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帝以將令無二出故,授劭北疆統軍總管,北疆十三州軍兵,皆聽調用,又增劭十萬禁軍……晙賊僭帝位,偽號“衛”,偽都原城,改稱“唐京”,又尊劭為偽衛太上皇,遣使請劭。劭大怒,痛罵晙賊,殺偽衛使。時,劭子曄、晗在朝,為晙賊弟,亦得晙賊遙封偽衛親王,即往宮中求罪,帝不以兄錯及弟,言其無過,更以曄、晗為使,往見劭……劭領三十萬大軍,怒攻偽衛,其時胡皇在烈州,以為華兵無患,散營古原,竟飲醉。榮樂郡王羽率神武軍奔襲六百裏,夜擊胡營,大破之。胡皇大驚北逃,羽軍夜驅其於古原之北,又有定北先鋒洪維所伏,使胡腹背受敵,胡皇脫身,僅餘千騎,華兵捕虜萬餘,斬首無計……羽以王身攜帝詔令烈州,窮追胡皇,幾擒之。胡皇倉皇,急調胡兵護駕出塞,薊簡空虛,羽收二州……
閏三月,帝聞古原大捷,又聞薊簡光復,大喜,詔以親王尊加羽,羽固辭,更言戰陣之功,非唯將帥,請立忠烈祠,以祭亡卒……劭圍原城近月,晙賊之屬縛之以降。劭以車裂殺晙賊,又南向叩首,自陳教子無方、失德於邦國,自刎而死……帝大悲,罷朝舉哀,追封劭為“耿王”,議諡“忠節”……耿忠節王既薨,北疆方定,殘寇為害,尤有薊簡重地初還,北事不可無主,榮樂郡王羽位最高,功最顯,帝遂命羽暫執北疆統軍總管印……
——《天熙要錄》
==================
天熙二年夏四月的華都玉安,沾染了初夏熱烈,繁華更甚往昔,街市行走的人們,昂首闊步間,一派盛世子民的康莊氣度,讓人很難相信,這個國家半年前內外交困,連國都都險些遭遇城下之危。
近兩百年異族統治的殘酷還記憶在華漢血液裏,五十幾年屈辱和親的歷史讓君華子民難忘,半年前國破家亡的威脅更激發了中原百姓骨血本能的恐懼,直到古原大捷、光復薊簡、唐晙伏法的喜訊相繼傳迴,人們在通天徹地的歡悅裏想到祖輩念念不忘的開國英豪,奔湧胸腔的激動才真正讓他們和先輩們感同身受,那是——我為大華人的驕傲!
隻為這份驕傲,那過去六個月的戰雲翻湧,不說青史,也註定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成為華漢永遠也聽不厭的傳奇。是以,前線大勝的消息傳迴玉安將近月許,每日充斥在南街說評樓中的依然是晙胡雙戰中的故事,其中出現最多的,是一個年輕的名號——榮樂郡王。
東首一家茶樓裏,說評人茶水輕抿,一出“榮樂王單騎入唐營”算是說完了,西頭一家,摺扇一展,“榮樂王夜賺古原捷”正當叫彩。
彩聲之中,一人許是初聽說評,忍不住嘀咕道:“滿打滿算也就二八出頭的娃娃,有他說得這麽神嗎。”好巧不巧,他鄰坐的是個耳朵長的,“神?老爺子,我跟你說,這可還不算神的!一看你這就不常在外麵走動,不知道可別亂說!咱都喊胡狗子胡狗子,榮樂王爺這迴,可是真將他們的皇帝追成了喪家狗了!人家洪將軍都跑不動了,隻能留下來收俘虜,王爺年紀小,卻硬是咬牙追了賊胡皇幾天,這不還追迴了薊州和簡州,雪了我大華的安承恥嗎!”
這一嗓子,這一桌算是熱鬧起來了。
“別說,我當初聽說榮樂郡王要接管神武軍,也念叨他年紀輕,如今卻是不服不行。聽說胡人如今管咱們王爺叫不死王!鬼麵王!”
“嗯,老人家是不該瞎說,旁的不提,榮樂郡王若沒本事壓住陣,唐老公爺走了後,陛下也不能讓他接任統軍總管啊。”
“唉,耿王,可惜了,是唐晙叛逆,陛下也不怪耿王,他老人家怎麽就想不開呢。”
滿桌沉悶,時有嘆息,不久,一位先生模樣的向天抱了抱拳,“說起耿王,宮裏那位,老夫確是不得不佩服,兒子造反,當爹的腦袋不被拿去祭旗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看看今上,讓唐老公爺繼續領著定北大軍,後來還許他十三州軍兵任意調度,連唐晙稱了偽帝,聖上依然對公爺信重如故,那是何等的眼光和氣魄!”
“是啊,說句不該說的,萬一老公爺真和他那叛賊兒子勾結,結果真是不敢想呢。”
“所以才叫佩服啊!還有榮樂郡王收復薊州和簡州的事也脫不開陛下,王爺可是拿著天子手詔調動的烈州兵,若不是陛下先見之明,神武軍都累垮了,榮樂王爺一個人,就算再能追也成不了事啊。”
桌上有個暴躁漢子,許是聽得激動,忍不住拍桌道:“沒得說!陛下不愧是老天爺相中的,就沖陛下沒有丟下我們,留在玉安說要與百姓共存亡,今後要是還有誰拿陛下是女人說事,老子第一個不答應!”
“嘿,哪輪得著咱們平頭百姓說什麽答不答應,瞧瞧離亭的車馬吧。哼!都是些什麽東西!挑著國難關頭瞎蹦躂,不就是以為萬歲不敢動他們嗎?!不是我說,有些當官的忒的囉嗦,陛下當皇帝當得好,女的又如何?高宗皇帝是男嗣,丟出去的地,還不是咱們陛下手裏搶迴來的!”
“哈哈,老哥說得是。”
“就是!該貶的就得貶,留在朝裏除了給陛下上眼藥,就不知幹點別的。那胡人要打來,也不是一兩年的事了,唐晙賊心,該叛的就得叛的,換誰坐著皇位不也是叛?竟然扯上什麽女主當國,違陰陽,傷天和,要陛下罪己退位,真是豈有此理!”
閏三月,帝聞古原大捷,又聞薊簡光復,大喜,詔以親王尊加羽,羽固辭,更言戰陣之功,非唯將帥,請立忠烈祠,以祭亡卒……劭圍原城近月,晙賊之屬縛之以降。劭以車裂殺晙賊,又南向叩首,自陳教子無方、失德於邦國,自刎而死……帝大悲,罷朝舉哀,追封劭為“耿王”,議諡“忠節”……耿忠節王既薨,北疆方定,殘寇為害,尤有薊簡重地初還,北事不可無主,榮樂郡王羽位最高,功最顯,帝遂命羽暫執北疆統軍總管印……
——《天熙要錄》
==================
天熙二年夏四月的華都玉安,沾染了初夏熱烈,繁華更甚往昔,街市行走的人們,昂首闊步間,一派盛世子民的康莊氣度,讓人很難相信,這個國家半年前內外交困,連國都都險些遭遇城下之危。
近兩百年異族統治的殘酷還記憶在華漢血液裏,五十幾年屈辱和親的歷史讓君華子民難忘,半年前國破家亡的威脅更激發了中原百姓骨血本能的恐懼,直到古原大捷、光復薊簡、唐晙伏法的喜訊相繼傳迴,人們在通天徹地的歡悅裏想到祖輩念念不忘的開國英豪,奔湧胸腔的激動才真正讓他們和先輩們感同身受,那是——我為大華人的驕傲!
隻為這份驕傲,那過去六個月的戰雲翻湧,不說青史,也註定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成為華漢永遠也聽不厭的傳奇。是以,前線大勝的消息傳迴玉安將近月許,每日充斥在南街說評樓中的依然是晙胡雙戰中的故事,其中出現最多的,是一個年輕的名號——榮樂郡王。
東首一家茶樓裏,說評人茶水輕抿,一出“榮樂王單騎入唐營”算是說完了,西頭一家,摺扇一展,“榮樂王夜賺古原捷”正當叫彩。
彩聲之中,一人許是初聽說評,忍不住嘀咕道:“滿打滿算也就二八出頭的娃娃,有他說得這麽神嗎。”好巧不巧,他鄰坐的是個耳朵長的,“神?老爺子,我跟你說,這可還不算神的!一看你這就不常在外麵走動,不知道可別亂說!咱都喊胡狗子胡狗子,榮樂王爺這迴,可是真將他們的皇帝追成了喪家狗了!人家洪將軍都跑不動了,隻能留下來收俘虜,王爺年紀小,卻硬是咬牙追了賊胡皇幾天,這不還追迴了薊州和簡州,雪了我大華的安承恥嗎!”
這一嗓子,這一桌算是熱鬧起來了。
“別說,我當初聽說榮樂郡王要接管神武軍,也念叨他年紀輕,如今卻是不服不行。聽說胡人如今管咱們王爺叫不死王!鬼麵王!”
“嗯,老人家是不該瞎說,旁的不提,榮樂郡王若沒本事壓住陣,唐老公爺走了後,陛下也不能讓他接任統軍總管啊。”
“唉,耿王,可惜了,是唐晙叛逆,陛下也不怪耿王,他老人家怎麽就想不開呢。”
滿桌沉悶,時有嘆息,不久,一位先生模樣的向天抱了抱拳,“說起耿王,宮裏那位,老夫確是不得不佩服,兒子造反,當爹的腦袋不被拿去祭旗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看看今上,讓唐老公爺繼續領著定北大軍,後來還許他十三州軍兵任意調度,連唐晙稱了偽帝,聖上依然對公爺信重如故,那是何等的眼光和氣魄!”
“是啊,說句不該說的,萬一老公爺真和他那叛賊兒子勾結,結果真是不敢想呢。”
“所以才叫佩服啊!還有榮樂郡王收復薊州和簡州的事也脫不開陛下,王爺可是拿著天子手詔調動的烈州兵,若不是陛下先見之明,神武軍都累垮了,榮樂王爺一個人,就算再能追也成不了事啊。”
桌上有個暴躁漢子,許是聽得激動,忍不住拍桌道:“沒得說!陛下不愧是老天爺相中的,就沖陛下沒有丟下我們,留在玉安說要與百姓共存亡,今後要是還有誰拿陛下是女人說事,老子第一個不答應!”
“嘿,哪輪得著咱們平頭百姓說什麽答不答應,瞧瞧離亭的車馬吧。哼!都是些什麽東西!挑著國難關頭瞎蹦躂,不就是以為萬歲不敢動他們嗎?!不是我說,有些當官的忒的囉嗦,陛下當皇帝當得好,女的又如何?高宗皇帝是男嗣,丟出去的地,還不是咱們陛下手裏搶迴來的!”
“哈哈,老哥說得是。”
“就是!該貶的就得貶,留在朝裏除了給陛下上眼藥,就不知幹點別的。那胡人要打來,也不是一兩年的事了,唐晙賊心,該叛的就得叛的,換誰坐著皇位不也是叛?竟然扯上什麽女主當國,違陰陽,傷天和,要陛下罪己退位,真是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