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牢裏傳出消息,你父親要見你,去與不去, 你自己做決定。」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並沒有看她,隻是看她映在地麵上的影子,那影子被燈光拉得長長的, 他看見她的肩膀似乎顫抖了那麽一下,那一下短的仿佛隻是他的錯覺。
可他知道,那不是。
他也想過將這些事瞞下來, 可她早晚也都要知道, 也想過不替顧知義傳這個話, 可這是最後一麵, 他沒資格替她做這個決定。
顧知義所犯的罪太重太深,她救不了,也不會去救。
顧湄仿佛許久之後才找迴自己的聲音,她想說點什麽,到了最後,隻顫顫巍巍得擠出了一個好字,她說完這一個字便轉了身,有些虛浮地往床邊走。
她早該想到的,寧王一去就藩,顧家失了庇護,早晚要傾覆,拖到現在,已很是不易了。
見她腳步踉蹌,鄧知遙伸了手想要扶她一把,卻終究停在了半空中。
他靜立在那兒,看著她伶仃的身影愈走愈遠。
月色飄渺寧靜,映進來,有淡淡的流光,風拂樹梢,影子便碎亂起來。
明月澄明皎潔,可惜生於晦暗,便沒了和太陽媲美的明媚。
***
第二日,顧湄早早便醒了,有丫鬟同她說車已備好,她便急急地擦洗了下,填了幾口飯食,便出了門。
水碧要跟著她去,她沒允。隻讓她照顧好團團。
顧湄走出大門的時候,門口的馬車早已等在了那兒,她孤身一人,也沒有帶誰,她掀開車簾的那一剎那,整個人驚了下,她沒想到鄧知遙也要去,她以為如今的他,不會再將心力浪費在自己身上,他能來告訴她,給她一個探監的機會,就已然仁至義盡了。
他手裏捧了卷黃封的經文,靠在車壁上,聞得她來,眉眼不抬,手中的書在他指尖又滑過一頁。
顧湄也不敢打攪,隻俯了身子,靜悄悄地找了另一邊的角落坐下,車廂微晃,馬車駛動了起來。
顧湄怕惹得他不快,隻盯著側壁上的馬車簾,靜悄悄的。有風拂過,茶色的簾子拂動著,露出車外風景的一角,就這樣貪看了一路,卻好像什麽都沒看入眼中。
隻有林林總總的物和色,和一些嘈雜的人聲。
馬車行的並不算快,她卻希望慢一點,再慢一點。
耳邊偶爾有指腹劃過書頁的聲響,以及那人沉穩的唿吸。
光漏進來,打在兩人膝頭上,延展出一段光亮,車廂裏靜得厲害,啪嗒一聲,那捲佛經不知怎麽的,從他手掌間跌落。
見他久久不動,顧湄俯了身,將那捲佛經撿起來,放迴了他膝頭。她睫毛一眨一眨的,很不安定,唿吸也有些發緊。
卻在此時,手腕突然被他扣住,他抬起眼看上她,眸裏有她看不清的神色。
馬車隨著籲的一聲停了下來,他收迴了手,眸色也淡了下來:「下車吧。」
她跟著他下了馬車,千步廊雄闊寬敞,遠處便是金碧輝煌的紫禁城,遠遠望去,莊嚴肅穆,道上來往的官員不少,見了鄧知遙,皆上前恭敬地行禮,也有上前搭話的,都被鄧知遙推託了。
到了地方,門口守著兵衛,寬大的牌匾上是端正威嚴的兩個楷書大字——「刑部」,顧湄低著頭,跨過高高的紅漆門檻跟他一路走進去,待進了門便再不敢多看了,隻盯著鄧知遙官袍上那緋紅的衣擺,一步步地跟著。
日光晃在眼前,思緒仿佛迴到那年,他將她扮成了侍女,帶入了貢院裏,她一時看著新鮮,左顧右盼的,去哪知被他一個眼神掃過來,才想起失了分寸,羞惱地低了頭。
路越走越深,景象也由威嚴變得荒蕪,腳下偶爾能踩過幾株雜草,一直走到大牢裏,光線漸漸昏暗下來。
直至下了磚石壘成的台階,外頭的日光便被徹底隔絕了,血腥和腐臭的氣息漫進鼻腔裏,有種暗無天日的絕望。老鼠吱吱地堂皇而過,蚊蠅湧動,讓人心頭起燥,脊背生寒……
有獄卒領著一路往裏走,進了監牢中的甬道內,唿啦啦的一堆囚犯扣著木質的柵欄,往外探出髒兮兮的手來,嘴裏不斷喊著:「大人冤枉啊!冤枉……」
卻隻遭到兩旁的獄卒嗬斥。
顧湄轉眼往牢房裏囚犯的臉上一一掃過,他們目光呆滯空洞,身上汙糟穢亂,破舊的囚衣上還有粘在一起的幹草和血跡灰土,碰上獄卒眼神的那一剎那,皆如老鼠遇見貓一般,瑟縮著躲迴了牢房深處。
有女人,有男人,年老者有之,青壯者有之,甚至還有孩童,但是他們臉上都有種相似的神色。有孩童的哭音傳過來,顧湄轉眼去看,卻怎麽也尋不到,脊背便起了粘膩。
顧湄迴過頭看向身前的鄧知遙,他仍舊步履平穩,身上的官袍隨著他的動作而擺動著,一絲不亂,仿佛這一切早已習以為常。
顧湄望著他高大挺拔的背影,第一次將他與生殺奪允這四個字聯繫了起來。
一直走到深處,這裏牢房關押的人明顯少了許多,她遠遠地便瞧見了焦姨娘窩在草蓆上的身影,她背著她,頭髮雜亂、衣衫陳舊,她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她不意鄧知遙會一直跟到這裏,終究叫住了他:「大人。」
她換了稱謂,仿佛真是個已認清了自己身份的奴婢,顧湄咬唇「大人,剩下的路,奴婢自己走,不敢勞煩大人。」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並沒有看她,隻是看她映在地麵上的影子,那影子被燈光拉得長長的, 他看見她的肩膀似乎顫抖了那麽一下,那一下短的仿佛隻是他的錯覺。
可他知道,那不是。
他也想過將這些事瞞下來, 可她早晚也都要知道, 也想過不替顧知義傳這個話, 可這是最後一麵, 他沒資格替她做這個決定。
顧知義所犯的罪太重太深,她救不了,也不會去救。
顧湄仿佛許久之後才找迴自己的聲音,她想說點什麽,到了最後,隻顫顫巍巍得擠出了一個好字,她說完這一個字便轉了身,有些虛浮地往床邊走。
她早該想到的,寧王一去就藩,顧家失了庇護,早晚要傾覆,拖到現在,已很是不易了。
見她腳步踉蹌,鄧知遙伸了手想要扶她一把,卻終究停在了半空中。
他靜立在那兒,看著她伶仃的身影愈走愈遠。
月色飄渺寧靜,映進來,有淡淡的流光,風拂樹梢,影子便碎亂起來。
明月澄明皎潔,可惜生於晦暗,便沒了和太陽媲美的明媚。
***
第二日,顧湄早早便醒了,有丫鬟同她說車已備好,她便急急地擦洗了下,填了幾口飯食,便出了門。
水碧要跟著她去,她沒允。隻讓她照顧好團團。
顧湄走出大門的時候,門口的馬車早已等在了那兒,她孤身一人,也沒有帶誰,她掀開車簾的那一剎那,整個人驚了下,她沒想到鄧知遙也要去,她以為如今的他,不會再將心力浪費在自己身上,他能來告訴她,給她一個探監的機會,就已然仁至義盡了。
他手裏捧了卷黃封的經文,靠在車壁上,聞得她來,眉眼不抬,手中的書在他指尖又滑過一頁。
顧湄也不敢打攪,隻俯了身子,靜悄悄地找了另一邊的角落坐下,車廂微晃,馬車駛動了起來。
顧湄怕惹得他不快,隻盯著側壁上的馬車簾,靜悄悄的。有風拂過,茶色的簾子拂動著,露出車外風景的一角,就這樣貪看了一路,卻好像什麽都沒看入眼中。
隻有林林總總的物和色,和一些嘈雜的人聲。
馬車行的並不算快,她卻希望慢一點,再慢一點。
耳邊偶爾有指腹劃過書頁的聲響,以及那人沉穩的唿吸。
光漏進來,打在兩人膝頭上,延展出一段光亮,車廂裏靜得厲害,啪嗒一聲,那捲佛經不知怎麽的,從他手掌間跌落。
見他久久不動,顧湄俯了身,將那捲佛經撿起來,放迴了他膝頭。她睫毛一眨一眨的,很不安定,唿吸也有些發緊。
卻在此時,手腕突然被他扣住,他抬起眼看上她,眸裏有她看不清的神色。
馬車隨著籲的一聲停了下來,他收迴了手,眸色也淡了下來:「下車吧。」
她跟著他下了馬車,千步廊雄闊寬敞,遠處便是金碧輝煌的紫禁城,遠遠望去,莊嚴肅穆,道上來往的官員不少,見了鄧知遙,皆上前恭敬地行禮,也有上前搭話的,都被鄧知遙推託了。
到了地方,門口守著兵衛,寬大的牌匾上是端正威嚴的兩個楷書大字——「刑部」,顧湄低著頭,跨過高高的紅漆門檻跟他一路走進去,待進了門便再不敢多看了,隻盯著鄧知遙官袍上那緋紅的衣擺,一步步地跟著。
日光晃在眼前,思緒仿佛迴到那年,他將她扮成了侍女,帶入了貢院裏,她一時看著新鮮,左顧右盼的,去哪知被他一個眼神掃過來,才想起失了分寸,羞惱地低了頭。
路越走越深,景象也由威嚴變得荒蕪,腳下偶爾能踩過幾株雜草,一直走到大牢裏,光線漸漸昏暗下來。
直至下了磚石壘成的台階,外頭的日光便被徹底隔絕了,血腥和腐臭的氣息漫進鼻腔裏,有種暗無天日的絕望。老鼠吱吱地堂皇而過,蚊蠅湧動,讓人心頭起燥,脊背生寒……
有獄卒領著一路往裏走,進了監牢中的甬道內,唿啦啦的一堆囚犯扣著木質的柵欄,往外探出髒兮兮的手來,嘴裏不斷喊著:「大人冤枉啊!冤枉……」
卻隻遭到兩旁的獄卒嗬斥。
顧湄轉眼往牢房裏囚犯的臉上一一掃過,他們目光呆滯空洞,身上汙糟穢亂,破舊的囚衣上還有粘在一起的幹草和血跡灰土,碰上獄卒眼神的那一剎那,皆如老鼠遇見貓一般,瑟縮著躲迴了牢房深處。
有女人,有男人,年老者有之,青壯者有之,甚至還有孩童,但是他們臉上都有種相似的神色。有孩童的哭音傳過來,顧湄轉眼去看,卻怎麽也尋不到,脊背便起了粘膩。
顧湄迴過頭看向身前的鄧知遙,他仍舊步履平穩,身上的官袍隨著他的動作而擺動著,一絲不亂,仿佛這一切早已習以為常。
顧湄望著他高大挺拔的背影,第一次將他與生殺奪允這四個字聯繫了起來。
一直走到深處,這裏牢房關押的人明顯少了許多,她遠遠地便瞧見了焦姨娘窩在草蓆上的身影,她背著她,頭髮雜亂、衣衫陳舊,她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她不意鄧知遙會一直跟到這裏,終究叫住了他:「大人。」
她換了稱謂,仿佛真是個已認清了自己身份的奴婢,顧湄咬唇「大人,剩下的路,奴婢自己走,不敢勞煩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