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世子久等,不知令尊可好?”
“勞陛下記掛,父王尚好,隻是微有沉屙在身,不能出迎陛下,還請陛下見諒。”
和興帝點頭,君康逸迴答之前他就有了預料,他早知翼王因病退離華朝朝政多年,否則,由他來出迎自己自會更顯兩國親近。“戎馬半身,昔年尊父援兵義行猶在眼前,此行有暇,朕當過府探看。”
“不敢。”君康逸抱拳引天,“將士但尊君命爾。”
“說得是,是朕失言了。朕既來華,當親謝舅父當年援國之恩才是。”
君康逸略有訝異。和興帝的生母是西武宣宗皇帝的皇後,也是華高宗所出的安平公主,以此來論,大華承天帝的確是西武和興帝的舅父。隻是,自太#祖開國起,大華和西武多有聯姻,若從源頭處的文德皇後算來,和興帝當是與承天帝平輩才是。帝王家的姻親糾葛難以計較親族稱唿,為君王者,誰願意平白低人一等?雖然自承天九年大華援兵西武後,西武就已經有一些華朝屬國的性質了,可華漢一向注重祖宗成法,有太#祖爺“華不滅武”的遺命在,誰會去動西武分毫?要知道,隆安初年西武穆宗欺辱大華主少國疑,東征被擒,華朝也隻讓慕容家換了代宗繼續當皇帝,兩國又修了舊好的。這位以仁善著稱的異國君主,突然來賀便覺怪異,此刻又自為甥徒,莫非非是仁善,而是儒弱?皇叔比他可大不了幾歲呢。
寒暄數語,君康逸手引身後車駕,“請陛下換車入城吧。”
“也好。”
準備好的鳳車無人換乘,聽得下屬稟報,君康逸又找到了和興帝,“聽聞陛下的公主此次也同行而來的,不知殿下在?”
“我兒微恙,行程耽誤幾天,勞貴國費心了。”
“不知公主鳳駕在哪,小王好安排太醫前去接引。”
和興帝笑著擺手,“靈毓自會醫術,便不勞世子費心了,我們進城吧。”
憶起西武時疫的消息,據說西武對抗時疫的藥方便是那位才從民間還宮的靈毓公主研究出來的。君康逸恍然抱拳,“公主自為當世名醫,是小王多事了。”這和興皇帝自承天八年的宮變中妻兒散落後便一直膝下空懸的,沒想竟有個低調養在民家的女兒。知道一路都有禮部官吏接待,君康逸再不替那位異國的名醫公主操心,翻身上馬,招手道了句“起駕”。
“經年不見,玉安風華如故,繁華尤甚往昔啊。”
儀仗前導下,朱雀大街的行人紛紛自覺避讓,騎馬行在和興帝車駕旁的君康逸聽得和興帝感慨,低頭自豪一笑,順勢對他介紹起了玉安風物。
西武代宗之後的寧宗、宣宗兩位皇帝,為太子時,都曾在華都“遊學”多年。高宗朝後期的荒頹朝政弱化了對西武的控製力,但時任太子的和興皇帝也曾隨母省親,在玉安寓居過幾年。幾代影響下來,西武上至皇家,下至百姓,向華之風愈濃。西武建國在胡夷亂漢後期,胡漢混雜,原就多有漢姓、多用漢語,代宗下來便是官方也漸漸通行起了漢文。且看這和興帝,多年與華通婚原就稀釋了慕容氏的胡人血統,忽略他微高的鼻樑,隻聽他流利的漢語,若給他換上微服扔進玉安人堆裏,誰能知道這和善麵容的老人是異國皇帝?
行到朱雀大街與南定大街的交叉路口,君康逸抬手正要給和興帝介紹,卻是瞥見了熟悉人影的招手示意,笑瞪一眼,君康逸才繼續說道:“這是連接左右定門的南定大街&mdot;&mdot;&mdot;”
“世子剛剛看到了什麽?”
被和興帝打斷了話,君康逸稍一愣神,知道是被人察覺了小動作,笑著解釋道:“沒什麽,隻是在人群中看到了犬子。”
“哦?”和興帝順眼迴身正看到儀仗過後兩個騎裝少年翻身上馬的矯健身姿,看清君逸羽麵貌,又見他同行人馬鞍上的掛件,和興帝眼中精光一閃,“人中龍鳳,世子好福氣。不知與他一起的是?”
“陛下過譽了。另一人是京中公府的小公爺。”
“哦”聽得君康逸語焉不詳,和興帝應聲中趁他不注意悄悄向外打了個手勢。西武隨員中一人微躬領命,不動聲色的向邊上退去。宏大隊伍浩蕩前行,誰都不曾留意悄無聲息融入人群的那一人。
一向痛恨胡夷,出過“屠胡令”的華太#祖,竟然留下了“華不滅武”的遺命,真是奇怪。莫非真是為了老婆,所以不動泰山大人、大舅子的國?文德皇後可真是替太#祖守得個好江山,西武慕容這可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水潑得也太傷身了吧。把不聽話的穆宗侄兒抓玉安耳提麵命,隻能當西武遙遙無限遠的太上皇了,換了最小的侄兒代宗做西武皇帝,侄孫、曾侄孫才開蒙就拉來玉安“遊學”,外加公主聯姻,國是沒滅,可這不是高層洗腦,文化入侵嗎。看西武如今這漢化程度,真是要華武一家了。還有這和興皇帝即位前,眼看他爹宣宗好運遇上了高宗朝,就要脫離華朝控製了的,結果一個穆宗後裔的宮變,說來還是當年他姑祖奶奶穆宗換代宗那一招的延展效果啊。
沒有研究外國歷史的興趣,君逸羽就著西武使團一通胡思亂想,接了君康逸的瞪眼,他搖頭輕笑間再度跨坐馬上,虛踢一腳唐晗掛在馬鞍旁的馬球杖,“嘿,阿晗,你對手來了,看西武隨行的馬都很不錯呢。”
“勞陛下記掛,父王尚好,隻是微有沉屙在身,不能出迎陛下,還請陛下見諒。”
和興帝點頭,君康逸迴答之前他就有了預料,他早知翼王因病退離華朝朝政多年,否則,由他來出迎自己自會更顯兩國親近。“戎馬半身,昔年尊父援兵義行猶在眼前,此行有暇,朕當過府探看。”
“不敢。”君康逸抱拳引天,“將士但尊君命爾。”
“說得是,是朕失言了。朕既來華,當親謝舅父當年援國之恩才是。”
君康逸略有訝異。和興帝的生母是西武宣宗皇帝的皇後,也是華高宗所出的安平公主,以此來論,大華承天帝的確是西武和興帝的舅父。隻是,自太#祖開國起,大華和西武多有聯姻,若從源頭處的文德皇後算來,和興帝當是與承天帝平輩才是。帝王家的姻親糾葛難以計較親族稱唿,為君王者,誰願意平白低人一等?雖然自承天九年大華援兵西武後,西武就已經有一些華朝屬國的性質了,可華漢一向注重祖宗成法,有太#祖爺“華不滅武”的遺命在,誰會去動西武分毫?要知道,隆安初年西武穆宗欺辱大華主少國疑,東征被擒,華朝也隻讓慕容家換了代宗繼續當皇帝,兩國又修了舊好的。這位以仁善著稱的異國君主,突然來賀便覺怪異,此刻又自為甥徒,莫非非是仁善,而是儒弱?皇叔比他可大不了幾歲呢。
寒暄數語,君康逸手引身後車駕,“請陛下換車入城吧。”
“也好。”
準備好的鳳車無人換乘,聽得下屬稟報,君康逸又找到了和興帝,“聽聞陛下的公主此次也同行而來的,不知殿下在?”
“我兒微恙,行程耽誤幾天,勞貴國費心了。”
“不知公主鳳駕在哪,小王好安排太醫前去接引。”
和興帝笑著擺手,“靈毓自會醫術,便不勞世子費心了,我們進城吧。”
憶起西武時疫的消息,據說西武對抗時疫的藥方便是那位才從民間還宮的靈毓公主研究出來的。君康逸恍然抱拳,“公主自為當世名醫,是小王多事了。”這和興皇帝自承天八年的宮變中妻兒散落後便一直膝下空懸的,沒想竟有個低調養在民家的女兒。知道一路都有禮部官吏接待,君康逸再不替那位異國的名醫公主操心,翻身上馬,招手道了句“起駕”。
“經年不見,玉安風華如故,繁華尤甚往昔啊。”
儀仗前導下,朱雀大街的行人紛紛自覺避讓,騎馬行在和興帝車駕旁的君康逸聽得和興帝感慨,低頭自豪一笑,順勢對他介紹起了玉安風物。
西武代宗之後的寧宗、宣宗兩位皇帝,為太子時,都曾在華都“遊學”多年。高宗朝後期的荒頹朝政弱化了對西武的控製力,但時任太子的和興皇帝也曾隨母省親,在玉安寓居過幾年。幾代影響下來,西武上至皇家,下至百姓,向華之風愈濃。西武建國在胡夷亂漢後期,胡漢混雜,原就多有漢姓、多用漢語,代宗下來便是官方也漸漸通行起了漢文。且看這和興帝,多年與華通婚原就稀釋了慕容氏的胡人血統,忽略他微高的鼻樑,隻聽他流利的漢語,若給他換上微服扔進玉安人堆裏,誰能知道這和善麵容的老人是異國皇帝?
行到朱雀大街與南定大街的交叉路口,君康逸抬手正要給和興帝介紹,卻是瞥見了熟悉人影的招手示意,笑瞪一眼,君康逸才繼續說道:“這是連接左右定門的南定大街&mdot;&mdot;&mdot;”
“世子剛剛看到了什麽?”
被和興帝打斷了話,君康逸稍一愣神,知道是被人察覺了小動作,笑著解釋道:“沒什麽,隻是在人群中看到了犬子。”
“哦?”和興帝順眼迴身正看到儀仗過後兩個騎裝少年翻身上馬的矯健身姿,看清君逸羽麵貌,又見他同行人馬鞍上的掛件,和興帝眼中精光一閃,“人中龍鳳,世子好福氣。不知與他一起的是?”
“陛下過譽了。另一人是京中公府的小公爺。”
“哦”聽得君康逸語焉不詳,和興帝應聲中趁他不注意悄悄向外打了個手勢。西武隨員中一人微躬領命,不動聲色的向邊上退去。宏大隊伍浩蕩前行,誰都不曾留意悄無聲息融入人群的那一人。
一向痛恨胡夷,出過“屠胡令”的華太#祖,竟然留下了“華不滅武”的遺命,真是奇怪。莫非真是為了老婆,所以不動泰山大人、大舅子的國?文德皇後可真是替太#祖守得個好江山,西武慕容這可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水潑得也太傷身了吧。把不聽話的穆宗侄兒抓玉安耳提麵命,隻能當西武遙遙無限遠的太上皇了,換了最小的侄兒代宗做西武皇帝,侄孫、曾侄孫才開蒙就拉來玉安“遊學”,外加公主聯姻,國是沒滅,可這不是高層洗腦,文化入侵嗎。看西武如今這漢化程度,真是要華武一家了。還有這和興皇帝即位前,眼看他爹宣宗好運遇上了高宗朝,就要脫離華朝控製了的,結果一個穆宗後裔的宮變,說來還是當年他姑祖奶奶穆宗換代宗那一招的延展效果啊。
沒有研究外國歷史的興趣,君逸羽就著西武使團一通胡思亂想,接了君康逸的瞪眼,他搖頭輕笑間再度跨坐馬上,虛踢一腳唐晗掛在馬鞍旁的馬球杖,“嘿,阿晗,你對手來了,看西武隨行的馬都很不錯呢。”