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頁
悲劇發生前[快穿](上) 作者:莫向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在聶琳琅等人看來,難道聶芳菲沒了姨娘反而更占便宜,沒這個道理。
於是,聶琳琅總是跟聶芳菲過不去,這種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情也不能全說是聶琳琅的錯,總有人讓你連架都吵不起來,聰明人遠離就是了,不聰明的如聶琳琅一激動之下不就做了把人推到湖裏的衝動事。
她的本意不是把人弄死,隻是讓人吃苦頭,你不是不跟我吵嗎?那我打你,你還手嗎?還手就是虛偽,不還手,那你就挨打唄。
因為這種簡單的邏輯,她就做了有些惡毒的事情,然而,救人的事也是她找人去救的,在這方麵,也可以說有始有終了。
如果聶芳菲沒有被穿越,最後還是忍氣吞聲弱於聶琳琅的樣子,可能過一段時間,聶琳琅成熟一些了,也會覺得自己所為無聊,不會再做下去了,但,沒有這個如果。
聽到聶芳菲在京中做事那樣順風順水,甚至差點兒把聶家所有人一同打落深淵,聶琳琅怎麽能服氣?
她一向看不慣聶芳菲,於是賭著一口氣,非要去京中一較高下。
“她能做的,我也能做,我都想好了,大不了隱姓埋名,到時候,便是我真的出了什麽事,也不會拖累你們。”
古代注重規矩,動輒就是宗族家法,但也不是說對女子一味壓迫,有不服輸的女子自然可以坐產招夫,聶琳琅心氣高,不願意被人比下去想要爭一爭,也是可以理解的。
聶廣其實欣賞她這樣的鮮活,人爭一口氣嘛,想要上進總是好的,哪怕手段上可能有些欠計較,卻也不能說算計多的人都是壞的。
見到聶琳琅堅持,他長嘆道:“你是跟大姐姐說好了吧?”
哪怕他不在意家中事情,但精神力就是能夠讓人耳聰目明,有些事還是瞞不過他的耳目。
聶芝蘭所嫁的陳家族中最近有一個姑娘要嫁去京中,對方是五品官的庶子,先不說五品官的庶子娶一個商戶女有什麽明爭暗鬥,反正這樁婚事定下來,陳家是必要有人去送嫁的。
聶琳琅的主意就是混在送嫁的隊伍之中,隻做陳家的親戚家姑娘,若是出了什麽事情,陳家也好開脫,聶家,誰能想到聶家一下子到了南方。
還是那句話,姓氏大了,未必都是一家。
同一個姓氏可能會導致有心人的懷疑,但這種懷疑某些時候也是一種關注。
聶琳琅比聶廣所想更有心機,她是真的不願意低嫁蹉跎,又聽聞聶芳菲得了五皇子的喜歡,她覺得自己樣樣都比聶芳菲強,自然要去與之一較高下。
幾乎所有的人都容易有的一種錯覺,你喜歡她,可能是因為沒見過我。
“就知道瞞不過三哥,但這件事,我也是早就想過的。”
當日聶家出事,聶家還有兩個兄弟是跟著叔伯在京的,這些人最後怎樣如今家中也都不知。
聶母倒罷了,她是續弦進來的,所出唯有聶廣一個,前頭兩個大的,一個是庶出次子,一個是原配嫡出的長子,早早就離開了家,彼此感情都不深厚,便是老太太,念著也有限。
眼不見心不煩的,偶爾念叨兩句,也就是個感慨的意思,半點兒沒有讓如今家中唯一的男丁聶廣為之冒險的意思。
“我若是進京,有些消息就更好打聽,若是能幫,我想三哥肯定也要幫一把的,信我總比信旁人強,這件事若是託付陳家,可就不保險了。”
商人謹小慎微,若是陳家因為聶家的事情起了什麽心思,可就不好得很,為此,無論是聶芝蘭還是聶廣,都沒有把聶家發生了什麽告訴陳家。
“行吧,你都決定好了,我也不說什麽了。”
聶廣很少願意幹涉旁人的想法,除非是與自身利益相關,否則這種前程事,一個不好就是毀人前程,非要讓人記恨出大因果不可,能不管就不管了。
他轉頭,就聽得身後傳來聶琳琅的“謝謝三哥!”,聲音之中頗有喜色,似乎成功在望。他笑了一下,直接去了老太太那裏,南邊兒水養人,她這些時日看著身體也還好,還能硬朗幾年,見到他就忙招唿到身邊兒來,說起聶琳琅的事情來,隻是擺手。
“那丫頭的性子自小就有些左,你別管她,隨她去就是了,萬一有個什麽不好,你這個做哥哥的扶一把不讓她陷進去就好,若是這也不成,就不要管了。”
對下頭的幾個孫女,老太太都是一碗水端平,私心裏,她更喜歡聶靈芸的性子,更欣賞聶芝蘭的大氣,對聶琳琅,多數時候都是一個“傻在心裏頭的傻丫頭。”
太過精明外露,總是不太討人喜歡的。
“知道了,祖母放心就是。”
聶廣沒有說多餘的話,老太太心裏頭也清楚著吶,放縱聶琳琅,一方麵也是有些不甘心的吧。
因為她們都不明白到底是虧了聶芳菲什麽,讓她做出這種毀家滅族的事情來。
她做在前頭,就讓聶廣這個後起的顯得英明睿智,亡羊補牢了。
聶母那邊兒也是同樣的心思,她對幾個庶女並不上心,見聶琳琅有主意,老太太又同意了,再有聶芝蘭也支持她,願意幫她,就也不說反對的話,反而加緊給對方特訓幾次,免得對方去了京中再吃了聶芳菲的虧。
聶廣這邊兒也要表示一下支持的意思,給了一匣子的銀票,把聶琳琅感動得兩淚汪汪。
於是,聶琳琅總是跟聶芳菲過不去,這種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情也不能全說是聶琳琅的錯,總有人讓你連架都吵不起來,聰明人遠離就是了,不聰明的如聶琳琅一激動之下不就做了把人推到湖裏的衝動事。
她的本意不是把人弄死,隻是讓人吃苦頭,你不是不跟我吵嗎?那我打你,你還手嗎?還手就是虛偽,不還手,那你就挨打唄。
因為這種簡單的邏輯,她就做了有些惡毒的事情,然而,救人的事也是她找人去救的,在這方麵,也可以說有始有終了。
如果聶芳菲沒有被穿越,最後還是忍氣吞聲弱於聶琳琅的樣子,可能過一段時間,聶琳琅成熟一些了,也會覺得自己所為無聊,不會再做下去了,但,沒有這個如果。
聽到聶芳菲在京中做事那樣順風順水,甚至差點兒把聶家所有人一同打落深淵,聶琳琅怎麽能服氣?
她一向看不慣聶芳菲,於是賭著一口氣,非要去京中一較高下。
“她能做的,我也能做,我都想好了,大不了隱姓埋名,到時候,便是我真的出了什麽事,也不會拖累你們。”
古代注重規矩,動輒就是宗族家法,但也不是說對女子一味壓迫,有不服輸的女子自然可以坐產招夫,聶琳琅心氣高,不願意被人比下去想要爭一爭,也是可以理解的。
聶廣其實欣賞她這樣的鮮活,人爭一口氣嘛,想要上進總是好的,哪怕手段上可能有些欠計較,卻也不能說算計多的人都是壞的。
見到聶琳琅堅持,他長嘆道:“你是跟大姐姐說好了吧?”
哪怕他不在意家中事情,但精神力就是能夠讓人耳聰目明,有些事還是瞞不過他的耳目。
聶芝蘭所嫁的陳家族中最近有一個姑娘要嫁去京中,對方是五品官的庶子,先不說五品官的庶子娶一個商戶女有什麽明爭暗鬥,反正這樁婚事定下來,陳家是必要有人去送嫁的。
聶琳琅的主意就是混在送嫁的隊伍之中,隻做陳家的親戚家姑娘,若是出了什麽事情,陳家也好開脫,聶家,誰能想到聶家一下子到了南方。
還是那句話,姓氏大了,未必都是一家。
同一個姓氏可能會導致有心人的懷疑,但這種懷疑某些時候也是一種關注。
聶琳琅比聶廣所想更有心機,她是真的不願意低嫁蹉跎,又聽聞聶芳菲得了五皇子的喜歡,她覺得自己樣樣都比聶芳菲強,自然要去與之一較高下。
幾乎所有的人都容易有的一種錯覺,你喜歡她,可能是因為沒見過我。
“就知道瞞不過三哥,但這件事,我也是早就想過的。”
當日聶家出事,聶家還有兩個兄弟是跟著叔伯在京的,這些人最後怎樣如今家中也都不知。
聶母倒罷了,她是續弦進來的,所出唯有聶廣一個,前頭兩個大的,一個是庶出次子,一個是原配嫡出的長子,早早就離開了家,彼此感情都不深厚,便是老太太,念著也有限。
眼不見心不煩的,偶爾念叨兩句,也就是個感慨的意思,半點兒沒有讓如今家中唯一的男丁聶廣為之冒險的意思。
“我若是進京,有些消息就更好打聽,若是能幫,我想三哥肯定也要幫一把的,信我總比信旁人強,這件事若是託付陳家,可就不保險了。”
商人謹小慎微,若是陳家因為聶家的事情起了什麽心思,可就不好得很,為此,無論是聶芝蘭還是聶廣,都沒有把聶家發生了什麽告訴陳家。
“行吧,你都決定好了,我也不說什麽了。”
聶廣很少願意幹涉旁人的想法,除非是與自身利益相關,否則這種前程事,一個不好就是毀人前程,非要讓人記恨出大因果不可,能不管就不管了。
他轉頭,就聽得身後傳來聶琳琅的“謝謝三哥!”,聲音之中頗有喜色,似乎成功在望。他笑了一下,直接去了老太太那裏,南邊兒水養人,她這些時日看著身體也還好,還能硬朗幾年,見到他就忙招唿到身邊兒來,說起聶琳琅的事情來,隻是擺手。
“那丫頭的性子自小就有些左,你別管她,隨她去就是了,萬一有個什麽不好,你這個做哥哥的扶一把不讓她陷進去就好,若是這也不成,就不要管了。”
對下頭的幾個孫女,老太太都是一碗水端平,私心裏,她更喜歡聶靈芸的性子,更欣賞聶芝蘭的大氣,對聶琳琅,多數時候都是一個“傻在心裏頭的傻丫頭。”
太過精明外露,總是不太討人喜歡的。
“知道了,祖母放心就是。”
聶廣沒有說多餘的話,老太太心裏頭也清楚著吶,放縱聶琳琅,一方麵也是有些不甘心的吧。
因為她們都不明白到底是虧了聶芳菲什麽,讓她做出這種毀家滅族的事情來。
她做在前頭,就讓聶廣這個後起的顯得英明睿智,亡羊補牢了。
聶母那邊兒也是同樣的心思,她對幾個庶女並不上心,見聶琳琅有主意,老太太又同意了,再有聶芝蘭也支持她,願意幫她,就也不說反對的話,反而加緊給對方特訓幾次,免得對方去了京中再吃了聶芳菲的虧。
聶廣這邊兒也要表示一下支持的意思,給了一匣子的銀票,把聶琳琅感動得兩淚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