖旨都過來了,怎麽可能是謠言。」
「趙——不,皇子殿下,您這可真藏得深,居然一點口風不露。」
顧斌心底細想,暗道怪不得皇帝將永昌伯派過來,一度還想讓他接管兵權,原來是因為這個。
他心底暗道永昌伯藏得太深,這麽多年過去,他竟是一點都沒看出蛛絲馬跡來。
趙雲平隻覺得頭皮發麻,他依舊不能相信這件事。
「顧伯伯,你不相信我,難道還不信你親女婿,我們家姓趙,這,這指不定是有人假冒聖旨。」
他說得斬釘截鐵,以至於顧斌也不確定起來。
靜書提醒道:「將軍,少爺,聖旨上說了,如今伯爺已經護駕返京,很快就會真相大白。」
顧斌與趙雲平對視一眼。
是啊,馬上皇帝就要迴京城了,這事兒能是假的嗎?
【朕之長子,先時受張太後迫害,不得已寄養舅族。永昌伯府嫡長女筎,朕此生摯愛,追封德賢皇後,駿自今日起恢復皇長子之名。】
【皇長子李駿,德賢兼備,守國護駕有功,臨危授命,封為太子,令欽天監擇良辰吉日,登基為帝。】
【先永昌伯侍育有功,追封為永昌公,世襲罔替,蔭庇子孫。】
【郡主明/慧,朕之堂姐,養育教化,如天之覆地,加封為護國公主。】
吝嗇了一輩子的皇帝,在這一刻難得很大方。
趙雲安真正認識到自家大伯的能耐,如此驚世駭俗的聖旨下達各地,居然沒有掀起驚濤駭浪。
而隨著聖旨一道兒來的,還有趙雲安的調令。
看到調令,趙雲安一時也有些頭疼。
「官人在發愁什麽?」顧季夏見他擰著眉頭,不解問道。
「難道是擔心新知府上任之後,會推翻原先的政令嗎。」
趙雲安嘆了口氣,搖頭道:「隻要大伯——不,太子能順利登基,這一點反倒是我最不擔心的。」
「隻是祖母年紀大了,入秋之後身體越發不好,大哥的身體也一直好好壞壞,你如今的肚子也大了,這時候不是趕路的好時間。」
顧季夏聽了,反倒是勸慰道:「官人仔細想想,如今皇室變幻,祖母大哥的身份都大有不同,如今留在漳州反倒是危險重重。」
趙雲安一愣。
原先他一味擔心兩人的身體,卻忽略了這一點。
亦或者他心底總想著永昌伯府,卻忘了大伯的身份轉身一變,成了太子,很快就是皇帝,那麽大哥就成了皇帝的嫡長子。
再一想,如今除了二哥之外,大房子孫都在漳州府。
若來一個有心人截殺,那可真的會一鍋端了。
趙雲安想通了這一點,便理解為何大伯明知道祖母和大哥的身體不好,偏偏還是讓他們盡快上京。
他擔心的,是永昌伯府一家人的安危。
趙雲安臉色一肅:「我知道了。」
說完握住顧季夏的手:「隻是要辛苦你了。」
顧季夏笑了:「我身體好,這些日子能吃能吃的,再者也不暈船,哪裏會辛苦。」
她是真心這麽覺得,趙雲安想著法子讓她順心,養胎這些日子心平氣和,連帶著還胖了一些。
「官人盡管早早準備,不必擔心我的。」
趙雲安笑了笑,感嘆了一聲:「算起來,我離開京城都快五年了,也不知道京城變成了什麽模樣。」
永昌伯府會不會還是他記憶中的樣子。
隻是聽說趙雲衢等人出逃之後,涼州軍為了泄憤,在那些官宅之中燒殺搶掠,破壞不少。
既然要迴京城,往後可能也不會再迴來,趙雲安自然是要做好安排。
漳州府的公務已經走上軌道,隻要叢白等人還在,新來的知府願意順著他安排的計劃走,就不會有大影響。
倒是這幾年下來,金氏在這邊安置了不少東西,她一樣都丟不下,全部都想帶走。
趙知府要走的消息傳到了民間,百姓們一時不敢相信。
雖說知府三年一輪也是正常事兒,可他們捨不得這位真心為民的好知府。
也不知是誰起了頭,往知府門口放了一籃子土產,後續一發不可收拾,一日下來,倒是將知府大門堆得無法出入。
一日日下來,趙雲安看著那一車車的土產,覺得自己再不走,怕是要再多家一艘船。
臨行這一日,趙雲安並未通知其他人。
可等馬車從知府衙門慢慢駕駛出去,道路兩旁卻圍滿了百姓,他們並未阻攔,隻是目送著趙雲安的離開。
一直等到馬車從城門口離開,才有一個百姓忍不住喊道:「趙大人,祝您一帆風順,您可不要忘了咱們漳州百姓。」
趙雲平開始懷疑自己:「不對不對,肯定是哪裏出了問題。」
「不行,我得趕緊派人去問問,指不定是榮親王耍的陰謀詭計,想要陷害我們永昌伯府。」
結果還沒等他派人出去,卻見顧斌喜氣洋洋的走進來。
看見他便笑道:「趙家侄兒,恭喜你啊,從今往後就是皇子皇孫了。」
趙雲平臉色都僵住了:「顧將軍何出此言,你可不要信了那些市井謠言。」
顧斌卻笑道:「聖旨都過來了,怎麽可能是謠言。」
「趙——不,皇子殿下,您這可真藏得深,居然一點口風不露。」
顧斌心底細想,暗道怪不得皇帝將永昌伯派過來,一度還想讓他接管兵權,原來是因為這個。
他心底暗道永昌伯藏得太深,這麽多年過去,他竟是一點都沒看出蛛絲馬跡來。
趙雲平隻覺得頭皮發麻,他依舊不能相信這件事。
「顧伯伯,你不相信我,難道還不信你親女婿,我們家姓趙,這,這指不定是有人假冒聖旨。」
他說得斬釘截鐵,以至於顧斌也不確定起來。
靜書提醒道:「將軍,少爺,聖旨上說了,如今伯爺已經護駕返京,很快就會真相大白。」
顧斌與趙雲平對視一眼。
是啊,馬上皇帝就要迴京城了,這事兒能是假的嗎?
【朕之長子,先時受張太後迫害,不得已寄養舅族。永昌伯府嫡長女筎,朕此生摯愛,追封德賢皇後,駿自今日起恢復皇長子之名。】
【皇長子李駿,德賢兼備,守國護駕有功,臨危授命,封為太子,令欽天監擇良辰吉日,登基為帝。】
【先永昌伯侍育有功,追封為永昌公,世襲罔替,蔭庇子孫。】
【郡主明/慧,朕之堂姐,養育教化,如天之覆地,加封為護國公主。】
吝嗇了一輩子的皇帝,在這一刻難得很大方。
趙雲安真正認識到自家大伯的能耐,如此驚世駭俗的聖旨下達各地,居然沒有掀起驚濤駭浪。
而隨著聖旨一道兒來的,還有趙雲安的調令。
看到調令,趙雲安一時也有些頭疼。
「官人在發愁什麽?」顧季夏見他擰著眉頭,不解問道。
「難道是擔心新知府上任之後,會推翻原先的政令嗎。」
趙雲安嘆了口氣,搖頭道:「隻要大伯——不,太子能順利登基,這一點反倒是我最不擔心的。」
「隻是祖母年紀大了,入秋之後身體越發不好,大哥的身體也一直好好壞壞,你如今的肚子也大了,這時候不是趕路的好時間。」
顧季夏聽了,反倒是勸慰道:「官人仔細想想,如今皇室變幻,祖母大哥的身份都大有不同,如今留在漳州反倒是危險重重。」
趙雲安一愣。
原先他一味擔心兩人的身體,卻忽略了這一點。
亦或者他心底總想著永昌伯府,卻忘了大伯的身份轉身一變,成了太子,很快就是皇帝,那麽大哥就成了皇帝的嫡長子。
再一想,如今除了二哥之外,大房子孫都在漳州府。
若來一個有心人截殺,那可真的會一鍋端了。
趙雲安想通了這一點,便理解為何大伯明知道祖母和大哥的身體不好,偏偏還是讓他們盡快上京。
他擔心的,是永昌伯府一家人的安危。
趙雲安臉色一肅:「我知道了。」
說完握住顧季夏的手:「隻是要辛苦你了。」
顧季夏笑了:「我身體好,這些日子能吃能吃的,再者也不暈船,哪裏會辛苦。」
她是真心這麽覺得,趙雲安想著法子讓她順心,養胎這些日子心平氣和,連帶著還胖了一些。
「官人盡管早早準備,不必擔心我的。」
趙雲安笑了笑,感嘆了一聲:「算起來,我離開京城都快五年了,也不知道京城變成了什麽模樣。」
永昌伯府會不會還是他記憶中的樣子。
隻是聽說趙雲衢等人出逃之後,涼州軍為了泄憤,在那些官宅之中燒殺搶掠,破壞不少。
既然要迴京城,往後可能也不會再迴來,趙雲安自然是要做好安排。
漳州府的公務已經走上軌道,隻要叢白等人還在,新來的知府願意順著他安排的計劃走,就不會有大影響。
倒是這幾年下來,金氏在這邊安置了不少東西,她一樣都丟不下,全部都想帶走。
趙知府要走的消息傳到了民間,百姓們一時不敢相信。
雖說知府三年一輪也是正常事兒,可他們捨不得這位真心為民的好知府。
也不知是誰起了頭,往知府門口放了一籃子土產,後續一發不可收拾,一日下來,倒是將知府大門堆得無法出入。
一日日下來,趙雲安看著那一車車的土產,覺得自己再不走,怕是要再多家一艘船。
臨行這一日,趙雲安並未通知其他人。
可等馬車從知府衙門慢慢駕駛出去,道路兩旁卻圍滿了百姓,他們並未阻攔,隻是目送著趙雲安的離開。
一直等到馬車從城門口離開,才有一個百姓忍不住喊道:「趙大人,祝您一帆風順,您可不要忘了咱們漳州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