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說:
秦羽蕎:說好的情書呢?你擱這兒寫思想報告呢
顧天準:情書不就等於跟媳婦兒報告思想覺悟嗎?我覺得沒毛病qaq
第12章
距離昭城軍區百來公裏的野外,人跡稀少,此刻卻熱鬧非常。
群山環繞,綠草茵茵,陡坡攀著山石,落腳的縫隙窄小,將將能塞下一隻腳,一雙膠鞋踏進去,片刻後又踏出,如此反覆,一群戰士逐一經過,汗如雨下。
團政委高強站在山頂,俯瞰下方,山石之間草木繁茂和綠軍裝相得益彰,交相映襯十分悅目,人潮彎彎曲曲一直從山腳爬到半山腰,正奮力前行。
高強三十八歲的年紀,聲如洪鍾,臉似方形,皮膚黃黑,發起怒來甚是威嚴。「快點兒!一個個別跟沒吃飯似的,磨磨蹭蹭像什麽樣!」
可不就是沒吃飽飯嘛,走在半道的三營二連戰士在心裏迴應,不過他可沒膽反駁政委,當然也沒力氣說話,還是省點口水,不然嘴都要幹裂了。
高政委的吼聲在山裏迴蕩,試圖給筋疲力盡的戰士們注入能量。
今天是昭城軍區作戰部隊二團三營進行野外拉練的第十五天。數百名戰士身著軍裝,頭戴解放帽,負重四十斤,正在進行行軍拉練。
宋朝入伍一年就遇上作戰部隊拉練,差點沒撐住。16歲的身板對比其他老兵是弱了些。他看著身旁的戰友,咬著皸裂的嘴唇,紅血珠剛冒出頭就舔舐了。
從來這裏進行野外拉練的第一天開始,戰士們每天負重四十斤行軍二三十公裏,或是進行各類戰術訓練。一開始大夥兒還是鬥誌滿滿,激情昂揚,然而半個月過去,不少人都快倒下了,全靠一口氣在撐著。
秉承著領導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指導精神,這些年各大軍區部隊一直進行野營拉練,說起拉練,重要在於「走」、「打」、「吃」、「住」、「藏」。1其中走,也就是行軍,幾乎是每日必修課。
「苦練鐵腳板,踩死帝修反!」
今天已經行軍二十五公裏,距離終點還有五公裏,越是到了最後時刻,越容易鬆了這口氣,戰士們高喊著口號,給自己打氣,一時間山間皆是陣陣響聲,驚得在樹上棲息的鳥兒慌亂高飛。
「不行了,我不行了。」宋朝嘟囔兩句,腳底板全是水泡,前幾天還疼,這會兒已經麻木了,沒什麽知覺,他嘴唇發白,隻感覺頭暈目眩,眼瞅著就要倒下去。
一雙大手將他把住,顧天準把人帶到路旁坐下,揚聲朝後頭喊,「收容站的來個人。」
迷迷糊糊的宋朝聽到營長在叫收容站,用力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不想去,誰去收容站啊,丟人。
收容站說是站,其實就是四個戰士組成的臨時醫療救治小團隊,拉練過程中誰要是堅持不住了,就叫收容站的來照顧,不過戰士們都不願意去,誰見過當兵的這麽沒戰鬥力的?說出去都要被笑話。
「行了,別逞強。」顧天準單手撥開自己的軍用水壺給宋朝送水,「今兒緩一緩,後頭才好繼續練。」
宋朝來軍區不久,在一堆老油子裏屬實是個嫩蛋子,長得眉清目秀不說,性子也軟,因此大夥兒平時愛開他玩笑,真遇上事兒也會多照顧他。
「拿去吃。」行軍的老兵把自己的幹糧——半包壓縮餅幹扔到宋朝懷裏,那本是他省了一整天,就指望著一會兒到了紮營點充充飢的。
話音落,腳步卻沒停,宋朝隻來得及抬頭側目看見人匆匆離開的背影。
收容站的臨時「醫生」給他餵了藥,又喝了半壺水吃了半包壓縮餅幹,宋朝這才感覺體內能量漸漸恢復。休息片刻,他就打起精神準備出發。
「真能行了?」顧天準目光落在他身上,雖然是問話,可也知道軍人的脾性,答案是肯定的。
「報告營長!我能行!」宋朝聲音也亮起來,雙手拉了拉行軍包,繼續朝前方出發。
顧天準在戰場歷練多年,行軍拉練對他來說沒有太大問題,今天的行軍結束,他往紮營點一站,目光一掃找到剛放下大鐵鍋的炊事班班長陳立軍。
「你們司務長呢?」
「營長好,司務長淘米去了。」陳立軍背著一口大鐵鍋,重量和戰士們的負重行軍包比是輕上不少,炊事班的同誌在任務結束後還不能休息,得抓緊時間做飯,因此行軍路上負重會輕些。
時間緊任務重,一會兒還得夜間訓練,炊事班幾人分頭行動,司務長和炊事員並幾個幫忙的戰士扛著一大袋糙米淘米去了,兩公裏遠的地方才有條小溪,估摸過一會兒才能迴來;給養員和一幫戰士在附近搜羅野菜,有什麽吃什麽,反正炒大鍋。
陳立軍把鐵鍋置好,生火,等米和菜來。
「抓緊點兒,晚上還有訓練。」
「明白!」
...
癱坐在一旁的戰士們,有的合眼休息,臉上沾灰帶草的也顧不上打理,手背上有行軍樹林刮出的血痕,臉上疲憊不堪。
有的脫了膠鞋,腳底發紅,從淩晨一直行軍走到傍晚,就算是鐵打的都得喊聲受不住了。腳心還長了好幾個水泡都快破了,疼得人齜牙咧嘴,拿針一戳,水泡瀉了,可疼得更難受了。
半個月拉練下來,人人都是一身傷,最嚴重的都是腳,算起來大夥兒已經行軍五百多公裏,完成了防空襲、對抗演習、如何夜間閉燈行駛等眾多訓練任務,都快感覺腳不是自己的了。
秦羽蕎:說好的情書呢?你擱這兒寫思想報告呢
顧天準:情書不就等於跟媳婦兒報告思想覺悟嗎?我覺得沒毛病qaq
第12章
距離昭城軍區百來公裏的野外,人跡稀少,此刻卻熱鬧非常。
群山環繞,綠草茵茵,陡坡攀著山石,落腳的縫隙窄小,將將能塞下一隻腳,一雙膠鞋踏進去,片刻後又踏出,如此反覆,一群戰士逐一經過,汗如雨下。
團政委高強站在山頂,俯瞰下方,山石之間草木繁茂和綠軍裝相得益彰,交相映襯十分悅目,人潮彎彎曲曲一直從山腳爬到半山腰,正奮力前行。
高強三十八歲的年紀,聲如洪鍾,臉似方形,皮膚黃黑,發起怒來甚是威嚴。「快點兒!一個個別跟沒吃飯似的,磨磨蹭蹭像什麽樣!」
可不就是沒吃飽飯嘛,走在半道的三營二連戰士在心裏迴應,不過他可沒膽反駁政委,當然也沒力氣說話,還是省點口水,不然嘴都要幹裂了。
高政委的吼聲在山裏迴蕩,試圖給筋疲力盡的戰士們注入能量。
今天是昭城軍區作戰部隊二團三營進行野外拉練的第十五天。數百名戰士身著軍裝,頭戴解放帽,負重四十斤,正在進行行軍拉練。
宋朝入伍一年就遇上作戰部隊拉練,差點沒撐住。16歲的身板對比其他老兵是弱了些。他看著身旁的戰友,咬著皸裂的嘴唇,紅血珠剛冒出頭就舔舐了。
從來這裏進行野外拉練的第一天開始,戰士們每天負重四十斤行軍二三十公裏,或是進行各類戰術訓練。一開始大夥兒還是鬥誌滿滿,激情昂揚,然而半個月過去,不少人都快倒下了,全靠一口氣在撐著。
秉承著領導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指導精神,這些年各大軍區部隊一直進行野營拉練,說起拉練,重要在於「走」、「打」、「吃」、「住」、「藏」。1其中走,也就是行軍,幾乎是每日必修課。
「苦練鐵腳板,踩死帝修反!」
今天已經行軍二十五公裏,距離終點還有五公裏,越是到了最後時刻,越容易鬆了這口氣,戰士們高喊著口號,給自己打氣,一時間山間皆是陣陣響聲,驚得在樹上棲息的鳥兒慌亂高飛。
「不行了,我不行了。」宋朝嘟囔兩句,腳底板全是水泡,前幾天還疼,這會兒已經麻木了,沒什麽知覺,他嘴唇發白,隻感覺頭暈目眩,眼瞅著就要倒下去。
一雙大手將他把住,顧天準把人帶到路旁坐下,揚聲朝後頭喊,「收容站的來個人。」
迷迷糊糊的宋朝聽到營長在叫收容站,用力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不想去,誰去收容站啊,丟人。
收容站說是站,其實就是四個戰士組成的臨時醫療救治小團隊,拉練過程中誰要是堅持不住了,就叫收容站的來照顧,不過戰士們都不願意去,誰見過當兵的這麽沒戰鬥力的?說出去都要被笑話。
「行了,別逞強。」顧天準單手撥開自己的軍用水壺給宋朝送水,「今兒緩一緩,後頭才好繼續練。」
宋朝來軍區不久,在一堆老油子裏屬實是個嫩蛋子,長得眉清目秀不說,性子也軟,因此大夥兒平時愛開他玩笑,真遇上事兒也會多照顧他。
「拿去吃。」行軍的老兵把自己的幹糧——半包壓縮餅幹扔到宋朝懷裏,那本是他省了一整天,就指望著一會兒到了紮營點充充飢的。
話音落,腳步卻沒停,宋朝隻來得及抬頭側目看見人匆匆離開的背影。
收容站的臨時「醫生」給他餵了藥,又喝了半壺水吃了半包壓縮餅幹,宋朝這才感覺體內能量漸漸恢復。休息片刻,他就打起精神準備出發。
「真能行了?」顧天準目光落在他身上,雖然是問話,可也知道軍人的脾性,答案是肯定的。
「報告營長!我能行!」宋朝聲音也亮起來,雙手拉了拉行軍包,繼續朝前方出發。
顧天準在戰場歷練多年,行軍拉練對他來說沒有太大問題,今天的行軍結束,他往紮營點一站,目光一掃找到剛放下大鐵鍋的炊事班班長陳立軍。
「你們司務長呢?」
「營長好,司務長淘米去了。」陳立軍背著一口大鐵鍋,重量和戰士們的負重行軍包比是輕上不少,炊事班的同誌在任務結束後還不能休息,得抓緊時間做飯,因此行軍路上負重會輕些。
時間緊任務重,一會兒還得夜間訓練,炊事班幾人分頭行動,司務長和炊事員並幾個幫忙的戰士扛著一大袋糙米淘米去了,兩公裏遠的地方才有條小溪,估摸過一會兒才能迴來;給養員和一幫戰士在附近搜羅野菜,有什麽吃什麽,反正炒大鍋。
陳立軍把鐵鍋置好,生火,等米和菜來。
「抓緊點兒,晚上還有訓練。」
「明白!」
...
癱坐在一旁的戰士們,有的合眼休息,臉上沾灰帶草的也顧不上打理,手背上有行軍樹林刮出的血痕,臉上疲憊不堪。
有的脫了膠鞋,腳底發紅,從淩晨一直行軍走到傍晚,就算是鐵打的都得喊聲受不住了。腳心還長了好幾個水泡都快破了,疼得人齜牙咧嘴,拿針一戳,水泡瀉了,可疼得更難受了。
半個月拉練下來,人人都是一身傷,最嚴重的都是腳,算起來大夥兒已經行軍五百多公裏,完成了防空襲、對抗演習、如何夜間閉燈行駛等眾多訓練任務,都快感覺腳不是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