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羽兒……也不知她和熙兒間,到底是何情形。若真是兩情相悅,怎會讓熙兒委屈自己……但願是個誤會吧。
君承天與女兒因為產子之事,多年前就有了隔閡。如今事關女兒的心上人,君承天不明詳情,擔心弄巧成拙,有意為女兒出頭,也不敢貿然出手,唯能暗自頭疼。
“上皇陛下,名單來了。”尚安輕手輕腳的接了個名冊迴來。
等她們迴來,看看再說吧。君承天定神,示意尚安扶起自己。
名冊上錄著大華門外“跪安”的官員們。君承天從政之初就在與世族周旋,心中自有一本世家譜學。除了幾位空頭勛貴,其他的姓氏都在意料之中。君承天心頭爽快了些許,吩咐道:“多派幾個機靈的人盯著,隻要來了的人,都記上。”
“是。”
君承天心知,隨著潘寧等人的久跪無果,有些正在觀望風色的人,也會陸續下場。
事實正是如此。日頭越來越高,大華門外的緋紫也越跪越多。到日上三竿時,連孫勛都跪在了潘寧旁邊。
“好!好得很!不知道的,還以為國喪了!”接到第五波名冊時,君承天怒極反笑。他有意一驗清濁,沒想到竟會如此汙濁。本以為是世家死灰復燃,沒想到,還有燎原之勢。若不是武官不在宮裏,半個朝堂都改姓潘了吧!
尚安不了解朝政,卻了解太上皇。本來見君承天胸有成竹,他也不擔心大華門的情形,如今心裏卻是一個“咯噔”。見君承天麵色潮紅,又不得不出言勸告,“上皇陛下息怒,張太醫說了,您的聖體宜靜養。若您氣壞了,陛下該擔心了。”
提起君天熙,君承天果真收斂了怒氣。在熙兒迴來前,我不能倒下。
“傳張睿來。”感覺眼前發黑,君承天不敢疏忽。
尚安連不跌答應,扶君承天躺下後,就急忙去叫人了。
寂靜的寢殿裏,隻剩君承天的唿吸。他忍受著病體的虛弱,心中感到無比慶幸。還好羽兒會陪熙兒迴來,不然就算那些混帳不是真心投靠潘氏,也是騎虎難下。
張睿看診後,尚安欲言又止。
“何事?”
尚安聽出了君承天的不耐,又知隱瞞不住,跪地迴道:“大皇子去大華門了,奴才沒攔住,請上皇陛下治罪。上皇陛下怎麽處罰奴才都好,隻求您別著急,不然奴才真是罪該萬死。”
“佑兒知道大華門的事了?”
“是。張太醫來的那會兒,奴才疏忽了,大皇子聽到了宮人嚼舌根。”
“好孩子。”君承天微思之後,眼露欣慰,“他親眼看看也好。”
尚安皺紋裏都填滿了錯愕,遲疑問道:“上皇陛下不是說要瞞著大皇子嗎?”
君承天沒有理會尚安的疑惑,而是吩咐道:“取筆墨來。你拿我手詔去大華門……”
*
大華門外,孟勁看著一群衣冠禽獸,做著犯上的事,嘴上還叫著忠義,手握刀柄,氣得磨牙。
在軍中,擅闖主帥大帳,足以讓人送命。在孟勁看來,這群文官擅闖大華門,亂棍打死都不為過。他趕過來後,本想用“宮禁喧鬧”的罪名殺雞儆猴,可惜對手太狡猾,全都不聲不響的跪在門外。
隨著長孫敬的鎩羽而歸,大華門前越發沉靜,隻有尊貴的朱紫匍匐滿地,訴說著無言的壓力。
“你們不去處理公務,全跪在大華門幹什麽?”
春日暖陽灑在身上,讓長時間跪地的人有些睏倦。驟然響起的稚嫩男音,令人神魂一驚。
潘寧沒想到宮裏會把年幼的皇子派來,看清君煕佑後,先是訝異,隨後大喜。拖了這麽久,最後推出了大皇子,可見宮中黔驢技窮,這意味著什麽?潘寧按捺住狂跳的心髒,恭敬的迴道:“迴殿下,陛下久不視朝,連聖壽節都已經三年沒有慶賀了,民間早有天子不豫的謠言。臣等本不該打擾陛下養病,隻是如今連太上皇都病了,國統不明,臣等惶恐萬分,這才來冒死叩問聖安。臣鬥膽,可否請殿下替我們通報一聲?若陛下不便召見,臣等隻需在殿外聆聽聖音,就可安心。也好讓天下安心。”
君煕佑本是興師問罪而來,結果到底太過年幼,一句話的功夫就被潘寧搶走了主動權。明知君天熙不在宮中,君煕佑實在說不出假話。他微一躊躇,沉穩道:“母皇很好,不日就會臨政。你們不要多心,安生為天子牧民理事,才是盡忠之道。都迴去吧。”
以一個十歲出頭的少年而論,君煕佑話中含蓄的敲打,其實很亮眼。但是他麵對的是一群官場老手,能穿上緋袍的人,吃的飯比他吃的鹽多。雖然君煕佑掩飾得很快,在場許多人,還是注意到了他的猶豫。陛下如果真的很好,就算小皇子死的時候不出現,被人堵了門,也早該發作了吧。
除此之外,大皇子看似周全的話,其實帶著一個致命的漏洞。隻是這個男童,將是大華的主人。未來的情形不知如何,但皇帝再小,也有親政的那天,在他心裏留個好印象,總是沒錯的。所以一時間,無人利用君煕佑的漏洞。
不愧是我信州潘氏的血脈。潘寧讚許君煕佑的早慧,對他因稚嫩而暴露出來的小辮子,卻隻是稍稍遲疑,就決定抓住了。他本隻是試探朝野虛實,沒想到兩宮陛下如此力不從心。如今連孫家都已見風使舵,大華門前的陣仗,已經把他架在了虎背上。宜進不宜退,索性一鼓作氣!
君承天與女兒因為產子之事,多年前就有了隔閡。如今事關女兒的心上人,君承天不明詳情,擔心弄巧成拙,有意為女兒出頭,也不敢貿然出手,唯能暗自頭疼。
“上皇陛下,名單來了。”尚安輕手輕腳的接了個名冊迴來。
等她們迴來,看看再說吧。君承天定神,示意尚安扶起自己。
名冊上錄著大華門外“跪安”的官員們。君承天從政之初就在與世族周旋,心中自有一本世家譜學。除了幾位空頭勛貴,其他的姓氏都在意料之中。君承天心頭爽快了些許,吩咐道:“多派幾個機靈的人盯著,隻要來了的人,都記上。”
“是。”
君承天心知,隨著潘寧等人的久跪無果,有些正在觀望風色的人,也會陸續下場。
事實正是如此。日頭越來越高,大華門外的緋紫也越跪越多。到日上三竿時,連孫勛都跪在了潘寧旁邊。
“好!好得很!不知道的,還以為國喪了!”接到第五波名冊時,君承天怒極反笑。他有意一驗清濁,沒想到竟會如此汙濁。本以為是世家死灰復燃,沒想到,還有燎原之勢。若不是武官不在宮裏,半個朝堂都改姓潘了吧!
尚安不了解朝政,卻了解太上皇。本來見君承天胸有成竹,他也不擔心大華門的情形,如今心裏卻是一個“咯噔”。見君承天麵色潮紅,又不得不出言勸告,“上皇陛下息怒,張太醫說了,您的聖體宜靜養。若您氣壞了,陛下該擔心了。”
提起君天熙,君承天果真收斂了怒氣。在熙兒迴來前,我不能倒下。
“傳張睿來。”感覺眼前發黑,君承天不敢疏忽。
尚安連不跌答應,扶君承天躺下後,就急忙去叫人了。
寂靜的寢殿裏,隻剩君承天的唿吸。他忍受著病體的虛弱,心中感到無比慶幸。還好羽兒會陪熙兒迴來,不然就算那些混帳不是真心投靠潘氏,也是騎虎難下。
張睿看診後,尚安欲言又止。
“何事?”
尚安聽出了君承天的不耐,又知隱瞞不住,跪地迴道:“大皇子去大華門了,奴才沒攔住,請上皇陛下治罪。上皇陛下怎麽處罰奴才都好,隻求您別著急,不然奴才真是罪該萬死。”
“佑兒知道大華門的事了?”
“是。張太醫來的那會兒,奴才疏忽了,大皇子聽到了宮人嚼舌根。”
“好孩子。”君承天微思之後,眼露欣慰,“他親眼看看也好。”
尚安皺紋裏都填滿了錯愕,遲疑問道:“上皇陛下不是說要瞞著大皇子嗎?”
君承天沒有理會尚安的疑惑,而是吩咐道:“取筆墨來。你拿我手詔去大華門……”
*
大華門外,孟勁看著一群衣冠禽獸,做著犯上的事,嘴上還叫著忠義,手握刀柄,氣得磨牙。
在軍中,擅闖主帥大帳,足以讓人送命。在孟勁看來,這群文官擅闖大華門,亂棍打死都不為過。他趕過來後,本想用“宮禁喧鬧”的罪名殺雞儆猴,可惜對手太狡猾,全都不聲不響的跪在門外。
隨著長孫敬的鎩羽而歸,大華門前越發沉靜,隻有尊貴的朱紫匍匐滿地,訴說著無言的壓力。
“你們不去處理公務,全跪在大華門幹什麽?”
春日暖陽灑在身上,讓長時間跪地的人有些睏倦。驟然響起的稚嫩男音,令人神魂一驚。
潘寧沒想到宮裏會把年幼的皇子派來,看清君煕佑後,先是訝異,隨後大喜。拖了這麽久,最後推出了大皇子,可見宮中黔驢技窮,這意味著什麽?潘寧按捺住狂跳的心髒,恭敬的迴道:“迴殿下,陛下久不視朝,連聖壽節都已經三年沒有慶賀了,民間早有天子不豫的謠言。臣等本不該打擾陛下養病,隻是如今連太上皇都病了,國統不明,臣等惶恐萬分,這才來冒死叩問聖安。臣鬥膽,可否請殿下替我們通報一聲?若陛下不便召見,臣等隻需在殿外聆聽聖音,就可安心。也好讓天下安心。”
君煕佑本是興師問罪而來,結果到底太過年幼,一句話的功夫就被潘寧搶走了主動權。明知君天熙不在宮中,君煕佑實在說不出假話。他微一躊躇,沉穩道:“母皇很好,不日就會臨政。你們不要多心,安生為天子牧民理事,才是盡忠之道。都迴去吧。”
以一個十歲出頭的少年而論,君煕佑話中含蓄的敲打,其實很亮眼。但是他麵對的是一群官場老手,能穿上緋袍的人,吃的飯比他吃的鹽多。雖然君煕佑掩飾得很快,在場許多人,還是注意到了他的猶豫。陛下如果真的很好,就算小皇子死的時候不出現,被人堵了門,也早該發作了吧。
除此之外,大皇子看似周全的話,其實帶著一個致命的漏洞。隻是這個男童,將是大華的主人。未來的情形不知如何,但皇帝再小,也有親政的那天,在他心裏留個好印象,總是沒錯的。所以一時間,無人利用君煕佑的漏洞。
不愧是我信州潘氏的血脈。潘寧讚許君煕佑的早慧,對他因稚嫩而暴露出來的小辮子,卻隻是稍稍遲疑,就決定抓住了。他本隻是試探朝野虛實,沒想到兩宮陛下如此力不從心。如今連孫家都已見風使舵,大華門前的陣仗,已經把他架在了虎背上。宜進不宜退,索性一鼓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