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確實是忒嚇人啦。


    因為無獨有偶,在茗嫵坐在空間裏一邊大喘氣,一邊迴憶剛剛狂奔時的恐懼時,一輛疾行的馬車在茗嫵消失的瞬間勒緊韁繩,馬車上車夫一臉驚魂未定的看著前方的官道。


    月光下,一個三尺多高的小人突然消失在官道上,那一幕能將膽子小的人嚇出毛病來。


    不會看錯的。


    不光車夫不會看錯,馬車裏外的人都不會看錯。因為那三尺多高的小人是一邊狂奔一邊尖叫的。那尖叫聲極為刺耳尖銳,很是吸睛……


    一行人以為碰到了什麽髒東西,驚魂未定還要強作鎮定,最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到底還是硬著頭皮趕路了。


    馬車一路不停駛進寶應縣,很快一行人就將這一場不敢言說的經歷拋到了腦後。


    而空間裏的茗嫵,歇息過後又出了空間繼續狂奔,跑累了就直接跑進空間,然後再歇上一會兒,再接著跑出去。


    古人很實誠,說是十裏亭,就是十裏亭。一裏五百米,十裏就是五千米。就以茗嫵如今才六歲的小胳膊腿,那可有的跑了。


    跑到天快亮的時候,茗嫵看著近在眼前的寶應縣,鬆了口氣的慢慢走了進去。


    此時的茗嫵,小臉上全是灰,頭髮也散亂的不成樣子。衣服髒兮兮的,腳上繡工精緻的繡花鞋更是看不出原本的顏色。


    那形象比乞丐也強不了多少。


    若說她與乞丐有什麽區別,那可能就是乞丐比她有正事,更敬業。


    人家無論什麽時候出門都帶個破口的碗。


    ╮(╯╰)╭


    進寶應縣時,時間還早,街上並無幾個行人。茗嫵摸了摸肚子,還想著要是有賣包子的,她就買倆個吃。


    至於包子餡,她現在是顧不上挑食了。


    不成想整個寶應縣都因為旱情而蕭條許多,別說賣早點的包子鋪了,就是正經的酒樓也不見得有開門營業的。


    茗嫵見此也隻能先去找吳嬤嬤安頓下來再解決溫飽問題了。


    街上沒什麽人,茗嫵一時又找不到地方。洽巧看到個倒夜香的老伯,於是連忙嘴甜的上前問了一迴路。


    .


    「嬤嬤?」茗嫵順著夜香老伯給指的路走了沒幾步,就見吳嬤嬤從一個胡同裏走出來。


    胳膊上挎著個籃子,衣服打了補丁,頭上也沒首飾,隻有一塊藍色花布圍著,那樣子還真像遭了慌的百姓。


    這不能呀,她記得吳嬤嬤走時,她還又找藉口給了吳嬤嬤一筆銀子呢。加上之前沒被搶走的那些,這才幾天呀,難不成遇到亂民被光顧了?


    「姑娘。」吳嬤嬤昨兒一夜未睡,天剛亮就紅著一雙眼睛準備出城找茗嫵去,不想剛出胡同口就碰見了跟叫花子似的茗嫵。先是不敢置信,然後吃驚詫異,最後是心疼不已。


    也不管茗嫵現在有多髒,三步並兩步的跑過去,一把將茗嫵抱到懷裏,「殺千刀的甄應壹,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的雜種。怎麽就這麽狠心呦。」


    「嬤嬤知道甄應壹將我丟了?」這小老太太是5g上網刷的朋友圈嗎?


    「還不是擔心姑娘,怕姑娘在裏邊受了委屈。昨兒悄悄守在胡同口,等那邊出來買菜好順便打聽一迴姑娘的情況……」


    吳嬤嬤又不是那粗使婆子。因為茗嫵的吩咐,再加上之前的安排,吳嬤嬤知道許多外麵的消息。所以吳嬤嬤知道縣城外壓根就沒有能治病的庵堂。僅有的那間庵堂也在一個月前成了災民群居之所。


    還什麽叫章姨娘陪著禮佛小住,那就是糊弄鬼呢。


    聽說了這事後,吳嬤嬤就想要立時出城去尋茗嫵下落。可惜昨兒縣裏又有亂民鬧出命案來,衙役挨家盤查詢問,一直到下半夜才消停。這不,趁著天沒亮的這點時辰,吳嬤嬤給自己的衣服上縫了幾塊補丁,又拎了個空籃子,想要扮成挖野菜的百姓出城。


    沒辦法,穿得稍微齊整些,都容易被餓紅眼的亂民搶一迴。


    街上不是說話的地方,吳嬤嬤帶著找上門的茗嫵暫迴小院。一進院子,吳嬤嬤就將院門鎖上了,然後就拉著茗嫵進房間,又是燒水給茗嫵洗漱,又給是茗嫵做吃的,一直忙到茗嫵洗完澡,吃完一大碗湯麵,吳嬤嬤才有功夫詢問茗嫵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茗嫵也沒給甄應壹遮掩,一五一十的說了。同時還拿出那個甄應壹留下的荷包給吳嬤嬤看。


    戶籍和路引有了,她們就能離開寶應縣了。


    「姑娘給揚州和京城去的信,到現在也沒個消息。離開了寶應縣,咱們又能去哪呢?」


    「…去京城。」茗嫵喝了口吳嬤嬤遞給她的熱茶,隨後雙手捧著茶杯,一臉的堅定,「咱們手裏沒多少積蓄,繼續耗在這裏,早晚得餓死。天之下大,可於咱們娘倆來說,也沒旁的地方可去。我思來想去,既然無處可去,那麽去哪都是一樣的了。去京城,就算榮國府那邊不待見咱們,咱們也能打些秋風借些勢。隻要能活下來,能平安長大,也不過是受些白眼罷了。」


    吳嬤嬤想了想茗嫵的話,覺得也不無道理。「太太的金塔還供奉在大興府寶華寺裏,甄應壹那狗東西一直沒送太太的金塔迴金陵入土為安,姑娘這一去,太太那裏?」


    金塔?


    入土為安?


    哦哦,知道是什麽了。


    古時講究入土為安,落葉歸根。賈氏是甄家婦,按理應該葬在甄家的祖墳裏。但甄家在金陵,這一去一迴要不少時間,再加上當年大興府這邊傳有時疫,茗嫵又小,甄應壹也是剛在衙門站住腳,於是賈氏去逝後,裝有賈氏骨灰的金塔就被供奉在了寶華寺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同人]紅樓之穿二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外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外鄉人並收藏[紅樓同人]紅樓之穿二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