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打開一看,上麵寫著的正是趙雲安的婚事。
皇帝開口道:「永昌伯在北疆多年,與顧將軍向來交好,許配兒女親家也是正常。」
他又道:「顧家女兒身在京城,想必堂姐也曾見過,可堪為良配?」
婚書是送到龍案上的,皇帝若不想應允,永昌伯府甚至不會知道。
他既然將人傳召進來,心底便已經允許了。
趙老夫人開口道:「陛下,安兒那孩子人小鬼大,早早的求了陛下婚姻自主,陛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隔房的大伯。」
趙雲衢也道:「父親如今不在了,他是否與顧將軍有過約定,我們也無從得知。」
皇帝見永昌伯府不像是歡喜,心底微定。
他希望永昌伯幫他監督北疆軍,卻不希望他與北疆軍同一個鼻孔出氣。
如果今日永昌伯還活著,皇帝是絕對不會答應這樁婚事的,但是他死了,這樁婚事的好處便大於壞處了。
至少能徹底安下顧斌的心。
皇帝開口道:「顧將軍的人品,朕還是信得過的,他不是空口白牙的人。」
「既然這是永昌伯的遺願,雲安那孩子向來是孝順的,想必他若是知道,也不會有何異議。」
不等兩人迴答,皇帝又道:「朕知道你們擔心什麽,但這畢竟是永昌伯的遺願。」
趙雲衢眉頭微皺:「陛下,也許父親還活著。」
皇帝卻嘆了口氣:「趙愛卿,其實……顧將軍已經發現了永昌伯的屍首,隻是麵目不清,無法確認。」
趙老夫人微微一顫,靠著孫兒的攙扶才沒有倒下。
皇帝繼續道:「但那人的身形與衣裳,確實是屬於永昌伯,朕心中不忍,這才隱瞞至今。」
「駿兒——」趙老夫人終於忍不住,發出一聲哀嚎。
皇帝麵露不忍,安慰些許,才道:「堂姐,表兄一心為國,他為安兒定下婚事,想必也是為大魏安穩著想。」
「朕不忍心辜負他的一腔愛國之心。」
趙老夫人眼前一陣陣發黑,隻覺得皇帝的話語十分刺耳。
半晌,她才緩緩說道:「既然如此,臣婦任憑陛下做主。」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又道:「朕會下令讓禮部操辦此事,雲安還需駐守漳州府,那不如讓顧家女攜嫁妝嫁過去。」
趙老夫人隻是又道:「多謝陛下。」
操持婚事的事情,帝後直接包攬了過去,趙家與顧家隻需聽從禮部吩咐就是。
可一走出宮門,趙老夫人卻死死拽住孫兒的手:「衢兒,這事不對勁。」
趙雲衢也覺得哪裏不對勁,皺眉道:「父親為何會跟顧家結親?」
趙老夫人昏黃的眼中,閃過一道寒光:「他要取信顧家。」
有什麽比聯姻更快,更穩定,更能拴在一根繩子上呢?
趙老夫人依舊堅信兒子還活著,卻隻覺得眼前一團亂麻扯不清。
「委屈安兒了。」她嘆了口氣。
趙雲衢倒是道:「顧家有兩個嫡女,定親的乃是原配長女,聽聞十分出色,也許安兒會喜歡。」
趙老夫人嘆了口氣,沒有再說話。
定親的消息傳到了顧家,顧家也亂成了一團。
顧季夏已經過了十八,這年紀還未定親的,在京城也是少見的。
隻是她與繼母的關係不好,這些年來顧將軍又一直鎮守北疆,從未迴到京城,於是婚事便不尷不尬的拖延了下來。
顧夫人心底想著,既然官人不許她插手婚事,那她就索性不管,最好拖累成一個老姑娘。
哪知道峰迴路轉,聖人賜婚不說,居然還讓禮部來操持婚事。
嫁的人還是趙雲安,即使永昌伯府死了,趙雲安也沒有繼承永昌伯府爵位的資格,可他年紀輕輕就是知府,將來前程無量。
顧夫人嫉妒的心口疼,躺在塌上直叫喚。
顧蘭秋聽了,便來勸自家親娘:「娘,您還真以為這是好親事?」
「那可是永昌伯府,趙雲安相貌堂堂,更難得早早的當了知府,前程無量。」
顧夫人罵道:「早知道你爹偏心,一門心思隻疼前頭生的,沒想到他這麽偏心,還在打仗呢,居然還有心思幫那死丫頭謀這麽一樁好婚事。」
顧蘭秋翻了個白眼,淡淡道:「娘,你這就想岔了。」
「外頭都說永昌伯已經死了,以後襲爵的是趙雲衢,趙雲安算什麽,一個二房的堂弟而已。」
「就算不能襲爵,他自己也夠出息的。」
「他哪兒出息,以前那是陛下看在永昌伯的麵子上,故意提拔的,外頭都說了,什麽紫金蓮,那都是皇上幫他做麵子。」
「可永昌伯現在已經死了,將來這麵子情分還能有多久?」
顧蘭秋嗤笑道:「娘,你瞧著吧,等戰事平息,趙雲安指不定就得在知府的位置上待上一輩子。」
「我就不一樣了,等爹驅逐匈奴,立下大功,到時候還不是隨便我挑。」
顧夫人一想也是,頓時又高興起來:「也對,哼,陛下指不定要拉攏我們顧家,所以才眼巴巴的賜婚。」
「爹肯定也是怕聖上懷疑,所以才用她跟永昌伯府定親,來讓陛下信任。」
「你說的有道理,哼,那就讓她嫁過去吧,一個賠錢貨,能起點作用也好。」
皇帝開口道:「永昌伯在北疆多年,與顧將軍向來交好,許配兒女親家也是正常。」
他又道:「顧家女兒身在京城,想必堂姐也曾見過,可堪為良配?」
婚書是送到龍案上的,皇帝若不想應允,永昌伯府甚至不會知道。
他既然將人傳召進來,心底便已經允許了。
趙老夫人開口道:「陛下,安兒那孩子人小鬼大,早早的求了陛下婚姻自主,陛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隔房的大伯。」
趙雲衢也道:「父親如今不在了,他是否與顧將軍有過約定,我們也無從得知。」
皇帝見永昌伯府不像是歡喜,心底微定。
他希望永昌伯幫他監督北疆軍,卻不希望他與北疆軍同一個鼻孔出氣。
如果今日永昌伯還活著,皇帝是絕對不會答應這樁婚事的,但是他死了,這樁婚事的好處便大於壞處了。
至少能徹底安下顧斌的心。
皇帝開口道:「顧將軍的人品,朕還是信得過的,他不是空口白牙的人。」
「既然這是永昌伯的遺願,雲安那孩子向來是孝順的,想必他若是知道,也不會有何異議。」
不等兩人迴答,皇帝又道:「朕知道你們擔心什麽,但這畢竟是永昌伯的遺願。」
趙雲衢眉頭微皺:「陛下,也許父親還活著。」
皇帝卻嘆了口氣:「趙愛卿,其實……顧將軍已經發現了永昌伯的屍首,隻是麵目不清,無法確認。」
趙老夫人微微一顫,靠著孫兒的攙扶才沒有倒下。
皇帝繼續道:「但那人的身形與衣裳,確實是屬於永昌伯,朕心中不忍,這才隱瞞至今。」
「駿兒——」趙老夫人終於忍不住,發出一聲哀嚎。
皇帝麵露不忍,安慰些許,才道:「堂姐,表兄一心為國,他為安兒定下婚事,想必也是為大魏安穩著想。」
「朕不忍心辜負他的一腔愛國之心。」
趙老夫人眼前一陣陣發黑,隻覺得皇帝的話語十分刺耳。
半晌,她才緩緩說道:「既然如此,臣婦任憑陛下做主。」
皇帝拍了拍她的手,又道:「朕會下令讓禮部操辦此事,雲安還需駐守漳州府,那不如讓顧家女攜嫁妝嫁過去。」
趙老夫人隻是又道:「多謝陛下。」
操持婚事的事情,帝後直接包攬了過去,趙家與顧家隻需聽從禮部吩咐就是。
可一走出宮門,趙老夫人卻死死拽住孫兒的手:「衢兒,這事不對勁。」
趙雲衢也覺得哪裏不對勁,皺眉道:「父親為何會跟顧家結親?」
趙老夫人昏黃的眼中,閃過一道寒光:「他要取信顧家。」
有什麽比聯姻更快,更穩定,更能拴在一根繩子上呢?
趙老夫人依舊堅信兒子還活著,卻隻覺得眼前一團亂麻扯不清。
「委屈安兒了。」她嘆了口氣。
趙雲衢倒是道:「顧家有兩個嫡女,定親的乃是原配長女,聽聞十分出色,也許安兒會喜歡。」
趙老夫人嘆了口氣,沒有再說話。
定親的消息傳到了顧家,顧家也亂成了一團。
顧季夏已經過了十八,這年紀還未定親的,在京城也是少見的。
隻是她與繼母的關係不好,這些年來顧將軍又一直鎮守北疆,從未迴到京城,於是婚事便不尷不尬的拖延了下來。
顧夫人心底想著,既然官人不許她插手婚事,那她就索性不管,最好拖累成一個老姑娘。
哪知道峰迴路轉,聖人賜婚不說,居然還讓禮部來操持婚事。
嫁的人還是趙雲安,即使永昌伯府死了,趙雲安也沒有繼承永昌伯府爵位的資格,可他年紀輕輕就是知府,將來前程無量。
顧夫人嫉妒的心口疼,躺在塌上直叫喚。
顧蘭秋聽了,便來勸自家親娘:「娘,您還真以為這是好親事?」
「那可是永昌伯府,趙雲安相貌堂堂,更難得早早的當了知府,前程無量。」
顧夫人罵道:「早知道你爹偏心,一門心思隻疼前頭生的,沒想到他這麽偏心,還在打仗呢,居然還有心思幫那死丫頭謀這麽一樁好婚事。」
顧蘭秋翻了個白眼,淡淡道:「娘,你這就想岔了。」
「外頭都說永昌伯已經死了,以後襲爵的是趙雲衢,趙雲安算什麽,一個二房的堂弟而已。」
「就算不能襲爵,他自己也夠出息的。」
「他哪兒出息,以前那是陛下看在永昌伯的麵子上,故意提拔的,外頭都說了,什麽紫金蓮,那都是皇上幫他做麵子。」
「可永昌伯現在已經死了,將來這麵子情分還能有多久?」
顧蘭秋嗤笑道:「娘,你瞧著吧,等戰事平息,趙雲安指不定就得在知府的位置上待上一輩子。」
「我就不一樣了,等爹驅逐匈奴,立下大功,到時候還不是隨便我挑。」
顧夫人一想也是,頓時又高興起來:「也對,哼,陛下指不定要拉攏我們顧家,所以才眼巴巴的賜婚。」
「爹肯定也是怕聖上懷疑,所以才用她跟永昌伯府定親,來讓陛下信任。」
「你說的有道理,哼,那就讓她嫁過去吧,一個賠錢貨,能起點作用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