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國公府這些年早就沒落了,手中無兵無權,陛下,此事真的是他們母子擅自做主啊。」
皇帝隻是淡淡點頭:「有了母後這句話,朕便安心了。」
張太後心思一鬆。
三皇子急忙道:「父皇,當務之急還是要請救兵啊!」
誰知皇帝眉頭緊皺:「誰能想到他們竟敢如此大膽,與那劉衡勾結逼宮造反,禁衛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
皇帝又道:「前些日子京郊軍營出了亂子,京衛所指揮使被派往查看,隻怕一時半會兒都不能趕迴來。」
三皇子臉色一白:「定是張貴妃母子設下的奸計,故意將父皇的左膀右臂全部支開。」
柔嬪一直沒存在感,此時也忍不住柔聲勸道:「陛下,何不速速派人求援。」
皇帝嘆道:「所查那是吃空餉,怕隻怕求援了無音信。」
在場的人都懂他話裏頭的意思,吃空餉那是要掉腦袋的事情,偏偏大皇子在此時逼宮,他若是贏了,指不定還能糊弄過去。
三皇子驚叫道:「那,那沈家竟敢如此,難不成也想造反。」
「報——」
馬原進來:「陛下,大皇子與張貴妃扣押了五品以上文武百官內眷,如今正往這邊來。」
殿內一靜。
皇帝冷笑道:「難道他真敢弒君弒父不成!」
皇後卻道:「陛下,如今看著怕是不能善了,不如先逃出去。」
「大皇子手下人馬將這裏圍得水泄不通,怕是插翅難飛。」
眾人臉色都是一白。
三皇子更是說道:「父皇,兒臣願意出去與皇兄交涉,為父皇贏得時間。」
「皇兒孝順。」王皇後含淚誇道。
「隻要父皇能夠平安,兒臣便是死了,也是值了。」
這時候,張太後忽然道:「皇帝,哀家倒是還有一個法子。」
皇帝轉頭看向她:「太後請講。」
張太後緩緩道來:「哀家還記得先帝登基之時,也曾有過這麽一場亂子。」
「當時大行皇帝睿智,在殿內寫下傳位詔書,令先帝從暗道潛出求援,因早早有詔書在手,先帝帶著十萬大軍殺迴來,這才留有大魏天下。」
「皇帝,何不效仿大行皇帝之舉?」
皇帝靜靜的看著她:「太後的意思,是想讓朕寫下傳位詔書,再讓三皇兒出宮求援?」
「正是如此。」
太後解釋道:「等那逆子過來,知道三皇孫已經帶著詔書離開,想必也不敢再動陛下一根毫毛,否則大軍壓境之日,便是他命喪黃泉之時。」
皇帝沉吟許久,淡淡道:「倒也是一個好辦法。」
「雖是黔驢技窮,但也能解一時之急,等到熬過此劫,皇帝再慢慢打算便是。」
三皇子藏住眼底的激動難耐,跪下便是重重的磕頭:「父皇,他日平安,孩兒願意交出詔書,絕不多留一日。」
皇帝親手扶起了他:「好孩子,朕相信你。」
說罷,終於走到龍案之後,落筆寫下了詔書。
三皇子激動的差點沒手抖,死死的盯著詔書上的字。
皇帝落下最後一筆,皇後便遞過玉璽,皇帝落下一個紅印。
「皇兒,朕等你迴宮救駕。」
「孩兒定當不負所托。」三皇子眼底的渴望再也壓製不住。
太後立刻道:「太子,還不快快行動,讓宮人護著你從暗道離開,我們都等著你速速歸來。」
三皇子背負著救駕的希望,被幾個宮人護送著離開。
殿內,再一次隻剩下皇帝皇後,張太後與柔嬪。
奇怪的是,帝後緊握著手心驚膽戰,柔嬪攙扶著張太後,卻不再那麽緊張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外頭喊打喊殺的聲音似乎更響亮了,即將到了跟前。
皇帝忽然開口問道:「母後,這些年兒臣可曾虧待過你?」
張太後身體一顫,柔嬪輕輕撫摸著她的後背。
「皇帝對哀家,向來是恭順又加,天底下人都是稱讚的。」
皇帝卻悽然一笑:「若是如此,太後為何要如此對朕?」
「陛下這是什麽意思,大皇子與張貴妃所作所為,哀家真的不知啊。」
皇帝卻看向窗外的黑色和火光:「朕年幼喪母,多虧太後庇護才能活下來,最艱難的時候,也是太後您一手扶持,朕才能坐穩皇帝的位置。」
「太後對朕的恩情,朕一直銘記在心,這些年來,朕也對皇帝疼愛有加。」
「可朕從未想過,朕把太後當做親生母親,在太後心中,朕卻隻是個早生了幾年,卻陰差陽錯占了皇帝位置的可恨之人。」
圖窮匕見,這對沒有血緣的母子之間入緊繃的琴弦,一觸即發。
張太後僵笑著:「皇帝這是說的什麽話,哀家怎麽聽不懂了。」
皇帝卻冷笑道:「太後與祿親王謀劃多年,怎麽會不懂。」
太後臉色微微一變。
就連一隻藏在她身後的柔嬪,也忍不住微微抬頭。
下一刻,她便迎上了皇帝的眼神,那是厭惡中帶著憎恨,就像是看世界上最骯髒東西的眼神,刺骨得讓她心寒。
柔嬪身體微微顫抖,她其實容貌很美,隻是皇帝喜歡明艷大氣,如宸妃那般的大美人,宮中楚楚可人那一掛的便不吃香。
皇帝隻是淡淡點頭:「有了母後這句話,朕便安心了。」
張太後心思一鬆。
三皇子急忙道:「父皇,當務之急還是要請救兵啊!」
誰知皇帝眉頭緊皺:「誰能想到他們竟敢如此大膽,與那劉衡勾結逼宮造反,禁衛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
皇帝又道:「前些日子京郊軍營出了亂子,京衛所指揮使被派往查看,隻怕一時半會兒都不能趕迴來。」
三皇子臉色一白:「定是張貴妃母子設下的奸計,故意將父皇的左膀右臂全部支開。」
柔嬪一直沒存在感,此時也忍不住柔聲勸道:「陛下,何不速速派人求援。」
皇帝嘆道:「所查那是吃空餉,怕隻怕求援了無音信。」
在場的人都懂他話裏頭的意思,吃空餉那是要掉腦袋的事情,偏偏大皇子在此時逼宮,他若是贏了,指不定還能糊弄過去。
三皇子驚叫道:「那,那沈家竟敢如此,難不成也想造反。」
「報——」
馬原進來:「陛下,大皇子與張貴妃扣押了五品以上文武百官內眷,如今正往這邊來。」
殿內一靜。
皇帝冷笑道:「難道他真敢弒君弒父不成!」
皇後卻道:「陛下,如今看著怕是不能善了,不如先逃出去。」
「大皇子手下人馬將這裏圍得水泄不通,怕是插翅難飛。」
眾人臉色都是一白。
三皇子更是說道:「父皇,兒臣願意出去與皇兄交涉,為父皇贏得時間。」
「皇兒孝順。」王皇後含淚誇道。
「隻要父皇能夠平安,兒臣便是死了,也是值了。」
這時候,張太後忽然道:「皇帝,哀家倒是還有一個法子。」
皇帝轉頭看向她:「太後請講。」
張太後緩緩道來:「哀家還記得先帝登基之時,也曾有過這麽一場亂子。」
「當時大行皇帝睿智,在殿內寫下傳位詔書,令先帝從暗道潛出求援,因早早有詔書在手,先帝帶著十萬大軍殺迴來,這才留有大魏天下。」
「皇帝,何不效仿大行皇帝之舉?」
皇帝靜靜的看著她:「太後的意思,是想讓朕寫下傳位詔書,再讓三皇兒出宮求援?」
「正是如此。」
太後解釋道:「等那逆子過來,知道三皇孫已經帶著詔書離開,想必也不敢再動陛下一根毫毛,否則大軍壓境之日,便是他命喪黃泉之時。」
皇帝沉吟許久,淡淡道:「倒也是一個好辦法。」
「雖是黔驢技窮,但也能解一時之急,等到熬過此劫,皇帝再慢慢打算便是。」
三皇子藏住眼底的激動難耐,跪下便是重重的磕頭:「父皇,他日平安,孩兒願意交出詔書,絕不多留一日。」
皇帝親手扶起了他:「好孩子,朕相信你。」
說罷,終於走到龍案之後,落筆寫下了詔書。
三皇子激動的差點沒手抖,死死的盯著詔書上的字。
皇帝落下最後一筆,皇後便遞過玉璽,皇帝落下一個紅印。
「皇兒,朕等你迴宮救駕。」
「孩兒定當不負所托。」三皇子眼底的渴望再也壓製不住。
太後立刻道:「太子,還不快快行動,讓宮人護著你從暗道離開,我們都等著你速速歸來。」
三皇子背負著救駕的希望,被幾個宮人護送著離開。
殿內,再一次隻剩下皇帝皇後,張太後與柔嬪。
奇怪的是,帝後緊握著手心驚膽戰,柔嬪攙扶著張太後,卻不再那麽緊張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外頭喊打喊殺的聲音似乎更響亮了,即將到了跟前。
皇帝忽然開口問道:「母後,這些年兒臣可曾虧待過你?」
張太後身體一顫,柔嬪輕輕撫摸著她的後背。
「皇帝對哀家,向來是恭順又加,天底下人都是稱讚的。」
皇帝卻悽然一笑:「若是如此,太後為何要如此對朕?」
「陛下這是什麽意思,大皇子與張貴妃所作所為,哀家真的不知啊。」
皇帝卻看向窗外的黑色和火光:「朕年幼喪母,多虧太後庇護才能活下來,最艱難的時候,也是太後您一手扶持,朕才能坐穩皇帝的位置。」
「太後對朕的恩情,朕一直銘記在心,這些年來,朕也對皇帝疼愛有加。」
「可朕從未想過,朕把太後當做親生母親,在太後心中,朕卻隻是個早生了幾年,卻陰差陽錯占了皇帝位置的可恨之人。」
圖窮匕見,這對沒有血緣的母子之間入緊繃的琴弦,一觸即發。
張太後僵笑著:「皇帝這是說的什麽話,哀家怎麽聽不懂了。」
皇帝卻冷笑道:「太後與祿親王謀劃多年,怎麽會不懂。」
太後臉色微微一變。
就連一隻藏在她身後的柔嬪,也忍不住微微抬頭。
下一刻,她便迎上了皇帝的眼神,那是厭惡中帶著憎恨,就像是看世界上最骯髒東西的眼神,刺骨得讓她心寒。
柔嬪身體微微顫抖,她其實容貌很美,隻是皇帝喜歡明艷大氣,如宸妃那般的大美人,宮中楚楚可人那一掛的便不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