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兒子便成了馬前卒,被各自夫人安排得團團轉,每日都能到聽寧於墨叫苦連天的聲音。
但埋怨歸埋怨,事情辦得還挺利索。
至少寧妨沒聽到幾個兒媳告狀,得以讓他閑來無事,有時間琢磨起帶孫兒們出門賞秋之事。
看雜書上說,寧江郡西郊的掩嶽觀深秋便是最好時節,滿山楓葉堪稱是一道奇景。
沒成想,本是臨時起意帶孫兒們出遊,一路走這人一路增加,到了山腳人多得就跟前世幼兒園春遊一般吵鬧。
「寧伯伯。」
「寧侯爺。」
「寧爺爺。」
反正叫什麽的都有,寧妨有些無語地看著蠵圓被群半大孩子圍在中間享受無比,腦門就忍不住跳了幾下。
作為孩子堆中唯一的父輩,劉長旭沒有半點自覺,抱著個女童嘻嘻哈哈地湊話。
「老大今日沒來。」寧妨朗聲提醒他。
剛到山腳,就見劉家的兩架馬車橫在山腳小路口,等寧妨一下車,車裏就唿啦啦湧出好幾個半大孩子,興奮地到處唿朋喚友。
寧文睿兄弟沒多會就被玩伴們叫走,隻留下寧妨抱著兩個外孫風中淩亂。
「於墨後腳就到,是他派人將地兒先告訴的我。」劉長旭嘿嘿一笑,抱著孩子湊到寧妨身邊:「伯父帶了果子?小侄在這都聞到香味了。」
寧妨:「……」
果然是長子的好友,這賴起皮的本事如出一轍,麵對寧妨不悅,也能用充耳不聞來帶過。
寧妨還沒答果子的事,人已經有說有笑地逗起兩個孩子。
「……」
沒多會,寧於墨果然策馬而來,剛下馬就跟劉長旭來了個髒話夾雜拳頭的互相問候。
若不是寧妨這位長輩在場,估計兩人還要過分些。
「這就是你信中提到的侄女?」
問候完,寧於墨立即問起劉長旭懷中的小女孩,那孩子瞧著有些不健康,小臉幹巴巴神情也怯生生。
順著寧於墨話寧妨撇頭掃了一眼咬著手指頭髮愣的女孩。
天身體弱,胃口又差,純粹是餓出來的毛病。
「可不是!這孩子啥都不吃,就怕這樣下去要餓出個好歹來。」提起懷中侄女,劉長旭少有的也露出絲為難神色。
「就是太精細,才養得孩子瘦成這樣。」寧於墨搖頭,說著將阿活抱過去,示意劉長旭看:「你看我們家孩子養得多好。」
胖乎乎的阿活蹬著腿,雙手朝寧妨伸出,一副死活都不願讓寧於墨抱的樣子。
孩子力氣又大,沒幾下就搖得他身子往旁邊一歪,隻得無奈換了乖巧許多的阿幸抱到懷中。
「你瞧,我外甥力氣多大。」
但也間接證實了寧於墨所說的話,換了孩子就神情嘚瑟地繼續跟好友顯擺。
劉長旭凝神看向阿幸,白胖小童笑眯眯地望著寧於墨耍寶,咧著小嘴露出排整齊的乳牙,濃密短髮勉強紮了兩個揪揪,怎麽看怎麽可愛。
再跟自己侄女一比,確實天差地別。
「不知寧伯父是如何養的孩子?小侄真要來好好求教才行。」
其實細看後劉長旭發現南陽侯府的幾個男孩都養得器宇軒昂,兩個女孩落落大方,絲毫不懼周遭人的莫名熱絡。
從長到幼的幾個孩子與人相處讓人如沐春風,既沒有權貴的高傲,也沒因臉上有異心生自卑。
「這個你問我就行啊!」寧於墨不滿好友的捨近求遠。
寧妨見兩人就要沒完沒了地繼續胡扯,幹脆擺手招唿孩子們上山,寧於墨這才咋咋唿唿地讓侍衛們將馬車裏的東西帶上。
掩嶽觀以掩嶽山而得名,通往道觀的山路蜿蜒崎嶇,青石階梯兩旁種滿了楓樹。
如今正是賞楓的好時節,火紅楓葉落得漫山遍野都是,剛走上山路,世界仿佛變成了一片金黃與紅交織的世界。
石梯厚厚一層的楓葉被踩得咯吱作響,孩子們以此找到了樂趣,嘻嘻哈哈地爭相爬得更快。
但好景帶來的遊人也不少,寧妨一行走得慢,沒多久身後就相繼超過了幾撥人。
落後寧妨幾步的寧於墨二人交頭接耳地聊著天,聽內容確是一本正經地就養孩子在發表心得。
其實劉家侄女的情況在權貴中屬實常見,越是大戶的人家,越是講究個精細。
孩子們吃的喝的都得是最好,主子恨不得讓婆子十二個時辰都抱著孩子不下地,穿來兩年多,寧妨就沒見過大戶人家裏有幾個虎頭虎腦的孩子。
幼時養得精貴,身子自然弱不禁風,特別是足不出戶的深閨女子,一場風寒就能隨隨便便要了她們的命。
就連原主的髮妻柳氏出身武將之家,身子也養得纖細嬌弱。
突然想到嶽丈柳家,寧妨連忙問寧城:「可給柳家發了請帖?」
「老奴親自送了請帖前去,柳老爺很高興,說一定帶全家前往。」寧城迴。
「那便好。」
自柳氏去世後,兩家人走動極少。
嶽父柳遠誌告老還鄉後,隻剩小舅子還在戶部做了個從五品小官,柳家逐漸淡出朝中,至此一蹶不振,越發落寞。
原主那時在外征戰,姻親之事無暇顧及,這一來二去的兩家人走動越來越少,後來更是因南陽侯府勢微斷了聯繫。
看來今年中秋,是時候帶長房二房去柳家拜訪一趟。
但埋怨歸埋怨,事情辦得還挺利索。
至少寧妨沒聽到幾個兒媳告狀,得以讓他閑來無事,有時間琢磨起帶孫兒們出門賞秋之事。
看雜書上說,寧江郡西郊的掩嶽觀深秋便是最好時節,滿山楓葉堪稱是一道奇景。
沒成想,本是臨時起意帶孫兒們出遊,一路走這人一路增加,到了山腳人多得就跟前世幼兒園春遊一般吵鬧。
「寧伯伯。」
「寧侯爺。」
「寧爺爺。」
反正叫什麽的都有,寧妨有些無語地看著蠵圓被群半大孩子圍在中間享受無比,腦門就忍不住跳了幾下。
作為孩子堆中唯一的父輩,劉長旭沒有半點自覺,抱著個女童嘻嘻哈哈地湊話。
「老大今日沒來。」寧妨朗聲提醒他。
剛到山腳,就見劉家的兩架馬車橫在山腳小路口,等寧妨一下車,車裏就唿啦啦湧出好幾個半大孩子,興奮地到處唿朋喚友。
寧文睿兄弟沒多會就被玩伴們叫走,隻留下寧妨抱著兩個外孫風中淩亂。
「於墨後腳就到,是他派人將地兒先告訴的我。」劉長旭嘿嘿一笑,抱著孩子湊到寧妨身邊:「伯父帶了果子?小侄在這都聞到香味了。」
寧妨:「……」
果然是長子的好友,這賴起皮的本事如出一轍,麵對寧妨不悅,也能用充耳不聞來帶過。
寧妨還沒答果子的事,人已經有說有笑地逗起兩個孩子。
「……」
沒多會,寧於墨果然策馬而來,剛下馬就跟劉長旭來了個髒話夾雜拳頭的互相問候。
若不是寧妨這位長輩在場,估計兩人還要過分些。
「這就是你信中提到的侄女?」
問候完,寧於墨立即問起劉長旭懷中的小女孩,那孩子瞧著有些不健康,小臉幹巴巴神情也怯生生。
順著寧於墨話寧妨撇頭掃了一眼咬著手指頭髮愣的女孩。
天身體弱,胃口又差,純粹是餓出來的毛病。
「可不是!這孩子啥都不吃,就怕這樣下去要餓出個好歹來。」提起懷中侄女,劉長旭少有的也露出絲為難神色。
「就是太精細,才養得孩子瘦成這樣。」寧於墨搖頭,說著將阿活抱過去,示意劉長旭看:「你看我們家孩子養得多好。」
胖乎乎的阿活蹬著腿,雙手朝寧妨伸出,一副死活都不願讓寧於墨抱的樣子。
孩子力氣又大,沒幾下就搖得他身子往旁邊一歪,隻得無奈換了乖巧許多的阿幸抱到懷中。
「你瞧,我外甥力氣多大。」
但也間接證實了寧於墨所說的話,換了孩子就神情嘚瑟地繼續跟好友顯擺。
劉長旭凝神看向阿幸,白胖小童笑眯眯地望著寧於墨耍寶,咧著小嘴露出排整齊的乳牙,濃密短髮勉強紮了兩個揪揪,怎麽看怎麽可愛。
再跟自己侄女一比,確實天差地別。
「不知寧伯父是如何養的孩子?小侄真要來好好求教才行。」
其實細看後劉長旭發現南陽侯府的幾個男孩都養得器宇軒昂,兩個女孩落落大方,絲毫不懼周遭人的莫名熱絡。
從長到幼的幾個孩子與人相處讓人如沐春風,既沒有權貴的高傲,也沒因臉上有異心生自卑。
「這個你問我就行啊!」寧於墨不滿好友的捨近求遠。
寧妨見兩人就要沒完沒了地繼續胡扯,幹脆擺手招唿孩子們上山,寧於墨這才咋咋唿唿地讓侍衛們將馬車裏的東西帶上。
掩嶽觀以掩嶽山而得名,通往道觀的山路蜿蜒崎嶇,青石階梯兩旁種滿了楓樹。
如今正是賞楓的好時節,火紅楓葉落得漫山遍野都是,剛走上山路,世界仿佛變成了一片金黃與紅交織的世界。
石梯厚厚一層的楓葉被踩得咯吱作響,孩子們以此找到了樂趣,嘻嘻哈哈地爭相爬得更快。
但好景帶來的遊人也不少,寧妨一行走得慢,沒多久身後就相繼超過了幾撥人。
落後寧妨幾步的寧於墨二人交頭接耳地聊著天,聽內容確是一本正經地就養孩子在發表心得。
其實劉家侄女的情況在權貴中屬實常見,越是大戶的人家,越是講究個精細。
孩子們吃的喝的都得是最好,主子恨不得讓婆子十二個時辰都抱著孩子不下地,穿來兩年多,寧妨就沒見過大戶人家裏有幾個虎頭虎腦的孩子。
幼時養得精貴,身子自然弱不禁風,特別是足不出戶的深閨女子,一場風寒就能隨隨便便要了她們的命。
就連原主的髮妻柳氏出身武將之家,身子也養得纖細嬌弱。
突然想到嶽丈柳家,寧妨連忙問寧城:「可給柳家發了請帖?」
「老奴親自送了請帖前去,柳老爺很高興,說一定帶全家前往。」寧城迴。
「那便好。」
自柳氏去世後,兩家人走動極少。
嶽父柳遠誌告老還鄉後,隻剩小舅子還在戶部做了個從五品小官,柳家逐漸淡出朝中,至此一蹶不振,越發落寞。
原主那時在外征戰,姻親之事無暇顧及,這一來二去的兩家人走動越來越少,後來更是因南陽侯府勢微斷了聯繫。
看來今年中秋,是時候帶長房二房去柳家拜訪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