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知遙聽著他說完,便擱了碗筷。龍涎香,龍腦,折桂茶館,他將這些名號一一在腦中過過。
沒有再多言。
第24章 、通房
顧湄想得出了神,於是口中的飯食也嚼的食不知味。
包子在齒間一咬開,薄薄的麵皮兒碎裂,有汁水在口中迸濺,一股香菇的濃香漸漸漫溢開。
她不禁皺了眉,再咬下去時便嚼的細了些,果然齒間一硬,有東西將牙齒硌了下。
她不動聲色地擱了筷子,給一旁的水碧使了個眼色。
水碧忙會意,湊到門口仔細瞧了瞧,方才向顧湄點了點頭。
顧湄將口中的異物吐到掌心裏,是顆珠子,輕輕一捏,珠子便碎裂開。
裏頭果然有一張字條,蠅頭小楷寫著密密麻麻的字。
她剛細細讀過兩行,守在門口望風的水碧,突然一聲喊她。
顧眉知曉她的意思,該是有人來了,忙將手中的字條塞到懷裏,水碧也忙小跑迴顧湄圓桌旁。
此時,鄧知遙推門而入,看到的便是顧湄用飯的情景。
走過去見桌上有羊湯,便給她盛了一碗,擱在她麵前:
「你昨夜受了涼,特意讓廚房給你添的,要多喝幾碗。」
顧湄接過來,有些神思不屬地喝了幾口,又見她盤中剩著個咬了幾口便擱下的包子,便問道:
「不好吃?」
他說著便夾起一個往自己嘴裏送。咬了一口便蹙了眉:
「廚房的人是怎麽做事的?」
她不喜食香菇,他是知道的,也吩咐過廚房。
「算了。」
她低下頭,不敢露出別的情緒,隻小心的啜著湯匙裏的羊湯。
鄧知遙見她低頭喝湯的模樣,有些小心謹慎,突然就想寫昨夜她那番話。
「你自然不能明白。可我如今不過是寄人籬下,你稍稍冷落我,我便要惶惑不安,想盡辦法的去討好你。我不過稍稍瞞了你一迴,你便要因此猜忌試探我。你不曾寄人籬下過,不會明白這種戰戰兢兢的,這種如履薄冰的體會。怕遭人厭惡,更怕流離失所。畢竟……我一向不大討人喜歡,在顧家的時侯是,後來嫁了人也是。如果你就因為我瞞著你,為自己留了條後路而生氣,那我也沒有什麽話可說的了。」
是了,她在自己府中住著,卻沒名沒份的,底下人怎會十分盡心他原本打算朝中局勢好一些在與她提,隻是這些日子發生下來的事,讓他不想再等了。
無論他心在哪裏,他總要把她拴在身邊的,這一點不會變。
「阿湄,我們成婚吧。」
顧湄手上的動作一頓,她抬頭看向鄧知遙,眼中有掩飾不住的愕然。
她以為他即便喜歡她,也不一定會給她名分,至少不會是現在,也不會是妻子,不僅是因為她和離過,或是因為他與她曾經的那些前孽糾葛,更是因為她與顧家割捨不下的那一層關係,處理起來是很麻煩的。
即便他們兩人都知道這中間的種種實情,但是她是顧家的女兒,顧家是寧王一派,而他則站在秦王這一邊,他娶了她,秦王的黨羽會怎樣想?秦王對他便沒有半點猜忌嗎?
她一直覺得不會這麽快,至少在奪嫡之事,還沒有落落下幕之前,他不會給她名分。
顧湄半響迴過神來,避開他灼熱的目光:
「怎麽突然提起此事?」
見她神情裏沒有歡喜,鄧知遙心中有些黯然。
不過他還是對上她的目光,沖她輕笑了笑,似真似假道:
「因為你太能折騰了,脾氣又大,我又拿你沒辦法,除了把你想要的東西捧給你,除此之外,我不知還能拿什麽把你拴在我身邊,永永遠遠地拴著。」
顧湄心間一顫,脊背起了一層細汗。
她看著鄧知遙的神情,一絲都不敢錯開,一時分不清,他這話是打趣自己,還是另有深意。
「顧府那邊你不必擔心,我都會處理好,當初將你帶迴來時,便已要了文書。下個月朝廷要補開春闈,我要主理經辦此事,在此次春闈一過,挑個日子,咱們便將婚事結了。」
原本這春闈該在二三月間,但今年長江一帶發了大洪水,之後又瘟疫橫行,南北交通受阻,因此春闈便一直被推遲。
到這幾日陛下下了旨,使得去年延遲的春闈與今年的秋闈一起舉行,反正要考春闈的都是舉子,時間上並不會有什麽衝突。
聽到春闈這兩個字,顧湄卻突然想起那張字條上所說的那兩行,心念一動問到:
「那你下月會很忙嗎?可用出京?」
「出京倒是不必,隻是春闈要鎖院,我既是主考,從出題到春闈再到放榜,我都要被鎖在貢院之中。屆時你正好在府中備嫁,春闈一過,咱們便舉行婚禮。」
為什麽一定要春闈後呢……顧湄在心裏喃喃的想,隻是怕露出端倪,又想著懷中揣著那張棘手的字條,不敢再耽擱,便點了點頭。
腕間忽的一癢,她低頭,見鄧知遙正往自己腕上繫著一根編好的紅繩。
繩上穿了一顆圓亮的玉珠子,玉珠通亮盈潤,呈青碧色,水頭極好,
她湊近細看,珠子上還用細刀刻了花草紋樣,是萱草,又名忘憂。
「昨日我看一本誌異說,有個道士為了困住個修了千年的狐狸,便做了這樣一對腕繩。腕繩一套,便讓他那隻小狐狸發力被收住,再也跑不掉。今日便做了來試試,看能不能將你拴住。」
沒有再多言。
第24章 、通房
顧湄想得出了神,於是口中的飯食也嚼的食不知味。
包子在齒間一咬開,薄薄的麵皮兒碎裂,有汁水在口中迸濺,一股香菇的濃香漸漸漫溢開。
她不禁皺了眉,再咬下去時便嚼的細了些,果然齒間一硬,有東西將牙齒硌了下。
她不動聲色地擱了筷子,給一旁的水碧使了個眼色。
水碧忙會意,湊到門口仔細瞧了瞧,方才向顧湄點了點頭。
顧湄將口中的異物吐到掌心裏,是顆珠子,輕輕一捏,珠子便碎裂開。
裏頭果然有一張字條,蠅頭小楷寫著密密麻麻的字。
她剛細細讀過兩行,守在門口望風的水碧,突然一聲喊她。
顧眉知曉她的意思,該是有人來了,忙將手中的字條塞到懷裏,水碧也忙小跑迴顧湄圓桌旁。
此時,鄧知遙推門而入,看到的便是顧湄用飯的情景。
走過去見桌上有羊湯,便給她盛了一碗,擱在她麵前:
「你昨夜受了涼,特意讓廚房給你添的,要多喝幾碗。」
顧湄接過來,有些神思不屬地喝了幾口,又見她盤中剩著個咬了幾口便擱下的包子,便問道:
「不好吃?」
他說著便夾起一個往自己嘴裏送。咬了一口便蹙了眉:
「廚房的人是怎麽做事的?」
她不喜食香菇,他是知道的,也吩咐過廚房。
「算了。」
她低下頭,不敢露出別的情緒,隻小心的啜著湯匙裏的羊湯。
鄧知遙見她低頭喝湯的模樣,有些小心謹慎,突然就想寫昨夜她那番話。
「你自然不能明白。可我如今不過是寄人籬下,你稍稍冷落我,我便要惶惑不安,想盡辦法的去討好你。我不過稍稍瞞了你一迴,你便要因此猜忌試探我。你不曾寄人籬下過,不會明白這種戰戰兢兢的,這種如履薄冰的體會。怕遭人厭惡,更怕流離失所。畢竟……我一向不大討人喜歡,在顧家的時侯是,後來嫁了人也是。如果你就因為我瞞著你,為自己留了條後路而生氣,那我也沒有什麽話可說的了。」
是了,她在自己府中住著,卻沒名沒份的,底下人怎會十分盡心他原本打算朝中局勢好一些在與她提,隻是這些日子發生下來的事,讓他不想再等了。
無論他心在哪裏,他總要把她拴在身邊的,這一點不會變。
「阿湄,我們成婚吧。」
顧湄手上的動作一頓,她抬頭看向鄧知遙,眼中有掩飾不住的愕然。
她以為他即便喜歡她,也不一定會給她名分,至少不會是現在,也不會是妻子,不僅是因為她和離過,或是因為他與她曾經的那些前孽糾葛,更是因為她與顧家割捨不下的那一層關係,處理起來是很麻煩的。
即便他們兩人都知道這中間的種種實情,但是她是顧家的女兒,顧家是寧王一派,而他則站在秦王這一邊,他娶了她,秦王的黨羽會怎樣想?秦王對他便沒有半點猜忌嗎?
她一直覺得不會這麽快,至少在奪嫡之事,還沒有落落下幕之前,他不會給她名分。
顧湄半響迴過神來,避開他灼熱的目光:
「怎麽突然提起此事?」
見她神情裏沒有歡喜,鄧知遙心中有些黯然。
不過他還是對上她的目光,沖她輕笑了笑,似真似假道:
「因為你太能折騰了,脾氣又大,我又拿你沒辦法,除了把你想要的東西捧給你,除此之外,我不知還能拿什麽把你拴在我身邊,永永遠遠地拴著。」
顧湄心間一顫,脊背起了一層細汗。
她看著鄧知遙的神情,一絲都不敢錯開,一時分不清,他這話是打趣自己,還是另有深意。
「顧府那邊你不必擔心,我都會處理好,當初將你帶迴來時,便已要了文書。下個月朝廷要補開春闈,我要主理經辦此事,在此次春闈一過,挑個日子,咱們便將婚事結了。」
原本這春闈該在二三月間,但今年長江一帶發了大洪水,之後又瘟疫橫行,南北交通受阻,因此春闈便一直被推遲。
到這幾日陛下下了旨,使得去年延遲的春闈與今年的秋闈一起舉行,反正要考春闈的都是舉子,時間上並不會有什麽衝突。
聽到春闈這兩個字,顧湄卻突然想起那張字條上所說的那兩行,心念一動問到:
「那你下月會很忙嗎?可用出京?」
「出京倒是不必,隻是春闈要鎖院,我既是主考,從出題到春闈再到放榜,我都要被鎖在貢院之中。屆時你正好在府中備嫁,春闈一過,咱們便舉行婚禮。」
為什麽一定要春闈後呢……顧湄在心裏喃喃的想,隻是怕露出端倪,又想著懷中揣著那張棘手的字條,不敢再耽擱,便點了點頭。
腕間忽的一癢,她低頭,見鄧知遙正往自己腕上繫著一根編好的紅繩。
繩上穿了一顆圓亮的玉珠子,玉珠通亮盈潤,呈青碧色,水頭極好,
她湊近細看,珠子上還用細刀刻了花草紋樣,是萱草,又名忘憂。
「昨日我看一本誌異說,有個道士為了困住個修了千年的狐狸,便做了這樣一對腕繩。腕繩一套,便讓他那隻小狐狸發力被收住,再也跑不掉。今日便做了來試試,看能不能將你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