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那蔡婆子是誰招進來的?平日可曾與誰親近?」
栓全腳步一頓,迴頭稟道:」是姨夫人身邊的齊嬤嬤,不過府上的雜事大多數都是她管著,即便是過她手也是尋常。至於親近之人,那蔡婆子口角伶俐,人又爽朗,與廚房眾人處的都不錯,特別親近的,反而沒有。」
「下去吧。」
鄧知遙揉了揉眉心,沒有再多說什麽。
***
顧湄醒的時候,鄧知遙正守在自己身旁,手中的書擱在膝上,並沒有睡,卻像是出神想著什麽。
她仰起身子,覺得頭有些脹痛,便揉了揉額角,見鄧知遙已抬頭看向自己,便問他:「怎麽了?你怎麽守在我這?不必去上朝嗎?」
「沒什麽。你隻是昨夜喝多了酒。你瞧瞧外頭現下亮成什麽樣子了。」
顧湄順著他的話往窗外一看,果然秋陽似火,瞧著應已近正午了,她有些懊惱,忙起身要下榻:「你怎麽也不叫我,水碧呢?」
鄧知遙隻是笑,隻是因著一夜無眠的緣故,他的笑容裏有些疲憊:「你倒是,自己貪杯喝醉了,反倒要找上別人。」
鄧知遙並不想將昨夜發生的事告訴她,因著兇手一直沒有找到,若告訴了她,隻怕也是徒增惶然,府上的眾人他也都叮囑過,尤其是水碧,他著實敲打了一番,不會有人在顧湄麵前泄露半個字。
隻是一日找不到背後之人,他終究是難以安眠,何況過不了幾日,他便要去貢院裏,如何安心,「還難受嗎?」
顧湄搖搖頭:「隻是頭有些疼。」
「近日你好好歇歇,後日咱們便啟程,你隨我去貢院裏住段時間。」
顧湄吃了一驚,很是不解:「怎麽突然要帶上我?何況你將我帶進去,不會惹得禦史參奏你嗎?」
顧湄看著他眼下青黑,以及這突然之間的轉變,知道昨夜並不如他所說的那般風平浪靜,該是發生了些什麽事的。
鄧知遙不答反問:「不想同我去?你便捨得,我一進貢院,怎麽也要一個月,還不能有書信往來,隔的倒不遠,卻總也見不到。」
顧湄被他這樣一問,臉上有些發紅:「你好歹也是文臣之首,我就算再捨不得,總要也要為你的清譽著想,貢院是天下掄才之所,你倒是說說要怎麽把我帶進去。」
見她這般為自己著想,鄧知遙難得臉色柔和了些:「那便要委屈夫人了,給我當一迴丫鬟。」
顧湄被他一聲夫人叫得心中一跳,愣了一會兒才勉強笑笑:
「你不正經。」
***
八月十九那日,顧湄早早地便起了床,由水碧伺候著梳洗打扮,梳了雙丫髻,頭上隻插了一隻卷草紋的銀簪。上頭著了件交領左衽的月白色上襦,外頭又罩了件銀白色的比甲,下頭則是樣式簡單的水藍色百褶裙,一副深宅大院裏的大丫鬟打扮。
她剛裝扮完,恰巧此時鄧知遙走進來,見她這副打扮,倒也著實有幾分新鮮,左端詳一遍,右端詳一邊,最後隻是看著她搖頭笑笑:「我昨晚交代的,你可記得了?」
顧湄被他這樣一問,便站起了身,學著丫鬟的模樣躬身給他行了一禮,才恭敬迴道:「大人,奴婢記得。」
說完顧湄又抬頭,難得嬌俏地沖他揚了揚眉眼。
鄧知遙又好氣又好笑地往她額頭上一彈,才佯裝出嚴肅的神色,轉過身吩咐道:「走吧。」
待出了鄧府門口,上了馬車,鄧知遙仍囑咐道:「到了貢院不要亂跑,亦不要惹事,有什麽事及時來找我。」
顧湄一一地應著,若實在聽得煩了,便頂一句「若實在放心不下我,不去也成。」諸如此類的混帳話。
鄧知遙終究無奈嘆了口氣,不再多說什麽,如今還是沒有查出什麽頭緒,這讓他心裏很是不安,但將她帶到自己身邊,總比把她一個人留在府中要好上很多。
馬車一路粼粼駛過街巷,最終停在大街上,顧湄跟在鄧知遙身後下了馬車,抬頭一看,隻見一處占地極廣的院落佇立在大街上,其上掛著一方匾額,上書貢院二字,左右東西磚牆內各開一磚門。
東門內掛著牌坊寫著明經取士四字,西牆則是為國求賢,遠遠看著,垣牆高聳,門楣莊肅,處處透著莊嚴肅穆,令人望而生凜。
兩人剛走下馬車,貢院裏頭便走出幾位官服品級不一的官員上前為鄧知遙行禮,而後又自發地略後一步,圍攏在鄧知遙的身後,一路引著進了貢院,顧湄低著頭緊隨鄧知遙的身後。
待入了大門,繞過石磚砌成的影壁,便是一座『天開文運』的牌坊,路過了三龍門,視野這才豁然開朗,最為宏偉壯觀的當屬明遠樓。
樓為三重簷,歇山十字形屋脊,樓下設有公堂七間,前出抱廈五間 ,東、西更道各設木柵,為東、西文場,各有號房五十七連,號房樸素簡陋,遠遠望去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有種讓人窒息的壓抑之感。
再舉目一望,見貢院四角皆有高高的瞭望樓,以供監視之用。
突然覺得有道目光落自己的臉上,顧湄望過去,見正是鄧知遙停了步子,轉頭正看著自己,目光淩厲而威嚴,也有敲打之意,亦有幾名不明就裏的官員,也隨鄧知遙的目光而來。
顧湄不禁臉頰一熱,做丫鬟東張西望的,實在不成體統,剩下的路上仔細小心,不敢再多看一眼,這樣一路才到了供官員們休息的居室。
栓全腳步一頓,迴頭稟道:」是姨夫人身邊的齊嬤嬤,不過府上的雜事大多數都是她管著,即便是過她手也是尋常。至於親近之人,那蔡婆子口角伶俐,人又爽朗,與廚房眾人處的都不錯,特別親近的,反而沒有。」
「下去吧。」
鄧知遙揉了揉眉心,沒有再多說什麽。
***
顧湄醒的時候,鄧知遙正守在自己身旁,手中的書擱在膝上,並沒有睡,卻像是出神想著什麽。
她仰起身子,覺得頭有些脹痛,便揉了揉額角,見鄧知遙已抬頭看向自己,便問他:「怎麽了?你怎麽守在我這?不必去上朝嗎?」
「沒什麽。你隻是昨夜喝多了酒。你瞧瞧外頭現下亮成什麽樣子了。」
顧湄順著他的話往窗外一看,果然秋陽似火,瞧著應已近正午了,她有些懊惱,忙起身要下榻:「你怎麽也不叫我,水碧呢?」
鄧知遙隻是笑,隻是因著一夜無眠的緣故,他的笑容裏有些疲憊:「你倒是,自己貪杯喝醉了,反倒要找上別人。」
鄧知遙並不想將昨夜發生的事告訴她,因著兇手一直沒有找到,若告訴了她,隻怕也是徒增惶然,府上的眾人他也都叮囑過,尤其是水碧,他著實敲打了一番,不會有人在顧湄麵前泄露半個字。
隻是一日找不到背後之人,他終究是難以安眠,何況過不了幾日,他便要去貢院裏,如何安心,「還難受嗎?」
顧湄搖搖頭:「隻是頭有些疼。」
「近日你好好歇歇,後日咱們便啟程,你隨我去貢院裏住段時間。」
顧湄吃了一驚,很是不解:「怎麽突然要帶上我?何況你將我帶進去,不會惹得禦史參奏你嗎?」
顧湄看著他眼下青黑,以及這突然之間的轉變,知道昨夜並不如他所說的那般風平浪靜,該是發生了些什麽事的。
鄧知遙不答反問:「不想同我去?你便捨得,我一進貢院,怎麽也要一個月,還不能有書信往來,隔的倒不遠,卻總也見不到。」
顧湄被他這樣一問,臉上有些發紅:「你好歹也是文臣之首,我就算再捨不得,總要也要為你的清譽著想,貢院是天下掄才之所,你倒是說說要怎麽把我帶進去。」
見她這般為自己著想,鄧知遙難得臉色柔和了些:「那便要委屈夫人了,給我當一迴丫鬟。」
顧湄被他一聲夫人叫得心中一跳,愣了一會兒才勉強笑笑:
「你不正經。」
***
八月十九那日,顧湄早早地便起了床,由水碧伺候著梳洗打扮,梳了雙丫髻,頭上隻插了一隻卷草紋的銀簪。上頭著了件交領左衽的月白色上襦,外頭又罩了件銀白色的比甲,下頭則是樣式簡單的水藍色百褶裙,一副深宅大院裏的大丫鬟打扮。
她剛裝扮完,恰巧此時鄧知遙走進來,見她這副打扮,倒也著實有幾分新鮮,左端詳一遍,右端詳一邊,最後隻是看著她搖頭笑笑:「我昨晚交代的,你可記得了?」
顧湄被他這樣一問,便站起了身,學著丫鬟的模樣躬身給他行了一禮,才恭敬迴道:「大人,奴婢記得。」
說完顧湄又抬頭,難得嬌俏地沖他揚了揚眉眼。
鄧知遙又好氣又好笑地往她額頭上一彈,才佯裝出嚴肅的神色,轉過身吩咐道:「走吧。」
待出了鄧府門口,上了馬車,鄧知遙仍囑咐道:「到了貢院不要亂跑,亦不要惹事,有什麽事及時來找我。」
顧湄一一地應著,若實在聽得煩了,便頂一句「若實在放心不下我,不去也成。」諸如此類的混帳話。
鄧知遙終究無奈嘆了口氣,不再多說什麽,如今還是沒有查出什麽頭緒,這讓他心裏很是不安,但將她帶到自己身邊,總比把她一個人留在府中要好上很多。
馬車一路粼粼駛過街巷,最終停在大街上,顧湄跟在鄧知遙身後下了馬車,抬頭一看,隻見一處占地極廣的院落佇立在大街上,其上掛著一方匾額,上書貢院二字,左右東西磚牆內各開一磚門。
東門內掛著牌坊寫著明經取士四字,西牆則是為國求賢,遠遠看著,垣牆高聳,門楣莊肅,處處透著莊嚴肅穆,令人望而生凜。
兩人剛走下馬車,貢院裏頭便走出幾位官服品級不一的官員上前為鄧知遙行禮,而後又自發地略後一步,圍攏在鄧知遙的身後,一路引著進了貢院,顧湄低著頭緊隨鄧知遙的身後。
待入了大門,繞過石磚砌成的影壁,便是一座『天開文運』的牌坊,路過了三龍門,視野這才豁然開朗,最為宏偉壯觀的當屬明遠樓。
樓為三重簷,歇山十字形屋脊,樓下設有公堂七間,前出抱廈五間 ,東、西更道各設木柵,為東、西文場,各有號房五十七連,號房樸素簡陋,遠遠望去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有種讓人窒息的壓抑之感。
再舉目一望,見貢院四角皆有高高的瞭望樓,以供監視之用。
突然覺得有道目光落自己的臉上,顧湄望過去,見正是鄧知遙停了步子,轉頭正看著自己,目光淩厲而威嚴,也有敲打之意,亦有幾名不明就裏的官員,也隨鄧知遙的目光而來。
顧湄不禁臉頰一熱,做丫鬟東張西望的,實在不成體統,剩下的路上仔細小心,不敢再多看一眼,這樣一路才到了供官員們休息的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