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逸羽帶著兵馬再次來到了安西城,她手下的將士也摩拳擦掌,隻等西武求援,便要去撈戰功。


    從西武逃來安西城的富家巨室一日多過一日,君逸羽卻依然沒有等到易清涵的求援信,反而先等到了君天熙的聖旨。


    君天熙以“北方多事”為由,加授君逸羽“總管邊州諸軍事”,並賜下弓矢、斧鉞,令其臨機決斷,便宜行事。


    弓矢專征,斧鉞專殺。這道新聖旨的到來,不僅賦予了君逸羽更大的兵權,也讓她在應對多變的外部形勢時擁有了充分的自主權。


    “安西宣德使”君逸羽隻能對西武見機行事,“總管邊州諸軍事”的君逸羽,卻可以任意地決定戰和大事。比如說……漠北。


    若非文德皇後對母國手下留情,早在隆安年間,西武就該併入大華版圖。九十多年下來,不僅華朝視西武為域中,便連許多西武人都心向大華。這也是為什麽,娜音巴雅爾的胡騎出現在西武後,很多西武人逃來華朝。


    天熙五年華朝討伐西武時,娜音巴雅爾就趁機收復了部分西漠南的土地。如今慕容衍又將漠北的兵馬招到了西武……一旦讓娜音巴雅爾在西武站穩腳跟,華朝好不容易設立的漠南安護府,勢必動盪。萬一不慎,天熙初年的北伐成果,也將功虧一簣。


    為了邊疆安穩也好,為了守住戰果也罷,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考慮,華朝都不能讓西武落入漠北手中。這一點,君逸羽很清楚,華朝的其他邊關將領也很清楚。


    將領們之前不張嘴,是不敢擅開邊釁,聽到新聖旨,他們自以為讀懂了聖意,都認為君逸羽得到了出征的授權,於是紛紛請戰。


    從易清涵兵敗納輪起,君逸羽就知道,華朝與慕容衍、與娜音巴雅爾,必有一戰。問題是,華朝軍隊以何種麵貌進入西武。


    順應手下的請戰之聲,以“叔侄之國”的名義“為和興帝報仇”,固然也是個出兵的由頭。但是如此一來,擺在安西城眼皮子底下的七垛關就是個繞不開的障礙。


    七垛關如今還是易清涵名下的關隘。華朝打著為和興帝報仇的名義出擊慕容衍,卻一出門就吃掉西武儲君的軍隊?道義上立時會陷入劣勢。而且一旦如此莽撞的出兵,即便華朝最終拿下西武,易清涵也會陷入尷尬的政治處境。以師姐的驕傲,君逸羽甚至擔心,她本想救人,最後卻成了催命。


    為師姐計,為華朝計,最好的辦法,就是師姐向華朝求援,讓華朝名正言順地出兵相助。可師姐都被娜音巴雅爾的兵馬困在廣會半個多月了,為什麽還沒有求援信呢!


    君逸羽心急如焚。


    午夜夢迴,她甚至懊悔地想到,早知道師姐不肯求援,聽說納輪之敗的第一時間,她就該易容去西武,親自催師姐寫下求救信。再不濟,把師姐帶迴華朝也好。


    做夢歸做夢,理智讓君逸羽知道,就算她之前易容去了西武,也很難在敗軍中找到易清涵。就算找到了易清涵,連向華朝求援都不肯的人,又怎會隨她來華朝呢?


    敗軍之師困守孤城,勢必難以持久。時間久了,不僅師姐性命堪憂,也會讓華朝錯失戰機。


    時勢不等人,君逸羽無法再坐等轉機,隻能自己製造機會。她派人篩查了東逃的西武人,選出了一位與費連剛有舊的富商,打算讓他充當中人,勸費連剛歸降大華。


    費連剛鎮守的七垛關是華朝軍隊出征西武的必經之路。勸降費連剛雖然是在挖易清涵的牆角,卻好過武力奪權七垛關。這是君逸羽斟酌利弊後剩下的最好選擇。否則,她就隻能坐看師姐兵敗身亡了。


    第211章 【恭候忽彥迴國。】


    雖然是萬不得已的選擇,但挖牆角就是挖牆腳。


    師姐得知我勸降費連剛,會怎麽想我呢?


    將說客派往七垛關的前一夜,君逸羽徹夜難眠。


    月上中天時,易清涵姍姍來遲的求援信,解救了君逸羽的煎熬。


    看清書信的內容後,君逸羽忍不住嘆道:“師姐怎麽拖了這麽久才求援!”


    易清涵的信使從廣會城突圍而出,全身滿是鮮血。他將信交給君逸羽後就半暈了過去,聽到君逸羽的感嘆,還以為華朝怪罪,強撐起精神來解釋道:“皇儲殿下一心向大華求援……並非有意拖延……隻是苦於賊軍圍城……望王爺勿怪……”


    君逸羽話一出口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言,連忙安撫道:“大華與西武叔侄一體,定會全力襄助皇儲。使者安心養傷。來人,帶西武信使下去休養。”


    易清涵沒有戰略縱深,納輪大敗後很難反敗為勝。她如果真的“一心向大華求援”,納輪兵敗後就該求援。再不濟,敵軍圍困廣會時她也該求援了。若說是因為敵軍圍城才難以送出求援信,怎麽今夜信使能突圍成功?圍城早期敵人防線鬆散時,反而無法突圍?


    信使的託辭,君逸羽一句都不信。但是不管怎樣,總算拿到了易清涵的求援信,可以理直氣壯地出兵了。


    君逸羽連夜升帳,天還未亮就派出了先鋒。


    安西城的華軍近日一直枕戈待旦,糧草也早已備齊,軍令一下,大軍很快西出。


    漠北出兵援救慕容衍,是為了逐利。攻城這種事倍功半的苦差事,自然不肯賣命,更別說廣會這種城高池深的重鎮了。


    基於這種保存實力的考慮,漠北軍隊幫慕容衍把易清涵圍困在廣會後,就一門心思地搜颳起了牛馬牲畜。而慕容衍為了盡早消滅政敵,則是祭出了“親征”的旗幟,傾巢而出,親自趕到了廣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榮樂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澹臺扶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澹臺扶風並收藏榮樂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